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社会主义精神生产探析许春美精神生产同物质生产、人的自身生产一样,是人类社会生产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三种生产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构成了完整的社会生产系统,共同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但是,迄今为止,国内绝大多数哲学教材,都没有把精神生产问题作为...  相似文献   

2.
社会的精神文明是社会精神活动的积极成果,从哲学层次上对社会精神生产的质的规定性及其规律作科学探索,对于精神文明的建设是有巨大意义的。一、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精神生产,是人类物质生产与人类自身生产以外又一社会生产领域.严格意义上的精神生产,也即社会的精神生产,不是与人类物质生产同步产生的,而是人类物质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历史分工、特别是当出现专业脑力劳动时才产生的。正如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论述这个问题时所加的边注中指出的:“与  相似文献   

3.
人猿揖别,人的第一个历史活动,并且永远是人类全部社会生活的基础的活动,就是生产。生产——除人类自身的生产外,便是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物质生产创造物质产品,以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需要;精神生产创造精神产品,以满足  相似文献   

4.
论精神生产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猿揖别 ,人的第一个历史活动 ,并且永远是人类全部社会生活的基础的活动 ,就是生产。生产———除人类自身的生产外 ,便是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物质生产创造物质产品 ,以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需要 ;精神生产创造精神产品 ,以满足人们的社会文化生活需要。创造物质产品的力量就是物质生产力 ,创造精神产品的力量就是精神生产力。然而 ,从人类漫长的全部生产实践活动中 ,概括出物质生产力范畴和精神生产力范畴 ,却并非易事。一方面需要物质生产力和精神生产力相当高度的发展作基础 ,一方面还要有高度的科学抽象思维能力为条件。因此 ,生产力这…  相似文献   

5.
什么是精神文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如何理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1.精神文明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时所体现出来的精神成果,即精神生产(指人类通过自身的脑力劳动创造精神产品的活动)和精神生活(指人们为生存和发展所进行的精神生产和精神享受的活动,包括科学、政治、法律、道德、艺术、体育以及各种文化娱乐活动、社交活动等)的成果。人类产生以来,不断地认识客观世界,并且不断地改造客观世界。最初,当人类同大自然作斗争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时候,人类的精神生产也就开始了。随着人类同自然斗争…  相似文献   

6.
在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制度的变迁、政权的更替都与统治者的自身建设密切相关。如果忽视廉政建设,忽视对为政者的廉政要求和监督检查,就会腐败。  相似文献   

7.
当前,伴随着全球化不断扩展,社会生产的多样化、全面化渐趋深入.马克思社会生产理论不仅蕴含指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时代价值,还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大领域相契合,物质生产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第一步,人类自身生产是实现人口发展战略的首要前提,社会关系生产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纽带,精神生产是凝聚中国精神的重要力量,四种社会生产有机统一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
哈尼族物质生活资料生产活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的生产活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人类自身的生产即种的繁衍,一是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除了人类自身的生产以确保人类繁衍之外,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始终是人类社会求得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没有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便没有人类社会的存在。一个民族社会历史的进步和发展的决定因素,归根结蒂是直接生活资料的生产,亦即对生存环境的控制、改造和利用程度。为了求得生存和发展,人们必须制造和使用一定的生产工具,结成一定的社会  相似文献   

9.
人类社会发展的力量源泉是什么?人们普遍地回答:是直接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然而怎样理解这种生产?精神生产是否包括在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之中?它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如何?这是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本文试图就此作一些探讨。 在我国理论界,一般都将马克思主义两种生产理论理解为物质生产和人类自身生产。这种理解对不对?我们认为这是不完全符合马克思主义原意的。不错,恩格斯曾经说过:“根据唯物主义观点,历史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结蒂是直接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但是,生产本身又有两种:一方面是生活资料即食物、衣服、住房以及为此所必需的工具的生产;另一方面是人类自身的生产  相似文献   

10.
在大学生教育方面,对"精神成长"有所忽视。大学生教育就是追求精神成长,使大学生尽心竭智地观察形势,耐心细致地寻求成功,专心致志地钻研学习,不仅要关注作为人类经验和精神文化成果的知识,更要关注作为自身生命实践活动过程形态的知识。  相似文献   

11.
罗月婵 《求索》2012,(7):182-183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指出妇女解放依赖于妇女参与公共领域的物质生产以获取经济收入,妇女解放的最终实现则需要等到共产主义社会的来临。西方女权主义者由此批判恩格斯偏重物质生产,贬低人类自身生产的价值。在现代社会,妇女参与物质生产的同时,却又不得不面对肩挑物质生产和人类自身生产双重任务的困境。此困境的缓解,需要在关注物质生产的同时,重视人类自身生产的社会意义并给与相应的价值补偿。  相似文献   

12.
精神文明,作为人类精神生产和精神生活的进步状态,是在人类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实践中发展的。马克思认为,“从物质生产的一定形式产生:第一,一定的社会结构,第二,人对自然的一定关系。人们的国家制度和人们的精神方式由这两者决定,因而人们的精神生产的性质也由这两者决定。”人类的精神生活方式或社会的精神文明,分别由人对自  相似文献   

13.
<正>科学是人类通过对自然、社会和人自身运动规律长期研究和探索形成的知识积累。崇尚科学,不仅反映了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时对前人探索成果的尊崇和运用;而且还体现了人类在改造主观世界时将探索和发现真理作为终极追求。"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把对真的发掘与对善的弘扬紧密相连,凸现了科学精神在构建道德规范中的意义和作用。这就要求我们既要从推动社会生产  相似文献   

14.
一、社会生产是物质资料生产和人类自身生产的统一社会生产包括物质资料的生产和人类自身生产两个方面。恩格斯说“根据唯物主义观点,历史中的决定因素,归根结底是直接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但是,生产本身又有两种。一方面是生活资料即食物、衣服、住房以及为此必需的工具的生产;另一方面是人类自身的生产,即种的繁衍。”前一种生产,称为物质资料生产,亦称为物的生产,即创造物质财富的生产活动,它是通过劳动加工使自然界原有物品包含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后一种生产,即人类自身的生产,亦称人的生产,是指人类为了世代延续,即为…  相似文献   

15.
王前  唐跃洺 《探索与争鸣》2023,(11):49-57+193
新型人类增强技术的现实应用和可能前景引发了诸多学者关于“超人类”的讨论。从机体哲学视角看,人类本质上是生命机体、人工机体、社会机体和精神机体的耦合。人类增强技术作为改造人类自身机能的技术,如果能够带来各类机体的协调发展,将使人类发展进入更高级阶段但不会催生出“超人类”;如果人类增强技术的应用破坏了各类机体的和谐关系,就会带来人类生存方式的异化,这种意义上的“超人类”对人类社会是不利的。富勒等乐观派提出的理由和悲观派对“超人类”的忧虑都存在忽视各类机体之间有机联系的倾向,前者孤立看待人类增强技术带来的益处,而后者夸大了人类增强技术带来的风险。运用机体哲学的原则和方法评价“超人类”的相关思潮,有益于新型人类增强技术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人类发展史上,自然生态环境遭受了一次次严重破坏,工业化社会在强调功能和效率的时候,忽视了人类自身生存的环境,使人类在21世纪面临生态危机,土壤遭到破坏,能源浪费,森林面积减少,淡水资源受到威胁……生态建设已成为当前多数地区和国家乃至全人类共同寻求持续发展的重要建设课题。  相似文献   

17.
人口问题是全球五大问题之一。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人口问题,是民族地区和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因此,发展的战略方针之一是增强民族地区的人口素质,加速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 一、从“两种生产”理论看人口因素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两种生产”理论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条基本原理。物质资料生产和人类自身生产是社会生产这一矛盾统一体的两个方面。马克思和恩格斯肯定了人的两重性——自然性和社会属性。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一文中指出:“马尔萨斯撇开了人口运动的这些一定的历史规律。这些规律由于是人类本性的历史,所以是自然的规律。但仅仅是在一定生产力发展水平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上的人的自然规律,而这种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受人类本身历史过程制约的”。恩格斯也从一般意义上分析过人类自身和社会物质生产之间的关系。他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第一版序言中指出:“根据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历史中的决定因素,归根结蒂是直接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但是,生产本身又有两种:一方面是生活资料,即食物、衣服、住房以及为此所必需的工具生产,另一方面是人类自身的生产,即种的繁衍”。这两段话,明确地指出了人口与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两大因素。人类社会出现后,人类自  相似文献   

18.
产业经济发展与人类社会文明--论生态文明的历史必然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锋 《新东方》2002,11(5):62-66
文明是在产业经济发展基础上形成的社会物质生产成果和精神生产成果的总和,它标志着人类社会开化状态与进步状态。在人类社会的历史长河中,农业文明最先出现于产业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在产业经济发展的中级阶段,人类社会迎来了工业文明;进入产业经济发展高级阶段以后,生态文明将全面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  相似文献   

19.
论精神接受     
1 精神接受是与精神生产相对应的一个概念。 马克思在论述人类物质生产和消费的关系时指出:“生产媒介着消费,它创造出消费的材料,没有生产,消费就没有对象。但是消费也媒介着生产,因为正是消费替产品创造了主体,产品对这个主体才是产品。”这个观点对人类的精神生产和精神接受也是适用的,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一样,也是一种社会的行为,没有一个精神生产者是为他个人生产精神产品的,他的产品只有在接受过程中才成为现  相似文献   

20.
论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把“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作为巩固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能力的一项重要内容。这不仅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新贡献,也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对唯物史观的发展与创新。一、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党根据新阶段我国文化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提出的一项战略任务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是推动人类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人类社会形态从低级到高级的更替,本质上都是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人类社会的生产包括物质资料的生产、精神文化的生产和人类自身的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