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航 《时代风采》2013,(22):26-27
云南咖啡的价格目前已经跌入冰点 做好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这些还是云南咖啡企业的共识。但后谷、爱伲、云璐等企业的品牌、渠道建设速度,并未赶上咖啡价格回落的速度。  相似文献   

2.
汪连天 《工友》2009,(8):58-59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步伐的加快.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一些西方的饮食文化也悄然来到我们中间,并开始影响我们的生活。我们不无遗憾地看到,在咖啡厅中因为无知而产生的不文明现象比比皆是,所以普及一下咖啡及饮用咖啡的基本知识就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了。这里将重点介绍一些有关咖啡的基本知识和饮用咖啡的基本规范。  相似文献   

3.
李耿源 《工友》2011,(6):49-49
我不当农民已多年。我的经历,正应了时下流行的励志格言——我奋斗了18年才能和你一起喝咖啡。现在,我就坐在一间环境幽雅的咖啡屋里,但我知道,这咖啡的味道已非梦想中的甜美与醇香。  相似文献   

4.
杨帆 《时代风采》2013,(2):26-27
"若把曼中田咖啡装进橡木桶,没有人能把它和蓝山咖啡区分开!它是我一生中品尝到为数不多的极品咖啡之一。"拥有"中国茶城"和"普洱茶乡"之称的云南普洱市在经历普洱茶市场的跌宕起伏后,大力发展咖啡种植业。随着普洱被授予"中国咖啡之都"的荣誉称号,似乎预示着普洱离自己的"咖啡梦"越来越近。  相似文献   

5.
咖啡心情爱上咖啡是不知不觉的事,曾经还只爱把三合一的速溶咖啡往杯子里一倒,冲入满满的沸水,接着便不停地嗅着室内充满着的惹人得味。第一次去喝研靡咖啡是在夏季,没有因为天气的关系,而是听说喝研靡咖啡能体味不同的心情。翻开酒水单,最吸引我的就是“卡布奇诺”,从骨瓷杯透出的温暖和橙香,就爱上了咖啡。于是,就习惯了在城市中寻找咖啡的影子。还是相信,每一种咖啡代表一种心情,也  相似文献   

6.
《时代风采》2009,(22):11-12
一个阳光灿烂的下午,庄坚安静地坐在喧嚣都市一隅,啜了几口咖啡,开始讲述他和房子的故事……  相似文献   

7.
孙冰 《时代风采》2012,(1):22-23
由于新兴市场的中产阶层日益壮大,预计国际咖啡价格在未来10年内都将保持高位。为了尽量分散风险和减小成本压力,咖啡巨头们纷纷加快咖啡基地"版图"扩张的步伐。当你坐在星巴克、上岛品着香醇的咖啡以享受午后时光;当你在办公室冲上一杯雀巢、麦斯威尔来提提精神;抑或是  相似文献   

8.
咖啡·缘     
在人们的心目中,咖啡一直是一种昂贵的物品,而泡咖啡馆似乎只是有钱人或浪漫青年的专利。优雅地端坐于咖啡馆中,一丝不苟地按有关礼仪喝咖啡,这是人们心中固有的形象。其实,这是人们的错觉,咖啡已是一种即高雅又大众化的饮品。现在,让我们一起看看,咖啡与人们的缘份到底有多深吧。  相似文献   

9.
《农村青年》2014,(6):43-43
为了迎接第19个世界读书日,近期共青团北京市西城区委员会举办了第四期“书香满西城”读书沙龙活动,青年朋友们坐在一起畅谈读书心得体会,时光溶入咖啡,书香融进心田。  相似文献   

10.
我们生活在一个物质化的年代里,每个人被小格小格的分隔在各自的物欲里面。爱情也渐渐穿上一件物质的外衣,暧昧且面目模糊的出入在我们左右。从前的爱情是男耕女织,比较经典的画面是:女孩在溪边浣衣,而男子把一支野杜鹃插进女孩的发髻里,青青溪水漾出两人纯朴的笑容。现在抱有这种爱情理想的人应是很罕见了。每天都在“旧貌换新颜”的城市,爱情失去了它的桃源。现在的爱情画面,应该是小资情调的咖啡馆,眉目冷漠的男女主人公,中间隔一杯外国咖啡。他们身上的名牌含蓄而不招摇,但是每一个细节都透着物质的气味:搅着咖啡的手上的钻…  相似文献   

11.
方方 《工友》2011,(4):56-56
作为消闲方式,闲聊显示出了一种雅致和节俭。当一杯咖啡或一杯新茶散发着清香的气息或当~缕青烟在眼前由浓至淡时,当你们或斜靠皮椅或半卧沙发或席地而坐时,你们的话题便如清香如青烟随意动荡。  相似文献   

12.
生活百味     
《时代风采》2013,(22):32-32
好创意并非可遇而不可求,小山龙介在本书中以亲切幽默的方式向读者传授了89个引爆创意的小窍门。喝咖啡、散步、洗澡……在作者眼中,生活中再平凡不过的小事都可以变幻成开启创意大门的金钥匙。点燃创意,原来如此简单。本书是一本极其简单实用的创意行动手册,  相似文献   

13.
《工友》2012,(4):1-1
网络上曾流行这样一篇文章《我奋斗了18年才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文中写了一个上世纪70年代出生在农村的人如何努力成为一个城市白领,当他坐在星巴克和城里人一起喝咖啡,感叹城里优越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年轻人轻易就能享受的东西,却是他奋斗了18年才可以得到的。其中的辛酸引起了很多人的深思。  相似文献   

14.
美国西部电器公司委托著名的梅奥教授,希望他能使下属的一家工厂里的非技术女工提高生产效率。根据这些工人从事的非常单调的电磁铁绕线圈的工作,梅奥提出下午让工人们有10分钟的喝咖啡的休息时间,结果产量立刻增长。这时,梅奥进一步在上午也给工人10分钟喝咖啡的休息时间,生产再次增长。教授的理论似乎就能这样确定下来:一天花掉20分钟的劳动时间有利于生产的增长。但是,梅奥没有就此罢手,  相似文献   

15.
闲话闲说     
《工友》2011,(5):58-58
夫妻两个人,辛辛苦苦打拼,然后买了个海景别墅,还房贷每天压力巨大,早出晚归,然后他们家的保姆每天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抱着他们家的狗仔在阳台上看海、喝咖啡……  相似文献   

16.
喝在欧洲     
在我看来,没有哪一个国家的人比欧洲人对喝付出的代价更大。中国人即使狂喝豪饮也比不上。因为中国人更多的喝的都是高度烈酒,无异于酒精,酒精便宜得很。如果喝了高档的酒水,那肯定不是自己掏腰包,中国的好酒历来是喝的人不买,买的人不喝。在中国,饮料是小孩的专用品,而且用量和频率都极无规律。而欧洲人对饮品的需要如同吃饭,绝非可有可无。用早餐时,牛奶、咖啡或果汁必具一种,午餐时大多喝果汁,也有少数人喝少量啤酒。晚间难得一份宽松,喝的较为复杂了,咖啡、饮料、香槟、啤酒、葡萄酒、威士忌、白兰地,各用所  相似文献   

17.
秋季的上午,周末的阳光开始让肌肤感到一丝不易察觉的温暖,时间在缓缓流动,阳台木椅上的我喝着咖啡想象着要有面包该多好啊!或许这是一种无聊的状态。我拿出手机,在按键上拨弄着那些熟悉的数码,聆听传来的声音,  相似文献   

18.
禹思浪是个美国青年,英文名Stuart Eunson,在北京创办一家小公司,苦熬8年,现在小有发展。以前他一年挣的钱还不够飞机票的钱。最困难的时候什么样呢?就是吃一年的方便面,每天喝20来杯咖啡,体重下降了20多公斤。  相似文献   

19.
地上是一块由某床上用品公司提供的质地洁白的棉布,三位几乎全裸的女模特脸上画着我们常见的京剧脸谱,棉布和模特儿身上到处是毫无规则的五颜六色的涂料和标点符号,裸体女人一遍遍敲着木鱼,还有一个刚喝完咖啡、吃完汉堡包的大男人把一口茶喷在白布上。是儿童的恶作剧?是神经错乱者一时的胡闹?不,这是一位叫舒勇的行为艺术家在深圳高交会展馆第78届中国针棉织品交易会某展厅的一次“新载体绘画”表演。舒勇声称他的目的是要实现“艺术与商业的结合”。中国这一类极其弱智的“行为艺术”似乎还有不少:有赤身裸体涂上蜂蜜端坐于肮脏的…  相似文献   

20.
第一时间     
言承旭:累了不要见外把我挖起来吐个痛快看不惯朋友有难谁还冷冷的围观我的手心为你握起来朱孝天:烦了不要见外把我找出来陪你负担吴建豪:续杯咖啡的温暖一直暖到你想开你心情的坑洞让我来填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