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过去,我在教学中不重视课本,没有认真引导学生读课本。高考前夕则忙于找资料,求“外援”,摸“行情”,结果事倍功半。实践使我切身体会到充分发挥课本作用,紧扣教材讲好课,把学生主要精力引导到消化课  相似文献   

2.
结合政治课教学内容,从古今中外文学典章中选取一些精彩片断,作为所学理论的例证或为学生思考设置情景,既可增添课堂教学活力,也有利于贯彻通识教育理念,实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结合。比如,在讲“要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时,我选取了苏轼的《琴诗》。诗中写道:“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在引导学生对这首诗的意境进行赏析的基础上,要求大家思考诗中“琴”、“指头”、“琴声”以至美妙乐曲之间的关系。通过点拨使学生懂得:“琴声”是一个整体,它既离不开“琴”,也离不开“指头”;至于美妙的乐…  相似文献   

3.
概念教学容易平淡而枯燥,为了使概念教学生动、具体,收到实效,特别是能给学生以启迪和思想教育。我在讲“规律”概念时做了一些尝试。我是分四步来进行“规律”概念教学的。第一步:先由学生讲什么是规律。“规律”二字,学生十分熟悉,也经常使用,但是大多数学生不能真正懂得规律的含义。让学生先讲必能暴露学生对“规律”的误解。果然,学生所举的实例,有些是符合规律定义的,如说  相似文献   

4.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懂得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点的几个要点,进而初步理解和掌握“发展地看问题”的思想方法,使学生懂得什么是革新,懂得在人生道路上应该有不断革新进取的人生态度,懂得对传统要作具体分析,要继承传统中的精华,抛弃传统中的糟粕,使学生能认清改革是时代潮流,能顺应时代潮流,在我国的改革事业中的实际行动促进改革发展。二、教材简析引言。指出要在人生道路上取得成功,实现人生价值,必须有正确的方向,人生才能沿  相似文献   

5.
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童心童行”道德银行建设工作,作为全市2012年度文明创建“十项特色品牌”项目之一,在盐城市毓龙路实验学校率先进行。经过2个多月具体实践推进,至目前,“童心童行”道德银行建设工作,在引导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学生在互帮互助的氛围中享受教育、享受生活、享受进步、享受快乐,懂得感恩、志愿服务等方面,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受到了中央、省、市文明办领导的肯定和学生、家长、老师的好评。  相似文献   

6.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应是课堂教学中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叶圣陶先生早就教导我们:“教师当然需要,而尤宜致于导。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基于此,我进行了“导而弗牵,重在自主”的教学尝试。引导学生自主读教材。读,认知的途径,理解的基础。在“专心致志地读,等于在听老师讲”的认识驱动下,引导学生们在课前自主读教材,逐渐培养读的习惯。引导学生自主说结构。说,促使学生原有认知向新的认知转换。在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新教材的编写特点、方式,说明知识结构,并用自己收集的现实社会中的新观…  相似文献   

7.
在初一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呢?实践证明,教师运用多种方法,正确地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指导自己的行为,久而久之使其形成行为习惯,这样,就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指导学生的行为,简称“导行”,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要求根据学生的实际,在明白道理的基础上,采取各种方法指导或引导学生行为的养成。它是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我的具体做法是:一、以“样”导行“样”——样子、榜样。“样”形象具体。教师一旦拿出客观的具体的形象的“样”来讲解、引导,学生就能获得具体的情感体验。“榜样”不…  相似文献   

8.
[教学目的要求] 1.使学生懂得,青少年时期将为自己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每个人都要十分珍惜这个宝贵的“黄金时代”,使自己在德、智、体几方面健康成长。 2.使学生懂得,只有加强思想修养,培养共产主义道德,才能逐步成为一个优秀中学生,成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一个人具有崇高理想和高尚道德,同时又有丰富知识和健全体魄,才能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事业作出最大的贡献。 3.使学生懂得,《中学生守则》是中学生修养的基本内容,每个中学生应据此指导自己的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9.
《社会发展简史》的教学目的,总的来说,就是使学生初步认识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初步懂得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所代替的历史趋势。为逐步树立共产主义人生观和世界观奠定初步的思想基础。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引导学生从了解社会发展过程的来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这个“规律”究竟在什地方提出为好,就成为我们探讨的课题。为了探讨这个问题,我先后进行了三年实验。第一年,按教材顺序在最后一课提出,集中讲,产生了不少弊端。在讲课中经常提到“规律”,脱口而出,学生摸不着头脑,又不能详述,很不方便。让学生捉一年谜藏,猜一年谜。教学处于被动地位,这不利于发挥学生在学习上的主体作用。而且在讲授社会发展和五种社会依次更替的根本原因时感到很困难,史论不能  相似文献   

10.
在政治课教学中,发挥课本作用,有目的地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懂得概念与原理之间关系,了解课文内在逻辑联系,不仅加强了双基教学,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与分析能力。这样,可以克服在政治课本的使用上“划重点,背条条”的弊病。如何指导学生阅读政治课文呢? (1) 发“课前预习表”。表上印有“阅读课题”,“阅读页数”,“列出本节提纲”,“提出不懂问题”等。调查一个班级就可知学生中的问题。在教新课前,先收“预习表”,进行汇总、归纳。然后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解决问题。这样  相似文献   

11.
通过学习《法律常识》,使我懂得了很多法律知识。如:什么是法律,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违法和犯罪应受到何种处罚,公民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意义等等许多基本知识。我不仅自己学习了法律知识,而且也广泛地应用法律知识启发教育同邻好友,使他们也懂得了很多道理,不再是“法盲”了。  相似文献   

12.
一、教学目的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文明交往的意义;尊重他人是高尚的品德;礼貌待人,是尊重他人的具体表现;人们需要互相关心和帮助。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教师担负着培养青少年的重任;尊师是中华民族的美德;父母养育了我们;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美德。通过教学,引导学生学会文明交往,学会尊重他人,礼貌待人,发扬助人为乐的风格;尊敬老师,孝敬父母。同时,教育学生纠正在这些问题上的不正确认识和行  相似文献   

13.
教学目的要求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懂得重视社会交往的重要性,懂得尊重他人、爱护他人、帮助他人的道理,懂得真正的友谊的可贵。要求学生明确文明交往、礼貌待人和建立友谊、珍惜友谊的基本要求,在社会交往中养成文明礼貌的良好习惯,锻炼和提高交往能力。教材分析本课讲了同属交往而又各有侧重、互相区别的四个问题,核心内容是引导学生养成文明礼貌的良好习惯,明确文明交往的基本行为要求,从而有利于学生逐步提高交往的素质和能力。  相似文献   

14.
当今的学生因经不起挫折而情绪失控并致做出极端行为的现象频繁发生,教师应该立“挫折教育,人人有责”的意识。我的主要法是:1.向学生进行“逆境成才”的教育。教材中方面的例子很多,我们应该充分地挖掘并善运用,使学生懂得大凡成才者,几乎都是经挫折磨砺的;明白挫折和困难本是生活的一分,对于强者是财富,而对弱者是深渊;理解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2.设置一些“难题”难为学生。困难可以练学生的意志,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次的学生设计有一定梯度的难题,有意识地造困难,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尝试错误,体失败,遭遇挫折,并品尝…  相似文献   

15.
留言板     
我总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感谢支持保安杂志的朋友们,给了我办好杂志的动力;感谢保安兄弟姐妹,激发了我创作的灵感;感谢我的家人,使我懂得了爱的责任;更感谢我的同事,使我体验到工作是美丽的;也感谢制造“麻烦”的朋友,使我变得成熟与坚强。  相似文献   

16.
《青少年修养》第十课“明是非,辨美丑”,是全书的重点之一,主要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标准教育。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从而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我深刻地体会到,要达到这个目的,必须举出一些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并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方法灵活运用。下面试举例加以说明: 1.正反对比法。这种方法就是通过两个事例或同一事例中两种截然不同的思想和行为的比较,从而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是非观、美丑观、善恶观的方法。例如,在讲“识别美丑”这一框题时,我借助于《法律与生活》1984年第10期封面上的摄影小说“得失”:①儿童玩具柜前,妈  相似文献   

17.
几年来,我们在《法律常识》课教学中,为达到知法守法的教学目的,使学生做到知行统一,在课堂向学生传授法律知识的同时,注意利用“第二课堂”(即课外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由知法到守法的转化。具体做法是: 一、请司法部门作报告。“行家”作报告,既能使学生及时了解全国的和当地的法制建设情况,增强学习法律常识的社会责任感,又能帮助消除学生中存在的“我不犯法,学不学法律没啥”的糊涂观念,提高学习法律的自觉性。这种活动每学年度两次,  相似文献   

18.
《今日浙江》2012,(20):7-7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日前向国务院总理温家宝颁发“农民”奖章。温家宝总理在致答辞时说,“我多年从事农业、农村和农民工作,深知‘不懂得农民就不懂得中国’。担任国务院总理后,我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9.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人际关系的含义,引导他们真正树立社会主义社会的平等、团结、互助等人际关系原则,在任何情况下,特别在对待友谊和爱情问题上决不感情用事,要用理智克制自己的感情;既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又要看到自己的短处,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在荣誉面前不骄傲,树立榜样,经常进行自我批评,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努力把自己培养成“四有”人才。二、重点和难点 1.“社会主义社会人际关系原则”是本课的重点。这是人生观根本问题之一,学生如果掌握并相信了这一问题,就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相似文献   

20.
引导学生“生成”概念、原理。在教学某些概念或原理时,增加一些铺垫,提供一些资料,并引导他们有针对性地挖掘素材。通过分析、归纳、例证,“生成”相关的概念和原理,使其在“重复”创建概念、原理的过程中,体验研究过程,学习研究的方法。引导学生开展社会调查。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许多具体内容贴近学生生活,甚至与学生及其家庭的利益密切相关,是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热点问题。例如,可引导学生列出问卷调查表,拟出调查提纲,深入社会开展调查研究;并引导学生对调查中获得的材料进行加工处理,从而获取对热点问题的正确认识。引导学生进行热点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