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备课卡片     
给孩子一个冲突如今,在中国大多数的三口人之家,孩子生活在父母营造的一个风调雨顺,没有矛盾、没有冲突的世界里,孩子几乎是生活的主宰,他(她)需要什么,即使是条件不具备,父母总是想方设法满足;他(她)不需要的,父母也总是千方百计为他们避开。在孩子的世界里,什么叫矛盾?几乎没有这样的概念。久而久之,孩子身上就形成了一个以自我为中心,一切围着自己转的虚幻光环,于是,当他们走出父母的呵护,步入自己照顾自己的独立生活环境中时,就会遇到冲突而不知所措,导致情绪剧烈波动而不能自拔。未来的社会是一个高度竞争的社会…  相似文献   

2.
无情还是绝望?到底是什么促使一个母亲遗弃她的骨肉? 今年一月,英国24岁的母亲凯瑟琳在葡萄牙遗弃了她三个月大的儿子查理这一事件在媒体上引发了一系列的谴责性的报道。公众对一个女人做出这样无情非自然的行为产生了强大的反感情绪。 大多数人仍然把遗弃婴儿看作是最终的背叛,这种犯罪在维多利亚女王时代的英国的贫穷街区就应该消失,尽管那个时代的弃婴行为仍然普遍存在。 但是今天,超过以往数量的母亲正在抛弃她们的子女。 根据记录记载,1946年,英国有37个婴儿被她们的母亲抛弃,而1997年被遗弃的婴儿上升到56个。新的调查显示年龄在25岁、已经有第一个孩子的母亲  相似文献   

3.
其实生活也像一部电影,只是因为没有被剪辑过,而更加真实。故事的开始是2002年河北孕妇王翠英在北京生下五胞胎。因为孩子名字里都有福字被人们称作福娃。2005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诞生了。2008年,五个孩子成为北京奥运会小志愿者……他们的故事也正像吉祥物福娃一样向世界传递着友谊、进取和梦想。  相似文献   

4.
弃婴问题,是长期以来存在的一种新的社会现象。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普及和深入,弃婴现象更加突出。据调查:1987年乌鲁木齐地区就收养弃婴50名,1988年至1990年每年收养均在40-50名左右,1993年乌鲁木齐市儿童福利院就收养了47名,其中女婴占70%,残疾婴儿占80%,男婴基本上均属残疾儿。这些弃婴中,有的是因父母离异所遗弃;有的系非婚所生,生父母怕遭社会遣责,抛弃亲生骨肉;有的幼婴遭继父(母)的厌恶被遗弃;而最多的是因为婴儿有残疾被遗弃。《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早有规定: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  相似文献   

5.
争儿子,生养父母对簿公堂 一个出生时只有矿泉水瓶大小的男婴,被亲生父母弃之医院,却被一个好心的清洁工人捡回去倾尽心血悉心哺育;眼见小男婴活蹦乱跳、茁壮成长时,其亲生父母“悔不当初”,拿起“法律武器”坚决地向抱养父母讨回男孩——   1998年 5月 7日凌晨,广西钦州市某校教师吕锦英在某医院妇产科生下了一个男婴。按理说夫妻爱情的结晶降世是无比快乐的事,然而婴儿的降生并没有给年轻的夫妻带来喜悦,反而给他们带来了烦恼。因为经医院诊断,吕锦英怀孕只有 31周,属早产,婴儿体重仅有 1100克,而且重度窒息。吕锦英面对提…  相似文献   

6.
四川省大巴山边缘的某些角落里,沿袭陈规陋俗的山民们,演绎着近亲婚配的一幕又一幕悲剧。彭某与张某,两小无猜。青梅竹马,父母为了打破“一辈亲,二辈表、三辈四辈认不得”的信条,让他们结为夫妻,婚后十余年来夫妻倒还恩爱,可就是不能生养一个正常的孩子而万分痛苦,张某共生了五胎,第一胎生下就死了;二胎生了一个无头婴孩,三胎生下一个只有4斤重的男婴.花费五千余元.苦心养育.两载后矢折四胎是个双胎,生下后两小时死去;五胎也是一个双胎,成活一男婴,至今已七岁,经常生病,神智不清,花费了近万元为其求医求药,倾家荡产…  相似文献   

7.
《就业与保障》2012,(4):57-F0003
这是一群天真可爱的孩子,大多数却天生残疾,被父母遗弃,他们缺少同龄孩子该有的生活,他们渴望得到社会的关爱:这是一群孤独的老人,他们正承受着寂寞和苦闷,他们渴望得到家的温暖、社会的关心……  相似文献   

8.
1976年正月的一天,江西省莲花县升坊乡沙尾村27岁的朱保玉听到一个骇人的消息:在本县坪里乡桃岭村路边一座破旧的厂房里,躺着一个被未婚女知青遗弃的奄奄一息的新生婴儿。一听这事,朱保玉腾地站了起来,她的脑海里瞬间产生了一个倔强的念头:我要这孩子!于是她冒严寒,踏冰雪,赶几十里山路,花一整天时间把那漫娘没爹、没人要的弃婴抱回了家。乡亲们听说本保玉自讨苦吃,捡回一个半死不活没人要的“野种”,都替她捏着一把汗!隔壁的李婆婆拄着拐杖来到她家,“保姑哇”,老人忧心忡忡地说,“我活了80多岁,晓得共产党都是好人,可老…  相似文献   

9.
孕妇在一家医院进行孕期检查中被告知腹中胎儿有畸形可能后,又到当地另一家知名医院进行了三项针对性的筛查,却均被告知未见胎儿发育异常。出于对知名医院的信任,孕妇决定将腹中的胎儿生下来。谁知,孕妇最终生下了一个右上肢畸形缺失的孩子,并引发了一场百万索赔大案。  相似文献   

10.
爱的超越     
二十二年前的一次意外遭遇,他和她相识、相爱了。 随后的二十二年里他不仅用双肩挑起了一个有八位七旬老人、一位严重精神病人、一个生下仅一天的弃婴的十二口之家,而且以二十二年的爱,奇迹般医好了一位已跨过死亡线的女人……  相似文献   

11.
胡适曾经说过,看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主要看三点:一是看他们怎样对待孩子;二是看他们怎样对待女人;三是看他们怎样利用闲暇时间。“怎样对待孩子”排在第一位,一叶落知天下秋,看看这个国家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以及对该法的执行便可略知一二。  相似文献   

12.
人间真情     
1996年4月6日,对浙江省余姚市老方桥镇姚驾桥村郑涨钱、刘桂英夫妇来说是一个难忘的日子,他们找到离别了23年的女儿。1974年6月郑涨钱患了恶性淋巴肿瘤的绝症。为了给丈夫治病,妻子刘桂英变卖家产,生产队、村民、亲戚也纷纷伸出救援之手,但经县、省等医院医治,都没有疗效。两个月后,妻子刘栓英生下第二个孩子。月子里,她始终为丈夫的病忧心不安。在接到医院让为丈夫“准备后事”的通知时,她精神失常了。郑涨钱明白自己命在旦夕,做出与妻子离婚的选择──按照农村的习俗,死了男人再嫁会被认为“克夫”。为了让妻子有一个好的归宿…  相似文献   

13.
在采访这个真实的故事时,作者多次被故事中的情节打动得落泪。一户家境贫寒的农民,在自己食不果腹的情况下,将不竭的爱倾注在一名天生兔唇,被生身父母抛弃在路旁,三天无人要的残疾孩子的身上。他们质朴的,不带一点色彩的善举,也深深打动了编者的心,使编者也在为这个善良的农民家庭祈祷:希望他们的爱儿——“长路”。早日被社会接纳,能像正常人一样,拥有自己的合法户籍。  相似文献   

14.
又见茉莉花     
<正> 茉·莉·花三十代的旧上海,每天都有不同的故事发生。那些故事就像当时的电影,镜头上充斥着抑郁的白与香艳的黑,辗转过那些精致玲珑的白天和黑夜。茉(章子怡饰)是一个生长在单亲家庭的18岁少女,她母亲(陈冲饰)经营着一家照相馆,可是茉和母亲之间总是有些隔阂。茉原来可以像所有从弄堂里走出的上海姑娘一样,在平凡丈夫的呵护下过着平凡的人间岁月。可是自从遇到电影公司的孟老板(姜文饰)后,她的生活就进入了与过去全然不同的轨道——首先,她成了一个小明星,同时也怀上了孟老板的孩子。那是发生在上个世纪30年代旧上海的往事。茉生下孩子后不久就被孟老板抛弃了,从此也失去了明星的光彩。茉为这个不该来到人间的私生女取名为莉。梦想破灭的茉,把对生活所有的怨恨都宣泄在莉的身上。  相似文献   

15.
有感“公安战士万岁”耿保仓我很小的时候,对公安人员有一种惧怕心理,因为,从神色看,他们威严;从身材看,他们大多数魁梧。更为重要的是,他们手里有武器。所以,我一见穿公安服的人就心神不安。公安人员在我头脑里留下了一个威严可怕的印象。如今,年过半百,对“公...  相似文献   

16.
姬建民 《前进》2006,(11):56-56
这段时间,我心中一直有些惴惴不安,主要是为前不久有家卫视台为两个穷富孩子互换生活节目的事。说的是两个孩子,一个来自城里,生活富裕,却不思上进;一个来自农村,生活贫困,却渴望学习。他们互换7天身份,据说是为了给孩子带来“震撼”。  相似文献   

17.
地方政讯     
宗河 《中国民政》2006,(4):29-29
黑龙江省民政厅、卫生厅、公安厅、司法局、计生委、交通厅、铁路局、妇联等八部门联合出台了《黑龙江省孤儿弃婴 (弃童)国内收养管理暂行规定》(黑民福 [2006]127号)。《规定》对孤儿和弃婴进行了定义性规定;规定了收养工作的具体负责部门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 规定了弃婴孤儿的送养和收养程序;对设立孤儿弃婴的个人档案作出了明确规定; 明确规定了国内公民收养孤儿、弃婴应具备的条件;并对国内收养人借收养名义拐卖、虐待、遗弃被收养的孤儿、弃婴(弃童)等违法行为进行了惩罚规定。  相似文献   

18.
新婚妻子对他说:“我结过两次婚,还有一个10岁的女儿……”他听后沉默无语。妻子生下了他的孩子,又说:“儿子死了……”他不禁顿生疑窦。历经许多波折,他得到了一个骨瘦如柴的孩子,然而,这是自己的儿子吗?  相似文献   

19.
何礼利 《湖湘论坛》2001,14(1):78-78
所谓“非议”,一般来说,是指那些带有某种贬义的议论。领导者生活在群众之中,一切领导活动都与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这样,人们会更加注重领导者的一言一行,不可避免地会对某些领导者发出“非议”。领导者要正确对待“非议”。  一、要独立地思考“非议”  印度有一个故事说,一个老人和一个孩子用一匹驴子驮着货物去卖,货卖完了,孩子骑驴回来,老人跟着走。但路人责备孩子,说他不懂事,叫老人徒步。后来,他们便换了一个地位,而旁人又说老人忍心;老人便急忙将孩子抱到驴子的鞍鞒上,看见的人都说他们残酷,于是他们都下来…  相似文献   

20.
二百多年前,巴尔扎克就曾在他的《风雅生活论》中,将人的生活分成三种:劳碌生活、艺术家生活、风雅生活。他认为,大多数人都在过一种单调乏味的劳碌生活,“对他们而言,劳动就像一个谜,他们终其一生都在寻找谜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