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从公众话语走向政策话语:一项政策问题建构的话语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行政论坛》2017,(6):56-62
20世纪60年代以来,后实证主义逐渐兴起并演化成为一种潮流。与实证主义所强调的科学主义和工具理性所不同,后实证主义将价值多元和建构主义引入自己的视域。在这种背景下,话语模式也从以前的"实在论"转向"建构论",它要求人们以一种积极的姿态去感受、认知、体验和创建世界。在"建构论"视角下,公共政策的建构与传统的科学理性主义主导下自上而下的创设有所不同,它本质上是一种自下而上的话语建构过程,因此成为一项理解政策问题建构的新路径。那么,现实世界中公众话语是如何建构成为政策话语的?我们寻访了四个方面的理论线索:存在一个话语能量场、公众话语的演进过程、形成话语联盟以及话语自身的价值追求,在此基础上初步勾勒出政策问题话语建构的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2.
建构符合中国政治学学科特色与政治实践发展需求的学术话语空间与方法论体系,已成为新时代中国政治学界的共识与责任。其当下面临的问题是在科学实证化的建构取向下,如何在科学理性知识呈现的普遍性与中国政治不可同化的发展脉络之间,维系一种"呈现"与"揭示"的差异共生关系,且在此共生关系的话语空间建构中不断产生既对知识呈现而言的新材料,又对诠释本土政治机理而言的新方法。因此,我们构建中国特色政治学话语体系在与科学化建构相向而行的同时,要避免政治学术话语表述工具化,进而扎根于本土政治实践,发掘隐藏在历史文化脉络中的"原材料"。本文将话语建构回归语言、知识和话语间的内在博弈逻辑,并从语言交错、翻译延异、知识形态差异和演化,以及范式论对真理表述的局限性四个交织递进的层面,展现新时代中国特色政治学话语建构及其创新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3.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是对时代发展要求的回应,是为继续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提供助推力,是中国和平崛起走向世界的重要标识。目前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的建构存有忽视意识形态、学术话语对实践的指导乏力、存有"教条主义"与"复古主义"倾向以及在国际学术界存在"失语"现象等问题。为此,坚定马克思主义立场,强调意识形态问题,实现学术话语的转化以扩大理论影响力,以借鉴融通思维汲取古今中外的人类思想精华,以开放的心态进行国际交流争取学术话语权,以助益于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的科学构建。  相似文献   

4.
受传统社会话语秩序的自由张力影响,网络话语失序是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危机的必然结果。在突发事件的强力冲击下,话语主体"集群化"、话语内容"失真化"、话语伦理"消解化"成为网络舆情中话语失序的集中呈现形式。结合突发事件和网络话语的结构性特点,话语失序的原因可归结为: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中不同话语群体的身份焦虑与错位、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应对的对话与表达机制尚不健全和突发事件网络舆情背后的多元利益诉求与抗争。以问题倒逼改革,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中的话语失序现象进行治理,要求切实做好健全突发事件网络对话沟通机制、规范突发事件网络话语建构秩序以及加强突发事件网络话语生态治理等工作。  相似文献   

5.
党的领导话语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思想的集中概括。党成立百年来,在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形成了丰富的党的领导话语内容和表达形式,深化了对党的领导的规律性认识。百年历史实践不仅淬炼了党建构领导话语的能力,也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党的领导话语建构的历史主线;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是党的领导话语建构的根本要求;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领导话语建构的核心要义;坚持探索和解答时代之问是党的领导话语建构的动力之源;坚持固本培元与守正创新相结合是党的领导话语建构的基本策略。总结党的领导话语建构的经验,对于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在新征程中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党的领导话语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
环境话语是试图明确环境价值承诺、定位环境制度、引导环境利用和改造活动、形塑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话语实践。西方环保主义基于话语框架理论特别是话语即权力与权利的理念,把环境问题裁定为危机、困境、灾难,进行归因分析,然后从伦理修辞、政党规训、仪式话语和全球动员多个维度,探讨环境问题的消解,建构了包含环境问题性状话语、归因话语和路径话语于一体的环境话语体系,是我国环境话语建构的有益养料。  相似文献   

7.
民族伟大复兴和实现现代化强国往往伴随着话语的崛起和强大。语言的本质是思想、话语的直接现实和展示。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语言生成论、语言属性论、语言革命论和语言使命论的深刻洞见为中国话语建构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资源、方法论基础和价值指引。语言生成论揭示了中国话语建构必须"始终站在现实历史的基础上";语言属性论揭示了中国话语建构是阶级性与公共性的辩证统一;语言革命论揭示了中国话语建构以"改变世界"为历史任务;语言使命论揭示了中国话语建构以"人类解放"为价值本位。  相似文献   

8.
结果风险:社会领域腐败客观状况和主观认知的断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社会领域腐败的客观风险表现在损害的现实性、主体的连带性、规则的隐蔽性、腐败的普遍性等多个方面;而其主观风险则主要是通过政府的话语表达、媒体的话语建构、专家的话语解读以及公众对腐败的话语认知而被逐渐夸大和扭曲,脱离了腐败风险自身的客观状况。这样就形成一条断裂带,造成了腐败风险的归因难、腐败风险的演化与异化等新的社会风险后果,形成了人为风险、关系风险和文明风险共存交织的险恶风险网,加剧了社会的无序,进而为新的公共危机埋下祸根。对此,政府、媒体、专家、公众等多主体应协同合作,采取多角度、全方位的立体策略,开创对腐败及其衍生风险的"合力共治"的良好局面,推进社会的"互构和谐"。  相似文献   

9.
流浪未成年人,是现代社会的"社会问题"之一。一方面,弱势身份和问题标签为流浪未成年人群迎来了更多的社会关注和国家治理资源的倾斜分配,另一方面,主体身影被大众社会的热情所淹没之后,包括学术圈在内,其实也不利于他们生活政治的保护与重新创造。层出不穷的"跑站"、骗助、"循环流浪"等现象,更对现行国家救助体系和社会正义建设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这个意义上,对于流浪未成年人的日常生活世界理解以及社会救助保护建设完善,制度化或结构化的外在改良和重建是必然需要,来自知识建构与研究反思维度的话语理解和大众共鸣也不可缺失。  相似文献   

10.
吴永 《理论导刊》2020,(6):48-55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因应革命的需要,果断弃用外来楔入的"苏维埃"话语,并适时建构了本土特色鲜明的"新民主主义"话语。作为党的核心政治话语,"新民主主义"话语集马克思主义、"三民主义"和党的早期革命理论之精华,建构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民族国家的基本学说,极大地促进了近代以来"民族—国家"的整合。通过成功建构"新民主主义"话语,中国共产党不仅在政治层面上掌握了话语权,增强和提升了自身政治凝聚力和文化自信,而且标识了民族国家建构的历史向度,为构建中国话语体系提供了良好范例。  相似文献   

11.
话语的背后是理论,理论的背后是意识形态。我们党的意识形态是否具有主导力、影响力、感召力,中国话语是否具有主导力、影响力、感召力,关键在于能否真正建构起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掌握且能解释中国实践、中国现实、中国经验、中国问题的中国理论。只有建构起这种理论,才能真正构建起以这种理论为基础、核心的中国话语和中国话语体系,才能真正解决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某些领域或方面"失语、失声、失踪"的问题,才能真正占据我国意识形态的主阵地,才能真正抵御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理论的影响比其他影响更深层、更长远。中国理论"立"不起来,西方错误思潮就"破"不了;只有中国理论真正"立"起来,才能"破"解西方错误思潮。意识形态建设首要是中国话语建设,中国话语建设的核心是中国理论建设。一些学者大谈而谈意识形态建设,却对中国话语建设缺乏高度自觉和实际行动;一些人大谈而谈中国话语建设,却对中国理论建设缺乏高度自觉和实际行动。  相似文献   

12.
韩庆祥 《理论视野》2018,(10):18-22
话语的背后是理论,理论的背后是意识形态。我们党的意识形态是否具有主导力、影响力、感召力,中国话语是否具有主导力、影响力、感召力,关键在于能否真正建构起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掌握且能解释中国实践、中国现实、中国经验、中国问题的中国理论。只有建构起这种理论,才能真正构建起以这种理论为基础、核心的中国话语和中国话语体系,才能真正解决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某些领域或方面"失语、失声、失踪"的问题,才能真正占据我国意识形态的主阵地,才能真正抵御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理论的影响比其他影响更深层、更长远。中国理论"立"不起来,西方错误思潮就"破"不了;只有中国理论真正"立"起来,才能"破"解西方错误思潮。意识形态建设首要是中国话语建设,中国话语建设的核心是中国理论建设。一些学者大谈而谈意识形态建设,却对中国话语建设缺乏高度自觉和实际行动;一些人大谈而谈中国话语建设,却对中国理论建设缺乏高度自觉和实际行动。  相似文献   

13.
郭清  杨丽 《理论导刊》2020,(6):106-112
《实践论》是中国特色话语建构的成功范例。文章从《实践论》话语角度出发,以中国特色话语体系建构为宏观考量,从理论阐释和语言艺术中讨论分析《实践论》"接地气""表真情""产共鸣"的话语风格。从问题意识入手,结合中国革命实践和中国传统文化探究其话语风格成因。从新时代话语体系构建着眼,启示我们应在人民群众、中华文化和中国理论的向度中坚定文化自信,着力构建有"魂"、有"源"、有"根"的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14.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在整个教育活动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中介作用。当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主要面临着"话语脱钩"与"对话乱象"两大困境。其中,"话语脱钩"集中表现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在生产、转译、传播中存在的流程缺陷以及在形式与内容层面存在的实体缺陷,"对话乱象"集中表现为话语冲突、话语霸权、话语鸿沟以及话语权的式微。从范式转型、实体创新以及话语权建构三个方面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建设,既是应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交往困境的现实要求,又是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5.
当代中国主流价值观是一种复合型的思想观念,其话语权的建构经历了从话语博弈到话语破藩的历程。聚焦资本主义"文化帝国主义"论调下中西主流价值观的话语较量,以及社会转型时期多样化社会思潮与当代中国主流价值观话语对弈的现实势态,打赢以"价值观博弈"为表现形式的意识形态斗争,必须以彰显当代中国主流价值观坚定的人民性立场、实践性特质以及科学的价值保障来增强话语底气。通过抓住主流价值观话语权实现的关键切入,筑牢话语权"躯干"、鲜活话语权"血液"以及提升话语权实效,以破除束缚当代中国主流价值观话语权作用发挥的藩篱,从而有效防范主流价值观话语危机。  相似文献   

16.
共产主义作为一种理想信念、实践运动和理论学说贯穿于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阶段。毫无疑问,共产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仍需遵循的价值定向。在中国当代现实语境中,共产主义话语并未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获得相应的抬升,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共产主义话语体系的缺失导致其经常处于被遮蔽状态。在构建"理论中国"和实现文化自信的现实要求下,我们有必要在理论和现实中把握住共产主义的特质,围绕其价值话语、实践话语和"世界历史"话语三重维度进行共产主义话语建构。  相似文献   

17.
大众认同在话语权的建构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目前"中国特色"的大众认同正遭遇多重话语困境,集中体现为我国在"中国特色"话语的建构和传播中未能很好地满足"中国特色"大众认同的话语需求。要牢牢掌握在"中国特色"问题上的话语权,就必须坚持问题导向,遵循大众认同的一般规律,大力推进"中国特色"话语的科学化、大众化、国际化建构,多维度强化"中国特色"的大众认同。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位夹在工人阶级和中产阶级之间的"奖学金男孩",理查德·霍加特在化解自身阶级身份认同危机的过程中,逐渐选择成为一名在中产阶级里替工人阶级发声的"边缘人",并创造了文化研究史上的第一种替代性话语——工人阶级文化话语,以自传性书写的方式实现了自我救赎和升华。在社会高度流动的今天,文化研究应该引导更多的"边缘人"走霍加特所开辟的化解与升华之路,挖掘"边缘人"所在群体未被开发的文化资源并以此建构替代性话语,推动文化向民主、多元和创造性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9.
协合型政策议程作为体制内行为者通过"体制内协商"方式,持续吸纳公众利益诉求进而推动议题纳入政策过程的议程创建新类型,既是体制内外行为主体互相"借力"的过程,又是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议程建构模式.立足话语理论确立的核心原则,协合型政策议程建构理应基于集体的反思理性和蕴涵着伙伴相依关系,但在多元行动者话语互动过程中,并非所有的行动者均具有同等的影响能力,而是存在着话语暴政.鉴于此,需要通过不断完善体制内外行为主体的对话结构、发挥体制外行为主体在议程建构中的积极作用以及不断增强弱势群体的博弈能力等多元途径,来搭建利益相关主体间的平等对话平台.最大限度地避免议程建构过程中的话语操纵和垄断,最终实现我国协合型政策议程建构过程的优化.  相似文献   

20.
政党制度话语权不仅指对某种政党制度的发言权、表达权、解释权,更重要的是指阐释该政党制度的话语体系所拥有的影响力、引导力、说服力。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历经实践检验,内蕴鲜明特色,深深根植于中国社会土壤之中。但由于新型政党制度建构成型较晚等原因,存在不能被完全理解和认同的情况,甚至还衍生了许多偏见和误解。必须树立世界眼光、扩大视域范围,把握"三大要点"、立足"四重维度",科学建构富有中国特色、契合时代要求、具有世界意义的政党制度话语体系和话语权,不断增进世界对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影响力和认同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