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去生活化是造成当前德育低效的主要原因,表现为德育观念上过度理性化,德育对象缺失主体地位,德育过程脱离学习主体的生活以及德育情境脱离社会实际等。回归生活是德育走出困境的现实路径,回归生活的内核是回归实践、回归多样、回归应用和回归交往。在这一观念指导下,学校德育观念、德育目标等均需要发生相应的改变。  相似文献   

2.
所谓学校德育生活化,是指以学生的实际年龄特征和生活为依据,从学生的认知、理解、体验、感悟、交往和实践出发,开发利用现代生活资源,关注人的现实生活的需要,不空洞说教,不脱离学生生活,制订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德育目标,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3.
《世纪桥》2017,(9)
德育生活化,就是强调高校德育要以大学生的生活为中心,使德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都贴近大学生的生活。寝室是大学生在校生活的主要场所,寝室文化建设是高校德育生活化的重要载体。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实现文化育德方面要充分发挥寝室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加强寝室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行为文化建设,是德育生活化视野下加强寝室文化建设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4.
程倩  刘七生 《探索》2012,(1):116-12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格局较之前发生了很多的变化,其中最突出的特征在于中国社会转型中的分化与领域的分离。在这一背景下,考察社会道德格局和德育状况发现,现实社会生活中的伦理道德格局相当混乱,传统的、以政治思想道德理论教育为主体的德育方式已经显得单一和刻板,以学校德育为主的德育实效低下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因此,学校德育应该通过制度的德性去培养个体的德性。  相似文献   

5.
德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学校德育环境具有互相包容的开放性、内外结合的系统性、多元转化的互动性等特点。时代的不断发展变化,对学校德育环境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加强学校德育,必须从德育的内容、形式等出发,优化德育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改善学校自身环境,同时让德育回归常识和生活。  相似文献   

6.
德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学校德育环境具有互相包容的开放性、内外结合的系统性、多元转化的互动性等特点。时代的不断发展变化,对学校德育环境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加强学校德育,必须从德育的内容、形式等出发,优化德育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改善学校自身环境,同时让德育回归常识和生活。  相似文献   

7.
即将向我们走来的21世纪,是知识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必将对整个社会产生强烈的震撼,尤其对学校教育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会带来深刻的冲击和影响。如何根据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改革学校教育,使学校德育工作尽快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是学校德育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本刊拟开辟专栏讨论“知识经济与德育变革”问题,探讨知识经济的一般特性;知识经济对学校教育特别是德育提出的挑战;知识经济对学校德育的全方位影响;学校德育如何实行变革迎接挑战,等等。希望广大读者踊跃撰稿,热烈参加讨论,为推动德育面向新世纪的变革和创新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8.
构建高校德育创新体系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和学校德育工作创新发展的必然选择。依据和谐社会的要求,要从教育与社会发展相互作用的规律性联系中研究高校德育创新问题。  相似文献   

9.
林强 《党史文苑》2007,(6):77-78
构建高校德育创新体系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和学校德育工作创新发展的必然选择.依据和谐社会的要求,要从教育与社会发展相互作用的规律性联系中研究高校德育创新问题.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与发展,为学校的德育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开辟了更新更广阔的空间领域。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学校的德育工作,应以学校为主导,以家庭、社会、个体为载体,实现学校德育社区化、家庭化、个体化,形成“四位一体”(学校、家庭、社会、个体)德育新体系。这一新的德育体系,相互之间紧密联系,不可分割。 学校德育应以养成青年学生“社会生活习惯一社会生活方式”、“学校生活习惯 学校生活方  相似文献   

11.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里,也生活在一定的社区里,我们都是“社区人”。作为德育主体之一的社区承担着培养少年儿童良好思想品德的责任和义务。充分发挥社区德育环境资源在学校德育中的作用,可以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为此,我们进行了有益的实践和探索。  相似文献   

12.
潘熙宁 《党建》2013,(11):46-46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灵魂。当前,改革开放进入攻坚期,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提升学校德育工作水平,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孙先亮 《先锋队》2015,(8):18-19,3
在学校教育的实践中,学校德育应以学生发展为核心,将德育融入学生的自身发展中,将德育融入学校教育的全部活动中,将德育融入学生的生活中,将德育融入学生的个性发展中,将德育融入学生的智慧发展中,使德育不再是孤立的存在、说教式的灌输、毫无滋味的接受,而是潜移默化的浸润,润物无声地发挥。  相似文献   

14.
规范德育由于其单一的教育内容、僵化的教育方式、片面的教育目标而在当今时代遭遇到无法回避的困境,社会形势的变化要求我们的教育超越规范德育的模式。文章通过对主体性德育理念及特征的分析,认为主体性德育能够为我们的学校德育提供很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党中央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学校德育要“指导学生逐步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现实社会生活中的政治、经济、文化现象,评价各种社会思潮”,强调学生道德批判力的培养。高校德育必须适应新的社会形势的要求,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批判能力,探寻高校德育工作的着力点和提高德育效果新的生长点。  相似文献   

16.
生活世界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生长点和作用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改革探索的一个重要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具有深厚的哲学意蕴。在纷繁变化的社会转型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进一步提高针对性、实效性和说服力,必须将教育扎根于生活,与社会实际、大学生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在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长效机制的构建和巩固等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17.
一、道德多元化对我国传统学校德育的影响 1.目标过高.缺乏层次性。一方面,德育目标过高、过于强调“圣人道德”教育,脱离生活实际。德育目标作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面貌的期望,是一种教育设想和教育理想.反映不同社会不同阶段的社会要求,确立在现实基础上又高于现实,但经过努力可以达到。  相似文献   

18.
社区德育,是社区中学校、家庭以外的教育组织、文化机构、社会团体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借助社会控制手段对其成员施加影响而进行的思想、政治、品德、纪律、法制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社区德育具有生活化、实践化、社会化以及主体性、渗透性、全程性等优点。社区是一个社会的缩影,它的道德教育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主体道德水平的差异性、德育环境的复杂性.德育内容的两面性、德育方法的不可控性等缺点。客观、全面、科学地分析社区德育对青少年道德教育的二重影响.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社区德育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
《湘潮》2007,(7)
德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近年来德育实效性低下,帮助学生奠定正确的思想道德基础,改进和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增强学校德育工作实效性,成为了困扰学校教育工作的一个重大问题.本文从德育的工作本质、高校的德育工作实质及目前高校德育工作的现状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努力探索适合高校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工作途径。  相似文献   

20.
学 校德育工作者是德育环境的设计师。在德育工作中 ,不仅应让学生接触环境、了解环境 ,更应让学生选择环境 ,创造环境。优化学校德育环境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 ,要有系统观念 ,力求使德育网络化。在优化学校德育环境中 ,要有整体观念和系统思想 ,具体说 ,要努力形成两张德育网络。首先 ,从宏观层次上 ,要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家庭是影响学生思想品德的基础 ,学校是德育的重要阵地 ,社会是锻炼学生的大课堂 ,它们共同构成学校德育的环境系统。因此在优化学校德育环境中 ,要善于利用各种手段和途径 ,协调三方面之间的关系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