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今年是我国接入国际互联网20周年。20年来,我国互联网和信息化工作取得了显著发展成就,网络走入千家万户,网民数量世界第一。互联网发展不仅开启了社会生活的新时代、新空间,而且开辟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新时代、新空间。一、网络发展对精神文明建设的挑战1.从思想政治的角度来看,互联网已经成为西  相似文献   

2.
《求是》2014,(10)
<正>2013年我国互联网普及率已达45.8%,网民数量世界第一,已成为网络大国。与此同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互联网产业与各行各业的融合,互联网将有望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催化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即将出现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为我们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了难得的重大机遇。机会稍纵即逝,抓住了就是机遇,抓不住就是挑战。今年是互联网进入中国的第20年,在新时期,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和用好互联网技术及产业变革的机遇,将我国从网络大国打造成网络强国。  相似文献   

3.
《求是》2010,(13)
<正>现代网络实虚兼备,亦真亦幻。随着科学技术和网络市场的快速发展,网络范围不断扩大,由互联网"一网独秀",向互联网、电信网与广播电视网"三网合一"演进。在现代网络给各方用户带来便捷、丰富的信息服务的同时,日益猖獗的网络攻击与某些强权的网络威慑,也给主权国家安全提出新挑战。  相似文献   

4.
<正>2008年6月20日,胡锦涛总书记做客人民网并同网民在线交流,这一事件引起全世界对中国互联网的空前关注。有外媒评论:"互联网中国"在全球得到一次罕有的传播;还有外媒称:"胡锦涛开通了‘网络民意直通车"'。可以说,此次最高领导人"在线",体现了中国政府对网络新兴媒体的高度重  相似文献   

5.
《党建》2016,(2)
正20年前,中国接入国际互联网。20年来,中国按照"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的思路,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网络经济。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做出加快建设网络强国、完善互联网管理领导体制等重大战略决策,网络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如今,中国已有6.7亿网民,位列全球第一,同时建成全球最大的  相似文献   

6.
<正>网络社会的迅速崛起,是新时代得以呈现的基础背景和深层动因。当前,互联网已经成为文化生产、艺术传播和观念创新的重要工具和平台,在推动传统文化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的同时,也在改造和繁荣时代文化、改变和塑造当代青年;时下青年热衷的网络文化、网络社交的流行和迭变更是其中的生动写照。因此,可以说新时代既是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的新时代,又是互联网的新时代。2018年4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全国网络安  相似文献   

7.
<正>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社会矛盾越来越多地呈现在互联网上,一些事件经过境内外网媒炒作而迅速成为网络舆论热点事件。互联网正成为网络舆情的最大集散地。网络热点事件能否处理得当,关系到社会长治久安和政府的公信力。一、网络热点问题分类从近几年来看,以下问题容易成为网络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8.
王靖天  刘艳佳 《新长征》2013,(11):53-53
<正>我国网络文化的快速发展,为传播信息、学习知识、宣传党的理论和方针政策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也给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能否积极利用和有效管理互联网,能否真正使互联网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新途径、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平台、人们健康精神文化生活的新空间,关系到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关系到国家文化信息安全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媒体迅速  相似文献   

9.
<正>当前,以互联网、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对人们的工作、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影响范围之广、程度之深是其他科技成果所难以比拟的”,“给不同文化和价值观念交流交融交锋产生的影响也是前所未有的”。大数据时代,网络舆情成为舆情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智慧校园的无线网络覆盖,网络舆情治理在高校安全稳定工作中的重要性愈发突出,网络舆情使得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10.
<正>目前,我国网民已达2.9亿人,互联网正从娱乐化向价值应用转变,同时成为社会表民情、畅民意、集民智的新的重要渠道。在我国,大范围、全社会开始网络问政应该是2008年,这一年也被称为中国的"网络监督年"、"网络问政年"。  相似文献   

11.
正谈建设网络强国现在人类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这样一个历史阶段,这是一个世界潮流,而且这个互联网时代对人类的生活、生产、生产力的发展都具有很大的进步推动作用。——2012年12月7日,参观考察腾讯公司建设网络强国,要有自己的技术,有过硬的技术;要有丰富全面的信息服务,繁荣发展的网络文化;要有良好的信息基础设施,形成实力雄厚的信息经济;要有高素质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人才队伍;要积极开展双边、多边的互联网国际交流合作。建设网络强国的战  相似文献   

12.
<正>近几年,互联网在我国飞速发展,网民大军迅速膨胀,截至2015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已达6.68亿,手机网民规模达到5.94亿[1]。网络正以无比强大之势影响着国家和社会的方方面面,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个领域各个层面无一不被其深刻地改变着。由互联网催生的网络民主,深刻地影响着我国政治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们通过网络了解国家时政、社会  相似文献   

13.
<正>为提高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和舆情处置能力,近期贵州省黔西县组成了调研小组,深入一线,对近年来加强和改进突发公共事件舆论引导和舆情处置工作进行了调查、梳理、分析、总结和研究。一、突发事件舆论引导与舆情处置面临的形势(一)面临网络化互联网崛起后,舆情多产生于网络,而各种网站成千上万,就连传统纸质媒体也都有自己的电子版和网站,以网络方式快速呈现给观众。网络的普及使得舆情一旦发生,传播很  相似文献   

14.
<正>当前,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正在萌发,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同时,互联网发展也给世界各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带来许多新的挑战。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进入关键时期,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日益成为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我们倡导"四项原则"、"五点主张",就是希望与国际社会一道,尊重网络主权,发扬伙伴精神,大家的事由大家商量着办,做到发展共同推进、安全共同维护、治理共同参与、成  相似文献   

15.
正互联网及移动终端技术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通过网络不仅能获得大量的信息,也能感受互联网的快捷和便利。高校学生党员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接受新生事物快,也容易受到来自网络的各种思潮的冲击。网络环境下高校党建工作既迎来了机遇,也面临着挑战。大连科技学院针对网络环境下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今天的大学生,正充当着网络聊天室、论坛、QQ、MSN、博客、播客(语音)、拍客(拍照)等的主力军。互联网的日益普及,给高校的党建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重庆工学院因势利导,将“固本强基”工程推向了互联网——  相似文献   

17.
文化前线     
《当代贵州》2014,(6):6-6
正"为网络正能量点赞"网络文化活动启动2月13日,从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获悉: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主办、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和中国网络电视台承办的"为网络正能量点赞"网络文化活动已于12日在各大网站正式上线。据了解,这一活动汇集了2013年在网上形成传播、具有社会关注热度和持续热度,展现奋发向上的生活态度和积极健康的人文情怀的网络正能量事件,通过在互联网上进行传播,发动网民参与投票点赞。  相似文献   

18.
<正>刘畅田国垒等在2009年12月25、28日的《中国青年报》上报道:信息时代,手机和互联网相连接,通过微博客和播客,每个人都是信息的发布者和传递者。由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秘书长祝华新等主持的《2009年中国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显示,2009年网络舆情得到了新的发展,并越发  相似文献   

19.
<正>全国政协共青团和青联界别:进一步提升主流新闻舆论对青年思想引导力2024年是我国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30周年。共青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23年12月联合发布的报告显示,2022年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为1.93亿,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97.2%。对于网络“原住民”Z世代青年而言,互联网是其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成长空间、“第六感官”。然而,如此便捷的互联网,除了为青年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了解多元文化的渠道以及在线娱乐社交之外,也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风险和隐患。  相似文献   

20.
作为党和政府主办的新闻网站,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阵地,对外宣传的新渠道,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与时俱进,充分利用好网络媒体的优势,做“三个代表”忠实的实践者,是每一个网络工作者的神圣使命和职责。一、遵循客观规律,大胆利用互联网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推动效应遵循规律,一是互联网的发展规律。互联网是全球性的高度开放和互动的信息平台,是先进生产力的体现。专家认为,以互联网为主体的网络媒体在10到20年之内对社会的影响力将可能超过报刊、广播、电视,“第四媒体”是20世纪人类献给21世纪最宝贵的礼物之一。人类对“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