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文章基于就业帮困的视角,首先对就业困难学生群体进行了界定,然后从提升就业率、提高学生思想认识和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分析了在帮困中育人的重要意义,最后提出在完善就业工作中如何帮困育人的有效举措、如何完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从而实现全方位育人、实践育人。  相似文献   

2.
赵文 《理论建设》2013,(2):28-33
列宁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对待人民群众的正确立场和态度,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全心服务群众是列宁群众观的出发点,相信依靠群众是列宁群众观的立足点,教育引导群众是列宁群众观的制高点,组织领导群众是列宁群众观的落脚点。列宁主张从群众中选拔国家干部和工作人员、到群众中去了解民情,倾听民意,鼓励人民群众的政治监督,重视人民群众对国家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对福建省劳动年龄人口、劳动参与率以及就业的变动状况进行分析,发现对于福建省而言,人口红利基本得以兑现,但是仍然存在不少阻碍因素,包括二元户籍制度障碍、农民工职业技能缺失以及就业公共服务不足等等,而且未来人口红利将逐渐消失.基于此情况提出了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加大职业培训力度、强化公共就业服务和人力资源市场建设等对策建议,以促进就业.  相似文献   

4.
邓斯怡 《山西青年》2022,(7):124-126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当前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大学生就业普遍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和困难.在就业过程中,个人拥有的就业资本,即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心理资本,是成功就业的基础、桥梁和保障.具体到经济学类本科生,就业资本对这一群体就业意向的明确化、科学化、合理化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应坚持回归教育初心,培育人力资本;重视实践导向,构建...  相似文献   

5.
凯恩斯就业理论认为失业是由于社会有效需求不足造成的,我国就业问题与凯恩斯理论存在时代及社会制度的差异。我国的就业问题主要是总量性原因、体制性原因、农业性原因造成的。缓解我国就业压力的主要应从控制劳动力的供给量和充分创造就业岗位入手。  相似文献   

6.
张正余 《山西青年》2022,(7):160-162
随着我国教育课程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化,我国高校的教育体系也发生了相应的变革。高校社团建设有效地培养了大学生的多维能力发展。其中,就业创业类社团更是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有力促进了大学生就业的进程,提升了毕业生的就业率。在本文中,简要介绍了高校就业创业类社团的功能以及当下社团建设的现状,并基于此提出了相应的社团建设策略,希望广大教育工作者在阅读后提出宝贵意见。  相似文献   

7.
思想政治理论课对于促进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过程中,师生间的良性互动是产生良好学习效果的基础,但在现实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却出现了许多问题,如何更好的促进师生间的良性互动?符号互动理论虽然没有对这一疑问进行专门的探究,但通过对符号互动的了解能够发现个体与社会的联接纽带,这不仅有利于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对于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互动也具有启发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基层党建和中心工作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党建工作促进中心工作持续健康发展,中心工作提升党建工作质量及效果。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进程中,高校基层党建担负着艰巨的历史使命。如何破解一直存在的“两张皮”问题,找准党建和中心工作的有效结合点是重点和难点。为此,在马克思中介理论指导下,尝试找到两者结合的关键点,探索两者有效融合的路径,力促双方相互作用、相互促进构成有机整体。  相似文献   

9.
马彬  吴丹 《求实》2006,1(Z1):204-205
和谐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和谐社会要靠人来构建,其最终目的和归宿也是为了人。构建和谐社会是党在对我国社会矛盾深刻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现实的人在现实社会矛盾的深刻变化中会遇到许多前所未遇的问题,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应适应这种深刻变化,从人的本质出发,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实践层面的作用,构建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着眼点就在于对现实的人的积极性的调动和发挥、对现实的人的需要的满足以…  相似文献   

10.
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提出,公意就是一种社会契约形成后代表全体人民根本利益的公共意志。以博弈论观之,公意理论的分析逻辑在于:公意来源于人类捍卫自由的共同需要,确立于集体签订的合约,执行于一种设计精巧的政治机制,实现于外在的强制性法律,延续于可操作的选举权利,异化于走火入魔的人类理性。公意理论在当代世界仍具有双重效应,一方面可以维护政治公平和推进自由民主;另一方面却又导致诸多恶行,比如多数暴政。  相似文献   

11.
高校贫困生就业问题关乎教育公平、社会平等,其充分就业对于摆脱贫困、解决贫困代际传递意义重大。文章明确了贫困生就业及提升就业竞争力的重要意义,从战略管理的视角,结合贫困生就业资本情况,提出提升就业竞争力的三大战略:运用低成本战略降低经济资本、提升人力资本;运用差异化战略提升心理资本;运用集中化战略提升个人社会资本,并进行资源有效整合。  相似文献   

12.
论高校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东飞  吴凯 《世纪桥》2010,(11):105-106
目前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成为社会问题并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从"北大毕业生卖猪肉"到"被就业"等诸多现象,反映的本质问题是大学生就业难。从学校视角看,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内在原因是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先天不足。文章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内涵及考量标准进行了阐释,提出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时代意义,剖析了大学生就业能力不足的原因,提出了切实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现代政府实行管理的基本手段是公共政策,公共性是其最本质的属性。然而在现实中,公共政策的主体、对象、手段和目标却偏离了公共性的要求。因此,考虑如何实现公共政策公共性的回归成为当务之急。作为一种有效的和良好的治理模式,善治在赋予了公民更多参与政府公共政策活动过程的同时,也有效保障了公共政策维护公共性、实现公共利益的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14.
党性修养是一个知、情、意、行的全过程。这意味着党员干部加强党性修养不但要坚持党建理论视角及在其基础上提炼出来的提升方法,或者借鉴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阳明"心学"视角来追求"知行合一"的修养提升方法,还可以运用心理学理论视角——即心理资本之希望理论来进行方法创新。考察希望与党性之间的关系,可以发现党性修养的过程与培育希望的过程是一致的,因此,借鉴心理资本之希望理论,提高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也可以借助目标设置、弹性目标、分步前进、参与和奖励机制等方法来进行。此外,党员干部更要以不断增强的对未来的希望来提升个人的党性修养,以持续的努力工作来增强人民群众对幸福生活的希望。  相似文献   

15.
吴昊 《山西青年》2023,(1):112-114
随着国家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和辅导员队伍的不断重视,高校辅导员队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当前,高校辅导员在激励保障制度上仍然存在不健全的现象,对此类队伍的激励研究不容忽视。本研究在此背景下运用观察和访谈等研究方法,利用奥尔德弗的ERG理论从三大需求层次进行维度切入点,以此了解高校辅导员激励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并且提出改善高校辅导员激励的可实施性建议。  相似文献   

16.
脱贫攻坚进程中,贫困人口输出地与输入地要遵循贫困人口顺利转移、合理就业、脱贫发展的协同机制促进贫困人口转移就业。二者协同推进贫困人口转移就业,不仅改善了转移贫困人口的生存与发展条件,还促进了输入地发展,并提升了他们的自我发展能力,产生了"1+12"的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始终防范和应对来自资本主义的风险和危机,消除其负面影响。从现实情况看,一是要始终防范和应对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消极影响;二是要始终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三是要始终防范和应对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经济风险和金融危机;四是高度重视并防止市场经济条件下发生的严重的贫富两极分化。  相似文献   

18.
劳动就业问题是重大的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直接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当前,随着深化改革治理整顿的推进,这个问题更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为此不少专家、学者及劳动部门负责人,在如何正确认识我国现行的就业政策,如何解决就业压力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见解,现将其中一些论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高校网络主体性德育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毅弘 《世纪桥》2009,(9):120-12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学校德育模式的构建和实施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在当今网络信息时代,网络德育与高校主体性德育模式基本理念具有内在契合性,网络在高校主体性德育模式的建构中具有异乎寻常的意义。笔者认为构建高校网络主体性德育模式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加强网络德育信息资源的开发整合与利用;建设网络德育信息的管理和控制系统;强化对高校德育工作者现代信息技术的培训。  相似文献   

20.
国务院《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将"着力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作为一项重要改革任务。"覆盖面"是党建工作中一个经常被使用到的词汇。文章结合嵌入性理论的研究,指出扩大党组织覆盖面的根本在于增强党组织的嵌入性,分析了影响高校党组织嵌入性的若干因素,并从思想嵌入、组织嵌入、制度嵌入等方面提出扩大党组织覆盖面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