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信访不信法"其实是一个伪命题,访民并不是完全不相信法律,只是想要穷尽一切可以利用的救济手段而已。信访制度被确定为权利救济途径后,访民由于对信访制度的误解将其作为凌驾于司法救济之上的最终救济加以利用。无论是对访民个人还是对国家而言,信访制度带来的净收益都是负值。当下迫切需要将权利救济功能从信访制度中剥离出来,重新确立司法救济的权威性。  相似文献   

2.
《民主》2018,(9)
正【提案背景】当前司法机关涉法涉诉信访工作遇到的突出问题:涉法涉诉信访的分类模糊;诉访分离难度较大;受理条件缺乏具体操作规范。【具体建议】1.建议探索实行"第三方"参与信访工作机制。所谓"第三方"参与信访工作机制,是指在司法机关与信访当事人之间引入"第三方"力量介入信访案件,以有效息诉罢访,  相似文献   

3.
目前,"学区房热"已经成为全社会十分关注的话题,其实质反映了被"学区房"捆绑的优质教育资源供不应求的现状。以往的教育改革措施无意于"剥离"优质教育资源与"学区房"的关系,因而无法解决"学区房"溢价的"老大难"问题。"学区房"难题的根源在于优质教育资源的供给无法满足民众对获取"精英"教育资源的需求。因此,破解"学区房"溢价难题的关键在于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普及。基于"互联网+优质教育资源"思维,可将优质教育资源发展成为民众共享、普惠的教育,打破"名校"教育的神秘感,从而破解"学区房"溢价难题,最终促进全民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王俊华 《学理论》2013,(24):12-13
作为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设计,信访制度适应中国社会转型期化解社会矛盾的现实要求,在公民权利救济和政治参与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分析当下信访制度功能错位的影响,探讨信访功能的回归途径。通过民主法治的全面推进、人大制度的健全完善、司法救济机制的改革等,使信访制度的功能回归到本位上来。  相似文献   

5.
信“访”不信“法”的行为,是某些执法机构和执法官员“逼”出来的。执法官员的政治觉悟不提高、思想作风不转变,即便有完备的法律体系和森严的法规制度都无济于国泰民安。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6,(5)
信访工作尤其农村信访是政府和老百姓沟通的桥梁,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基石,也是普通老百姓"下情上达"的一条重要渠道,更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反映社情民意、树立政府亲民形象的一扇窗口。然而,近年来,部分地方的农村信访势头却逐渐升温,甚至人数多、规模大、持续时间长的群访、重访、赴省进京上访的现象更是不断出现。随着我国依法治国和让信访工作回归法治轨道的持续强化,面对上述信访现象,人们不禁要对农村信访的现状、引发的原因和法治社会下的农村信访工作对策进行深思,从而也促使我国农民群众的信访问题逐步走向合法信访和理性信访的正常渠道。  相似文献   

7.
信访在中国成为问题与信访的功能定位有密切关系。国家把信访的功能定位在政治参与和权力监督方面,而公民更愿意定位在权利救济方面。由于公民对信访功能的定位和国家原初的定位产生了一定偏差,这使得国家在应对以权利救济为目的的信访问题时,难免带有功利主义的目的。从比较法的角度,信访权更接近于国外宪法所普遍确认的请愿权。就请愿权发展轨迹来看,早期的请愿权兼具政治参与和权利救济的双重功能,之后随着司法救济制度的完善,大量的私人纠纷主要诉诸司法程序解决,请愿权的权利救济功能逐渐式微甚至消失,今天请愿主要作为一种直接政治参与的方式而存在。请愿权在现代成熟宪政国家中的发展变迁图景为我们思考信访在我国如何进行功能转换提供了思路。我国应通过完善司法救济制度逐步把权利救济功能从信访中剥离出来,使信访回到原初的政治参与和权力监督的功能上来。  相似文献   

8.
信访在中国成为问题与信访的功能定位有密切关系。国家把信访的功能定位在政治参与和权力监督方面,而公民更愿意定位在权利救济方面。由于公民对信访功能的定位和国家原初的定位产生了一定偏差,这使得国家在应对以权利救  相似文献   

9.
由于信访不受任何事实证据、期限、步骤、方式等确定性要求的限制,在个别时间和个别案件中又能够"一步到位"甚至"突破法律底线"解决问题,成为越来越多当事人的首选。其结果是,原本通过书信反映情况的陈情制度日益转化为越级走访、闹访、缠访,领导出于维稳需要个别批示、法外解决误导了广大信访人,  相似文献   

10.
《民主》2016,(7)
正律师的主要工作应该是打官司,可是在吉林,有一位从事律师职业的民进人,却一连5年执着地忙于看起来与律师职业毫不相关的事——为信访人提供义务法律服务和帮助。这位律师叫作修保,他同时担任吉林省人大代表、吉林市信访法律事务服务中心主任、吉林市律师协会会长、民进吉林省社会与法制委员会委员。他带领由他创办的吉林  相似文献   

11.
农民增收是改交农民弱势地位的关键,而农民增收具有高度的复杂性,马克思的资本文明思想为此打开了一扇智慧之门,目前农民的土地、劳动力和资金要素由于种种原因没有给他们带来很好的资本收益,因此要明晰农村土地产权,推动土地有序流转;加大农民人力资本投资,培养新型农民;改革农村金融,激活民间资本,利用资本文明这一手段发挥一切要素的潜能为农民增收服务.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农民养老保险转接面临着一系列难题,其主要根源在于:不同保险制度缺乏内在统一性、管理体制条块分割、自成体系,资金筹集渠道单一和数量不足、信息化管理系统软件设施滞后、管理主体思想落后和业务素质不高等.应当通过建立健全农民养老保险法律法规、完善农民养老保险监管体系、构建多元化可持续筹资模式、优化农民养老保险信息化管理系统、强化干部教育培训和岗位责任制等措施,消解农民养老保险转移接续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13.
14.
<正>近年来,在国际秩序转型的大背景下,中国在全球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在发生深刻变化。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整体实力出现了相对下降,也难以为应对国际性挑战提供有效的思想方案,有美欧学者认为世界或迈入"后西方世界"。~([1])在此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得到国际社会的  相似文献   

15.
大众认同在话语权的建构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目前"中国特色"的大众认同正遭遇多重话语困境,集中体现为我国在"中国特色"话语的建构和传播中未能很好地满足"中国特色"大众认同的话语需求。要牢牢掌握在"中国特色"问题上的话语权,就必须坚持问题导向,遵循大众认同的一般规律,大力推进"中国特色"话语的科学化、大众化、国际化建构,多维度强化"中国特色"的大众认同。  相似文献   

16.
《行政论坛》2019,(4):55-62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新时代的信访形势总体向好,但违法信访形势仍较为严峻,突出表现在少数信访人心态失衡,越级上访、集体闹访、谋利上访等行为时有发生,违法信访亟待实现有效治理。基于管理学、心理学、法学等多学科视角,剖析违法信访行为存在仇官、从众、逐利等三种典型不良社会心态。在阐释违法信访行为成因及其危害的基础上,探索了情、理、法的融合治理之策,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构建心理疏导、多元化解、依法处置等三大治理机制,以期消解上访者负面心理情绪,引导上访者理性表达诉求,助推干群依法信访与治访。  相似文献   

17.
法治下的农民政治参与与农村社会稳定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白呈明 《理论导刊》2002,(10):35-37
本文从农民政治参与和农村社会稳定的关系出发,阐述政治参与的制度化和法制化在实现农村稳定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完善我国农民政治参与制度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8.
"互联网+"视域下,政府治理模式和制度变革须迎合这一新的时代命题,相应地,法治政府第三方评估也须顺应这一新的变化。因此,立足"互联网+"这一外部环境,分析四川法治政府第三方评估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探究法治政府第三方评估的空间和发展路径的转型和突破,全面落实法治政府第三方评估机制,从而使第三方评估常态化、专业化和制度化,真正成为一种督促政府改革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9.
“法制”与“法治”是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两个概念,但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在实际生活中往往不加区别地混用。为纠正这一偏颇,仔细辨析这两个概念实有必要。“法制”(Legal sestem)指一国或一地区整个的法律制度。中国古代《礼记·月令篇》曾有“命有司,修法制”的说法,法家的著作中也提到“法制”一词。但是,中国古代的“法制”不过是封建统治者实行统治的一种工具,说到底仅是“王制”而已。“法治”(Rule of law)则指依照法律治  相似文献   

20.
“县权公开”作为我国基层政权建设的历史延续,已成为当前我国基层民主发展的重要举措.“县权公开”,需要借鉴基层民主已有的成功经验,但又由于其范围和内容等不同,面临着全新的形势和任务.从基层经验和现实趋势看,推进“县权公开”必须首先破解发展基层民主的观念、动力和体制三个方面的问题.“县权公开”,其发展路径主要着力于基层的民主文化建设、民主动力整合和民主制度建设,实现先进性文化培育民主、合体性动力推动民主、均衡性制度保障民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