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给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大学生能够从"互联网+"中获得更多创新创业的机会,但"互联网+"也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互联网+"视阈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及路径可以从构建对接社会发展和需求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打造线上线下结合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培养大学生对接市场需求的创新创业思维三个方面寻求突破。  相似文献   

2.
《世纪桥》2015,(10)
2015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将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融合发展、互联网优化升级传统企业作为国家发展战略。"互联网+"时代下,铁路作为传统大型国有企业在改革转型发展中要抓住这个战略预期,充分利用互联网先进技术和理念创新经营理念、营销战略、生产实践、管理思维,寻求一个具有竞争力的铁路企业创新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3.
董金梁  王子 《山西青年》2022,(22):136-138
本文调研分析,对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产教融合、工学结合模式下校企双方协同育人,精准施策,驱动创新创业教学探索与实践,为校企协同转型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推进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综合改革,促进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  相似文献   

4.
<正>如果说前一阶段我们特别关注第三次工业革命,强调互联网思维、3D打印,那么现在风靡全国的"互联网+"就是历史的里程碑,变化非常之大。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创客"和"互联网+"及其一系列理念和行动计划。也就是说,"创客"时代和"创客"实业,以及"互联网+"已经成为重要的社会发展方向。同时,大数据条件下的数据发展、工业4.0都体现着未来发展的趋势。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提出"双创"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相似文献   

5.
正2015年以来,国务院相继印发了《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和《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互联网+创新创业"被列在十一项重点行动的首位,得到各界人士的高度重视与关注。"互联网+创新创业"就是要充分发挥互联网的创新驱动作用,为创新创业提供强有力的基础支撑,以促进创新创业为重点,推动各类要素资源聚集、开放和共享,引导和推动全社会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浓厚氛围,为创业者进一步打开大门、降低门槛、搭建平台,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  相似文献   

6.
随着李克强总理提出"创客"概念,高校的"创新创业"逐渐兴起。以知识灌输为主的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已经愈加不适应现代的"互联网+"时代,高校的教育教学面临着空前的挑战。基于这样的现状,本文论证了新建本科院校须对高等教育结构进行大刀阔斧调整的必要性。高校亟需摆脱目前存在的课堂知识与创新创业的表面无关性,重新全面构建战略布局,在高校中营造出推陈出新的"创客文化"。确立全新的教育理念。在激励调动大学生的创业热情和创意思维的同时,践行"知行合一"的"创客文化",在理解的基础上实践,在实践中进行反思,为高校下一步的转型提供重要方向,真正培养高技能的"创客"。  相似文献   

7.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崛起,"互联网+制造业"新模式为制造企业提升组织敏捷性和实现转型升级提供了新思路。本文对"互联网+"内涵及思维特征进行了阐述,结合海尔集团"互联网+"的探索与实践,分别从运营敏捷性、合作伙伴敏捷性及客户敏捷性三个维度,分析了海尔基于"互联网+"的探索实践对企业组织敏捷性的影响。同时,本文提出了制造企业基于"互联网+"提升组织敏捷性的对策,希望能够为制造企业增强竞争力,实现快速发展提供一定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8.
王丽达 《世纪桥》2015,(12):49-50
在这个以数据化为特征和标志的深度信息化时代,公共图书馆不仅要继续与互联网做加法,加快向大数据时代的全媒体复合型图书馆转型,还要发扬互联网精神,借鉴互联网思维,实施"互联网+"和"图书馆+"战略,让阅读无所不在,使公共图书馆成为社会中最不可或缺的公共空间之一。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职业院校汽车文化课程的创新和职业教育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现阶段,我国职业教学在汽车文化课程教育中对互联网技术的研究和开发较少,缺乏新型的、先进的教学方法.根据时代的要求,汽车的专业特色教育改革是必然趋势,是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途径.以"互联网+"为背景,运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为汽车文化课程教学...  相似文献   

10.
"互联网+"的发展给图书馆带来了巨大挑战,同时也给图书馆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互联网+"思维是图书馆服务创新的出发点。在介绍"互联网+"的概念及其特征的基础上,分析当前高校图书馆发展面临的问题,重点探讨"互联网+"环境下创新图书馆服务发展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1.
<正>创新公共服务管理、提升公共服务质量,是我国政府职能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随着新一轮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和应用,"互联网+"成为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手段。在近日国务院印发的《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中,进一步明确了未来三年以及十年的"互联网+"发展目标,提出了包括益民服务、便捷交通、普惠金融、协同制造等11项重点行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不仅是一种技术性运用,而且渗透着一种思维模式,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互联网+"与基层党建工作的有效融合,助推着基层党建工作不断走向信息化、多样化和规范化,同时也带来了巨大挑战。为此,基层党组织必须顺应时代发展,创新党员干部学习教育平台,创新基层党务工作者能力培训渠道,创新基层党建工作的方式方法和制度化建设,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相似文献   

13.
"创新创业"与"教育教学"的耦合是培养创新创业优质人才的突破与改革,是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发展的凝练与转变。作为面向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社会工作专业"3+1"教育新模式,既明确体现出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是社会工作专业发展的重要面向以及两者在实践取向方面高度契合,也真正转变了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模式旧范式越来越不适应教育发展与社会需求的瓶颈。本文在"教师主导与学生主动""课内引导与课外拓展""高校支持与政策支撑"的多轨模式结合下,以新教育机制体制为保障,实现由"传统受教模式"向"现代能动模式"的转变,开辟出一条面向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社会工作专业"3+1"教育新模式。  相似文献   

14.
苏烨 《山西青年》2022,(9):119-121
以项目导向的混合式教学作为促进学生能力提升和发展的一种重要教学模式,在服装设计教学领域得到了灵活运用.21世纪是经济迅猛发展的高速期,新时代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未来的教育必定是"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有机结合体,信息化教育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而服装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则是以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为目标,...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被正式纳入国家战略,它将推动政府职能重构、治理精细化及决策智能化,最终带来政府治理创新的变革。与此同时,在"互联网+"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政府治理又面临如理念、体制及方式等方面的挑战,为此,创新政府治理,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引入互联网思维,创新治理理念;改革治理结构,完善制度保障;推动公众参与,促进决策科学;加强数据开放,促进资源共享;技术与管理并行,推进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     
<正>2015年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实际上是创新2.0下的互联网发展新形态、新业态,是知识社会创新2.0推动下的互联网形态演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催生了创新2.0,而创新2.0又反过来作用于新一代信息技术形态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杨婧 《理论研究》2020,(2):70-76
如何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成为我们党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是新形势下提高党的治理水平、增强长期执政本领的时代性命题。"互联网+"城市基层党建是实现党的治理能力现代化以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需要,契合学习型政党的鲜明品格,同时能够满足人民群众新需求、提供民主参与新渠道,其功能运用体现在管理、教育、服务及整合四大方面。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核心领导作用、树立"互联网+"思维、健全相关机制、提供坚实的基础保障,是新时代"互联网+"助力城市基层党建创新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8.
"互联网+"将是中国经济发展新引擎,也将是工业转型升级的新动力。本文通过对成都市青白江区工业发展现状及其原因的分析,提出以"互联网+"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并提出切实有效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袁智凤 《山西青年》2022,(22):139-141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了培养出符合当下社会需求的人才,民办本科院校在不断思考和探索适合发展的道路。本文通过对广东省民办本科院校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进行分析,并且以湛江科技学院建设创新创业型大学改革为例进行研究,探讨适合民办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新模式,为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提供方向和思路。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所省属工业大学,我们的定位是:立足湖北、服务工业、面向基层、培养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努力形成以工为主、多科性协调发展、绿色工业学科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工业大学。主要工作思路概括为"123456",即围绕学校转型发展这"一条主线";大力实施以现代大学制度构建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