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辉  孙博洋  陈颖  李艳春  刘军 《学理论》2012,(22):79-80
农村社区治理日趋成为农村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问题,农村社区治理主要表现为管理向服务的转变。界定了农村社区治理的相关概念,引入社会资本、关系等视角,在城乡统筹背景下解析黑龙江的农村社区治理,分析农村社区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农村社区治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统筹城乡发展背景下,一个区别于传统城市和农村社区,以居住集聚化、发展产业化、生活城市化为基本特点的中间地带——城市近郊"涉农社区"形成并初具规模。由于该地带主要是在征地拆迁、土地流转、产业调整与城镇化推动下形成,利益冲突明显、区域矛盾集中,社会管理的难度较大,加强和创新该区域社会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成都近郊的"涉农社区"龙泉驿区龙华二期就是探索有效管理路径的一个典型样本。  相似文献   

3.
《行政论坛》2019,(3):44-50
农村社区协商治理作为一种有效的社区治理方式,是中国农村社会治理创新的重中之重。当前,以农村社区协商治理为主题的7个农村社区治理实验区在农村社区协商治理机制构建、社会治理难题化解、拓展社区公共空间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还存在诸如农村社区协商治理的社会组织发育较为迟缓、农村社区协商治理的专业人才比较匮乏、农村社区协商治理的居民主体性缺失、农村社区协商治理的议事效果相对欠佳等现实问题。总结全国首批7个农村社区协商治理的经验,结合现阶段我国农村社区协商治理的实际状况,当前应加强农村社区党组织对社会组织的引导,健全农村社区协商治理人才的引进与培训,建构农村社区居民参与协商治理的主体性,形成农村社区协商治理机制与协商民主制度合力。  相似文献   

4.
为适应农村经济社会结构的深刻变革,自2007年开始,国家在新农村建设中积极实施农村社区建设,倡导国家、市场、社会多元力量的参与,创新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从国家、市场、社会扮演的角色来看,在实践中已逐渐形成了“政府主导型”、“企业主导型”、“民间组织型”、“政府、社区互助型”、“政府、社区、社会互助型”五类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的生成本质上反映着国家、市场、社会不同性质力量之间的互动与配置关系,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与功能.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的创新与类型化发展,也反映出了现代国家开始突破单一治理模式,在多元力量共存的乡村社会治理中,探索形成更加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多元合作治理模式,促进基层治理的民主化、开放性、包容性发展.  相似文献   

5.
王璐 《学理论》2014,(20):42-43,53
对秦皇岛、唐山和沧州农村社会管理模式创新的现状进行调研,发现存在的问题,探寻出构建农村新型社区管理模式的有效途径如下:加大政府支持力度,科学规划,强化农村基层组织;充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建立健全村民的参与机制;建立健全农村新型社区管理服务体系,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确保资金稳定投入,积极拓展资金来源;加强组织领导,提高社区管理者队伍的整体素质;有效促进社区经济发展,发展农村社区经济合作组织。  相似文献   

6.
工业化引致农村大量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农村空巢老人日益增多.现行的集中居住政策有利于改善空巢老人的养老环境,据此可尝试“居住家庭+家庭供养+养老保险+社区照顾+支持系统+社会化服务”的居家养老模式.具体方略是:合理规划,设计人性化的老人居住环境;利用土地收益,完善老人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社区养老设施建设,提供社会化养老服务;动员邻里,开展社区照顾;强化政府责任,构建社会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7.
包容性治理:边缘社区的治理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深入推进,由农村人口大量转移所形成的城市边缘社区逐渐成为社会治理创新的时代主题。在治理诉求日益延伸的语境下,以政府意志的强制性和社区责任的边缘性为治理逻辑的社区管控模式显然增加了边缘社区的治理成本和治理难度,因此,需要积极构建包容性治理以力图建构一种柔性化、可持续的治理模式。但边缘社区所积聚的诸多矛盾造成了创新发展中的现实困境,这就迫切需要从权力包容、机会包容、权利包容、体制包容等方面寻求有效的建构路径,以助推边缘社区包容性治理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上海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上海郊区形成一批农村新型社区(指在城市化进程中因征地、宅基地置换等原因形成的新型农村居民安置小区)。笔者实地对沪郊Z镇3个农村新型社区(新华苑、松岸华庭、新春小区)进行调研,发现新型社区治理中存在的问题,亟需有关部门重视。一、上海农村新型社区的类型与特点  相似文献   

9.
农村社区协商治理:实践动因及有效运转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行政论坛》2018,(5):30-36
农村社区协商治理,对新时期化解社会矛盾、规避社会风险、保障民众权利及权益、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社区原有治理制度滞后、社区原有治理机制不畅是新时期农村社区协商治理的重要实践动因。地方探索形成的"协商共治体系""民主协商议事会""分层民主协商"等社区协商治理实践模式,为破解社区治理困境提供了有益借鉴。在新时期,保障农村社区协商治理有效的运转关键在于:突破协商主体的封闭边界及其他束缚,使多元共治精神在农村社会生根发芽;因地制宜,建立多层次、网络化的协商机制及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法治化与制度化相统一,正式协商与非正式协商有机结合;增强基层社会自组织力量,夯实协商治理运转的社会基础及社会资本;遵循人的发展与社会融合理念,以协商治理促进人的发展。由此,使农村社区协商治理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价值与功能。如何将多元共治精神真正植入农村社会,不仅是农村社区协商治理有效运转的重要保障,还是现代基层社会治理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5,(31)
政府治理理念自中央政府正式提出以来,它的使用将给中国政府管理国家公共事务的方式带来巨大转变。各级政府将以开创型的思维突破前一个发展时期积累起来的发展瓶颈,具化到当前的新型住宅社区发展中也是如此。新型住宅社区担负着实现城镇化的重要载体功能,由于种种原因在当前的继续发展中无以为继,问题频现。运用政府治理视角可以有效突破当前新型住宅社区发展的一些瓶颈问题,助推新型城镇化的良性发展。因此本文运用政府治理思想的主要特点,针对当前城镇化现状中新型住宅社区发展的瓶颈问题,探讨有效的破解办法,以期对实践活动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1.
村改居社区是快速城市化的产物,亟需建立起有效的社区治理模式。文章以多中心治理理论为理论视角,界定了村改居社区的四个治理主体即基层政府、自治组织、居住人群和社会组织,认为村改居社区治理面临政府单一治理模式的特征突出、社区管理体制比较混乱、公众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不高等困境,提出基层政府在村改居社区治理中应发挥主导作用:一是引导其他主体发展壮大并平等参与社区治理,二是制定政策和规划、提供无差别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通过亲情社会的维系来重构社区认同应成为村改居社区治理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上海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上海郊区形成一批农村新型社区(指在城市化进程中因征地、宅基地置换等原因形成的新型农村居民安置小区)。笔者实地对沪郊Z镇3个农村新型社区(新华苑、松岸华庭、新春小区)进行调研,发现新型社区治理中存在的问题,亟需有关部门重视。  相似文献   

13.
伊刚  吕天驰 《学理论》2013,(15):50-52
新型城镇化的关键在于农民的市民化,而农民市民化的核心则在于良好的社会融入。结合社会融入理论的分析以及对苏州市集中居住社区居民的实地访谈,笔者认为当前苏州失地农民在社会融入方面尤其是文化融入层面存在一些问题,必须从政府、社区、社会组织三个层面上进行管理与服务创新,增强居民的社会认同感,实现失地农民真正的市民化。  相似文献   

14.
杜学峰 《党政论坛》2014,(15):39-41
近年来,上海郊区进入了快速城市化阶段,城市建设重心和产业布局正在快速向郊区转移。与此同时,在统筹城乡发腱战略指导下,上海较早出现了新型的农村社区,但在如何建设和管理的问题上面临许多困难。本文试图在探索当前新型农村社区治理特点和规律的基础上,就上海新型农村社区治理的思路框架、推进路径进行思考,并提出初步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农村社区建设是激活农村社会机体的生命力,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农村社区管理存在很多问题,制约了农村社区建设与发展。实施网络治理,构建有利于农村社区发展的组织结构和运行方式,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与机制,对农村社区建设与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上海郊区进入了快速城市化阶段,城市建设重心和产业布局正在快速向郊区转移。与此同时,在统筹城乡发展战略指导下,上海较早出现了新型的农村社区,但在如何建设和管理的问题上面临许多困难。本文试图在探索当前新型农村社区治理特点和规律的基础上,就上海新型农村社区治理的思路框架、推进路径进行思考,并提出初步的对策建议。一、新型农村社区治理问题的提出所谓新型农村社区,是指打破原有的村庄界限,通过统一规划,统一建设,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然村或行政村合并在一  相似文献   

17.
加强新型农村社区治理是推进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和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举措。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和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时代背景下,研究新型农村社区治理治理主体的历史演进及角色定位,分析实现多元主体合作与整合的制约因素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创新治理形式、明确行政与自治的关系、厘清基层党组织与自治组织的职责、扩大居民参与、发挥社会组织协同作用,建立新型农村社区治理结构,对于实现农村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处于城市边缘地区或者被城市包围的农村社区变成了"村改居"社区.这些"村改居"社区"非农非城""亦乡亦城",是经济、社会、资源、环境问题最集中、矛盾最突出的地域,为社区治理带来诸多问题.本文以深圳市宝安区为例,从社会资本视角分析"居站分设"对"村改居"社区治理的影响,试图为寻找这类特殊的过渡型社区治理途径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叶林  卢玮 《理论与改革》2023,(2):123-134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村庄向城市社区转变的过程中产生了转型社区的过渡形态。转型社区面临传统性治理模式断裂、现代性治理体系尚未建立,居民关系重构,多元利益分配机制缺失等难题。复杂的治理情境下社区矛盾纠纷不断,传统纠纷化解手段失效,现代法治策略难以广泛接受,数量激增、类型多元的纠纷事件影响了基层治理的稳定性。文章以成都市D社区无讼社区建设为案例,研究发现:通过观念、制度、技术等外部嵌入与治理主体吸纳、治理规则培育等内生自主的有机结合,可以实现纠纷的有效化解和溯源治理;在嵌入和自主策略的运用过程中,呈现出不同阶段侧重点的不同,这为更好理解嵌入性自主、总结基层纠纷化解策略提供了现实启示,有助于实现矛盾纠纷治理的溯源化、精准化、持续化,推动转型社区治理能力稳步提升。  相似文献   

20.
集体产权是传统农村社区治理运行的重要经济基础。在实践运行中,农村集体产权制度与村治制度交织在一起,村社一体、政经合一,资地不分、资产统合,户产一体、利益捆绑。在开放、流动社会中,具有封闭、排外、束缚特征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构筑出了外在开放、内在封闭的乡村经济社会结构,这正是导致当代农村社区治理困境的重要原因所在。在新的历史时期,通过深化改革,重构新型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是走出当代农村社区治理困境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城乡社会自由流动,构造新型城乡关系,及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及城乡社会融合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