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经过三年努力,渭河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既改善了流域生态环境,也为老百姓创造了很好的休闲生活空间,提升了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竞争力。同时也要看到,渭河水污染防治是一项长期任务,目前的治理成效与习近平总书记对我省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指示,与"五位一体"总布局的要求还有不少差距;要把渭河流域作为一个大系统,统筹推进山、水、林、田等各个子系统的治理,还有大量艰巨的工作要干。  相似文献   

2.
陕西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建设部、水利部、农业部、环保总局、林业局:水利部商有关部门报送的《关于审批渭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的请示》收悉。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渭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请你们认真组织实施。通过重点治理,用10年左右时间初步建成渭河流域防洪减淤体系,确保重点河段和地区的防洪安全,缓解水资源短缺状况,改善渭河干流及支流水质,遏制人为造成新的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3.
思路已经明确发展渐入佳境———我省近年来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综述本刊记者孟安邦本刊特约记者王毅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20年,是我省两个文明建设成就斐然的历史发展时期。作为一个三分之二以上人口在农村的省份,农村的这片广阔天地,既是全省物质文明建设的主战...  相似文献   

4.
岷江、沱江、嘉陵江(简称三江)是流经四川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地区的重要水系。三江水系流经全省18个市、州,流域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70%,域内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80%,经济总量约占全省的90%。因此,三江流域水环境的重要性显而易见。一、三江水污染现状据四川省水利厅统计,三江  相似文献   

5.
《中国减灾》2012,(7):34-36
黄河第一大支流渭河横贯甘陕,在灌溉着八百里秦川的同时,每到汛期,受上游洪峰和天降雨水的影响,也会频现一处处令人揪心的险情。陕西省渭南市一直是陕西全省防洪工作的重点区域。由于地处黄、渭、洛三河汇流区,加之受三门峡库区影响,潼关境内的渭河居高不下,地处二华夹槽地带的多条南山支流在上游突降暴雨后极易成灾。水患,一直是渭南市委、市政府领导的心腹之患。2011年,渭南市战胜了渭河30年来最大量级洪水灾害,向党和人民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也打造出了自然灾害应急救助的"渭南模式"。  相似文献   

6.
江西是农业省,全省三分之二的人口在农村,三分之二的国土面积是山区。江西省妇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推进城乡妇女发展,以缩小差距、共同发展为目标,积极构建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一体的妇女工作机制,提升了妇联工作质量和水平。2004年,赣南率先开展了以“五新一好”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五新一好”为:建设新村镇、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农民、组建新经济组织、塑造新风貌、创建好班子)。江西省妇联借鉴赣南经验,找准“推动女性参与、帮扶女性致富,提高女性素质,共建美好家园”的切入点,引导广大妇女为建设社会主…  相似文献   

7.
<正>陕政办发[2015]38号西安、宝鸡、咸阳、铜川、渭南市人民政府,杨凌示范区、西咸新区管委会,省人民政府各有关工作部门、直属机构:《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巩固提高三年行动方案(2015—2017年)》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2015年5月17日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巩固提高三年行动方案(2015—2017年)  相似文献   

8.
<正>陕政办函[2015]94号各设区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三年行动方案(2012—2014年)》(以下简称《三年行动方案》)实施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人大、省政协的监督支持下,通过各地各部门共同努力,《三年行动方案》确定的主要目标如期实现。按照《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三年行动方案(2012—2014年)实施情况考核办法》(陕政渭办[2012]1号)有关精神,经省  相似文献   

9.
蜀中大地     
我省可持续发展步履坚实一是生态建设步伐加快。“九五“期间全省退耕还林43万公顷,成片造林178万公顷,封山育森231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24.23%;改造中低产田土81万公顷,建设了3个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和一批省级生态示范区;累计人工种草16万公顷,改良草地30万公顷,围栏草地56万公顷,草原灭鼠面积15万公顷,治虫面积5万公顷;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37万公顷;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全省国土面积的8%。二是环境保护成效明显。全省大气污染等55项污染治理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取缔、关停了4000多家浪费资源、污染严重、没有治理前景的“十五小“和“新五小“企业,在2000年基本实现了“一控双达标“;工业污染源治理和城市综合整治等初见成效。三是人口增长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0.
《中国妇运》2014,(2):34-36
<正>黑龙江是农业大省,农村妇女劳动力占农业从业人员近三分之二,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中坚力量。近年来,按照省委大力建设现代化大农业的战略部署,全省各级妇联组织强化组织推动,整合各方资源,着力营造有利于农村妇女  相似文献   

11.
灾情的突出特点今年全国的灾情异常。这种异常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灾害范围广,持续时间长。无论内地还是边疆,东起江苏,西到新疆,南到广东、云南,北到内蒙古、黑龙江,都有比较严重的自然灾害发生。从春节过后的“2·24”新疆巴楚地震,到9月中旬渭河的第四次洪峰,几乎还没有哪一个月份没有严重的自然灾害。灾害种类繁多,包括地震、洪涝、泥石流、台风、干旱等。首先是水灾。淮河发生了超过1991年的特大洪水,江苏、安徽、河南受灾严重,湖北、湖南、四川、重庆等省(市)部分地区也发生了较为严重的洪涝灾害。8月下旬至9月初,渭河流域、汉江…  相似文献   

12.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杂居的省份,除汉族外、有苗、布依、侗、彝、回、仡佬、壮、水、瑶九个少数民族及一些待识别的民族共同体。全省人口中少数民族人口占百分之二十六。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人口的比例居全国第六位,少数民族人口数占全国少数民族总人口的十分之一还多,在全国各省(区)中居第四位。全省现有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三个自治州和六个自治县,其中三都水族自治县是全国唯一的一个水族自治县。实行民族自治地方的土地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百分之五十点八;实行民族自治地方的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少数民族人口的百分之七十二点五。全省九个地、  相似文献   

13.
六年来,省政协为什么要开展民族散杂居地区的扶贫工作呢?并且把这项工乍到入政协工作的议事日程,作为参政议政,办实事的重要举措呢?这是有其特定历史背景的。那就是云南是一个多民族、多山区的边疆省。全省1356万少数民族人口中,除18种聚居的少数民族运836万人已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外,还有散杂居少数民族170万人,占全省少数民族人口总人数的34.7%,而且三分之二以上的散杂居少数民族普遍分布在高山区和半山区、王灰岩贫瘠地区扣何地州里结合部地区,自然环境。E;fj,IJZ存系件差,生产力水平低下.经济、文化、交通、通信发展缓…  相似文献   

14.
渭河水系综合规划减灾治理的构想韩许恒,王式钧,王哲(陕西省地震局)一、引言渭河平原是陕西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腹地。平原区的开发和建设与陕西的繁荣和发展息息相关。改革开放以来,一些大型工程的建设(如:黑河引水工程;西安临潼高速公路;渭河化肥厂;西安...  相似文献   

15.
《北京观察》2007,(9):F0003-F0003
延庆是京郊的农业大县,全县辖11镇4乡,376个行政村,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二以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任务繁重。政协延庆县第七届委员会紧扣全县工作重点,围绕新农村建设工作,认真履行三项职能。2007年上半年,政协常委会就新农村规  相似文献   

16.
地处我国西南边陲的云南省,是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全国有五十五个少数民族,云南就占二十四个。这个省有三千五百万人口,其中三分之二是汉族,三分之一是少数民族。省长和志强,就是一位纳西族人。  相似文献   

17.
贵州计生工作跨过了三十年历程,实现了全省少生 1500多万人口的显著成绩。全省生育水平继续大幅度下降, 连续取得突破性进展。2004年全省人口出生率从2000年的20.45‰降到15.43‰,平均每年下降1.26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从13.64‰降到8.91‰,平均每年下降1.18千分点, 妇女总和生育率降到1.87,连续第三年低于更替水平,符  相似文献   

18.
<正> 工业化的任务就是要解决农民问题。由农业人口占多数的手工劳动为基础的农业国逐步变为非农产业人口占多数的现代化工业国,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变为商品经济高度发达、实现工业化和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现代化。所有这些任务集中到一点,就是如何解决好农民问题。要解决农民问题,核心是使农村三分之二的劳动力从事非农产业。  相似文献   

19.
《中国妇运》2015,(3):31-33
为深入了解陕西农村留守妇女的生产生活状况,切实维护留守妇女的合法权益,2014年省妇联调查组对本省留守妇女的状况进行了调研。一、留守妇女基本情况截至2013年底,陕西省总人口3763.7万,其中女性人口1820.1万,占全省总人口的48.4%,农村留守妇女约121.4万,占全省妇女总数的6.7%。留守妇女大多集中在关中、陕南地区,分别占全省留守妇女总数47%、  相似文献   

20.
北京市房山区有83万人口,463个村,农业人口占全区人口的三分之二。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实践中,我们坚持把农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放在突出位置,针对存在的问题,从规范管理机制入手,各乡镇普遍建立了目标管理、工作报告、定期考核、交流轮岗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