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0 毫秒
1.
"针对妇女的暴力"的法律概念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从新修改的《妇女权益保障法》中涉及针对妇女暴力的几个法律行为入手,认为修法中虽用列举方式将针对妇女暴力写入法律,但却未对其进行法律概念化c(onceptualizatio),n导致有关概念的不确定,立法时已经留下未来司法的障碍。同时指出,将这些概念纳入专门法,是妇女立法推动的路径之一,但更重要的方面是推动针对妇女暴力概念进入主流立法,如此才能保障妇女权益的司法化。  相似文献   

2.
文心 《传承》2006,(3):38-39
天足运动最早抨击中国妇女缠足习俗的是来华的西方传教士,他们不仅在教会和西方商人所控制的报刊上批评妇女缠足,同时还发起组织了“不缠足会”或“天足会”这样的团体。直到20世纪初,“天足会”始终是不缠足运动的主力。1898年,康有为、梁启超等资产阶级改良派发起的维新运动,把“不缠足”作为妇女解放的突破口之一。早在1883年,康有为就在自己的家乡广东南海发起一个“不缠足会”,主张妇女不缠足。一时间,“不缠足”成为一种新的时尚。但在当时封建传统势力过于强大的社会,有的妇女为放足献出了生命。江苏沭阳一个姓徐的富户人家,视子媳倡…  相似文献   

3.
(一) 傣族是诗的民族,有独特而深厚的诗歌传统,尤其是叙事长诗的创作,更有着惊人的成就。在纷繁绚丽的傣族叙事长诗中,描绘了许许多多不同时代,不同阶层,各有个性,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在这幅人物形象的长卷画幅上,傣族的妇女形象不仅占据着重要的画面,而且以其深刻的社会内容和成熟的艺术技巧呈现出熠耀的光彩。在早期一些反映“盘巴”时代即原始社会生活的长诗里,是极少描写到妇女形象的。那些反映傣族先民如何开天劈地的创业史诗里,男性的英雄形象如沙罗、帕雅桑木底、叭拉吾等等,几乎占领了一切与大自然斗争的伟大场面。妇女偶尔出现也只作为极平凡的陪衬,或是非常单薄的形象。然而,一当进入阶级社会,叙事长诗也开始反映着人类社会中的  相似文献   

4.
唐代一向以繁荣富强、社会风气开放闻名,法律甚至出现协议离婚的规定,但妇女的离婚与再嫁仍然受道德的约束,受贞节观念的制约和支配.一方面由于人们贞节观念的改变及其法律上的规定,促使终唐一代无论是上层妇女还是下层妇女,都存在离婚、再嫁的现象.另一方面儒家思想传播并达到独尊地位后,片面要求女子不改嫁或不失身的贞洁观念使女性离婚和再嫁成为难事.且这两个群体在离婚和改嫁的具体实践中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唐代公主改嫁不乏其入,但妇女守寡十几年乃至数十年者也大有人在.这反映了唐代妇女再嫁的道德与法律冲突.  相似文献   

5.
梅萍 《理论月刊》2003,4(8):74-76
在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社会里,湖北妇女的生活方式呈多元化的发展态势,无论是社会交往、闲暇生活,还是婚姻家庭生活和消费水平都在质与量上有较大进步。但是现代妇女在事业与家庭的角色冲突与选择上仍摆脱不了传统观念的束缚,婚姻家庭生活和闲暇生活仍以家庭为中心,社会交往相对单一,从而影响了其社会地位的提高。因此,倡导性别平等、扩大妇女就业、提高妇女的社会交往度和精神生活质量是优化妇女生活方式、提升妇女社会地位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中规定: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实行男女平等是国家的基本国策。国家采取必要措施,逐步完善保障妇女权益的各项制度,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的歧视。但受传统观念影响,妇女与男子权利并没有实现实质上的平等,妇女权利问题仍需要得到社会各界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7.
离婚妇女贫困化的制度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中国离婚率的提高,离婚女性人群也逐步扩大。许多妇女离婚后生活陷入困境,使离婚女性贫困化成为一个社会问题。虽然造成离婚妇女贫困化的原因是多元的,但现行《婚姻法》、《劳动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等法律在保护女性权益的制度设计上存在着诸多不足,而相应的社会保障制度也远未完善,这些都加剧了离婚妇女的贫困状况。只有修正现行法律保护离婚女性权益上的制度缺陷,才能最大限度地减缓和消除离婚女性的贫困化问题。  相似文献   

8.
近30多年来,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一些傈僳族妇女,因婚姻原因迁移到省外。这些跨省婚姻迁移妇女到省外后,其生活及命运却各有不同,但多数遭遇各种困境。这些困境,折射出边疆少数民族妇女在现代社会中的不适应与艰辛。  相似文献   

9.
中国经历了长期的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将广大妇女压得抬不起头,直不起腰。妇女在生产劳动中,家庭中支撑着“半边天”,但在社会上很少有她们的地位,而且在精神上还要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为此,我国历代进步文人都在不同程度上为妇女的不公正待遇鸣不平,留下了不少烩炙人口的篇章,但统观全局,妇女在我国古典文学中的地位远不如男人,而侗族民间文学则与这总的格局不同、侗族妇女(主要是劳动妇女)在侗族民间文学中不仅  相似文献   

10.
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历届湖北省委和省政府都为妇女参政作出了巨大努力,取得了可喜的成效。广大妇女活跃在社会各领域,社会地位明显提高。全省妇女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发展,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意识和能力不断增强,对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监督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目前,我省选举的113名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中有31名妇女。省八届人大有女代表193人,省七届政协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社会性别的视角,通过对电影《新女性》及其相关传媒文本的文本分析,探讨20世纪30年代中国"新女性"的角色扮演与社会互动,从中揭示男性主体对女性的角色塑造和掌控。  相似文献   

12.
许慧琦,是台湾中国近代社会性别史年轻一代学者的佼佼者。她2001年毕业于台湾政治大学历史系,获得博士学位,现任东海大学历史助理教授。她自1996年撰写硕士论文《玛丽·吴尔史东克拉芙特的两性思想》即开始从事社会性别史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仅围绕“娜拉”这一主题即作了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讨论民国时期女记者的出现及其形象的建构。首先考察她们是如何、为何被媒体呈现为“交际花”,以及她们如何应对并重建作为“无冕皇后”的职业身份。其次分析这一现象的成因,即女记者的职业性质对传统性别规范的挑战,引发男性文人对重新定义性别角色的担忧和焦虑;她们采取“去性别化”的话语策略,强调自身的职业素养和社会功能,则是为了建构起性别中立的职业认同。  相似文献   

14.
人口拐卖是1995年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以来国际社会所关注的重要的性别平等问题,是消除对妇女的暴力方面所面临的新挑战。人口盲目流动造成被拐卖的风险,以各种形式的劳动剥削(包括性剥削)为目的拐卖问题正在中国逐渐增多,女童和青年妇女的多重脆弱性,使她们成为以劳动剥削(包括性剥削)为目的的拐卖的最大的受害者。本文针对既往在人口拐卖问题上的政策空白和认识盲区,结合对女童和女青年的多重脆弱性的分析,提出综合性的防止以劳动剥削(包括性剥削)为目的的拐卖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VARIOUS theories and practices concerning marriage abound in China, especially in its cities. They include diehard traditional views, and, on the part of younger people who have been influenced by Western ideas, a more "modern" outlook. There are healthy,…  相似文献   

16.
世纪之交关于"阶段就业"、"妇女回家"的大讨论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本文对发生于世纪之交的关于"阶段就业"、"妇女回家"的大讨论进行了全景式的回顾和讨论.文章指出,问题的关键是在就业压力下采取什么样的公共政策,讨论的核心是社会性别分工.认为,此次讨论虽然以"建立阶段就业制度"的提法在"十五规划纲要"中消失而告结束,但中国女性所面临的选择将是艰难的,重要的是建立性别平等的劳动力市场政策.  相似文献   

17.
"反对对妇女的家庭暴力城市社区干预"项目介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是全社会的责任."反对对妇女的家庭暴力城市社区干预"项目用行动研究的方法联合社区多机构参与,明确部门职责,整合社区资源,尝试在社区中建立起反对家庭暴力的社区支持网络联盟,为受家庭暴力伤害的妇女提供准确、及时的援助.本项目研究将对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城市社区反家暴干预模式作出探索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现阶段中国妇女就业方面的差别待遇问题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的研究发现,现阶段中国女性在劳动力市场上面临明显的差别待遇问题,其根源相当复杂。除了人力资本差异外,“企业内在的理性性别歧视机制”以及“女性人力资本积累歧视机制”也在作用。从理论上充分认识这一问题的性质及产生的根源,对于制定适当的政策和对策缓解乃至最终消除不合理的差别待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西周时期,我国思想家就提出了“和”这一范畴,用以表现万物兴盛、政治清平必循的客观规律。《国语·郑语》中记载,史伯在回答郑桓公关于治国之道时就曾大段论述了“和”这一范畴:“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它平它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故先王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是以和五味以调口,刚四支以卫体,和六律以聪耳,正七体以役心,平八索以成人,建九纪以立纯德,合十数以训百体,出千品,具万方,计亿事,材兆物,收经入,行姟极?释跽呔泳?之田,收经入以食兆民。周训而能用之,和乐如一。夫如是,和之至也。于是乎先王聘后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