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云峰 《求索》2023,(1):74-81
以唯物史观的发现为标识,哲学的主体革命实现了人的主体身份的本质复归。在对人的主体身份解构中,人的自然存在身份、社会存在身份、活动存在身份科学定位了人的主体身份存在,将“现实的人”从抽象的世界中解放出来。人作为一种对象性存在物,其主体身份的建构过程往往易受到现实规训的影响而趋向“异化”,人的主体身份批判的关键是“异化”身份批判。社会交往和话语交往是人的主体身份建构的重要途径,规定了主体身份的最终交往样态和价值形态。  相似文献   

2.
身份理论是建构主义研究议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其中温特在关于集体身份的论证中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忽略了国家间多元合作形式并存的事实;另一方面国际组织成员之间的实际关系既有矛盾又存在协调,因此很难用利他主义的集体身份概念来描述和界定。集体身份只是群体身份的一种特殊形式,在特定群体中,成员在互动过程中相互信任、承认彼此的平等地位、建立坚实的情感纽带、内化群体的价值与规范,才可能进一步将群体身份内化为集体身份。  相似文献   

3.
血缘身份与契约身份--梅因"从身份到契约"的现代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永和 《思想战线》2005,31(1):112-118
今人对梅因"从身份到契约"这一进步的规律赞誉不减.但这一规律的基本概念似乎显得比较模糊.原始社会存在身份,但这种身份是建立在血缘基础之上的.进入国家社会以后,身份并不因国家的契约性质而由此消除.国家通过法律确定人的身份,这种身份既有血缘的又有等级的.进入现代社会以来,身份仍然存在,而这种身份建立在个人意志自由的契约基础上,形成了后身份时代.  相似文献   

4.
身份代表制是人大代表选举工作中体现出的一种重要的政治逻辑。身份代表制不仅体现的是一种价值取向,也是一种实践取向。为了实现身份代表制,一方面在选举的组织工作当中,注重对代表结构的设定和安排,另一方面在选举的过程中,采取各种措施力保结构安排的实现。身份代表制存在着身份代表的断裂、多重身份的冲突、身份认同的危机、代表身份的从属性、身份结构的冲突以及身份代表的缺失等问题。这些问题都影响人大制度功能的发挥以及人大制度空间的实现。在短期内身份代表制无法改变的前提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完善:推进人大代表专职化,增强选举的竞争性,完善人大代表的退出机制以及实行比较纯粹的比例代表制等。这些举措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身份代表制的缺陷,更好地发挥人大代表的作用,更好地实现人大制度的应有功能。  相似文献   

5.
李智良 《求索》2010,(8):140-144
本文提出了混合身份共犯的概念,认为混合身份共犯是有身份者与无身份者基于共同的故意而进行的身份犯罪。又从一个新的角度,对混合身份共犯的辨识及其刑事责任的承担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着重研究了当实行者为有身份者和当实行者为无身份者两种情况下,各共同犯罪人的定罪和刑事责任的承担问题。  相似文献   

6.
“身份不明犯”是指《刑事诉讼法》中规定的不讲真实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对“身份不明犯”的侦查、起诉、审判,先要明确程序法上“身份”的范畴问题。“年龄”作为程序法“身份”是涉及定罪量刑的一项重要内容。司法实务中,怎样科学、准确地认定“年龄”,以保证法律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的统一,需要认真探讨。  相似文献   

7.
周小琴 《前沿》2014,(11):59-60
历史研究作为一项现代事业,历史成为一门学科,始自19世纪,可以说,科学的体制化、权威化催生了历史学科。本文聚焦于历史学科兴起之初研究主体的现代身份意识的确立,认为近代科学的兴起促使研究者主体的身份意识发生转换,同时使研究主体对历史研究对象的认识获得了革命性更新。  相似文献   

8.
斜杠青年(主副职不相关)面对专业差距和职业规制对身份认同的冲击,为了持续获得斜杠身份赋予个人的自我确证和价值满足,他们创造优势、赋能副职发展、发挥职业主体性,建构出具有比较优势的职业身份、塑造非职业但专业化的职业角色、加强副职身份认同。研究斜杠青年职业身份建构一方面有助于深入了解这个群体的处境,发现他们将多重职业身份的建构视为个体发展的重要表现;另一方面为斜杠青年的出现及演变提供了多方位分析角度,找出斜杠青年职业身份建构中的困境与冲突,启发解决路径。  相似文献   

9.
李金 《学习与实践》2006,(11):89-96
本文试图使用“去身份化”和“再身份化”的概念来把握中国社会在体制改革和市场化中分层秩序所发生的变化。原有身份格局的解体——去身份化并不意味着身份失去了社会意义,它同时也是再身份化的开始,即建立新的身份资源关联、提出新的权利诉求或设置新的社会限制并加以合法化的过程。这一双向的过程至少意味着身份性原则对市场化中利益格局的形成仍旧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网络的迅速发展和普及,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与此同时,网络社会身份信息犯罪、滥用等现象频发高发,严重危害网络社会,影响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将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引入现有网络社会身份管理体系,可完善和严密具有实名身份认证要求的身份凭证签发模式,为网络虚拟社会身份管理提供强有力的基础支撑。为解决网络社会身份管理中个人身份认证问题,加强网络社会身份管理,提出了一种基于第二代居民身份证的网络社会身份管理方案。  相似文献   

11.
李敏 《警察技术》2009,(5):44-47
全国公民身份信息系统自2003年底向社会提供服务以来,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随着应用的展开,根据金融行业用户的需求,系统需进一步升级和订制,增加新的服务,由此而开发了反身份信息欺诈系统。反身份信息欺诈系统即是在身份号码和姓名验证的基础上,继续比对用户提交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户籍地址、籍贯、出生地等身份信息,将匹配结果反馈给用户。而本文介绍的地址比对算法着重于解决反身份信息欺诈系统中的难点之处。  相似文献   

12.
在泰国多元文化的背景下,泰华族群的文化身份认同也在发生嬗变和更替。他们在中华文化族群认同和泰国政治社会身份认同的钟摆间游走,于积极的自我调适中寻求寄望和归宿。在跨文化视域下,所在国的主导性文化与祖籍国的非主导性文化间早已摒弃博弈、争夺、胶着的竞争态势,狭隘单向的文化认同将得到扬弃。对于泰华族群身份认同度这一历史命题的探究,也应在跨文化语境中寻找相应的立足点和准确的角色定位,并从文化交融产生的双向、互补的基石中去理解、接纳,寻求多元文化视角下的交流和共存,以期衍生出对国家、族群复杂架构下的崭新文化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13.
赵辉 《台声》2013,(9):92-94
出道20年,从张震岳到海雅谷慕,一个重新去认定自我身份的过程。在歌坛赢得硕果与掌声,而张震岳始终没有远离山野海畔的故乡与阿美人的身份。从小在部落长大,证件上始终写着一行小字“AyalKomod”,这是他阿美名字,  相似文献   

14.
区块链和数字身份两个领域的融合创新,为解决传统身份认证面临的安全、隐私保护、互操作性甚至价值分配问题带来了崭新的技术途径,是非常有前景也是国际前沿的研究领域。现阶段我国在“区块链+数字身份”的应用模式上已展开研究,旨在基于权威网络可信身份,结合区块链技术应用构建“中心化签发、分布式认证”的数字身份分布式认证管理及应用服务体系,为个人及机构提供便捷的数字身份分布式服务,有利于产业生态建设,支撑数字身份线上线下一体化应用。  相似文献   

15.
国际秩序观是一国如何认知世界、如何处理自身与世界关系的重要理念指引,反映了一国政府对现行国际秩序的态度、立场以及对理想国际秩序的主张和愿景。作为权力、制度和观念因素共同作用的起点,国家身份认知对本国的国际秩序观塑造有内在建构的影响。本文认为,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不仅强调自身“中华和合文化”与“全球大国”的内生身份认知,还在与国际社会的积极互动中确立了“现行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参与者、建设者和引领式改革者”的社会身份认知。这两类身份认知通过国内和国际层次影响着中国政府对国家利益的主观认知和界定,进而塑造了新时代中国对现行国际秩序的立场以及以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的理想国际秩序主张与愿景。  相似文献   

16.
身份及身份权研究一直是民法学的薄弱环节,这不仅使我们在对身份关系的理论认识上大幅落后于其他民事关系,而且在客观上造成了立法保护不力、司法实践中涉及人身关系的纠纷解决无据可依的尴尬局面。故此对“身份到契约”和“契约到身份”运动的观察,对不同语境下身份概念的解析和对民法上身份权制度化根据的探讨,将有助于身份权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17.
樊舒 《警察技术》2021,(2):79-82
目标人身份识别是重要公安应用,将其与公安大数据结合,可提高身份识别效率,从而提高反恐、刑侦工作效率.明确多源信息融合身份识别与公安大数据知识图谱实体链接的内涵一致性,并根据知识图谱实体链接流程设计基于公安知识图谱的目标人身份识别框架,为目标人身份识别系统构建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党员身份自我认同是党员对党员身份角色及价值体系、权利义务规范的理解、接受和确证,包括党组织思想价值体系认同与信仰、身份角色认同与情感归属、身份规范认同与践行三个层面。基于浙江省多阶段分层抽取的1575名基层党员样本的问卷调查显示,总体上浙江基层党建工作成效明显,基层党员具有党员身份自我认同意识,浙江基层党组织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引领作用,但也存在党员第一身份意识未充分建立、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够坚定、身份规范认知与身份实践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等问题。而身份起点的功利化和信仰实用化、党员身份社会比较优势弱化、基层党组织意识形态教育薄弱、党内组织生活缺失和民主生活满意度不高是身份认同缺失的主要原因。身份意识培育需加强思想建党,优化信仰教育机制;强化政党社会整合能力,立足党员需求培育第一身份意识;加强入党动机考察,把好入口与出口关;严肃党内组织生活,锤炼党性修养,改变知行脱节。  相似文献   

19.
国家利益是一国生存、发展、壮大的根本,因此我们要正确地认识我国的国家利益。认识国家利益有不同的视角,建构主义主要通过身份与利益的关系这一视角来认识一国的国家利益。当前我国主要有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处于初期阶段的最主要的社会主义国家、地区大国和崛起中的大国这四种身份,正确地认识每一种身份所代表的利益以及各利益之间的关系十分重要。当各种身份为一种互补关系时,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比较容易,因为其所代表的利益是一种相互补充、相得益彰的关系;但当各种身份处于一种冲突状态时,我们就要分清加轻重缓急,只有这样才能最好地维护我国的根本利益和总体利益。  相似文献   

20.
数字圈点     
连日来,媒体和舆论痛陈985、211积弊,指责这顶“金帽子”已成高校的“贫富分水岭”,它造成校际恶性竞争,带来身份歧视…而与之对应的,就是要求将其废止的呼声。据调查,超过40%的人觉得985、211不应继续搞下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