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黄埔军校孕育的校军“黄埔军”,是国民革命时期的新型军队,是20世纪20年代国民革命军的核心和主要组成部分。国民革命军正是以早期黄埔生600人为骨干,不到两年即由两个团扩充为旅,进而扩展为两个师,再扩充为几个军,并以此作为基本部队,在两次东征后继而北伐,削除盘踞各省的军阀部队,建立起初具规模的国民革命政府中央军,奠定了统一中国的基础。北伐中,黄埔师生为前锋和主力,英勇奋战,建立了卓越的历史功勋。主力先锋北伐战争,是一次武装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战争。从1926年7月广州誓师出征,到1927年夏天,短短一年时间,席卷东南各省,连克武汉、南…  相似文献   

2.
陆治刚 《黄埔》2006,(5):20-21
今年是北伐战争80周年,1926年7月开始的北伐战争是国共两党共同进行的一场革命的、正义的战争,以黄埔师生为骨干力量的北伐战争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为纪念这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笔者随黄埔军校同学会的同志奔赴北伐战争的主战场——广东、湖南、湖北,采访了一些黄埔师生亦为北伐名将们的后代。曹云屏:父曹渊组建敢死队,攻武昌叶挺为父殉难痛哭武昌洪山南麓,埋葬着1926年北伐战争时叶挺独立团攻打武昌城的191名烈士。1985年,政府把这座陵园命名为独立团烈士陵园,墓前增塑了曹渊烈士铜像。祖籍安徽寿县的曹渊毕业于黄埔…  相似文献   

3.
《传承》1996,(4)
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第七军参加北伐1926年3月,新桂系首领李宗仁、黄绍站、白崇薄等顺应历史潮流,投身国民革命,桂军被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七军,李宗仁任军长。5月,第七军派第八旅与第四军叶挺独立团一起先行入湘,协同第八军作战,奏响了北伐战争的序曲。7...  相似文献   

4.
李忠诚  刘苑生  曹燕 《黄埔》2014,(3):24-51
北伐是孙中山先生的夙愿。孙中山在世时,曾两次挥师北上,最后都无功而返。为完成孙中山先生的遗愿,1926年秋,国民政府兴师北伐。黄埔军校已经毕业的前四期学生,分别编入北伐军的各种部队,从中路、东路参加北伐战争;第五期的部分入伍生,也参加了北伐。他们或运筹帷幄,指挥若定;或冲锋陷阵,英勇杀敌;或乔装打扮,  相似文献   

5.
历史把贵州由边缘推到前沿,地处偏远的贵州,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护国、护法、北伐战争中都走在前列。一场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在南方蓬勃开展,“黔军”被编入“国民革命军”系列,计有彭汉章的第九军,王天培的第十军,周西成的二十五军,李粲的四十三军。第十军是北伐军中的一支劲旅,“血战徐州纵横扫荡三千里”,被称为“钢铁铸成的军队...  相似文献   

6.
于东 《黄埔》2006,(3):16-19
黄埔军校孕育的校军“黄埔军”,是国民革命时期的新型军队,是20世纪20年代国民革命军的核心和主要组成部分。国民革命军正是以早期黄埔生600人为骨干,不到两年即由两个团扩充为旅,进而扩展为两个师,再扩充为几个军,并以此作为基本部队,在两次东征后继而北伐,削除盘踞各省的军阀部队,建立起初具规模的国民革命政府中央军,奠定了统一中国的基础。北伐中,黄埔师生为前锋和主力,英勇奋战,建立了卓越的历史功勋。  相似文献   

7.
北伐战争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人民革命运动的主要组成部分,它在中国近代和现代的革命历史上,占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在一定意义上说,没有1926年至1927年的国民革命军的北伐,也就没有轰轰烈烈的第一次大革命。国民革命军的北伐,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影响推动和国共合作的领导下进行的,有着明确的反帝反封建军阀的政治纲领。从它进行和经过的地区来说,共可划分为八个战场:即湖南、湖北、江西、福建、浙江、江苏、安徽和河南战场。其中,湖南战场是第一个正面主攻战场。故北伐作战在湖南战场的成败,不仅关系着北伐全局的发展,而且为当时整个革命的前途命运和安危所系。但过去史家在这一方面的论著为数却不多见。现笔者谨就近年接触资料所及,作一简略论述,或有助于对这一问题的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8.
《黄埔》2016,(4)
正正值举国上下隆重纪念誓师北伐90周年的日子里,我想起黄埔4期慕中岳学长在他生前的1992年向我讲述的几则鲜为人知的北伐事例,令人刻骨铭心,如今言犹在耳。他的讲述,使我看到了北伐战场上的黄埔军人敢于战斗、敢于牺牲的虎胆雄心,也使我看到他们那"不要钱、不要命、爱国家、爱百姓"和"不成功便成仁"的革命情操,不由得肃然起  相似文献   

9.
北伐时期唐生智的军政建设●范忠程北伐期间,唐生智在一年左右的短暂时间里,由师长升到集团军总司令,官至上将;由湘南善后督办跃为湖南省长、武汉国民政府委员、国民政府军委会主席团成员。他的军队由1个师迅速扩展为5个军40多个团,成为湘军中人数最多、装备精良...  相似文献   

10.
北伐专辑     
《黄埔》2006,(4)
1926年7月9日,国民革命军在广州东较场举行北伐誓师大会。1926年10月4日,黄埔军校第四期学生毕业,分赴北伐前线。黄埔军校学生参加攻武昌城的战斗。以黄埔军校炮科学生为骨干组成的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炮兵团在武昌洪山阵地上。国民革命军为在北伐中牺牲的黄埔军校学生修建烈士墓。北伐专辑  相似文献   

11.
北伐的启示     
李忠诚 《黄埔》2006,(5):1-1
北伐战争距今已经整整80年了。今天,它已逐渐成为一段久远的历史,成为人们心中一缕遥远的记忆。但历史与生俱来的特点告诉我们,历史越久远,人们对它看得越清楚,认识得越深刻,回味得越悠长。经过80年的漫长岁月,当我们重新回忆和思考北伐时,这场短暂而辉煌的战争所带给我们的启示仍然让人震撼和深思。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处于军阀割据、四分五裂的状态。在帝国主义势力的支持下,各路军阀连年混战,烽烟不断,致使经济萧条,民不聊生。打倒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完成国民革命,实现国家的独立和统一,是全国人民的民心所向。正是在这样…  相似文献   

12.
《黄埔》2016,(4)
正张治中记述"从广州到武汉"1925年东征胜利以后,回师广州讨平杨、刘,已经把广东的反革命势力肃清,革命根据地已经巩固,继此而后,便是出师北伐。1926年6月,国民革命军组织完成,蒋介石被任为国民革命军总司令,何应钦为第1军军长,谭延闿为第2军军长,朱培德为第3军军长,李济深为第4军军长,李福林为第5军军长,程潜为第6军军长,李宗仁为第7军军长,唐生  相似文献   

13.
百年·记忆     
《小康》2021,(10)
正【1926】北伐战争1926年7月9日,国民革命军在广州誓师北伐,直接目标是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北伐进军过程中,共产党员、共青团员舍生忘死,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尤其是共产党员叶挺领导的独立团,率先攻入武昌城,成为赢得"铁军"称号的第四军中一支英勇善战的部队。北伐战争在短时间内取得巨大成功,是国共两党合作结出的硕果。  相似文献   

14.
学术界对陈独秀的北伐观问题存在较大分歧。本文认为陈独秀对北伐的态度在"三二○事件"之后由积极转变为消极,但并不影响他继续支持北伐的进行。  相似文献   

15.
我党主要创始人李大钊早期从事军事活动的实践经验及其理论成果,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科学体系的形成有着独特的历史贡献。李大钊早在第一次大革命前夜的1921年至1923年,就曾两下广州、三赴上海、四跨长江、六渡黄河,从出面争取吴佩孚、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并亲自参与同孙中山及蒋介石磋商创办黄埔军校开始,已为开辟北方战场策应北伐战争而运筹帷幄,南北奔波,倾注了巨大心血。正当南方从广东革命根据地发动北伐与国民革命之际,李大钊又凭借担任国民  相似文献   

16.
《黄埔》2016,(4)
正一、第一次北伐(一)湘鄂之役(汀泗桥、汉阳、武昌)当誓师北伐时,1、2两师,随蒋总司令直趋湘鄂,吴逆贼将陈嘉谟所部约万余人,由宋大霈指挥,占领汀泗桥附近地区,构筑工事,桥之中央装置铁丝网,该地三面湖水,四围高山,形势极为险恶,不能飞渡。经1、2两师及第4军猛烈的攻击,汀泗桥、贺胜桥相继克复,于8月31日(1926年)夜,直抵武昌城下,而刘玉春、陈嘉谟、吴俊卿诸逆,又奉吴佩  相似文献   

17.
诸葛亮是我国历史上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但他晚年却以一州之地,数万之师,五出祁山,北伐曹魏,笔者以为这是一个极其错误的决策。 第一,北伐是违背人民 群众愿望的战争。 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豪族军阀混战最烈、人民群众受苦最深的时期。从董卓之乱至彝陵之战,历  相似文献   

18.
正北伐战争是为了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自由、民主和统一而发起。周恩来在北伐战争中积极动员和有力组织,从各方面全力支持北伐战争,为北伐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培养大量军事人才周恩来在黄埔军校期间培养了一大批军事人才,为北伐的胜利准备了人才基础。据聂荣  相似文献   

19.
秦始皇北伐匈奴,是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的一大事件,学者累有论撰。笔者不揣翦陋,拟就秦始皇北伐匈奴的时间、规模、失策以及司马迁记述的寓意诸问题,粗加述论。 关于秦北伐匈奴的时间。《史记·秦始皇本纪》说为始皇三十二年(公元前215年)。自司马光纂《资治通鉴》采纳此说以来,似乎已成定论。其实不然。秦北伐匈奴是在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 北伐匈奴的统帅是蒙恬。太史公对北伐记载最详的也是《蒙恬列传》:“始皇二十六年,蒙恬因家世得为秦将,攻齐,大破之,拜为内史。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  相似文献   

20.
左翼政党是黎巴嫩政坛重要的力量。黎巴嫩内战结束之后其政治教派体制进一步加强,左翼政党在议会中的力量较弱,在总统选举、选举制度改革等国内重大政治事务中的作用有限,政治影响力微弱。21世纪之后,黎巴嫩左翼阵营开始分裂,它们在叙利亚和黎巴嫩关系、黎巴嫩总统选举和选举制度改革、叙利亚内战、叙利亚难民等国内外重大问题上存在不同的看法。由于黎巴嫩新的选举法未能突破政治教派体制,加之左翼政党教派色彩不断加深,从而削弱了左翼政党的进步特性,未来黎巴嫩左翼政党的发展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