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大学生从众心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大学生从众心理主要表现为学习从众,消费从众,恋爱从众等方面。并指出大学生调控从众心理的措施:1.营造良好的班级和宿舍氛围;2.建立向上的舆论导向;3.培养独立个性;4.缓解消极的团体压力。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大学生从众心理主要表现为学习从众,消费从众,恋爱从众等方面。并指出大学生调控从众心理的措施:1.营造良好的班级和宿舍氛围;2.建立向上的舆论导向;3.培养独立个性;4.缓解消极的团体压力。  相似文献   

3.
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出发,研究了大学生参与网络舆情突发事件(集群行为)中从众行为的模式类型和表现形式,分析了群体因素、情景因素和个人因素等从众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了集群行为背后寻找行为参照、偏离恐惧、人际适应等社会心理动机.分析了网络从众行为(羊群效应)的积极和消极作用,提出了在网络舆情突发事件中大学生网络从众行为的教育引导策略.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恋爱心理与恋爱道德要求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大学生恋爱问题历来是青年研究的热点课题。健康的恋爱心理和恋爱道德要求是当代大学生恋爱幸福与成功的基础。大学生恋爱心理主要表现在情感需要、从众心理、价值现念变化等,其恋爱特征主要有恋爱的自主性强、恋爱的浪漫色彩浓厚、恋爱的公开性突出上。对大学生恋爱道德要求主要是坚持恋爱的纯洁性,坚持感情的彼此尊重、自主自愿,在恋爱方式上文明端庄、持之以度。  相似文献   

5.
微博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交流平台,正呈现爆炸式的发展,受到越来越多青年大学生的追捧.大学生微博热背后的心理原因主要有:从众心理,展现自我,表达诉求,娱乐自我和寻求认同.微博的健康使用对大学生的心理成长具有正面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宣传心理学认为,接收者的主观条件是影响社会舆论效果的因素之一,高校大学生群体有不同于其他社会群体的自身特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舆论的影响、冲击下,他们形成了自己特殊的社会心理反应状况。 首先,从情绪和感情方面看,大学生群体中存在“浮躁和从众”的心理特点。其表现是:在市场经济社会舆论冲击下,许多大学生不会深入思考自己所处的社会地位,要么焦躁不安,要么欣然“下海”,这种现象被北师大党委书记周之良教授称之为“大学生第一反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心理类型及其对策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调查显示,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心理类型及主次顺序为从众心理、侥幸心理、吃亏心理、报复心理、无用心理、冒险心理以及低成本心理。大学生不诚信言行的发生.可能是上述一种心理独立引起的,也可能是多种心理交织而成的。所以,既要把握每一种心理,又要看到它们的交织作用并采取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8.
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来说,了解群体的内在规律对于正确认识大学生群体的思想和行为具有很大的帮助,尤其是理解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从众心理更有帮助。引导大学生群体潜在规范,不仅要进行正面教育,还要广泛运用隐性教育的手段对其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其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又一突破口。  相似文献   

9.
高校社团是大学生为了共同的爱好、兴趣或共同的责任,自愿、自发组织起来的群众性学生组织,是学生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学生培养综合素质、展示自我的平台。当代大学生社团的类型是多元的,大学生参加社团的心理和动机是多方面的,既有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提高自己的能力与素质的愿望与要求,也有从众和功利心理。大学生参加社团活动,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有利于活跃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10.
青少年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的特点及引导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少年作为特殊的消费群体,他们的消费心理表现为:趋同心理、炫耀心理和猎奇心理,与此相对应,其消费行为表现为从众性、符号象征性和个性化。培养青少年积极的消费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可引导其消费行为朝着健康、理性的方向发展,消费观念的培养可围绕四个方面展开:理性消费教育、理财教育、可持续消费教育和绿色消费教育。  相似文献   

11.
从众行为的心理分析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从众行为心理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 ,并阐述了运用从众行为的技巧。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邪教”在我国蔓延,严重危害国家的稳定和发展,影响群众的生产、生活.从众心理是“邪教”蔓延发展的原因之一.产生从众心理的原因和影响从众的因素是:信息、信任因素,对偏离的恐惧,群体的凝聚力以及群体的一致性,群体的规模,肯定程度和个性特征等.治理“邪教”从众心理的对策是:打教并举,树立榜样;见头就抓,制止蔓延;注重教育,发展经济.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422名企业员工的问卷调查,探讨了企业员工从众性与创造力相关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企业员工在从众性的信任因素上得分较高,在创造力的因素上好奇性和挑战性的得分较高;不同性别的企业员工在从众性上存在显著差异;从众性与创造力存在显著负相关。为此,应预防消极从众心理,创造条件鼓励企业员工去创造。  相似文献   

14.
新时期影响大学生就业观形成的因素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新阶段,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目前大学生就业观存在"等"和"靠"的思想;主动就业、创业意识淡薄;存在从众心理等问题.从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两方面全面分析了影响大学生就业观形成的因素,提出了大学生要调整心态、要优化国家政策环境、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等促使大学生形成正确就业观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作为继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之后,从主体角度揭示个体竞争优势的一种新理论,心理资本是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心理状态,包括自我效能、希望、乐观、韧性四个基本方面。在大学生就业指导过程中,自觉运用心理资本理论,有针对性地培育提升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乐观、希望、韧性等心理资本,是激活大学生就业的内在主体要素,调整大学生就业心理,增强大学生就业能力,促进大学生成功就业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浅析暴力事件群体对个体心理和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参与群体性暴力事件的个体之所以与群体行动保持一致,采取比单独行动时更大胆的行动,敢于公然实施危害社会的违法犯罪行为,是因为其心理和行为受到了群体的影响。群体对个体心理和行为的作用方式及其结果主要表现为从众行为、心理暗示、情绪传染、行为模仿、去个性化。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作为庞大的消费者群体,参与联合抵制同样存在着个人冲突.基于前人的研究,我们将大学生参与动机分为强化动机和减弱动机,其中,强化动机包括从众动机、诉求动机、施压动机和复杂心态动机.调查表明,大学生参与联合抵制出于多方面考虑,具有复杂的动机,并因性别、学历、年级、专业、政治面貌以及家庭状况的差异而有不同的表现.其中,诉求表达以及施加压力的动机较明显,也不乏从众以及逃避上课等复杂动机,而媒体的引导以及学校老师、消费本身则成为参与联合抵制的减弱动机.  相似文献   

18.
心理资本是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心理状态,包括希望、自我效能、乐观和韧性四因素。开发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有助于大学生学习效率提高,心理健康成长,就业能力提升。针对大学生心理资本开发路径,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思想政治教育接受问题影响着大学生的健康发展,也关系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推进。大学生在心理层面所表现出来的心理困惑、心理拒斥、心理诱导和心理盲从等现象,严重影响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接受效果。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注重教育内容的更新、教育环境的改善、教育方法的创新,充分重视大学生权益的实现,才是高校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前,在高校中,大学生的操行评定工作存有一定缺陷。根据人际关系心理学理论,结合高校大学生操行表现实际,提出教师评价、同学评价、自我评价和社会实践评价四结合的评价方法比较客观、公正。大学生操行评定中易出现无反应心理、反抗心理、嫉妒心理和分数敏感等心理现象,应采取化解引导等方法调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