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十八大的社会管理到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社会治理,这种提法的"瞬间"的转换令不少人疑惑。比较社会管理与社会治理的理论及各自的实践,有助于说明变革的原因。社会治理强调政府、社会、市场三方力量良性互动。发达国家的社会治理实践显示出了它的合理性。我国深化改革以市场机制决定资源配置要求放松政府对资源的配置,传统的社会管理模式需要变革为社会治理模式。社会治理需要发挥群众参与社会事务的积极性,这契合我党的群众路线理念。  相似文献   

2.
大数据对政府治理的影响及挑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政府治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受社会经济、政治结构、技术变革、文化环境等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技术变革是政府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推动力量,大数据作为一种新技术,推动全球进入一个将数据当作核心资产的新时代,推动社会朝着更加开放、权力更分散和网状大社会方向发展。文章从政府治理理念、政府治理范式、政府社会管理三个方面分析了大数据对政府治理所带来的影响;同时,对大数据时代政府治理可能面临的数据治理难、数据匮乏、数据驱动力不足、公众参与"悖论"等挑战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3.
梁莹 《桂海论丛》2003,19(2):72-74
由市场经济的发展推动的社会权力结构变迁 ,为治理理念及其实践注入了动力。在这一过程中 ,社会自理能力不断增强 ,社会中介组织应运而生 ,这影响和改变着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市场的二元互动关系 ,并从根本上推动着政府治理理念和治理模式的变革。  相似文献   

4.
现代治理理论及其对中国治理变革的借鉴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的治理模式发生了重大变革,通过治理变革,寻求政府、市场、社会的有效合作之途,在理论及实践上都取得了显著成果。这些成果无疑会对正在进行治理变革的中国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5.
程越 《重庆行政》2014,(2):38-40
正"社会治理"是随着"治理"逐步在各个领域的拓展而出现的概念,并演化为一种不同于传统"社会管理"的全新理念。在20世纪90年代,西方理论家将"治理"这个原本就存在的词赋予新含义,使之区别于"统治",因为民主政治的发展使"各国政府并不完全垄断一切合法的权力,政府而外,社会上还有一些其他机构和单位负责维持秩序,参加经济和社会调节。"[1]当"治理"概念延伸到社会领域时,人们看到了在社会管理领域中出现了多元化的主体协同合作处理有关社会事务的新现象,于是"社会管理"也就  相似文献   

6.
社会管理与社会自治是社会治理的一体两翼,推进中国特色的社会治理对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而言具有重要的深远意义,社会治理视野中的政府管理及服务流程需要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以顺应社会治理的新要求和科学发展的新形势。政府管理流程优化的目标在于提高管理效能、节约管理成本和促进社会善治,优化的主体路径应当遵照现有宪法法律精神,走出一条符合我国实际的"公众—市场—社会组织—事后监管—事前干预"的政府管理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7.
治理视野下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途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红叶 《前沿》2012,(7):115-117
社会管理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离不开公众的广泛参与。面对当前社会深刻变革和民生问题突出,管理难题加大,单靠政府力量明显不足。本文以治理和善治理论为视角,探索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有效途径,创新公众参与社会管理形式,构建社会管理的多元主体,形成政府与公众共建共治的治理格局,以最大限度地增强社会凝聚力,提升社会管理效果。  相似文献   

8.
在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农村社会发生了两个根本性的变化——土地流转和农民流动,这些变化使得农村社会结构、农民的就业方式、自主能力和公共需求都发生了变化,进而要求基层社会治理方式发生变革。成都市在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各区县开始创新村社治理机制,温江区永宁镇在村社治理中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本文系统总结了永宁镇多元治理的社会管理创新实践,分析了这一实践的绩效与限度,并就以善治为旨归的多元参与提出了一些对策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杨子强 《楚天主人》2013,(12):50-50
<正>传统社会强调政府管理,并且是一元化管理,而现代社会强调社会治理,并且是多元治理。现代社会的社会治理格局,必须要有新的角色与政府分担治理职责,而社会组织就是一个新的角色,它是除政府以外参与社会建设的重要主体。"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改进社会组织管理,建立健全统一登记、各司其职、协调配合、分级负责、依法监管的社会组织管理体制",社会组织建设蓬勃发展,并承担着更多的社会职责。但是,我国由于立法的滞后,社会组织建设尚存在很多问  相似文献   

10.
社会存在决定治理,有什么样的社会就有什么样的治理。中国社会治理的目的不在于对社会管理技术名词上的革新,即"统治""管理"向"治理"的飞跃,而在于努力实现中国社会稳健发展,维护人民和国家的最根本的利益。在中国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现阶段和全球化情境下,谋求做到国家、政府"治理社会"向国家、政府和社会共同治理、相互治理转变,将社会治理社会成为国家治理的最终归宿。  相似文献   

11.
政府购买社工服务作为我国社会治理的基本工具已逐渐制度化,并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实践,广州市作为先行先试的城市已全面铺开。通过对政府、社会组织及其负责人、社区居民的调查和访谈,发现广州市政府购买社工服务存在五大方面问题,应构建一套基于"观念认知、公平竞争、投入保障、系统评估、公众参与"五位一体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长效机制,以推动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2.
基于近年来我国各地社会治理实践,从项目制的视角解释社会治理创新模式和实践逻辑。研究发现社会治理创新的项目制模式具有目标的有限性、组织的灵活性、资金来源渠道的多元化、周期短和"发包—抓包"的制度链接等特征;其实践逻辑包括:既突破了政府、社会及市场的边界,推动政府从经济企业家到社会企业家的身份转型,又将"一刀切"的制度规范转化为本地化、多样化的创新实践,实现了跨部门协同治理。尽管如此,项目制在社会治理创新中也存在着社会资源配置的"马太效应"、地方政府的寻租腐败、政府的碎片化治理行为、项目制供给"最后一公里"等问题。因此,唯有合理配置项目资源、建立有限政府、实行整体性治理以及创新项目管理机制和方法,才能提高社会治理创新绩效。  相似文献   

13.
网络技术的普及与发展为社会管理创新提供了新的载体,为民众参与社会管理创设了新的平台。互联网技术的普遍应用改变了民众参与社会管理的政治生态环境,也转变着全能统制型政府治理社会的范式,提供了政府在社会管理中的技术力量。政府积极应对网络社会管理带来的挑战,探求网络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的内在规律及其实践路径,转变管理理念,变革管理模式,创新工作方式,完善管理机制,统筹网络社会和现实社会的综合治理,提高网络执政能力建设,进一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社会治理概念的内涵与外延需要在国家、政府与社会的现实关系中来理解,在国家治理、政府治理和社会治理的生动实践中来解释。学界现有的融合论、包含论、交差论、独立论等观点为更为准确界定社会治理的概念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资源。社会治理包含"自治"和"他治"两个维度,社会治理要通过有效的"他治"来培育"自治",核心社会治理是政府对社会的治理。  相似文献   

15.
社会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应然之意。广东省各级政府在十八大后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围绕县、镇、社区三级基层政权建设中的治理难题,充分发掘和利用数字信息技术的支撑作用,将其内化为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中的重要资源,走在"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的全国前列。本研究通过展示广东省地方政府如何运用数字技术支撑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典型实践,揭示出各级政府用治理理念驾驭数字信息技术,是切实发挥科技支撑作用,限制其负面效应的关键所在。本研究对理解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内涵,客观评价数字技术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和局限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探索方向表现为政府培育公民社会力量,引导社会治理创新。广东东莞市大力引导公民有序参与、培育社会组织、探索社区自治管理模式,进行了多元主体有序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实践,其关键在于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培育引导社会组织的发展,加强企业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作用,实现社会管理从一元管理到政府与社会组织、私人部门等多元治理的转变。  相似文献   

17.
随着国际社会的政治变迁、国内社会的复杂多变,社会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如何为我国的社会管理注入新的治理理念、模式,以社会管理创新来应对社会多样需求,是摆在公共管理实践者和理论研究者面前的共同课题。一、认知创新:拓宽社会管理的认知范畴从我国社会管理的实践来看,不少地方政府将社会  相似文献   

18.
在全球治道变革的背景下,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是我国社会管理体制创新与政府职能转变的应有之义,是弥补政府与市场双重失灵的理性选择。然而在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实践过程中,作为制度实践主体的政府与社会组织彼此相互嵌入。在功能替代、合法性空间拓展、关键性资源获取的逻辑驱动下,官办社会组织通过"趋同"与"模仿"的方式回应政府购买服务的制度需求,对地方政府实施制度性嵌入;民办社会组织则通过主动构建与强势政府的良好关系,对地方政府进行关系型嵌入。而地方政府则由于社会稳定目标的追求,科层控制的行为惯性以及信任土壤的严重缺失,力图通过关系型嵌入与结构性嵌入的方式对社会组织实施反向嵌入。两者间的互动嵌入行为必然导致购买场域的固化,社会组织自主性弱化和社会服务内卷化等一系列消极影响。为此,应促使政府对社会组织由单向行政控制向双方合作治理转变,积极培育双方的互信机制,增强政府合同制治理能力,健全第三方评估制度。  相似文献   

19.
在特定社会环境条件和国家治理理念影响下,基于国家治理的客观需要和社会现实因素的双重考量,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治理中政府与社会的关系经历了改革开放前的"强政府与弱社会"关系和改革开放后较长时间内的"政府与社会二元分立"关系。在我国着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过程中,无论是从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还是从国家治理的现实需求来看,政府与社会的关系理应是一种"强政府与强社会"的合作伙伴关系。通过政府与社会信任关系的修复与建立,政府职能的切实转变,社会力量的培育,政府与社会职能领域的合理区分等途径持续不断地构建政府与社会合作伙伴关系,是实现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0.
卷首语     
《电子政务》2012,(11):1
2012年8月,《电子政务》杂志社和吉林大学行政学院电子政务研究所联合举办了"电子政务与服务型政府建设"学术研讨会,继2012年第10期刊出部分与会专家的交流成果后,本期专题继续围绕"电子政务与服务型政府研究"这一主题刊发与会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政府2.0——电子政务服务创新的趋势》指出,随着信息技术产品和信息技术环境的变迁,政府治理理念和方式也不断随之发生变化,电子政务的演进趋势从追求"善政"的传统电子政务发展成为追求"善治"的现代电子治理,文章还探究了政府2.0理念和实践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