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市场经济与社会信任的双向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市场经济是建立在社会信任基础上的新型契约经济.市场经济的发展,表现出了对社会信任的迫切需要,同时也衍生出诚信缺失的许多问题.我们应从目的意义和精神价值,更多地关注社会信任,自觉推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2.
数字社会的到来改变了信任产生的社会情境,信任从人际信任、系统信任发展为数字信任。数字信任具有技术性、关系性、中介性、综合性等特征。数字信任是数字技术对人际信任、系统信任的重构,是人际信任、系统信任在信任通道内和通道间"信任转移"的结果。数字信任的建构机制包含硬信任建构机制与软信任建构机制,安全保障、制度设计是硬信任建构机制;数字社会资本、在线信誉系统、透明与回应以及结果满意是软信任建构机制。两种信任建构机制相互协调、共同作用,实现数字社会的信任重构。  相似文献   

3.
良善的公共生活既要得到政治信任的润滑,也需要政治不信任与理性怀疑的促动,这构成了现代社会的政治信任悖论。该悖论有效展开的关键是理性怀疑的有效实现,体现为怀疑方式的制度化和边界的合理化,并对民众理性怀疑能力有较高的要求。政治信任悖论及其有效展开,对中国政治信任建设的目标定位、策略选择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5.
韦绍仕 《当代广西》2011,(10):47-47
当前,我区各地乡镇党委换届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目前,一些乡镇已完成换届任务,新的乡镇领导班子将肩负重托,担当起乡镇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任。乡镇党政"一把手"是乡镇领导班子的关键人物,只有两者配合默契,才会创造佳绩,推动一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6.
周若辉 《湖湘论坛》2013,(3):98-102
社会信任是检验一个社会“质量”的最重要标尺。借鉴欧盟的“社会质量”理论及其基本内涵,社会信任也是“社会质量”理论的核心价值理念。当下中国较大面积的“社会信任危机”已经开始严重影响社会的良性运转,影响到“社会质量’’的整体状态。因此,如何通过重建社会信任来全面提升“社会质量”,也成为人们必须深入思考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7.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  相似文献   

8.
李程 《前沿》2011,(14):46-49
和谐是科学发展观得以实现的前提,也是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传统文化中的"孝悌"思想就有许多促进社会和谐的内容:孝悌是实现和谐的基础与核心;孝悌是家庭和睦的根本要求;孝悌是社会和谐发展的根本保障;孝悌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孙兴杰 《传承》2013,(1):59-59
信任意味着风险,将自己的财产、甚至生命交给他人处置,人们之所以到银行存款,是源于信任,相信银行不会赖债。一旦这种信任基础发生动摇,挤兑随之而来,银行离破产也就不远了。一个社会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10.
熟人社会和半熟人社会是农村人际信任运作的重要场域.在半熟人社会中,人际关系和中间组织不仅构成了人际信任的二元化运作机制,而且还建构起人际信任发展的四种理想模型,并规范着农村社会信任结构变迁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1.
《公安研究》2008,(7):62-62
赵立新、李新云在《社会主义研究》2008年第1期撰文认为,一个和谐的社会必定是一个高度信任的社会,社会信任不仅是信念、是预言、是理性计算评估的结果,更是对善意期望采取的行动。它具有契约性、超情感性、道德性、风险性等特征。社会信任作为重要的社会资本,在构建和谐社会中  相似文献   

12.
提高社会信任是降低社会交易成本,优化人际关系,增大社会合作的保证,对社会的经济繁荣与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许建良 《桂海论丛》2008,24(5):33-36
和谐社会的实践,离不开各种资源的借鉴,就异文化而言,日本实现伦理和谐的实践值得我们思考。它们在学习儒学的过程中,克服排除了儒学虚无不实的因素,强调实际、实用,并以训练为切入口和平台,为道德素质的生根营建了最为切实的基础,昭示人们一个哲理:道德是做出来的,而不是说出来的。  相似文献   

14.
建设高信任度社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內在要求.高信任度社会的形成有其自身的规律性.建设高信任度社会,必须从信任的发生和运行机制入手,加强社会中间组织建设,构建充满活力的公民社会;推进国家治理视野中的制度建设,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大力促进共享共建的信任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5.
郑小鸣 《求索》2005,(7):111-113
福山信任观的主要实质就是把信任当成是源于人性基础之上的社会资本。他认为人们自发组织社群并进行各种互惠合作的天性和争取被认可的本性是形成信任的主要源泉和基础,作为社会资本的信任对于经济、政治及社会各领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影响,是决定社会文明程度高低的一个极为重要因素。其信任观尽管仍然属于唯心史观,但是对于信任问题的全面了解和深入探究还是有不少的帮助和启示。  相似文献   

16.
白荣欣 《前进》2007,(9):35-36
"和谐"与"发展"作为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是当今社会运行的主题。正确地理解它们的内涵和本质联系,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意义。"和谐"与"发展",有着不同的哲学内涵,但作  相似文献   

17.
交叉巡察作为中国共产党推进基层反腐的重要举措,是破解基层“熟人社会”带来的“政治信任”困境的有效路径。交叉巡察通过预防和解决人与权力的结合、信任环境等问题,通过巡察主体交叉、巡察内容交叉、巡察方法交叉三条基本路径演绎了交叉巡察在基层社会治理过程中的运行机理。新时代背景下,可以从完善交叉巡察工作队伍建设、运用群众路线扩大社会监督力量、在实践中善于发现新问题等方面,不断完善交叉巡察工作。  相似文献   

18.
经济发展与村庄和谐——“社会资本”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铎 《学习与实践》2007,(1):107-111
经济发展与村庄和谐,是村庄发展变迁的两个重要维度。但是,多数学者只关注到村庄经济发展的原因和模式,而没有能够对村庄经济发展的后果进行评估。本文从社会资本的理论出发,对经济发展和村庄和谐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对经济发展增进村庄和谐的内在机制进行了解释。最后,文章讨论了经济发达村庄中政治精英动员能力的过度增长,可能会给村庄和谐带来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9.
发展以稳定为前提,维护乡村社会稳定是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首要条件.在政治信任式微之际,熟人社会的信任在解决乡村纠纷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熟人社会的信任对于解决大规模群体性冲突则显示其功能性不足,因此,建构农村政治信任是从根本上解决乡村治理问题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对“和谐教育”内涵与外延考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林有祥 《求索》2007,(4):153-154
本文从教育史、哲学史的视角对“和谐教育”这一概念的史源、内涵本质及外延空间进行了回顾与考辨。勾勒了“和谐教育”从传统的学校课堂教学图景走向“第二课堂”、“家长学校”及“社会和谐教育”的历史轨迹。并对“和谐教育”与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内在逻辑关系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