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翁淮南  刘文韬 《党建》2012,(1):63-64
○美国全球战略重心东移已经到位,正在全面展开和完善。这给冷战结束以来当代国际战略格局带来重大冲击。○美国全球战略重心东移后,重塑了国际战略格局,中国战略安全环境面临新的情况。○从国际和国内大局上看,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仍然存在。○目前应对国际复杂局面、确保中国有个安全环境的战略基点仍然在内部,而不是在外部。我们要练好内功。  相似文献   

2.
问:编辑同志,您好。2011年10月,奥巴马政府高调宣示美国战略重心东移。如何看待美国战略重心东移?浙江读者:王鹏飞王鹏飞同志:您好!美国战略重心东移在20多年前冷战结束后就开始显现出来,科索沃战争后日益明显。本世纪开始,小布什政府继续延续这项战略调整,因发生9.11事件,才放缓了调整的步伐。去年10月,奥巴  相似文献   

3.
自去年美国总统奥巴马高调宣布“重返亚洲”以来,美国战略重心加速东移。但是,此战略重心,非彼战略重心。与20年前美国战略重心在欧洲、美苏冷战之时的情况相比,如今亚洲的情况则完全不同。同为美国战略重心,两者所处的大环境、构成成分以及对手之间的关系等,都有着重大区别。  相似文献   

4.
当前,美国全球战略不断调整,政治经济外交重心全方位向亚太地区转移,矛头直指中国。本文根据现实主义的基本理论尤其是权力转移视角,对美国战略调整,世界权势的转移做出自己的解读,并做出预测。认为战略东移的原因在于世界权力的中心的东移,进程受到世界权势东移进程的影响,目的在于维护美国的权势霸权地位。亚太地区的崛起是其经济发展一种必然,中国作为其中心,不可避免地成为当前国际政治格局的挑战国,中国必须承受住当前美国的最坏战略判读。不过中美之间不会发生大战,双方的权势转移更大可能通过局部摩擦或者区域冲突来实现。  相似文献   

5.
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为《外交政策》杂志撰写了以《美国的太平洋世纪》为题的评论文章,全面论述了21世纪亚太地区对美国的重要性以及美国的亚太战略。这是奥巴马政府全球战略进一步调整的先声。其核心观点就是:美国全球战略的重心即将移向亚太。  相似文献   

6.
冷战结束以来,美国的国际战略重心几经调整,依次经历了北约“东扩”、“反恐”战争、“亚太再平衡”三个阶段.当前,奥巴马政府之所以推出“亚太再平衡”战略,是因应中国和东亚在世界权力结构中的比重上升,希望不断扩大美国在亚太的影响力来制衡中国崛起.然而,“亚太再平衡”战略并未如前两次调整一样快速推进,当前已呈现出迟滞性特点,并且该特点将可能长期化.究其直接原因,是美国的地区战略与资源调配之间存在着紧张关系,各地区战略之间相互掣肘;而其实质原因,是美国的冷战思维在作祟,据此拟定的战略目标远高于其实力,也悖离了新时代世界和平需要大国加强合作的要求.美国对华政策应该摒弃冷战遗留下来的围堵思维,正视中国的崛起现实,并与中国等大国一道,以新型大国关系的理念塑造国际新秩序,方可共筑世界和平.  相似文献   

7.
张政文 《唯实》2014,(10):92-94
奥巴马政府上台后,对美国外交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从其外交实践来看,充分暴露了美国外交的恶质性,在世界范围内造成严重后果。特别是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对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及中美关系产生了严重冲击和影响,甚至有导致中美之间发生"第三方冲突"的危险,需要我们认真加以应对。一、美国奥巴马政府的恶质外交众所周知,美国外交的目标是追求其国家利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8.
杨保筠 《新视野》2012,(3):115-120
中国、美国和日本三大国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而奥巴马总统宣布将把美国战略重点东移至亚太地区的决定,以及日本对此的积极呼应,使中美日三国关系更加复杂。中美、中日之间的战略互疑以及日本难以接受中国的迅速崛起都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但是,作为大国,三国又必须构建彼此之间和平、稳定的关系架构,这不仅有利于维护三国间的正常关系,而且有助于亚太及世界的稳定。  相似文献   

9.
金灿荣  戴维来 《党建》2012,(6):60-63
“重返亚洲”是美国近年外交姿态最高调、宣称次数最频繁的战略主张,也是对中国影响最直接的政策。面对国际格局深刻调整和国内经济严峻的挑战,美国加快了对外战略调整的步伐,把“重返亚洲”作为外交政策调整的“头等大戏”,反复强调属于美国的“太平洋世纪”。总统奥巴马上任伊始就开始着手战略重心的调整,强调要“将我们在亚太区的存在和使命列为重中之重。”美国把强化亚太战略作为国内经济复苏的关键和外交事务的重心,目的就是要全面恢复并增强在亚太地区的主导性地位,发挥美国在这个地区的领导作用,保持在这一地区无可匹敌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0.
孙如新 《学习月刊》2014,(11):30-33
随着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逐步推进,中美矛盾日益公开与激烈。美国不仅大肆对中国进行各种渗透,还怂恿周边国家频频挑战中国底线。面对美国汹汹来势,中国强硬回应,有力反击:2014年5月15日,解放军总参谋长房峰辉访美时坚定表态:"老祖宗留下的土地一寸也不能丢!"5月20日,俄罗斯外贸银行与中国银行签署协议,将用本币相互支付。"红色"对抗"绿色"的力度继续加大。  相似文献   

11.
亚洲新兴发展中国家的崛起与美国实力的相对下降.使美国在亚洲面临诸多新的挑战。美国越来越重视在亚洲的战略利益.奥巴马上任以来.大力实施战略重心东移.已经从单纯的军事部署,扩展到外交、经贸、气候变化等各个领域,在安全、经济、环保等各领域加强了与中、印等亚洲新兴国家的对话与合作.以此应对中国逐渐崛起的威胁.以期继续保持其在亚洲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2.
《党课》2012,(2):4-8
2011年11月,美国总统奥巴马的一个决定让世界看到了美国战略棋局上的新变化——美国政府决定派遣海军陆战队常驻澳大利亚北部。与此同时,另一个敏感消息也从五角大楼传出——美国国防部重金打造的“空海—体战”战略构想在争议声中正式出炉。在关注美军撤出伊拉克并将战略重心转向亚太的同时,我们不禁要问:美军的“空海一体战”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战略构想?对中国又将产生怎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美国总统奥巴马上台后高调宣布"重返亚太",并推出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笔者首先分析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在军事、经济、外交等方面的主要表现;其次分析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提出的理论根源,既有"权利转移"理论,也有地缘政治理论与威慑理论;最后分析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发展趋势,对其制约因素及负面影响进行分析,进而指出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调整的走向。  相似文献   

14.
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中国、印度等文明古国的综合国力一直处在世界前列,但随着西方工业文明的兴起,亚洲文明古国逐渐落后,到19世纪中叶,中国、印度的GDP虽然仍大于英、法等国,但已无力抵御西方列强的殖民侵略活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洲经济走上复兴之路.到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与环太平洋国家和地区的贸易量已超过大西洋两岸的贸易量,这促使美国战略重心逐渐东移.历史经验教训表明,综合国力强弱乃是大国兴表并影响其所在地区实力和地位的基础.迄今世界权力和利益重心仍在西方,亚洲实现伟大复兴仍然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5.
一、美国军事战略重心转向亚太 1月5日,美国总统奥巴马推出新的军事战略,对美军全球关注重点进行再平衡,把重心转向亚太地区。  相似文献   

16.
胡志勇 《学习月刊》2012,(15):45-46
2012年1月5日,美国奥巴马政府正式推出新军事战略,强调美国虽然面临预算压力,但将努力确保其"军事超强"地位,同时将美国军事重心转向亚太地区,以维护亚太地区的"安全与繁荣"。美国亚太地区安全战略的走势,将直接影响到亚太地区的战略格局与安全稳定。  相似文献   

17.
苏江丽 《探索》2012,(2):80-86
近五年来,兰德公司从"中国的崛起和美国的应对"、"中国崛起新形势下的中国大陆与台湾"、"中国与印度"等三个方面,深入研究了中国的崛起与美国的应对策略,对美国亚太转向战略的形成发挥了很大作用。借鉴兰德公司的经验,可以对我国思想库建设得出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张政文 《唯实》2014,(2):87-90
<正>一个时期以来,美国奥巴马政府积极推行亚太"再平衡"战略,加大力度对中国进行战略遏制和围堵。与此同时,中国方面则积极推动探索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笔者以为,只有把握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实质及其对中美关系的影响,积极加以应对,才能推动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  相似文献   

19.
2011年,省委省政府面向湖北"十二五"发展推出一系列区域战略。从省域布局来看,区域战略布局的重心是鄂西地区。鄂西地区从过去的生态文化旅游圈上升为一个整体的战略单元,开始成为省域战略重心,在全省战略格局中的地位迅速抬升。  相似文献   

20.
王传剑 《学习月刊》2012,(23):34-35
美国战略重心东移的迹象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已出现.从克林顿政府到小布什政府.都有所谓提升亚太地区战略地位的相关表述.并采取了一系列的实际措施予以推进。比如克林顿政府曾先后于1995年和1998年发表过两份《东亚与太平洋地区安全战略报告》,并宣布停止执行老布什政府的亚太地区裁军计划.继续在该地区保持10万兵力前沿部署和军事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