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为",即有为、作为;"位",即岗位、职位。"为"与"位"的关系是每一个社会人,特别是党员干部必须面对的一对重要关系。能否正确处理好"为"与"位"之间的关系,也必然成为每一个党员干部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2.
做好巡视工作需要具备多种能力、采用多种方式,其中注意刚柔并济、充分利用并协调好"杀气"与"和气"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巡视作为唯一的自上而下的党内监督形式带有与生俱来的"杀气",同时巡视的权力限制和区别于纪委查办案件的性质又使其带有与生俱来的"和气"。在巡视工作中,要通过严格遵循工作章法、创新方式方法、切实把握好度做到"杀气"与"和气"的有效结合,使其发挥合力。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同志在提出“三个代表”的同时,提出了要把“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结合起来。这是对我们治国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丰富和发展,是面向新世纪的治国方略。  相似文献   

4.
抓革命、促生产是文化大革命的纲领性口号之一,是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的概括性表述,是阶级斗争扩大化不断发展起来后形成的一种基本治国理念,同时也是对世界现代化潮流的一种歪曲性回应。抓革命、促生产必须否定,但它所针对的一些问题仍然值得注意,它对我们继续推动改革进程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意义。  相似文献   

5.
著名学者任继愈先生曾经说过:"农业生产是中国古代社会根据自然环境的合理选择。家庭是中国古代一家一户的基层生产组织,从而构成社会的基本细胞。国与家的关系协调得好,则天下治,反之则乱。保证实现国家、君主有效统治的最高原则是‘忠’;巩固基层社会秩序,增加乡党邻里和睦,父慈子孝的最高原则是‘孝’。”  相似文献   

6.
著名学者任继愈先生曾经说过:"农业生产是中国古代社会根据自然环境的合理选择。家庭是中国古代一家一户的基层生产组织,从而构成社会的基本细胞。国与家的关系协调得好,则天下治,反之则乱。保证实现国家、君主有效统治的最高原则是‘忠’;巩固基层社会秩序,增加乡党邻里和睦,父慈子孝的最高原则是‘孝’。”  相似文献   

7.
"双反"调查是对反倾销和反补贴进行合并调查的统称。国外对华发起"双反"调查的特点是调查方式的同质性、调查程序的衔接性、最终目的的一致性,原因主要是由于各国关于"非市场经济地位"规则的差异性和歧视性所导致,加之我国应诉乏力。因此,应对国外发起"双反"调查,我国必须修改相关法律法规,完善补贴制度,健全应诉机制。国内企业还可以通过重启内需、开拓海外新兴市场等手段来降低"双反"调查的发生概率。  相似文献   

8.
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治国方略,法治为良法之治是其题中应有之义。什么样的法才是良法?人类历史上,学派林立,观点各异。笔者认为,“三个代表”中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构成良法的客观标准,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构成良法的主观标准,良法的标准应是主客观标准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本文试图从结婚主义视角比较分析"中国梦"与"美国梦",揭示"美国梦"在处理个人与群体、物质与精神、成功与失败、人类与自然的二元对立上暴露出日趋严重的缺陷。"中国梦"基于"和谐"的深层结构提供了一个历史性的替代方案。  相似文献   

10.
《学习导报》2013,(12):24-24
五代诗人郑谷为诗僧齐己改《早梅》诗,将"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改为"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把"数"字改成"一"字,  相似文献   

11.
关于“拖延症”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文静 《世纪桥》2011,(13):149-150
"拖延症"不仅是一种心理,也是一种行为现象。我们身边的人或多或少地有过拖延行为。到底什么是"拖延症",它是不是一种病,"拖延症"有什么特点、危害,它是怎样形成的,我们该如何克服"拖延症"。本文针对现在社会上的新话题"拖延症"作了相关分析。  相似文献   

12.
路阳 《唯实》2011,(10):12-16
"文革"时期,"文化革命委员会"这一类群众组织,最初是在工作组领导下建立起来领导运动的组织形式。工作组撤出后,毛泽东提出新建或重组这一类组织机构的问题。这一类组织被指定为在各单位领导和推动运动的新机构和组织形式。随着运动发展,这一类组织机构并没能发挥预想的作用,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治国理政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四个全面"可谓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中之重。习近平指出:"这是中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治国理政方略,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保障。"[1]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思想的这个定位,充分表明了它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南意义。"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实施,将党和国家的发展推进到新的历史时段。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其实质反应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的关系。在对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提法上明显存在着两种错误观点,一种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的"异端";一种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民族主义"。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质的解读,不仅是个学术问题也是个政治问题,我们有必要对这些言论进行明确辨析,以辨是非、以正视听。  相似文献   

15.
甘露 《学习月刊》2012,(16):33-34
道作为老子思想的核心词,是无,是创生宇宙万物的根本,其最基本的特性在于自然。《道德经》第四十一章中就用了"大音希声"这一命题来描述"道",其文本字面意为"最大的乐声反而听来无声音",体现了道本身非感官所能把握的特性。  相似文献   

16.
对毛泽东“大跃进”时期提倡“留有余地”的几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跃进"运动时期,针对高指标和浮夸风,毛泽东反复强调要"留有余地",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他这一时期复杂的思绪脉络。在以"鼓劲"、"升温"为基调的成都会议和武汉会议上,毛泽东警示各地定计划要"务实"、"谨慎","留有余地",体现出热中带冷的思想方法;"大跃进"高潮阶段,对决策"1070万吨钢"的细致、多谋和谨慎,不仅体现了他要求"留有余地"的一贯思路,也表达出他对目标恐难实现的担忧和疑虑;"大跃进"纠"左"阶段,专门从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角度对"留有余地"进行阐述,不仅更具针对性和说服力,也体现出思想方法上的提升和发展;"大跃进"反复直到结束阶段,毛泽东把对"留有余地"的思考,进一步放到了掌握工作主动权、提高全党领导国家经济建设水平的战略高度,体现出他认识上的更上层楼;"大跃进"运动结束后,仍持续不断地讲"留有余地",反映出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速度和建设规律的深入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17.
《学习导报》2013,(12):45-45
唐代著名边塞诗人高适,在两浙观察使任上,一次于视察中路过杭州清风岭时,在僧房墙上题诗云:绝岭秋风已自凉,鹤翔松露湿衣裳。前村月落一江水,僧在翠微闲竹房。后来,僧房诗中的"一"字,被添了笔画,赫然一个"半"字在墙。原来,钱塘江水是随着潮汐涨落的。月上中天时,江水盈涨,这时说"一江水"才确切。月落时分,江水随潮而退,只剩半江了。从岸边的水痕看,江面也只有原先的一半宽了。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七大再一次明确提出,“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把“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思维方式的伟大转变,是治国理念的重大突破。这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将产生巨大影响,在实践上也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但是如何理解“以人为本”的“人”,对其作科学而具体的诠释,以致于不会使“以人为本”在现实中沦为空谈和一种滥辞,关系到如何正确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之“人”应涵盖“人民”、“后代人”、“有生命意义即将出生的人”、“法人”、“犯罪人”和“失去生命的人”等。  相似文献   

19.
山西榆次区借鉴上海长宁区"凝聚力工程"的经验,开展了以"凝聚党员、凝聚群众、凝聚社会"为主要目标的"凝聚力工程"。实践中,通过构建"1+2"基层党的组织结构,大规模开展访谈活动,推行网络化管理,重民生、办实事,以发展"凝聚人心"等做法实施"凝聚力工程"。"凝聚力工程"带给我们以下启示:一是必须与时俱进,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二是必须"以人为本"创新党建工作的方法;三是必须持之以恒,加强党员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20.
黄麟 《理论导报》2011,(7):23-24
"一国两制"是邓小平提出的以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科学构想,是他治国之道的一个伟大创举,是解决台湾和港澳问题的最佳模式。它符合中国国情,充分体现了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符合当代国际社会和平发展的历史趋势,符合国家统一、振兴中华历史使命的发展要求。这一构想,充分体现了邓小平治国既有坚定的原则性、又有高度的灵活性的高超艺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