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就高校音乐艺术教育应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就必须首先解决对音乐艺术教育有重要性的认识。要充分认识到发展音乐艺术教育事业在高校教育中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陶冶大学生的思想情操,提高大学生的审美情趣,使大学生树立崇高的审美理想,具有其它教育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自古以来,艺术与社会就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艺术通过心灵的审美感受,以一种潜移默化的精神力量影响着社会的发展。高校音乐艺术教育以审美教育为核心,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发展。高校艺术的功能价值决定了其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当前,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中音乐美育仅仅局限于专业艺术院系,而对于许多综合性的大学尤其是理工科高校来说,音乐美育常常游离于主干课程之外,而没有在所有大学生中进行普及,导致大学生音乐美育在整个大学生培养体系中成为了缺失的一环。而这对于提高大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完善大学生的道德人格是非常不利的,也不符合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综合性人才的总体要求。因此,重新审视普及音乐美育在整个高等教育中的重要地位,理清具体的实施途径,多管齐下,着力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一代大学生是当前一个极为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4.
培养新时代大学生的音乐素养,不仅只是音乐理论知识和音乐审美,其中还需要承担保护和传承音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重担.在高校通识教育中,以地方音乐非遗文化为契合点,并结合中华文化的认同教育,以此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民族自信和自豪感.  相似文献   

5.
音乐在人一生的成长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成就的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大都有着较高的音乐素养。因为音乐是打开心灵之门的金钥匙,音乐艺术教育的功能是其他教育方式所无法替代的。但是目前在校大学生的音乐素养还普遍较低,直接影响着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如何把音乐教学同学生素质教育结合起来就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6.
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大学生人文素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桂兰 《理论导刊》2007,(11):113-115
人文素质是大学生诸多素质当中最根本、最基础的素质。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大学生人文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我国中小学音乐师资队伍的质量。而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大学生人文素质普遍存在着文化底子薄、知识结构不合理;音乐专业能力、心理素质较差;缺乏基本的伦理道德修养和文化礼仪修养等方面的缺陷。高校音乐教育要加强教育教学改革力度,优化教学过程,建设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注重专业教育与人文精神相结合,提高音乐教育大学生的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7.
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依托,创建良好的高校学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滨 《学理论》2010,(5):134-135
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领地,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而目前,我国高校或多或少的都存在着一些学风问题。因此,高校如何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依托,创建良好的学风,全方位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多方面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就成为一项亟待解决的任务.  相似文献   

8.
进入21世纪,以学生将来的终身成长和成才为培养目标的当代中国高校教育逐步增加了对音乐教育的重视力度。一般非艺术类普通高校也根据各自实际情况纷纷开设音乐、美术鉴赏等公共艺术选修课,企图扭转以往过分偏重专业教育而导致的大学生人文素质缺失现象。本文试运用传播学、心理学、教育学的相关知识来分析普通高校传播高雅音乐的现状与问题,从中总结和归纳以音乐为核心的普通高校学生综合素质提升课程模式。  相似文献   

9.
张婷婷 《学理论》2010,(20):294-295
随着音乐欣赏教学在音乐教育中的地位日益重要,人们越来越重视对音乐欣赏教学理论的研究。音乐作为一门艺术学科,其教育活动是和艺术实践密不可分的,其艺术的形式、内容、美的享受都是通过很多艺术实践、借助于乐器、伴奏等多种活动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的。然而现在的高校音乐教学模式,忽略了学生艺术实践能力的培养,本文主要就音乐教学过程中学生艺术实践能力培养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曾懿 《学理论》2013,(29):263-264
通过对湖南省六所高等职业学院非音乐专业学生音乐素养现状的问卷调查,分析高职非音乐专业学生在音乐知识、音乐态度、学校音乐素养教育方面的不足,提出加强高职生音乐素养教育的对策如下:转变落后的教育观念;合理设置音乐教育课程;以培养高职生的审美鉴赏能力;提高音乐教师专业素养;营造校园音乐艺术氛围。  相似文献   

11.
从音乐是通过有组织的音所形成的艺术形象,表现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艺术;音乐艺术对提高大学生艺术素养的作用;以及提高音乐修养的途径三个方面,论述了音乐素养对重塑健全人格所起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人生隽语     
《民主》2021,(3)
正王立平:没有艺术即没有完整的人,没有高素质的人。素质教育离不开艺术教育,但必须将素质教育的艺术教育与学科教育的艺术教育予以区分。将艺术教育简单地归结于审美教育是不全面的,当前学校中的音乐、美术课程,尤其是广泛流行的社会"考级",更多是关注学科知识与技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的艺术教育。  相似文献   

13.
谈璐 《学理论》2009,(32):129-130
从音乐审美的角度出发,就音乐鉴别、审美情趣、音乐修养、想象力和歌词等五个方面谈谈如何培养青少年的音乐情感。  相似文献   

14.
杨怀念  高永爱 《学理论》2013,(15):251-252
当代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素质的高低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整个民族素质的高低。艺术教育是提高一代乃至几代大学生整体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我们相信只有当我们既重视大学生的专业素质教育又重视对他们的道德教育和艺术教育,我们才能培养出一代又一代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格高尚、艺术审美趣味高雅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我们才能实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也才能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16,(6)
艺术审美作为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补充,具有其难以替代的重要作用。以两者在现实发展中的理论与实践为突破口,总结已有工作,探本求源,把握两者具有的相同特征与内涵,以此深化发展基于艺术审美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避免当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机械性,让带有阶级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更加温和的方式走进学生的心中。  相似文献   

16.
高等院校实施大学生艺术创新素质培养是适应当前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是现代社会发展对高等院校人才教育提出的新要求.艺术素质教育是整个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创新素质培养是艺术素质教育的新课题.要从艺术创新的高度充分认识并发挥艺术素质教育的美育功能,处理好模仿、借鉴和艺术创新的关系,加强大学生艺术审美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7.
审美的心理机制中有通感作用,因此,音乐语言、绘画语言、舞蹈语言和文学语言等诸般艺术符号可以相互贯通。有贯通就有影响,具有较高文学审美趣味的读者不大会乐于接受趣味低级的绘画、音乐或别的庸俗艺术;反过来也一样,被广告语言称之为“劲歌劲舞”熏陶得上瘾了的人,文学趣味也不会很高明。不信就请调查一下,那些醉心于《玫瑰梦》、  相似文献   

18.
加强高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对于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至关重要。为此,我们在海西高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观的新形势下对高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现状进行了抽样调查。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5,(22)
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育课程普遍开设。频频发生的高校大学生违法犯罪事件,表明大学生群体法律意识水平总体依旧较低,同时反映出我国高校法律基础教育目标差强人意。法制教育是全面提高我国高校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一环。我国高校应当就现阶段大学生法制教育现状进行反思,积极探索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融合路径,真正将法制教育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20.
中小学艺术教育不可忽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笳 《瞭望》1994,(29)
包括音乐、美术等课程的普通学校艺术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一种审美教育、情感教育、素质教育。在前不久结束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李岚清副总理强调:“不仅小学、初中要开好音乐、美术等课程,高中、大学也应开设艺术欣赏课,教会学生欣赏音乐、舞蹈、戏剧、美术、书法等等,并掌握一定的技巧。但重点还是着力陶冶情操,提高道德修养。” 目前,这一关系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艺术教育,在全国各级学校的状况如何呢?国家教委主任朱开轩在最近召开的艺术教育委员会第三届全体委员会议上对此估价道:现状有很大进步,但与要求的目标相距甚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