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表达自由与真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一种广泛流传的观点认为,表达自由之所以应当受到保护,是因为表达受到的限制越少,言论、新闻越自由,就越有利于激发公众追求真理的热情,也越有利于真理的发现.本文介绍了该理论的原型和主要内容及其在美国司法实践中的运用,探讨了该理论存在的问题.提出表达自由固然有助于寻求真理,但需要遵守一定的程序要求.  相似文献   

2.
以塞亚.伯林(Isaiah Berlin),20世纪的顶尖自由主义思想家。伯林在1958年的演说"两种自由概念"中,分析了积极自由(positive)和消极自由(negative),对日后关于自由和平等的关系讨论产生了极大影响。本文在前人讨论的基础之上,系统梳理了伯林"两种自由概念"的内涵、来由和理论基础,试图廓清其论说之深意。  相似文献   

3.
在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为主体的现有国际海洋法律制度下,海洋自由与航行自由的内涵没有得到明确的界定。沿海国与非沿海国之间常因对这一问题的不同理解而产生争议和冲突。明确航行自由的边界至少应包括两项核心内容,一是要充分尊重"和平使用海洋"原则,二是在优先"顾及"沿海国国家安全利益和专属管辖权的基础上才能享有航行自由。同时,对于中国而言应从加强国内立法和对外凝聚共识两方面明确航行自由的内容,切实保障国家自由航行权利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信息社会的一个重要发现--网络生存定律:信息社会离不开信息公开与信息自由.中国自1978年以来的两个趋势:那就是"开放"和"自由".迄今为止中国所发生的所有变化都可归因于信息公开与信息自由.信息应当是自由的,但是,自由是需要付出代价的.版权是信息财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所关注的是"创作投入".数字化和互联网技术为信息的复制和传播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当下最大的问题是对信息生产者和创造者保护不力.  相似文献   

5.
在西方发达国家表达自由被认为是民主社会的重要基础,是每个人发展与进步的基本条件.根据美国的法律实践,法律对表达自由的保障,不仅适用于为大众所普遍接受的、无害的或中立的"信息"及"思想",而且也适用于那些令人不愉快的、扰乱国家或不利于某一部分群体的"信息"或"思想".因为这些都是"民主社会"的多样性、多元性与宽宏大量所需要的.在此前提下,任何有关表达自由的形式、条件、限制或处罚等方面的立法都必须是确定的.  相似文献   

6.
美国检察官及其自由裁量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检察官主要在三个方面行使自由裁量权:决定起诉、决定撤诉和诉辩交易。美国80%的刑事案件都是通过诉辩交易终结的。与检察官自由裁量权相应的管理策略包括充分起诉模式、系统效率模式和充分审判模式,优先起诉也是一种管理策略。检察官自由裁量的权限很大,问题很多,然而,尚无法律对检察官的自由裁量权加以限制或否定,这就说明美国检察官的自由裁量权还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7.
市场的自由和市场秩序是市场法治的两大组成部分:仅有自由而无秩序的市场虽"活",但却"乱";仅有秩序而无自由的市场是"不乱但也不活".只有把二者结合起来才能作到市场"活而不乱".但要让市场真正作到"活而不乱",谈何容易!中国至今没有完全摆脱"一放就活,一活就乱,一乱就收,一收就死"这一恶性循环.所以,如何处理好市场自由和市场秩序的关系,仍是市场法治化的核心所在.  相似文献   

8.
刘为勇 《法治研究》2013,(6):116-125
"营业自由"是一个近代中国宪法文本中流行的关键语词。该语词由日本传入中国后,对近代中国的宪法文本产生了重要影响。近代中国宪法文本中"营业自由"的基本含义有多重表达。"营业自由"在近代中国宪法文本中频繁出现,表明该语词具有独特的法律功能。从历史演变来看,随着国家本位主义营业观占据统治地位后,"营业自由"在当代宪法文本中不复存在。  相似文献   

9.
邓肄 《北方法学》2017,11(4):46-58
在中国,从1954年宪法开始直到1978年宪法,公民经济自由均在总体上被宪法所否定。改革开放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指引下,执政党从中国的实际国情出发制定方针、政策,公民经济自由在1982年宪法中开始得到初步的肯定,并最终在以后的四次宪法修改中重获新生。公民经济自由在中国宪法中的否定之否定,是我们不根据"理性"而根据"实践"来认识和建设社会主义的必然。  相似文献   

10.
法官行使自由裁量权将不再"自由","同案不同判"的现象将得到有效防止.3月23日,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讨论通过的<关于规范民商事审判自由裁量权的意见>正式实施.  相似文献   

11.
就自由本身而言,自资产阶级革命起,这一名词就已成为每一种政治文件里、每一次革命的口号中、每个公民心头上最为神圣和敏感的词汇."自由"、"平等"等理念的确立,在人类社会的构成上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因为当这种思想树立之后,人类从形式上便已经彻底告别了等级秩序的构架模式,转而进入了宪政统领的时代.  相似文献   

12.
平等自由的法理念在劳动法上的实现经历了曲折的历史过程.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初期,劳动者的自由权因为劳动关系的从属性而在合同法的框架下被消解殆尽.严格限制甚至剥夺劳动者的自由是当时资产阶级朝野的共识.然而,这样的法律制度所带来的社会后果使资本主义政府逐渐认识到,"正义"在劳动关系中的实现不能简单依靠劳资双方的个别自由谈判,它需要政府的介入和劳资团体力量的相互制衡.劳动法正是在这样的理念支持下发展起来的.我国劳动关系的发展虽迥异于西方国家,但劳动法理念的缘起与制度变迁的理性脉络却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13.
曹媛媛 《法制与社会》2014,(1):143-146,150
自由的历史内涵是特权。自由逐渐变成在社会各群体间不均匀分配的稀缺资源。民主制度的演化是自由权利扩散的过程。自由的程度反映自由主体可支配资源的多寡;民主是权力的扩散,必然带来资源的调整分配。自由民主社会的一个张力是民主制度与个人自由的平衡。一个基本问题是"谁有能力享有自由"。  相似文献   

14.
千百年来,子女姓氏采用父姓或母姓,是绝大多数人天经地义的选择,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也确有少数俪规越矩者,选择与父母不同的其它姓氏。对于这些"异类",究竟是斥之为叛道离经?还是放任自流?姓氏选取是否是一种个人自由?权利的边界又在哪里?11月1日,随着立法机关一个相关立法解释的出台,坊间随即掀起了"姓氏权利"的议论热潮。而现实生活中的姓氏权争议能否因此迎刃而解,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5.
法律与自由     
在民主国家里,人民仿佛愿意做什么就做什么,这是真的;然而,政治自由并 不是愿意做什么就做什么。在一个国家里,也就是说,在一个有法律的社会里,自 由仅仅是:一个人能够做他应该做的事情,而不被强迫去做他不应该做的事情。 我们应该记住什么是"独立",什么是"自由"。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 情的权利;如果一个公民能够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因为其 他的人也同样会有这个权利。  相似文献   

16.
美国法律文化的自由及其局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国哲学家托克维尔和美国法学家弗里德曼相继考察了美国法律文化,描述了自由的特色及其突出地位.在美国法律文化中,自由经历了重要的转变,从放任的自由转向调控的自由,这种转变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自由与平等之间的紧张关系.但是,从协商民主的视角看,这两种自由都有局限,更需要的在于公民的积极自由.在权威与自由的关系上,美国通过宪政机制防止政治权威滥用权力,并尝试通过大众文化消解政治权威,但根本措施在于公民积极行使公共自主权,主动参与政治和社会治理.当代美国的法律数量不断增加,调控的领域也不断扩大,这在限制个人自由的同时也加强了对自由的保护,但要使法律与自由相容并真正成为保护自由的有效武器,必须实现公民自我立法,只有公民既是守法者又是立法者时,法律的发展才会与自由的扩大并行不悖.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人权、科学发展观的提出,特别是党把"以人为本"作为新时期党的执政理念和治国方略之后,马克思的"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理论,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8.
迁徙自由并未作为一项基本权利规定在美国宪法的文本中。美国早期对迁徙自由的保护主要是利用贸易条款来排除地方政府对人口流动的限制。此后,最高法院一方面通过对正当程序条款的解释正面确立了迁徙自由,另一方面又利用平等保护条款禁止选举和福利等领域对迁徙自由的间接限制。本文主要通过宪法判例来了解迁徙自由在美国宪政史上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9.
《现代法学》2019,(1):159-172
在修改《劳动合同法》呼声愈演愈烈的背景下,不少学者将目光投向美国雇佣自由规则。在目前主要的工业化国家中,仅有美国适用雇佣自由规则,其私人部门中的雇主一般可随时以任何理由解雇雇员。19世纪中期前,不同州的法院或同一州不同系统的法院或适用一年雇佣规则,或适用劳动报酬规则,或适用雇佣自由规则处理劳动争议。19世纪末20世纪初,雇佣自由规则在判例法中得以确立,是学术理论、法律制度、经济制度、社会观念、工会因素、司法体制综合作用之结果。借鉴美国经验可知,我国不宜适用过于宽松的解雇保护制度,应继续将稳定劳动关系作为主要价值目标,并遵循"社会公共利益>职业稳定权>经营管理权"之法益保护位阶。  相似文献   

20.
行政法学是一门年轻而富于朝气的学科,还处在不断变化发展之中.裁量就属于这样的领域. 裁量是行政法的基本概念,在我国行政法理论中,学者通常用自由裁量来表达这一概念.一般将行政行为划分为具体行政行为与抽象行政行为,然后依行政机关在具体行政行为中所受的拘束程度不同,再将具体行政行为分为羁束行为与自由裁量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