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日本社会和政治的发展趋向、战后日本右翼势力的状况及作用、日本国内的日中友好团体和友好人士的现状、日本国内的国际战略思维和美国因素等五个方面的原因致使了两国政治关系发展明显滞后,并日益趋冷,影响了中日两国的外交政策,在相当大程度上影响着亚洲及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二战后,日本对华政治、军事外交的开展受到国际社会和国际法的极大限制,公共外交就成为重塑其在中国的形象、重新赢得中国的理解与信任、促使中国奉行符合日本利益的温和政策的重要途径。通过人员与文化交流、经济与文化援助、外向型的文化教育、对华宣传以及动漫外交等手段,对华公共外交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但受其独特政治文化及国内右倾化思潮的影响,以及中日两国意识形态、价值观、发展战略等方面矛盾的制肘,日本战后对华公共外交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肖斌 《八桂侨刊》2009,(3):19-22
本文将以16—17世纪东亚地区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中日两国国内政治的变化为背景,以中日海上贸易为出发点,重点考察日本长崎华侨社会形成的过程,分析其形成的原因及其特征,从而揭示日本华侨族群在中日关系中重要的历史地位及意义。  相似文献   

4.
源于相似的国家性格,20世纪上半叶的德国与日本将世界置于战火之中。同尝战败苦果的两国经战后恢复,以经济强国的姿态重返国际舞台,却遭遇不同的外交处境。德国外交游刃有余,日本屡陷困境,这一局面是由两国在战争反省态度、国家定位及国内政治文化三方面的差异造成的。成功的德国外交为日本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5.
战后德日两国对那场侵略战争的态度大相径庭.综其的因,主要在于:两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和民族特性各不相同;战后盟国对两国战争罪责清算程度很不一样;两国面临的地缘政治环境截然不同;两国侵略历史及其所受国内外机制掣肘有所差异.通过反省和赔偿,德国赢得了国际社会的认可和尊重,而日本的倒行逆施却不断遭到国际社会的经列谴责.日本只有以史为鉴,效法德国,才能取信于国际社会,确保走和平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6.
李樵 《前沿》2012,(16):38-39
中国和日本一衣带水,由于传统和历史的因素,中日关系错综复杂,牵涉其中的两国国民对彼此的认识.中国青年如何定位日本国家形象,直接关系到中国今后如何发展中日两国的政治关系、经济关系和民族关系等重大问题.因此,研究和探讨中国青年视野中的日本国家形象,对其进行定位和重塑,对发展中日关系、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具有非常重大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东京日本国内阁总理大臣安倍晋三阁下:值此阁下就任日本国内阁总理大臣之际,谨致诚挚的祝贺。中日关系正处于重要的历史时期。在中日三个政治文件的原则基础上,不断发展两国之间的睦邻友好合作关系,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共同利益,也有助于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稳定与繁荣。我愿与阁下一道,为此做出不懈  相似文献   

8.
辛绍军 《前沿》2010,(20):68-70
马克思主义早在明治维新时期就传入日本,经过多年的传播与发展,使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日本马克思主义终于成为一个独立的马克思主义流派,并具备了浓郁的东方色彩。日本马克思主义始终与日本的社会历史进程息息相关,对日本战后的政治民主化和经济非军事化产生了重要影响,尤其是对"市民社会"概念的重新解读,对日本的政党政治和国内政治格局及战后日本新型经济体制的建立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日本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派的多领域研究为日本经济的健康发展也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9.
<正>日本国内一些人只看到两国的利益冲突,而无视中日两国合作共赢的成果及前景。希望日方不要误判形势,及时改弦更张,维护中日关系大局近日,日本右翼分子及部分保守派政要不断炒作"钓鱼岛问题"事出有因。近年来,日本在涉及主权的  相似文献   

10.
青年是政党和国家建设的生力军,广大青年的政治参与直接影响到政党和国家的发展,各国政党都对其青年组织建设高度重视。近年来,日本国内老龄化现象日益严峻,青年人口数量及占比不断减少,青年对待政治态度冷漠,日本各主要政党的青年组织都遭遇到成员数锐减、动员青年能力减弱等新问题。本文聚焦日本国内主要政党及其青年组织的发展运行以及所面临的困境,尝试解析新形势和挑战下日本主要政党争取青年群体的不同发展策略所带来的不同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加强党的青年工作和共青团组织建设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袁敏道 《友声》2006,(2):16-17
2005年12月13日,唐家璇国务委员在北京会见来访的日本前公安委员会委员长、众议员村田吉隆。正在国内休假的驻日本大使王毅、对外友协副会长井顿泉、外交部亚洲司副司长孔铉佑等在座。唐家璇国务委员欢迎村田来访,并对其任公安委员长期间为维护中日关系的健康发展和促进两国公安等方面的交流合作作出的积极贡献表示赞赏,希望村田继续在政界发挥作用,为推动中日关系早日回到正常发展轨道作出新的贡献。唐家璇阐述了中国对当前中日关系的看法,指出中日政治关系出现了邦交正常化以来最为复杂的局面,其症结在于日本领导人执意参拜靖国神社。中方…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晚清宪政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比较为中心 ,分析后发外生型现代化国家政治发展中的影响因素 ,认为政治领导集团的状况、中央集权的程度、发展的动力与阻力、传统政体的类型以及国内民族矛盾的状况等是影响政治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在近代社会政治转型过程中,中日两国先后制定过限制军人参政的差别主义法规,也都出现过军人突破法规而干预政治的军阀政治现象。中日两国的军人政治态势与军阀现象实质上具有较大差异,终结方式也完全不同。日本明治维新之后始终未能约束好军权,形成军国主义体制,致使当今日本仍处于“非正常国家”状态。近代中国的军阀现象存续十余年后,先后确立国、共两党政党政治,执政党领军制度从根本上解决了军阀政治之弊。  相似文献   

14.
叶后坡 《传承》2012,(8):52-53,68
美国、英国、前苏联和日本等国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形成经历了复杂的过程,积累了丰富经验。这些经验对于促进各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而,学习和研究美国、英国、前苏联和日本等国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形成过程和成功经验,对于不断完善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李景峰 《前沿》2010,(22):135-137
英国殖民者统治印度时期,穆斯林联盟和国大党都在为争取独立而斗争.独立后,他们分别称为巴基斯坦和印度的执政党,顺其自然地就把独立前两党的仇恨扩大为两个国家的冲突,并使印巴两国在政治、宗教、经济和社会文化方面充满了对抗,而这种对抗又一直贯穿于两国关系之中.影响印巴关系的因素很多,既有国家间的又有国内的,本文试从国内政治因素的视角来分析印巴关系.  相似文献   

16.
康公约 《前沿》2001,(10):102-104
英美属同一法律体系 ,但由于两国的政治体系不同及美国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历史发展的原因 ,两国在司法制度方面有异有同。本文就其司法制度诸方面作了概括论述。  相似文献   

17.
兰世惠  吴红 《前沿》2005,(5):213-215
中日两国早期现代化都发生在外敌入侵、民族独立受到威胁的情况下, 但两国对此却采取了不同的态度与做法, 以致产生了不同结局: 日本一跃而成为世界强国, 中国则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本文从经济、政治、文化、环境等角度对此进行了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18.
游博 《长白学刊》2006,(1):27-29
中日两国在东海大陆架上划分及油气田开发的矛盾是东海海洋权益之争的主要表现。争端的原因有:日本对东海自然资源的觊觎;对中国崛起的遏制;对政治、军事大国目标的诉求;推进海洋战略的需要。中日两国共同合作是解决争端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王占起 《友声》2006,(5):16-17
应日本全国知事会邀请,以河南省副省长刘新民为团长、对外友协副会长井顿泉为副团长的第七次中国省长代表团一行8人于5月23日对日本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友好访问。代表团访问了东京都、福冈县、大分县、冲绳县,与日本中央、地方政府负责人及各界人士进行了广泛的接触和交流,就进一步推动和扩大两国地方政府在政治、经贸、文化、人员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达成了共识。接触各界人士宣传中日友好此次中国省长代表团是在中日政治关系面临严重困难的情况下访日的,受到了日本各方关注。访日期间,日本外务副大臣金田胜年、农林水产副大臣三浦一水、总务…  相似文献   

20.
贾国栋 《前沿》2013,(8):38-39
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独立20余年来,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就。与之相对应,哈萨克斯坦的政治发展却一直为西方所诟病。当前,哈萨克斯坦政治转型进入关键期,其在国家民主治理、选举进程、司法系统与媒体方面存在的问题亟待解决。近年来,鉴于国内民众诉求及国外对哈国"民主化"进程施加的压力,纳扎尔巴耶夫在牢固掌控全局的前提,大力推进国内政治体制改革,但并没有触及国内政治发展中权力过于集中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