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袁伟 《台湾研究》2005,(4):54-59
从图书分类学讲,民进党类图书基本是指以民进党为题材和对象的书。10多年来,在台湾地区,民进党类图书的“出书热”,经久不衰,一直是台湾学术界、政治界和出版界的工作重心。相关民进党的“出书热”,反映出台湾特有的政治文化和出版文化,是“政治热”带动“出书热”,“炒作热”带动“看书热”。“四热”之下,出过一批学术、理论水准较高的专著,提高了关于民进党研究的水平。不过,不少以民进党为题材的书籍的写作、出版周期超出一般出书规律,缺少研究问题、撰写专著和出版新书的必要的时间上、思考上的沉淀,影响了此类图书的质量。  相似文献   

2.
新的火星     
“热”,是不久前在青年中颇为流行的一个字眼。其实,所谓“热”,也就是青年生活中一些有发展趋势的新动态而已。比如“读书热”、“文凭热”、“旅游热”等等实际上,“热”这个概念并不科学。而且,人们谈“热”之时,往往是从一些表面的现象着眼,多是局限于生活领域。如果我们把眼光放远一点,透视更深一点,也许就可以探测到青年们政治上、思想上那些灼热的新的火星: 星星星火星之一: 在广州市郊白鹤洞的一间工厂里,有一位平时不读书、不看报,只顾埋头生产争奖金的青年工人,大家都叫他做“奖金张”。最近,他却一反常态,捧起马列著作大部头,看得津津有味。车间团支部书记好奇地问他为啥?他却回答说,你们别看我好象是不读  相似文献   

3.
在我看来,当前各地热情重燃的“地铁热”中最该竭力避免的是“剃头挑子一头热”的局面。这主要有两层意思:一是不能只“热”决策者和建设者,不“热”老百姓和消费者;二是不能只“热”建成前的速度和规模,不“热”建成后的效益和风险。在第一个层面上:地方政府对铺设地铁具有天然的实施冲动,这固然是出于解决交通拥挤的善治考虑,在政府视角里,铺设地铁只会是好事,而绝无坏事的可能。可是站在市民的角度,铺设地铁也许并不是这个城市里最重要或者说最急需的,他们有更紧迫的公共服务需要政府优先安排提供,比如社会保障,比如教育医疗,等等。铺设…  相似文献   

4.
言论     
中日关系“政冷经冷”并不可怕“政热经热”或“政冷经冷”本应是政治与经济的常态分布,这是因为政治关系与经济关系的密切是一种正比关系。中日“政冷经热”的说法似乎成为目前舆论的主流。但能否真正表现中日两固关系当前的状态和下一步的走向却值得怀疑。根据政经互动的基本原理,目前中日之间的“政冷经热”局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纪”的正名,随着阵阵而来的“股票热”、“期货热”、“房地产热”,经纪这一行当成了热门职业。一名专业人士这样形容这个职业:“经纪是市场经济的有力杠杆,经纪是百万富翁的敲门砖,经纪是新兴行业的最佳选择。”美好的前景加上不菲的收入,  相似文献   

6.
深秋的海南岛,依然流动着热风热气,白天着件汗衫,夜晚盖条毛巾被,便可无忧。自从海南即将建省的消息公布后,除了自然气候的热之外,又掀起了“人才热”、“地皮热”、“房产热”、“投资热”……前几天,笔者刚到海口市,很快就发现全市的大小宾馆、招待所、客栈均已爆棚,每天进出海岛的人员不计其数,芸芸众生中做生意、谈买卖的毕竟是少数,绝大多数人则是千里迢迢、自费前来联系调动工作的。在海南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激动的人们将四层小楼围得  相似文献   

7.
袁伟 《台湾研究》2001,(4):87-93
10月底,陈水扁“执政传记”《世纪首航》出版,迅即引起岛内朝野和社会各界对“政治人物出书热”的再度关注。观察近10余年来的台湾出版界,出现一种特殊现象,即出现了主要政治人物亲自撰写或其亲信、随从捉刀撰写的“政治书籍”热,而此类“政治书籍”的选题内容广泛,  相似文献   

8.
问:对去年年底广州的“股市热”,您是怎么看的? 答:前一段时期,随着深圳的“股市热”,人们纷纷抢购股票,股票价格严重扭曲,许多人把目光投向还没有股票上市交易的广州市。广州也有一些单位开设这样那样的“股票讲座”,大有“呼之欲出”之势。我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说了:广州要推进企业股份制试点,  相似文献   

9.
名家评刊     
《南风窗》2010,(19):12-12
<正>还要天天重申基本的批评权利!鄢烈山(知名评论家)读完傅国涌兄的《重建批评之道》,不禁一声长叹,借句名言表达感受就是"毕竟是书生",太善良太忠厚了!综观傅文所谓"批评之道",重点不是在论道而是在论"术",即讲批评的修辞形态和手法。这种"反求诸己"(批评者)当然可以是一个立论角度,但未免舍本逐末。事实上,强调批评的"善意"非常危险,这是有惨痛历史教训的。  相似文献   

10.
改革大潮,市场经济,“公司热”迅速兴起。第三产业中形形色色的“服务公司”,开始渗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这些形形色色的“新潮公司”,组成了一片五颜六色的“大排档”,尽管良莠不齐,但却充满生机。  相似文献   

11.
填字答案     
乔珊 《工会博览》2010,(14):60-60
感冒有风寒、风热之分。风寒感冒一定要想办法出汗,服用生姜汤可以缓解病情。但夏季感冒多数是风热感冒,如果服用姜汤却适得其反。“姜”的作用主要是去除肠胃寒湿,对因“热”引起的夏季感冒无效。此外,盖被子“捂汗”的办法对付冬季感冒有效,也同样为夏季感冒的大忌。因为夏季感冒本身由热引起,“捂汗”过程中出汗再多,也不会起到退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最近.“公安局政委的女儿冒名顶替上大学”一事,被媒体持续加温,成为一个热得发烫的新闻事件而“举国关注”.热议不断升级。  相似文献   

13.
1993年夏天,上海的最高气温达到36℃,上海西南角的万体馆内,座无虚席,一群青年男女在挥汗战高温,掀起一场又一场的热潮.天热没有他们的心热、情热.他们,就是近几年来迅速形成的一个新的人群——追星族.1993年上半年以来,港台歌星接连不断地在上海滩登陆,走马灯似地展现在上海的演出舞台上.真想不到,港台歌星如同旋风,竟然刺激了逐年下降的舞台票房率的回升.一张“歌星”的演出票价被炒到了几百元,令初来上海的外地人惊讶得目瞪口呆:原来只听说上海有炒股热、出国热、房地产热、期货热、外币热……,现在怎么又玩出个“炒歌星热”?实在看不懂.追星族的出现,这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然而,我们只有了解它、认识它,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看不懂的“追星”狂潮每当有一定知名度的港台歌星来沪演出,往往最苦最累的要数保安人员.只要晚上有歌星登台演出,保安人员的工作就没有时间表.  相似文献   

14.
性是权利。社会学家李银河近一年来的公开发言多次成为媒体热点:“自愿聚众淫乱不违法”、“有关部门应认真反省淫秽品法”、“换偶是公民合法权利”、“多边恋和一夜情在道德上没有问题”,以及“同性恋社团不违法”等等观点,无不引起舆论热议。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发展模式”和“中国模式”成为全球热议的课题之一。讨论“发展模式”问题,需要有世界眼光,就是联系国际形势的变化,从当前国际形势特点出发,结合历史与现实,得出如实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刘红 《台湾研究》2002,(1):9-15
一年来,两岸经贸关系和各种交流继续蓬勃发展,庞大的大陆市场为台商带来无数商机;两岸政治复谈没有实现,政治僵局依然如故。对于正在向前发展的两岸经贸和各种交流,祖国大陆态度明确,政策到位,措施积极;台湾当局开始松绑“戒急用忍”政策,改以“积极开放,有效管理”方式,继续限制两岸经贸和交流的进行。对于政治僵局和政治复谈,两岸针锋相对,在坚持还是拒绝一个中国原则、接受还是否认“九二共识”问题上,缺乏交集点,民进党当局政治上“独”、经贸上“卡”、“外交”上“斗”的基本方针没有改变。因此之下,由2000年度延续下来的“经贸热、政治冷和民间热、官方冷的两极局面”继续存在,给两岸关系带来高度不稳定。  相似文献   

17.
彭维学 《台湾研究》2006,(6):29-32,40
1996年以来的10年,两岸围绕是否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进行了尖锐复杂的斗争,大陆坚定地捍卫一个中国格局。两岸政治关系震荡倒退,两岸经贸关系更加密切,“政冷经热”、“官冷民热”的矛盾更加突出。总体上,有利于“反独促和”的积极因素显著增强,“反独遏独”已取得阶段性重大成果,两岸关系总体上朝有利于大陆的方向发展。回顾过去10年来两岸关系的基本特征,分析影响两岸关系发展因素的变化,对于预估两岸关系走势、推动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试析香港在两岸互动关系中的中介角色王艳萍九十年代以来,海峡两岸人员往来及经济交流日趋热络,此起彼伏的各种“投资热”、“旅游热”、“贸易热”连接了两岸人民的同胞情,两岸关系在互动中迅速发展。但是,由于台湾当局僵硬的“三不政策”,海峡两岸的交流只能以间接...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1992年,被世界称为“邓小平年”,邓小平南巡被称为“使中国回到既定轨道”。那年,中国迎来了改革开放的第二次浪潮。中国人的观念和中国的经济都像被一阵旋风刮过。事后看来,这两年的经济增长速度已是“飞”起来了。 新的形式同时伴随着新的矛盾。1993年,由于货币投放过量,造成了金融秩序一定程度上的混乱;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过于膨胀,财政困难状况加剧;股市热、债券热、期货热、房地产热伴随着资金不足的矛盾越来越尖锐…… 1993年的中国,大致上摆脱了姓“社”姓“资”的纠缠,令中国改革走上一条不归路。可是,另外一个问题仍然明显地存在着,这就是:中国经济的第一位事情,是“稳”还是“快”?是“改革优先”,还是“速度优先”?又想“加快发展”,又怕“经济过热”,这大致就是1993年上半年的中国人心态。 到了夏季开始的时候,“过热”之势愈演愈烈,一部分人疯狂收敛财富的行为已变得不择手段。此时,投资增幅前所未有;金融领域一片混乱;国债发不出去;银行支付艰难;财政入不敷出;物价一飞冲天;运力电力紧张;贪污腐败日盛…… 于是,“加快发展”和“防止过热”的天平,再不能够平稳如初。一方落下去,一方升起来,升沉起落之间,政府推出了新的方针:加强宏观调控。 同时,一场大规模打击贪污腐败的廉政风暴也徐徐拉开帷幕。  相似文献   

20.
大概是在80年代中期前后,一股学术热潮曾席卷过神州大地,激荡着无数年青人的心扉。当时,从很多欧、美、日的学术译著中,人们记住和传播了相当多的名词——如“第三次浪潮”、“后工业社会”、“知识价值革命”、“信息时代”、“智能社会”等等。然而很可惜,学术热不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