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作为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费国,2010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已经超过55%。进口依存度的提高将导致国际油价波动对国内经济的影响更加显著,这一影响往往通过一定的传导过程得以实现,而该传导过程的第一环节就是国际油价波动对国内石油工业企业的影响。为减少国际油价波动对我国石油工业企业的影响,我国政府应该积极出台相关政策鼓励石油工业企业的发展,上游石油勘探开发企业应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下游炼化企业应该提高管理和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2.
石油工业部部长王涛向记者介绍了我国石油工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他说,我国东部地区的各油田,“六五”期间有很多重要发现,“七五”期间仍是勘探、开发的重点地区,西部地区将是我国石油生产的战略接替地区,海上则是我国石油工业的战略后备地区。  相似文献   

3.
《瞭望》1984,(19)
国内及对外关系23日△新华社报道,赵紫阳总理最近在山东胜利油田、河南中原油田考察时指出,我国石油工业已进入新的发展时期。24日△中国、奥地利两国政府科技合作协定在北京签订。24日△赵紫阳总理会见加拿大议会代表团时说,中国对外开放还要进一步扩大。26日△美国总统里根抵京,对我国进行国事访问。李先念主席会见并宴请里根。二十七日,赵紫阳总理同里根就重大国际问题和双边关系举行两轮会谈。赵总理指出,影响中美关系持久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4.
大庆油田亏损、辽河油田亏损、胜利油田亏损、华北油田亏损…… 在原石油部基础上组建不久的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总经理王涛谈到,我国石油工业首次出现了全行业亏损,亏损总额预计达14亿元。 为何出现亏损“黑洞” 解放初,我国石油工业年产原油12万吨,1988年达到1.37亿吨,40年保持了年均340万多吨的增长速度,使我国从一个“贫油国”跃入了世界产油大国前五位的行列。 但是,随着我国六、七十年代开发的一批主力油  相似文献   

5.
《瞭望》1997,(41)
李鹏总理谈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新中国的石油工业在以往的四十多年里为国民经济的发展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同时自身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今天,石油工业在当前世纪之交以及未来一段关键时期,能否支撑起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愈加凸显出其特殊的战略...  相似文献   

6.
2008年中国很可能会成为煤炭净进口国。近十年来,我国一直是煤炭净出口国,并在2003年出口达到历史最高的8298万吨。此后,我国煤炭出口数量开始快速下降,而煤炭进口数量却开始快速增加,使得我国煤炭净出口数量快速下降。其中2007年出口数量仅为5317万吨,而进口数量快速增加到5102万吨,净出口仅为215万吨,煤炭进出口贸易呈现基本平衡态势。  相似文献   

7.
《瞭望》1999,(17)
(一)产量超过需求,积压严重我国1997年生产原煤13.56亿吨,较上年仅增加了1.7%,1998年全年约生产原煤12亿吨左右,较上年下降12%以上。但是目前煤炭积压库存仍然有2亿吨以上。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局面?第一,我国工业能源结构有所改变,随着一些工业企止改用石油天然气作为动力,煤炭需求相对下降。第二,我国工业节能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能耗指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第三,全国范围内的技术改造和技术革新取得了进展.淘汰了一批耗能高,污染严重的工业项。新兴产业大都特别注重了能源节约。使煤炭需求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8.
国际石油涨价与山西煤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国际石油价格持续走高的趋势下,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应以煤炭为主体。山西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担负着满足国家经济建设对煤炭需求的特殊使命。面对山西煤炭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我们要确定如下发展思路:整合煤炭资源,提高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开发煤层气资源,发展煤炭下游产业。  相似文献   

9.
地震灾害对煤炭供求影响有限,全年煤炭在多种因素下价格上行煤炭在中国能源供给结构中占有重要位置,其为我国提供了70%左右的能源和60%以上的化工原料。在此背景下,如何评估汶川大地震对煤炭供需的影响;在原油价格飙升、全球通胀加剧的背景下,今年我国煤炭供应形  相似文献   

10.
金融支持煤炭产业发展的现实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改变我国煤炭产业的"融资难"现状,金融应在其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从现状和发展趋势看,加强金融政策和产业政策结合,构建煤炭产业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互为补充的融资平台,推进煤炭金融化,着力发展煤炭期货,将是金融支持煤炭产业发展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1.
我国煤炭工业企业是计划经济 体制及其运行机制的产物, 也是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最深的行业之一。近年来,我国煤炭市场从供不应求转变为供过于求,从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国民经济由“以煤定产”转变为煤炭“以销定产”;1997年煤炭行业即开始实行煤炭生产总量与库存量双控制。煤炭行业作为支持国民经济发展和保障人民生活的基础性产业,可以说基本上能够支撑持续增长的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 但我国煤炭工业企业从根本上讲是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其诸多弊端也已显露出来,致使煤炭工业企业困…  相似文献   

12.
石油工业的巨大成就 正当全国人民欢渡新春佳节,决心贯彻落实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精神,为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目标而奋斗之时,我国石油工业部门传来了振奋人心的喜讯:我国不仅在东部老油区发现了一大批新的油、气储量,为今后稳产增产准备了条件。而且在西部新油区取得了勘探开发的重大突破,为将来油气资源的战略接替创造了条件;而无论是采油技术还是勘探技术都有了新的进步,有些已进入世界先进行列。这一切都表明,实现未来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奋斗目标,将会有可靠的能源基础。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15,(24)
汉代是我国煤炭利用的第一个高峰期。煤炭在今洛阳及周边地区的冶铸、烧窑等手工业和日常生活领域得到普及利用。宜阳煤炭因蕴藏丰富和适合早期开采等因素,在汉代得到规模化开采。汉代煤炭的商品化,洛阳煤炭的大量需求,宜洛间便利的水运条件,使宜阳成为洛阳及周边地区所需煤炭的供给地。宜阳采煤供给洛阳燃用,符合传统社会"百里不贩樵"能源利用规律。洛阳地区煤炭产供销链条的形成,成为汉代先进生产水平的代表。  相似文献   

14.
胜利油田近几年发展迅猛,它能否成为第二个大庆,这一直是人们所关注的问题。记者最近走访了石油工业部副部长兼胜利油田指挥李敬同志,请他就胜利油田在全国石油工业中的地位、作用以及发展前景发表看法。 “六五”期间成绩单 李敬说,近几年,胜利油田的勘探和开发都取得了很大进展:找到了二十多个新油田,差不多相当于一九八○年以前的近二十年间找到的总数,控制的含油面积由七百多平方公里扩大到一千四百多平方公  相似文献   

15.
类似在鄂尔多斯发现的煤炭低回采率问题,在我国绝非仅有。煤炭回采率专家许克中指出,去年我国破纪录的19.6亿吨煤炭开采量中,就有9亿吨的煤炭资源未被开采,基本上是“产一半,丢一半”。与之相应的一个数字是,我国是个能源紧缺国家,即便是储量最为丰富的煤炭资源,人均占有量也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要支撑我国未来的经济发展,煤炭资源的回采率及利用效益至为关键。  相似文献   

16.
石油工业是伊朗、伊拉克最重要的经济支柱,两国90%以上的外汇收入来自石油,因此,石油工业在海湾战争中成为双方相互袭击的战略目标,留下的战争创伤最为严重。为了医治战争创伤,迅速恢复国民经济,两伊在去年8月实现停火后,各自都把战后重建优先放在石油工业上。 从两伊一年来石油工业重建来看,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一、重建目标比较明确。伊朗的目标是要把它的石油生产能力由现在的每日350万桶增加到400万桶,并打算在整个90年代保持这一生产水平。炼油能力在4年  相似文献   

17.
刘世伟 《学理论》2011,(13):293-294
伴随着经济体制和高校体制的改革,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虽然为更多贫困生提供了进入高校学习深造的机会,但同时也使煤炭高校贫困生比例逐年上升。煤炭高校贫困生本身在思想上、心理上、学习中和生活中都具有独有的特征。在对当前我国煤炭高校贫困生问题的现状和原因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从高校、家庭和个人等三个层面提出了解决煤炭高校贫困生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程国平  薛昇旗 《学理论》2009,(14):30-31
2007年内蒙古已探明煤炭资源储量居全国第一,煤炭产量居全国第二,但煤炭资源开采方式简单粗放、煤炭产业结构不合理。本文主要是考虑煤炭开采水平对于环境、资源承载力在宏观上的影响,列出了“环境、资源承载力”,“环境影响系数”等一系列影响因素,构建煤炭资源开采的系统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19.
市场的变化常常出乎人们的预料。曾几何时,煤炭这块“香饽饽”,人们还欲求而不得,可现在,许多煤矿却在为煤炭卖不出去而发愁。 我国煤炭市场近年发生的变化引人注目,多年来煤炭供不应求的状况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煤炭供应告急的现象大大减少,主要产煤地区煤炭大量积压,低质煤滞销。有关部门截止1986年11月末的统计,煤矿存煤比上年同期增长20.1%,社会库存比上  相似文献   

20.
煤炭紧张,全国瞩目山西。 全国煤炭供应局面,在去年下半年突然失去了平衡。华东缺煤,华中缺煤,甚至身处煤海的山西省的一些企业也停产待煤。一时间,许多煤炭界人士惊呼:我国煤炭生产陷于危机。铁路运输部门则传出更加令人困惑和不安的信息:山西已无煤可拉。 “煤都”山西是否陷入危机?记者最近走访了山西省省长王森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