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安徽沿江近海,交通便捷,资源丰富,文化灿烂。安徽人有着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凤阳小岗村农民"大包干"开启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新世纪新阶段,江淮儿女有志于在中部崛起中奋力争先。翘首东望,是发达的沿海地区;瞩目西部,发展普遍提速。形势逼人,不进则退。省委、省政府及时提出"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奋力崛起"的总体思路,得到了全省人民的热烈响应。为此,本刊组织有关领导、专家撰文,进一步分析我省奋力崛起面临的宝贵机遇和可乘之势,研讨奋力崛起的着力点,以期对各地的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
安徽沿江近海,交通便捷,资源丰富,文化灿烂。安徽人有着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凤阳小岗村农民"大包干"开启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新世纪新阶段,江淮儿女有志于在中部崛起中奋力争先。翘首东望,是发达的沿海地区;瞩目西部,发展普遍提速。形势逼人,不进则退。省委、省政府及时提出"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奋力崛起"的总体思路,得到了全省人民的热烈响应。为此,本刊组织有关领导、专家撰文,进一步分析我省奋力崛起面临的宝贵机遇和可乘之势,研讨奋力崛起的着力点,以期对各地的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安徽沿江近海,交通便捷,资源丰富,文化灿烂。安徽人有着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凤阳小岗村农民"大包干"开启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新世纪新阶段,江淮儿女有志于在中部崛起中奋力争先。翘首东望,是发达的沿海地区;瞩目西部,发展普遍提速。形势逼人,不进则退。省委、省政府及时提出"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奋力崛起"的总体思路,得到了全省人民的热烈响应。为此,本刊组织有关领导、专家撰文,进一步分析我省奋力崛起面临的宝贵机遇和可乘之势,研讨奋力崛起的着力点,以期对各地的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安徽沿江近海,交通便捷,资源丰富,文化灿烂。安徽人有着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凤阳小岗村农民"大包干"开启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新世纪新阶段,江淮儿女有志于在中部崛起中奋力争先。翘首东望,是发达的沿海地区;瞩目西部,发展普遍提速。形势逼人,不进则退。省委、省政府及时提出"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奋力崛起"的总体思路,得到了全省人民的热烈响应。为此,本刊组织有关领导、专家撰文,进一步分析我省奋力崛起面临的宝贵机遇和可乘之势,研讨奋力崛起的着力点,以期对各地的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
安徽沿江近海,交通便捷,资源丰富,文化灿烂。安徽人有着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凤阳小岗村农民"大包干"开启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新世纪新阶段,江淮儿女有志于在中部崛起中奋力争先。翘首东望,是发达的沿海地区;瞩目西部,发展普遍提速。形势逼人,不进则退。省委、省政府及时提出"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奋力崛起"的总体思路,得到了全省人民的热烈响应。为此,本刊组织有关领导、专家撰文,进一步分析我省奋力崛起面临的宝贵机遇和可乘之势,研讨奋力崛起的着力点,以期对各地的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安徽沿江近海,交通便捷,资源丰富,文化灿烂。安徽人有着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凤阳小岗村农民"大包干"开启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新世纪新阶段,江淮儿女有志于在中部崛起中奋力争先。翘首东望,是发达的沿海地区;瞩目西部,发展普遍提速。形势逼人,不进则退。省委、省政府及时提出"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奋力崛起"的总体思路,得到了全省人民的热烈响应。为此,本刊组织有关领导、专家撰文,进一步分析我省奋力崛起面临的宝贵机遇和可乘之势,研讨奋力崛起的着力点,以期对各地的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安徽沿江近海,交通便捷,资源丰富,文化灿烂。安徽人有着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凤阳小岗村农民“大包干”开启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新世纪新阶段,江淮儿女有志于在中部崛起中奋力争先。翘首东望,是发达的沿海地区;瞩目西部,发展普遍提速。形势逼人,不进则退。省委、省政府及时提出“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奋力崛起”的总体思路,得到了全省人民的热烈响应。为此,本刊组织有关领导、专家撰文,进一步分析我省奋力崛起面临的宝贵机遇和可乘之势,研讨奋力崛起的着力点,以期对各地的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8.
去年4月,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促进中部崛起的若干意见,标志着促进中部崛起战略开始进入实施阶段,这给包括安徽在内的中部省份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实现安徽奋力崛起的目标,必须将中央促进中部崛起的战略与我省实际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找准定位,把握好发展机遇和发展重点。1、着力发展具有较强支撑作用的战略性产业。推动产业规模扩张、形成新的战略性产业是推进安徽奋  相似文献   

9.
<正>刚刚迈进2010年,安徽人民又迎来了久盼的新年喜讯:国务院批准建设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这表明皖江城市带已上升到国家统筹区域发展的战略层面,成为国家一个重要的战略规划区。可以说,这是安徽百年一遇的大机遇,是安徽人民改革开放以来争取奋力崛起的历史性里程碑,必将开拓安徽崛起的新纪元。  相似文献   

10.
在我省加快发展的重要阶段,省委、省政府以科学发 展观为统领,审时度势,作出东向发展、加速融入长三角的重大决 策,明确了我省奋力崛起的基本战略取向。当前,长三角地区正在 加速产业升级,为我省加快发展提供了历史性机遇。抓住机遇,就 意味着抢得了发展的先机。思路决定行动,行动决定命运。从地理 的无缝对接,到发展的无缝对接,安徽融入长三角之时,就是我省 奋力崛起之日。  相似文献   

11.
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决策,对安徽省来说,最为紧迫的任务就是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准确把握安徽在全国和中部地区的发展方位,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潜力,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奋力加快崛起的进程。一、牢牢把握中部崛起的战略机遇安徽是典型的农业大省,农村人口占2/3,工业化、城市化水平分别低于全国平均水平9.9和8.3个百分点,城乡之间、经济与社会之间以及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相当严峻。解决这些问题,只能靠发展。只有加快发展,才能逐步缩小与全国发展水平的差距。2004年,安徽全省生产总值增长12.5%,自1998年以来首次…  相似文献   

12.
实施"861"行动计划,是省委、省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眼推动安徽奋力崛起、加快建设全面小康社会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2004年以来,我省坚持以"861"行动计划为主抓手,着力扩  相似文献   

13.
历史的徽商是安徽的骄傲,标志着安徽曾经的辉煌:今天的徽商是安徽的希望,也必将在安徽的奋力崛起中再创辉煌。  相似文献   

14.
江山代代巨贾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徽商,这个风流数百年的中国商旅,曾创造了彪炳史册的商业奇迹,其体现出的“进取、创新、合作、诚信”的徽商精神,是中华商业文化宝库中的奇葩,更是一笔不可多得的宝贵精神财富。辉煌属于过去,光明正在走来。承泽徽文化、打造新徽商,成为时代的新要求,成为安徽的新品牌。前不久,我省隆重召开了中国国际徽商大会,进行了广泛的经贸洽谈,取得了丰硕成果。安徽的崛起需要新徽商的崛起,安徽的崛起也为新徽商的崛起创造了良好的机遇和条件。一批秉承“徽商精神”的现代徽商,正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搏风斗浪,奋力创业,演绎一部部恢宏博大的现代徽商传奇,创造一个个令人惊羡的春天故事,必将在时代的弄潮中为安徽的崛起增添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5.
有感崛起     
新春伊始,有人对我省最关注的话题作了一次调查,大家议论最多的、冲击力最强的是崛起。实现安徽崛起,是江淮儿女共同的心愿和期盼。当省委省政府提出奋力崛起的发展要求时,立即得到了全省上下的热切呼应,江淮大地无处不涌动着崛起的热浪。这是安徽的希望所在,也是我们的力量所在。  相似文献   

16.
加强效能建设,首当其冲的,是要来一场触动思想和灵魂深处的观念革命和精神洗礼,充分调动和激发全省上下加快发展的积极性、干事创业的精气神。一部人类文明的进步史,一部中国的革命史和改革开放以来安徽的发展史,无一不是一部思想解放史。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强大力量,也是安徽推进奋力崛起、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先导。当新的思想观念取代丧失历史合理性的旧意识、旧观念时,就已经预示着社会生活变革的来临,势必成为社会进步的有力杠杆。抢抓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带来的宝贵发展机遇,首先需要我们在思想上…  相似文献   

17.
宗禾 《党史纵览》2007,(10):9-13
党的十六大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安徽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抢抓发展机遇,妥善应对各种挑战,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努力构建和谐安徽,实现了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为加快安徽崛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编读往来     
我为《江淮》的改进叫好近读改进后的《江淮》,感到比较满意。从“特别策划”、“兴皖建言”到“时代先锋”等栏目的文章编得都很好,读后很受启发。特别是郭金龙书记提出的“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奋力崛起”的要求,让人十分振奋。我想,安徽的过去以改革为先作出了贡献,今天一定会以发展为上再创辉煌。(合肥读者宗和文)  相似文献   

19.
《江淮》2007,(9)
党的十六大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上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围绕"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奋力崛起"的总体要求,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并进入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相似文献   

20.
《江淮》2007,(6)
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设文化强省的总体要求,当前新闻出版工作要围绕"一条主线",突出"两项任务",抓好"三个重点",着力"四个提高",推进"四个转变",为党的十七大召开和加快奋力崛起、构建和谐安徽营造良好氛围。"一条主线",即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省第八次党代会精神,迎接十七大、贯彻十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