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幼猪链球菌性关节炎,Field(1954)、Elliot(1956)、Nielsen(1972)及Ross(1972)等都先后作过病例报道,并对分离病原进行分群鉴定。 国内吴显硕(1958)、康治雄(1964)先后报道以脓肿为主要临症表现的猪链球菌病。六十年代初期广西工作者们报道了流行迅猛、危害严重的败血型猪链球菌病,以后随病的扩展已有较多省区先后报道  相似文献   

2.
猪链球菌病是由多种不同群的链球菌引起的不同临诊类型传染病的总称。目前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有猪链球菌病的报道 ,其中以E群链球菌引起的淋巴结脓肿最常见 ,以C群链球菌引起的败血症危害最严重。国内报道的动物链球菌病以L群兽疫链球菌为主 ,其次为D群和E群。近年来 ,猪链球菌病的流行呈明显上升趋势 ,2 0 0 2年 3月 ,安徽省某猪场发生一起以败血症、脑膜炎为特征的急性传染病 ,死亡率较高。笔者从该猪场采集病料 ,分离到 1株细菌 ,通过生化试验、动物接种试验等鉴定 ,证明分离菌为链球菌。1 临床症状病猪精神不振 ,食欲减少或废绝 ,体温 …  相似文献   

3.
能引起猪病的链球菌种类繁多,由于菌种致病力的差异及侵害组织的不同,引致的猪只疾病也甚复杂。常见的有链球菌性淋巴结炎、关节炎、脑膜炎及心内膜炎等。自六十年代初在华南部分省(区)爆发一种以急性经过、传播迅猛的猪败血性链球菌病,目前已蔓延到中南及西南等省(区),引起严重损失。对猪败血性链球菌病的病原进行正确的分群鉴定无论在理论及实践防治工作中及公共卫生上都有重大意义。 Collier(1951)首先对由猪体分离的β溶血性链球菌按Lancefield法进行分群鉴定,继后  相似文献   

4.
1987年6月间,辽宁省某猪场猪群在转群时两次爆发了以呼吸困难、体温升高为特征的急性传染病,综合分析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和病原分离鉴定等,确诊为A型多杀巴氏杆菌病,现报告如下。 (一)流行病学调查 该场是大型机械化养猪场,猪群按年龄不同分群分栋饲养,定期转群。1987年6月间,两批断乳后仔猪转群时,正值气温偏高,加之抓捕、称重、运输及并群撕咬等一系列应激因素刺激,于转群后开  相似文献   

5.
Fahey(1955)首先报道了鸭的慢性呼吸道病,并指出病原有两种,一种是病毒,另一种是霉形体。Roberts(1964)从一群爆发窦炎的鸭窦中分离到霉形体,并将其命名为鸭霉形体(Mycoplasmaallatis),同时还分离到A流感病毒。鸭的窦炎在我国也存在,如北京、江西等地曾有过报道,但对其病原的检查及分析,特别是对鸭霉形体的分离、培养和鉴定还未见正式报道,本文旨在对上述问题作一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链球菌猪主要致病种和型多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GenBank中登录的链球菌属保守基因(EF-TU)、猪链球菌种保守基因(GDH)、C群马链球菌兽疫亚种保守基因(M-like)、猪链球菌型特异性基因(SS1型CPS1I、SS2型CPS2J、SS7型CPS7H和SS9型CPS9H)的序列设计合成7对引物,建立了一次性在属、种、型3个水平上检测链球菌猪主要致病种和型(C群马链球菌兽疫亚种和猪链球菌1、2、7、9型)的多重PCR方法。结果显示,该多重PCR在退火温度为61℃时可一次性扩增出7条符合预期大小、序列正确的基因条带;特异性试验和准确性试验结果均符合预期,无非特异性、交叉反应、假阳性、假阴性条带出现;对16株临床分离鉴定链球菌的检测结果与细菌学鉴定及单纯PCR鉴定的符合率均为100%;敏感性为0.08ng/μL;5次重复试验的结果也完全一致。结果表明,建立的多重PCR方法具有高度特异性、准确性、敏感性和稳定性,适用于猪场链球菌病的监控和流行病学快速诊断。  相似文献   

7.
1985年5月~6月,安西县三道沟乡,在进行过预防接种的户养猪群中,散发流行一种无名高热病。发病急,致死率高,常用抗菌药物治疗效果差。为了查清病原,我们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剖检病理变化观察。并采取死猪病料、病原学鉴定,分离到发碱—殊异(A—D)菌,由兰州兽医研究所鉴定确诊。并进行了动物致病性试验、药物敏感试验,认为该菌是引起猪群无名高热病的一种病原菌。  相似文献   

8.
对疑似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 (ALV J)感染的祖代肉用型种鸡群进行病原微生物学的实验室诊断。组织病理学检测结果表明 ,病鸡脾、肾病理组织切片上有大量增生的髓细胞 ,呈典型的髓细胞瘤病理显微变化。肾组织触片和组织切片用抗ALV J特异性单克隆抗体G2进行间接免疫荧光反应 (IFA)检测 ,结果呈阳性。病料接种鸡胚成纤维细胞 (CEF)盲传 3代后 ,分离到 1株病毒 (JS Nt) ,经鉴定为ALV J。这些结果证明该鸡群存在ALV J的感染  相似文献   

9.
为了确定扬州市某猪场发病猪的病原,本研究从送检的病死猪肺组织中分离了1株细菌。经16S r DNA测序和gdh基因PCR扩增,证实分离的细菌为猪链球菌。用猪链球菌分型引物进行PCR扩增鉴定分离菌株的血清型,结果显示,该菌株为猪链球菌4型。生长曲线分析显示,在添加10%新生牛血清的TSB培养基中,分离菌株比猪链球菌2型SC19菌株生长迅速。小鼠感染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具有高致病性。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对青霉素类和头孢类药物敏感。本研究为猪链球菌4型的防控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后续猪链球菌4型的致病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供港猪链球菌病检疫及其病原分离与鉴定卢体康文耀南黄文明李培标曾宪升丁有胜(深圳动植物检疫局518010)随着我国集约化、工厂化养猪业的发展,疫病防制措施进一步落实,成效显著,如内地经深圳动植物检疫局检疫后运往香港的活猪每年近200万头,猪瘟、猪丹毒、...  相似文献   

11.
猪链球菌是引起人和动物发生猪链球菌病的主要病原,给养猪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并严重危害人类公共卫生安全。本实验室从天津地区212个养猪场送检的470份临床病料中分离鉴定出8株9型猪链球菌,通过昆明小鼠LD50测定试验、PCR方法分析菌株携带的主要毒力基因、黏附力试验和溶血性试验等,对分离株的致病能力、基因特性、黏附能力和溶血能力等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8株9型猪链球菌分离株对昆明小鼠的LD50差异较大,最小值6.4×106CFU/m L,最大值为5.7×108CFU/m L;受试菌株中gdh、cps9J、gapdh、 fbps、orf2、mrp、sly和ef基因的检出率依次为100.0%、100.0%、62.5%、50.0%、 37.5%、0.0%、0.0%和0.0%,分为5种毒力基因型,毒力基因型与菌株对昆明鼠的致病能力无直接关系。8株9型猪链球菌对PK-15细胞均具有黏附作用,黏附能力为1.2×103~3.9×104CFU/m L,其中CHTJS55菌株最强,CHTJS9-ZL次之,CHTJS72S最弱。溶血性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孵育时间的增长,各菌株的溶血能力均增强,且孵育3 h时,CHTJS41菌株的溶血能力最强,CHTJS70菌株最弱。上述研究结果为临床制定合理、有效的猪链球菌病防控措施以及候选疫苗株的筛选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北京地区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原的电镜鉴定,前已报道(见本刊1982年第2期4~6页)。为了进一步明确我国分离的该病病原形态结构、感染过程等,进而为探索防制本病的方法提供理论基础,特进行本项研究。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新疆马链球菌马亚种流行株的分子特性和遗传变异情况,对2017年采集的病马淋巴组织进行病原分离培养、生化鉴定和药敏试验,并对该分离菌株的SeM基因进行了PCR扩增和测序分析。同时,将该分离株与本实验室2013—2017年分离的10个分离株的SeM基因与国外分离株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成功分离鉴定了马链球菌马亚种ZZM17-1株,该菌株对阿莫西林、环丙沙星、克林霉素、多西环素、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四环素、磺胺甲恶唑、利福平、诺氟沙星、土霉素、头孢噻呋、磺胺嘧啶钠和恩诺沙星等14种药物敏感,对青霉素和氨苄西林表现明显的耐药。基于SeM的系统进化树表明新疆地区马链球菌马亚种分离株分别属于Ⅰ群和Ⅳ群。该结果丰富了国内马链球菌马亚种的基因数据,为本地区开展马腺疫的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从患皮肤真菌病家兔的皮屑、被毛中分离病原真菌,并进行病原鉴定;分别用5、10、30mL/L油樟叶挥发油水乳剂通过皮肤涂擦法进行治疗试验,以观察油樟叶挥发油水乳剂对家兔皮肤真菌病的疗效。结果显示,分离得到的2种病原真菌经培养特性、菌落性状、菌丝形态和孢子性状特征等鉴定,为须毛癣菌和犬小孢子菌;3种剂量组的油樟叶挥发油水乳剂对家兔皮肤真菌病均有较好的疗效,其中以10mL/L油樟叶挥发油水乳剂对于家兔自然感染皮肤真菌病的疗效最好。试验表明油樟叶挥发油水乳剂对兔自然感染的皮肤真菌病具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为了充分了解杭州地区奶牛乳房炎的病原,以便选用合适的抗菌药物,较好地控制奶牛隐性乳房炎,我们于1991年5~8月间,对杭州市郊五个奶牛场的部分奶牛的乳区奶样进行了病原微生物分离和鉴定,并对分离株进行了体外药敏试验。 (一)材料和方法 1.奶样采集:奶样取自杭州市牛奶公司第一牧场(A场)、第二牧场(B场)、杭江牛奶公司奶牛场(C场)、杭州市四季青乡常青奶牛场(D  相似文献   

16.
对云南省曲靖市近年流行的家畜猝死症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观察、病理剖检 ,并对先后采自 7个县 (市 )区的 2 4份病料进行了病原分离、动物接种试验、生化鉴定、肠毒素定型及药敏试验。共分离到细菌 2 4株 ,其中产单核细胞李氏杆菌 2 0株 ,A型产气荚膜梭菌 2株 ,C型产气荚膜梭菌 2株。采取相应的综合防治措施后 ,2 0 0 3年冬到 2 0 0 4年春夏再未发生新的疫情。  相似文献   

17.
上海市某孔雀养殖场繁殖的4000多只孔雀,其中1600多只暴发了以呼吸道症状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继而病孔雀因腹泻、迅速消瘦死亡1000多只.经初步对分离病毒株进行实验室鉴定,病原为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从孔雀体内分离出该病毒,在国内较为罕见.  相似文献   

18.
我们在1982年秋末发现了一次断奶仔猪的暴发性伪狂犬病,现将有关流行病学、临床、剖解及病原分离与鉴定等资料报道于后。 (一)流行概况 四川省某农场饲养的3头母猪及33头架子猪,饲养管理条件比较良好,每年定期对所有猪只进行猪瘟、猪丹毒、猪肺疫及猪链球菌病预防注射两次。两头5岁母猪于1982年8月中旬产仔,共22头,断奶时存活16头。仔猪发育正常、体况中等、平均体重断奶时8~15公斤。10月23日突然死亡1头,同时发现有4头体温升高(41~41.4℃)及气喘,立即用大剂量青、链霉素按时治疗,其它猪只也用青、链霉素预防注射。10月24日对全群仔猪立即用猪瘟及猪丹毒二联弱毒苗进行紧急预防注射。鉴于病猪呼吸道症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禽致病性大肠杆菌(APEC)的分子流行特点,从华东等地区分离鉴定210株APEC菌株,然后检测其血清型、系统进化分群及毒力基因,并分析毒力因子与血清型、系统进化分群之间的关联性。血清型检测结果显示,O78、O1、O2为流行血清型。通过系统进化分群分析发现A、B1、B2及D群比例分别为21.90%、20.00%、31.90%、21.90%。毒力基因检测结果显示,fimC、mat及ibeB基因检出率为90%以上,papC、neuC、vat、ibeA检出率低于22%,且所有分离株至少含有4个毒力基因。关联分析发现,毒力基因irp2、ibeA、neuC、vat及ETT2在特定血清型中的分布较高,而papC、tsh、irp2、neuC、vat及ibeA在B2进化分群较高。结果表明,华东等地区APEC携带多种毒力基因,毒力基因分布与特定血清型及系统进化分群具有关联性,为了解当地的APEC优势流行菌株及防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临床和病理学诊断、血清学检测、病原分离鉴定等,对8群流行性鸡白痢病和2群康复鸡群的研究表明,鸡白痢病对整个养鸡周期都具危害作用。通常表现为以拉白痢或呼吸困难为主征的急性败血型,有时表现关节炎型或神经型。育成鸡白痢病以滑膜炎为特征,以胫跖关节和胸骨滑液囊肿大为主要表现;成年鸡白痢病以隐性感染多见,在应激因素影响下,偶尔也可发生急性流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