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前,行政执法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无法可依。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出现了许多新事物、新问题,由于立法相对滞后,无法可依的问题比较突出。例如,企业名称、广告、商标等出现了许多不良文化现象,行政执法部门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予以规范。有法难依。主要是原有的一些法律、法规、规章计划经济的痕迹严重,有许多内容已不适应现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际。执法不公。一是有的法律、法规、规章不是按企业的组织形式和财产责任方式来制定的,而是按所有制性质来制定的,造成不同所有制企业之间在法律上的不平等地位。二是有的…  相似文献   

2.
作者认为,在中国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过程中,目前的法院体制及其司法权运行机制必须进行适应性的变革。一方面法院应当以公平的法律价值观为基点,改变刑事、民事、经济及行政审判中司法权运行的陈旧观念和滞后机制,另一方面法院应当从受案、审案、举证责任和执行等环节上进行一次深层次的自我变革与自我完善,从而提高司法权运行效率。公平与效率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对法院司法权所提出的基本要求,关系到法院能否运用司法权促进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3.
本期要览     
党的十四大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人民法院是国家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体制性质根本性变革中如何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这是《加快法院改革步伐尽快适应社会主义币场经济的发展》及《谈审判工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中的几个法律问题》两文所述及的内容.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需要法律规范、引导、约束和保障。地方立法作为国家立法的组成部分,在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促进改革开放、保障市场经济健康发展方面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因此,加快地方经济立法步伐,是地方人大常委会面临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为完成这一任务,必须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大胆实践,以改革的精神对待立法中出现的一些实际问题。一、正确处理几个关系从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无疑是一个根本性的变革,为了适应这一变革,我们必须要从传统的计划…  相似文献   

5.
人民法院体制改革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来,许多法院在体制改革的路上大胆进行探索,但这种探索仍属于表层性的,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那么,法院现行体制的主要弊端是什么,法院体制改革步伐不快的原因在哪里,加快法院体制改革步伐有无可能性?《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加快法院体制改革步伐》一文,对此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6.
投机倒把罪是指以获取非法利润为目的,违反国家金融、外汇、金银、物资、工商等管理法规,非法从事金融和工商活动,破坏国家金融和市场管理,情节严重的行为.从投机倒把罪的罪名表述我们可以看出,投机倒把罪完全是基于国家对市场、对经济秩序的微观控制的产物,纵观世界各国法律,只有在中国、前苏联、越南等实行计划经济的国家里,才设立有投机倒把罪,而在英、美、德、意等实行市场经济的国家里,则没有投机倒把或类似于投机倒把罪的罪名.我国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后,法律出现滞后现象,已不适应经济形势的变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以邓小平同志南巡发表重要谈话和三月中央政治局全体会议为标志,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抓住有利时机,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摒弃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们在新阶段所面临的宏伟任务。为了实现这一任务,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了抓紧制定与完善经济法律和法规的要求。本文拟对我国新阶段经济立法的必要性、经济立法的任务、经济立法原则以及进行经济立法时应当注意的有关问题等作一些探讨,以期能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本栏主持人:童忆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现代企业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自然发展规律在经济领域日渐发挥出独有的选择作用。一批产品结构不合理、经营管理混乱、经营成效低下的企业因不能适应无情而严酷的竞争,已经或正在被淘汰出市场,人民法院所受理的破产案件呈大幅度上升趋势。大量的破产案件中涉及到与担保有关的一系列问题。由于我国破产立法明显滞后,加上个别审判人员对现有与破产有关的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理解不一,各地法院在处理与破产有关的担保问题时常感依据…  相似文献   

9.
随着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法律体系目标的确立,我国的立法工作取得了长足进展。规范各个社会领域的法律、法规及规章相继出台,一些基本法律也作了相应的修订与补充。大量的法律、法规的制定与修订无疑为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行政...  相似文献   

10.
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趋完善的新形势下,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新的法律、法规不断出台,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中各种新类型案件、新矛盾纠纷大量增加,由于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过去没遇到过,新法律、法规颁布后,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又相对滞后,这无形中增加了人民法院的办案难度,在此情况下,等和靠是不能解决问题的,人民法院必须坚持一边办案,一边加强调查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见解,如此才能更好地发挥人民法院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服务的职能作用。令人欣喜的是,我省许多法院已认识到这一点并付诸于行动。最近,枣庄、潍坊、淄博市中级法院先后召开了全市法院系统理论研讨会,专题研究审判实践及新法实施中出现的问题,我们认为,这一做法不仅有利于提高审判人员自身的业务水平、政策水平和办案能力,同时它也是这些法院领导观念和意识转变的标志。缘于此,本期特意刊发了其中的几篇获奖论文。我们希望有更多的法院行动起来,切实重视和加强法律适用研究,以从根本上提高我省法院的办案质量和执法水平。  相似文献   

11.
如何准确地体现市场的本质,系统地加以立法,以适应深化改革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关键在于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首先要更新舍本求末的思想。在发展市场经济上,发达国家有一整套的立法经验,其中最值得借鉴的经验,是运用系统论的方法,来规范市场主体和市场行为。即在这个系统中除了宪法外,先有骨干法,进而与骨干法相配套,颁布各种适应不同时期和地区的市场经济法律和法规,使市场经济运行层次分明、井然有序。以日本为例,他们除了颁布《民法典》外,还制定了一部较为完善的《日本商法典》,并颁布了许多与《商法典》相配套的法律和法规。这里需提及的两个问题:第一,为什么发达国家在发展市场经济时都从制定商法典入手?第二,为什么长期以来我国忽视  相似文献   

12.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次深刻的历史变革,必然引起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的深刻变化.在市场经济体制运行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产生某些利益摩擦和各种矛盾冲突,给法院工作带来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在新形势下,民事审判工作要为建立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提出新举措.首先,根据我们调查了解的情况分析,由于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和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使民事案件发生了很大变化,表现在:  相似文献   

13.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涉及到我国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许多领域,需要有一系列相应的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法律属上层建筑,它必须进行改革和完善,才能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本文结合人民法院审判工作的实际,就如何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法律体系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正> 江泽民同志在十四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高度重视法制建设,加强立法工作,特别是抓紧制订和完善保障改革开放、加强宏观经济管理、规范微观经济行为的法律和法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经济的运行,不仅要求有一个与其运行机制相适应的组织体制,而且要求有一种保征其机制充分发挥作用的经济秩序。没有这种经济秩序,或者这种经济秩序不严格,市场参与者、执法者和政府行为就不会符合市场经济的规范,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也会受到影响。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秩序方面,我们虽然做了一些工作,但是,还远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无法可依,有法不依,交易双方、执法者和政府  相似文献   

15.
我国法院内部虽然不断推出的审判制度改革适应了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但许多根本性问题却一直未能解决,如司法公正、法官独立等诸多问题。在现行体制下,本文认为法院内部行政管理运作模式是困扰上述问题的根本性问题。法院改革十多年,其行政管理运作模式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转变,在"适者生存"的环境下,法官的选择就变得具有现实性与可塑性。  相似文献   

16.
经济合同效力的确认及其处理,涉及的法律性和政策性颇强.我国经济合同法规定的无效经济合同的种类虽不可穷尽,但为审判实践确认合同效力提供了法律依据.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国家对经济活动的管理手段、方式有了很大的变化,深刻影响经济活动当事人间的法律关系.原有的法律、法规的不少条文带有浓厚的计划经济的色彩,与现行政策未免会有抵触.许多情形在新旧体制交替之下,依新旧不同的法律和政策,原来不可以做的,现在允许了;原来要履行许多手续的,现在不需要或从简了.因此,对合同效力的确认和处理,也应截然不同.  相似文献   

17.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已制定了一大批经济法律法规,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的经济发展。但其中一部分法律法规在制定时,受到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欠缺或不具备市场经济法律制度所要求的内容和品格,已很难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了。为了保证在2010年建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笔者认为,我国当前的市场经济立法应有以下六个方面的创新和突破。一、规范市场主体的法律要有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18.
黄笑 《中国检察官》2012,(21):12-14
一、当前行政执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行政立法不到位。随着法制社会的建设,原来"无法可依"的现象有所缓解,但在部份立法工作中对行政法规实施后的执法成本和社会成本估计不足,有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定以后,在现实生活中难以适用;有些出台的法律、法规和规章之间缺乏衔接,对有些问题之间的矛盾缺乏协调,造成执法人员无所适从;有的法律、法规过于原则,实施细则出台滞后,实践中缺乏可操作性。造成"有法难依"的现象,给行政执法留下了过多的自由  相似文献   

19.
全文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论述了法院调解制度的产生;分析了法院调解制度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与市场经济发展存在的不适应以及理论上对法院调解的一些争议;对如何逐步完善法院调解制度以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新的社会形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为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自1994年以来,我国陆续制定并颁布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为核心的一系列劳动法律、法规和规章,旨在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这些法律的制定和实施对于维护劳动者权益,建立未定和谐的劳动法律关系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劳动关系日趋复杂化,实践中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现象的频繁发生,暴露了我国劳动法的缺陷与不足.本文指出要适应客观形势的需要,就亟需针对劳动法所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加以完善,以更好地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