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龙卫平 《湘潮》2013,(4):46-47
马日事变后,八七会议前毛泽东是否到过浏阳?史学界对此争论很大。无论是党史正本还是公开出版的各类文献资料,都没有明确记载。笔者以浏阳党史部门征集的一些原始资料为主要依据,认为:毛泽东在此期间来浏阳,是符合逻辑且有历史资料予以佐证的。  相似文献   

2.
五、说通敌团丁遇险反脱险1927年9月,就在毛泽东紧锣密鼓地进行秋收起义的准备工作时,却发生了一件意外的事,那就是毛泽东在从浏阳去安源做工作的途中,被地主民团抓住了,情况十分紧急。那天,毛泽东装扮成安源煤矿的采购员张先生,同时任县委书记的潘心源、安源工人俱乐部党员易子义,到浏阳义勇队传达起义的指令。当晚,他们入住在浏阳与江西铜鼓交界的张家坊的一家客店。谁知就在这时,他们被当地的地主民团组织———“铲共团”捉住了。那天早晨,毛泽东一行3人正在客店吃早餐,忽然门外传来一片狗叫声和阵阵叫喊声。接着,他们看见…  相似文献   

3.
(一)沿着毛泽东当年走过的路,我们前往浏阳文家市,去追溯中国共产党早期跌宕起伏、金戈铁马的一段历史。文家市距省会长沙百余公里。这个省界小镇因为在中  相似文献   

4.
《湘潮》2021,(5)
正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简称红一方面军)在湖南省浏阳县永和镇(现浏阳市永和镇)李家大屋成立,又称中央红军,与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并称为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部队。1930年8月22日,毛泽东、朱德率红一军团按照先前与红三军团的约定进驻浏阳永和。23日,驻守在平浏边境长寿街地区的红三军团闻讯赶来,  相似文献   

5.
《湘潮》2015,(5)
<正>初见毛泽东,胡耀邦12岁毛泽东是胡耀邦最早认识的中共领导人之一。而胡耀邦初见毛泽东时,只有12岁,还是湖南浏阳县(今浏阳市)里仁小学的学生。1927年9月,毛泽东组织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将起义部队编成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共3个团。他亲自率领第三团,于9月11日从江西铜鼓进入湖南浏阳,另两个团也先后赶来。9月19日,全师3个团在文家市会师。会师当晚,毛泽东在里仁学校后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在红军初创时期,同原红十二军军长、三纵司令员伍中豪建立了至为感人的深情厚谊。毛泽东鼓励伍中豪率兵打白沙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时,伍中豪任起义军第三团副团长兼三营营长。他俩早在广东农讲所便已相识;在三团见到伍中豪,毛泽东感到非常高兴。9月中旬,三团奉命从铜鼓出发,取浏阳会攻长  相似文献   

7.
1917年春,正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的毛泽东,挂念着浏阳的学友,也很想了解浏阳的社会民情、地理环境。为此,他不顾学习的繁忙,步行200多华里,来到浏阳县文家市,并住在文家市铁炉冲同学陈绍休家。在此期间,毛泽东早出晚归,进行广泛而深入的社会调查。 调查中,他了解到农民的生活十分贫苦,然而他  相似文献   

8.
轩遄 《新湘评论》2007,(9):56-58
沿着毛泽东当年走过的路,我们前往浏阳文家市,去追溯中国共产党早期跌宕起伏、金戈铁马的一段历史。  相似文献   

9.
正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日理万机,昼夜为国事操劳,可是他依旧牵挂着故乡那些为革命献身的烈士遗属,总是想方设法关心和爱护他们,竭尽所能地去帮助他们。一陈昌,长沙浏阳人,是中共成立初期的党员之一。早年就读于湖南第一师范,与毛泽东同学。后加入湖南新民学会,成为骨干成员。陈昌和毛泽东之间,常有书信来往。1920年7月,毛泽东、陈昌等人在长沙创办了文化书社,利用进步书刊宣传新文化和马列主义。这年  相似文献   

10.
正"打妖"被除名智救毛泽东1927年9月9日,秋收起义打响,而在这一天,暴动的最高领导者、中央候补委员毛泽东却遇到了一场生死考验。原来正当这位新任的前委书记风风火火从安源到铜鼓准备领导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三团起义时,却在浏阳的张家坊被地主武装团防队抓住了。  相似文献   

11.
<正>王首道,湖南浏阳人,德高望重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新中国交通运输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在漫长的革命生涯中,他与湖南老乡毛泽东结下了深厚情缘:早年在毛泽东主办的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亲耳聆听毛泽东讲课,踏上革命征程;在艰辛的革命斗争岁月中,得到毛泽东的多次具体指导;新中国成立后,两人仍保持着书信往来……  相似文献   

12.
《湘潮》2017,(8)
<正>走进湖南党史馆一楼展厅,一幅秋收起义的油画令人感叹不已。油画的主人公是毛泽东,展示的形象是"文家市的挥手"。1927年9月9日,湘赣边界"霹雳一声暴动",工农革命军分别从修水、铜鼓、安源向长沙进发。20日清晨,严重受挫的三个团官兵在浏阳文家市里仁学校操坪会师。面对仅剩的1500余人,毛泽东站在台阶上坚定地挥动着大手:"我  相似文献   

13.
在浏阳河畔这片古老的土地上,至今还流传着当年毛泽东在此机智脱险的故事。 1927年9月8日,毛泽东在安源刚开完军事会议.就动身去江西铜鼓,给驻扎在那里的工农革命军第三团传达会议精神,组织秋收暴动。 随毛泽东同行的,是参加了安源会议的中共浏阳县委书记潘心源。他们都身穿夏布长衫,一身商人打扮,各人背着一把油布雨伞,并肩走在山路上。 这里是湘赣边界的大山区,峰岭相连,山峦重叠,散落着星星点点的村庄。他们爬上了一座山岭,毛泽东停住脚步,等着身后的潘心源走上来说:“刚才在江西,现在又进入了湖南,这里两省搭界,山势险要,打起游击来,真是个好地方哟!” 他们昨天走了一整天,走出了江西省境,从这条山岭走下去,便进入湖南浏阳境内。由这里继续向北,穿过群山,足有100里路,重又进入江西境内,再  相似文献   

14.
秋收起义以后,毛泽东带着部队上了井冈山,并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毛泽东最终作出这个正确的战略决策,与宋任穷受江西省委书记汪泽楷委托给毛泽东送密信有关。1927年9月的一天,时任浏阳县工农义勇大队某中队党代表的宋任穷,受浏阳中心县委书记潘心源的派遣,随交通员  相似文献   

15.
远声 《新湘评论》2010,(15):25-26
浏阳永和镇,是一块经过血与火洗礼的红色土地,是中国工农红军三大方面军之一的红一方面军的诞生地。1930年8月,中国工农红军主力兵团红一军团与红三军团在此会师,红军统帅毛泽东、朱德正式创建红一方面军,在朱毛红军斗争史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史上写下了光彩夺目的一页。  相似文献   

16.
1927年9月,毛泽东和中共湖南省委领导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参加秋收起义的湖南人,数以千百计,主要是平江、浏阳、衡山、醴陵、安源等地的工农武装;武昌警卫团中的湘籍官兵,配合起义的长沙铁路工人、郊区农民和株洲、湘阴等地的工农群众,湘南农军组成的“二师一团”。其中较著名的有:毛泽东,湘潭人,31岁,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党的前敌委员会  相似文献   

17.
视野     
正一封"署名毛泽东的英文信函"12月15日,一封"署名毛泽东的英文信函"被伦敦苏富比拍卖行以605000英镑(约合90万美元)的价格售出。这封信函写于1937年,是写给当时英国工党领袖艾德礼(Clement Attlee)的,上面有毛泽东和朱德的署名。信函原先为艾德礼家族所有,近日被艾德礼的儿媳安妮(Anne Attlee)卖出,卖家希望这封信能被更多的人知道,并有助于历史学家研究中国  相似文献   

18.
浏阳地处湘东边陲,是著名的革命老区,人口134万,其中农业人口90多万,面积5007平方公里,以丘陵、山地为主,是中西部地区典型的农业大县(市)。近年来,浏阳市委、市政府紧扣“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  相似文献   

19.
胡玉明 《湘潮》2018,(1):60-60
正毛泽东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求学期间,老师杨昌济特别看重谭嗣同的《仁学》,提倡人人要有独立奋斗,发动心力的精神。他时常给学生讲读《仁学》,一时间,研读《仁学》成为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生中的一种风气。毛泽东等尤为用功,他们的日记和笔记中,常常有"谭浏阳英灵充塞于宇宙之间,不复可以死灭"一类的议论。青年毛泽东读《仁学》所受的  相似文献   

20.
长沙,是湖南的省会,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全市现辖长沙、望城、浏阳、宁乡四县和东、南、西、北、郊五区,共有人口500万。长沙是毛泽东、刘少奇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早期学习和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发祥地之一。长沙是具有悠久历史和光荣革命传统的英雄城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