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法官释明权与辩论主义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一方面,释明权的产生是为了弥补辩论主义的不足;另一方面,辩论主义又为释明权限定了范围。所以应从两者辩证关系的角度入手,对释明权的行使进行分析和论证,并在立法和实践中限制其范围,规范其应用,才能更好的发挥释明权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张鸿巍 《河北法学》2012,30(6):49-50,51,52,53,54,55
美国检察官在庭审阶段享有较为广泛的职权,涵盖出庭支持公诉权、挑选陪审员权、法庭辩论权及对陪审团指示的检察建议权等等.其中,检察官在庭审阶段的法庭辩论权,大体上又可分为开庭陈述权、展示证据权、交叉询问权与结案陈词权等等.此外,检察官在法官向陪审团作出指示前,亦可提出相应检察建议.  相似文献   

3.
我国民事诉讼法确立了辩论原则,但存在辩论原则的非原则化、当事人的辩论对法院没有约束力、辩论的程序不够健全等缺陷。应当将辩论原则的地位落到实处,重视辩论的程序价值,明确法官的释明权,在二审程序中体现辩论原则。  相似文献   

4.
近三年来,天桥区法院党组十分重视研究室工作,院长亲自分管研究室,并实行了一系列倾斜政策,做到:‘给人、给权、给任务,给钱、给物、给方便’‘六给’。9月8日,济南中院召开现场会,总结、推  相似文献   

5.
对民事诉讼中法官阐明权的基本解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毕玉谦 《法学家》2006,(6):88-97
法官阐明权是对极端当事人辩论主义的一种适当限制,适度行使阐明权有助于充分发挥诉讼辩论主义对于揭示事实真相、推进诉讼进程所产生的积极作用;反之,过度地行使阐明权将使民事诉讼的常态机制受到严重的冲击与挑战,使职权主义的弊端对诉讼的正当性造成殆害.  相似文献   

6.
试论阐明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法院在听取辩论时 ,从法律和事实的角度给予当事人订正和补充的机会 ,促使数人对所争执的事实提出证据 ,法院的这种权能谓之阐明权。它是为达到民事诉讼目的而限制辩论主义弊病的产物。阐明权的行使 ,必须被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7.
"从表面上看,警方面临救助公民和‘破门而入’侵犯公民住宅权的两难选择,但其实根据我国法律的精神,应该是不存在问题的。"  相似文献   

8.
《人民司法》1987年第9期刊登的“浅谈遗产所有权有无‘空白’”一文认为:“在被继承人死亡至遗产被分割这一期间内,也就是由继承人对遗产的继承权转变为对遗产的所有权这一期间内,遗产的所有权处于不确定状态,是‘空白’的。”有的人也称这种情况为“权  相似文献   

9.
刘晔 《法律与生活》2014,(16):17-19
正2014年7月29日下午,随着周永康被中纪委立案审查消息的发布,十八大以来落马的省部级以上高官的数字被刷新至37名。这些落马高官当中,有一定数量退休(含"二线")贪官,如周永康、徐才厚、陈柏槐、郭永祥、倪发科、杨刚等人。有关部门对退休官员密集查处的现象,被描述为"退休不再是护身符"。在央视于2014年7月27日发表的一篇题为《别低估中央"打大虎,大打虎"的决心》的评论文章中如是说:"那些‘下山虎’、‘老老虎’纷纷被‘追打、补打’,曾被认为退休回家可‘落袋为安’的潜规则被打破,退避政协‘让权消灾’的‘逃生通道’被证明不复存在,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最严厉的一次门户清理。"从法律规定的角度看,对退休官员的查处涉及"追诉期"这一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10.
类比推理在法庭辩论中的运用宋健类比推理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某些属性相同从而推出它们在另一些属性方面也可能相同的推理。在法庭辩论中,正确运用好类比推理可以极大地增强说服力,有力驳倒对方,使其无言自辩,从而取得辩论的优势权。笔者仅就类比推理在法庭辩论中使...  相似文献   

11.
略论民事诉讼质证权戴兆奕,黎章辉质证权是当事人在民事诉讼中的一项重要权利,它与当事人的辩论权处于同等地位.然而,在司法实践中,无论是审判人员,还是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对质证权都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本文试图就质证权的内涵,质证权难行使的原因以及质证权行使...  相似文献   

12.
论准备程序     
论准备程序□王福华陈秀英一、准备程序概述在现代民事诉讼中,赋予当事人以充分的辩论权,是排除法院恣意裁决,实现程序正义的基本要求。我国的民事诉讼法第12条虽然明确了辩论的基本原则,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辩论流于形式的现象相当普遍,尤其是对于当事人在开庭审...  相似文献   

13.
潘勤 《江淮法治》2011,(22):11-11
“小悦悦事件”后,面对民众的激昂情绪.有人反问:“你愿用全家的幸福做你高尚人格的赌注吗?你就不怕吗?”有人回答:“是的,我们怕。我们都怕,毕竞,我们什么都没有,我们没有足够我们乐施好善的财富:没有‘生有所养,少有所学,壮有所劳,病有所医,老有所养,死有所葬’的社会保障;没有‘善有所保,恶有所报,权有所惧’的法律撑腰。  相似文献   

14.
刘武俊  Liao  Zhenyun 《中国法律》2006,(2):25-27,85-90
近年来,‘创新’已经成为中国法治建设的主旋律和中国法治进程的主题词,这突出表现在立法创新和司法创新之上。其中,就立法创新而言,‘物权法’的起草和公开征求意见、《治安管理处罚法》变处罚法为控权法、法规备案审查程序对遏制立法违法现象具有积极意义等,都为2005年的立法景观增色不少;就司法创新而言,以最高法院统一收回死刑复核权为主旨的死刑复核制度颇令人关注,影响性诉讼评选活动有望成为具有影响力的品牌。  相似文献   

15.
正"框架权"是德国侵权法中一类非常特殊的"权利",它有诸多与传统权利迥异的特征。该概念在德国学者中也存在争议,梅迪库斯(Medicus)评论道:"菲肯切尔提出的、现在已经普遍采用的‘框架权’称谓也是合适的(但也有持疑义者,见拉伦茨-卡纳里斯:  相似文献   

16.
程序与控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程序控制权力的恣意与专横是现代法治国家的应有之义。程序具有规制功能、抑制功能、指引功能和平衡功能。控权程序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核心程序是听证程序、教示程序、回避程序、辩论程序等。实现程序控权的理念必须将控权程序法律化。  相似文献   

17.
《中国法律》2014,(3):41-44,98-102
近年来,中国大多省(自治区、直辖市)相继出台了推动地方法治建设的‘决定’、‘规划’、‘纲要’或‘意见’,并在国家法制统一的大框架下展开了大量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实践探索。‘法治湖南’、‘法治广东’、‘法治浙江’等已经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热门词汇。  相似文献   

18.
我国目前的民事诉讼模式正从职权主义向当事人主义转变,在此过渡阶段,辩论主义和处分权得到彰显。法官释明作为辩论主义的有效补充在司法实践中运用广泛,对辩论主义、处分权以及法官中立原则有补充完善的作用,但由于释明的范围缺乏明确界限,司法实践中存在过度释明或消极释明,导致当事人权利难以保障。文章结合德国、日本对释明权范围的具体规定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9.
张驰 《法人》2005,(5):24-25
“有人认为,目前我国在世界上叫得响的品牌只有两个: 一是青岛啤酒,二是海尔。”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研究 所的副所长吴晓华说。“可能这个说法有些片面,但同时也说 出了‘中国有世界级产品,无世界级名牌’的现状,这也成为 中国企业走向世界所面临的一种尴尬。而这种尴尬的差距并不 是我国产品本身性能和质量方面的差距,而是品牌经营意识、 品牌战略方面的差距。品牌意识的落后导致我国企业品牌自主 权的缺乏,而缺乏强势的品牌自主权就无法在市 场竞争中取得发言权,这样‘有品无牌’的最终 结果是中国更多的企业充当了外国品牌‘打工仔’ 的角色。”  相似文献   

20.
特稿、专论、专访略论人民法院严肃执法的艰巨性和现实性论受贿罪的主体—·—…………··。……—··一黄卫国胡学相(22)”””””’”””””“””‘”‘””‘”””””””’””…··’··’‘··。·、‘…。、·、、…、·、。徐兴邦(5.9)论暴利行为的刑法遏制·、……··"……"……·"………·丘宫圣(26)加强对房屋承租人优先购买权的法律保护对民事、经济审判方式改革几个问题的思考“‘”——”—·—··‘…··“、·‘··、…··二、··。…,………··一刘$杰(5.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