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关于列宁时期的党内民主历来富有争议。有观点认为列宁在十月革命后不顾俄共(布)成为执政党的有利条件,仍旧沿袭革命时期的集中制传统;还有观点认为列宁在党内以民主之名行集中之实,集中制彻底取代了党内民主。这两种观点实质是对列宁领导俄共(布)建设党内民主的历史背景、原则和列宁党内民主思想的历史地位等方面的错误认识,因此有必要回应这两种误读,进一步认识列宁关于执政党怎样建设党内民主的思想内涵和理论光辉。  相似文献   

2.
列宁的党内民主理论深深植根于俄国经济政治文化落后的国情;列宁党内民主理论和实践是对民粹派党组织理论的批判继承;列宁的党内民主理论和实践深受西欧的民主政治发展与民主党人的政党实践和理论的影响;俄共(布)面临的革命和建设任务的要求以及党的自身状况是列宁时期党内民主理论与实践的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3.
张树焕  穆宏佳 《前线》2020,(4):34-37
学术界在对列宁党内民主思想深入阐释的同时,也存在对列宁党内民主思想的一些认识误区。实际上,列宁对“党内民主”作了重新界定,指出了其多层含义,认为党内民主的实施状况须放在党组织所处的具体环境中进行考察,要最大程度地保障党内民主的实施;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具有内在一致性,在社会主义民主建设中要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列宁构建了比较完备的党内民主制度体系,开创了伟大的党内民主时代。  相似文献   

4.
列宁认为,党内民主是一项根本的组织原则,必须由一系列的制度来保证它的实行;加强党内民主建设是党的建设的根本任务。学习与研究列宁党内民主建设的理论与实践,要求我们加强党内民主的制度建设并把制度真正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5.
一、关于《列宁关于社会主义民主制的理论与实践》我先从高放先生的《列宁关于社会主义民主制的理论和实践》一文谈起(此文原发表于《新版〈列宁选集〉导读》一书,中央编译出版社1995年版,第107—123页,后收入《纵览世界风云》一书,中国书籍出版社,2002年1月版,第616—629页)。高先生此文首先开宗明义指出:“学习和研究列宁思想遗产方面,没有比社会主义民主制更加重要的了。”应当说,在某些方面,它甚至比党内民主更根本、更重要。高先生挖掘出被人们长期忽视的列宁十月革命前后社会主义民主理论开创性的贡献:第一,社会主义必须实现充分的民…  相似文献   

6.
列宁在继承马克思、恩格斯民主理论的基础上,对社会主义民主理论与实践进行了深入探索。列宁认为,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新型民主,他将民主与社会主义紧密联系在一起,并且把民主置于关系到社会主义前途和命运的高度。他从维护人民民主权利的根本目的出发,特别是针对苏俄政治体制中出现的权力高度集中的现状进行了深入思考,提出了一系列制约和监督权力的主张。列宁继承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党内民主的思想,一贯重视党内民主建设,发展并完善了党内民主制度。  相似文献   

7.
在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中,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出现了日益高涨的民主潮流,党内民主问题逐渐成为党的建设的一个突出课题。认真研究苏联、东欧党内民主建设的经验和教训,不无裨益。 (一) 党内民主是在探索中曲折前进的,个人崇拜曾经是党内民主的主要障碍。列宁创建的苏联共产党是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建立起来的。列宁把民主集中制看作是民主的集中制,认为民主是集中的前提和基础。即使在沙皇白色恐怖的统治下,党也设法摆脱沙皇警探的追捕到国外召开党的代表会议,按照民主的原则,决策党的路线,选举党的领导机  相似文献   

8.
民主集中制是由列宁提出,由各国工人阶级政党不断丰富发展的科学的组织原则和制度。要进一步坚持和完善,就必须以发展党内民主,统一全党意志为目的,在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理论和创新教育,提高素质的基础上,完善制度,理顺机制,发展党内民主,规范集中程序;大力发展党内民主,完善集中民意的程序和制制度,全面科学地贯彻好民主集中制。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对党内民主探索的过程既是对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丰富经验的高度概括和总结,也是对列宁民主理论的继承和超越的过程。列宁的党内民主思想不仅为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的形成提供了理论来源与实践依据,而且也为今天的民主改革提供了指导方向和原则。历史地看,中国共产党人的过人之处就在于在秉承列宁民主思想的同时,更把对其的超越和创新放在了首位。近年来,中国共产党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选举制度的创新、党的代表大会制度的完善、监督途径的多样化、基层民主的培育等。  相似文献   

10.
自1847年世界上第一个共产党组织诞生以来的170年间,党内民主的探索经历了三次热潮。19世纪40年代末至60年代,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创建"共产主义者同盟"和"国际工人协会"并开展活动的过程中为党内民主做出8个方面的规定,形成了党内民主探索的第一个热潮;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在俄共(布)执政的新的历史条件下探索党内民主的发展直至1924年逝世为止,取得8项重大成果,形成了党内民主探索的第二个热潮;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近40年来中国共产党致力于党内民主的理论研究和现实实践,从高度评价党内民主的思想价值、创新党内民主根本原则和制度、建立党内民主的具体规章制度等三大方面,拓展和深化了对党内民主的认识,形成了探索党内民主的第三次热潮。  相似文献   

11.
以坚持和完善党的民主集中制为重点,健全完善党内民主工作制度;以改革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为重点,着力完善党内民主的运行机制;以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为基础,进一步发展党内民主;以加强制度建设为载体,保证党内民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理论与实践的互动是党内民主建设所需要重视的问题。党内民主建设需要理论与实践的同步发展,良性互动。理论发展是对实践的总结,并且能够真正的付诸和指导实践,同时在实践中真正推动党内民主建设。  相似文献   

13.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党内民主制度创新,初步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备的党内民主制度体系,基本搭建了党内民主制度架构,在党内民主制度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延安时期党内民主制度创新为新时期党内民主建设提供了许多有益的经验教训,深刻地启示着新时期党内民主制度建设:必须树立正确的党内民主观,必须坚持党内民主制度化取向,不断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强党内民主制度建设;必须在加强实体性制度建设的同时,更加注重保障落实机制建设;必须进一步加强民主集中制的研究,进一步处理好民主与集中的关系;必须加强民主意识和民主作风建设。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是党内民主的积极推动者和实践者。他对党内民主思想的最大贡献,是揭示了党内民主的价值、发展原则和制度性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5.
失去监督的权力往往容易导致腐败,反腐倡廉、加强监督是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不可忽视的一项长期持久的重要任务。我们要通过明确党内监督的内容和重点,加强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形成完备的党内监督体系,完善党内监督规范,健全党内民主生活制度,查处违法乱纪行为等多种举措,来加强党内监督工作。逐步改革纪检机关的领导体制,改革目前省属单位和高校纪检机关工作模式,广泛开辟对消极腐败行为举报的各种渠道,以提高监督实效。  相似文献   

16.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途径是健全人民代表大会制 :以法治国 ;党政分开 ;完善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 ;恢复和健全党内民主生活 ;从领导者自身发扬民主作风做起 ;反对官僚主义 ;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 ;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高新民 《理论学刊》2012,(1):82-86,127,128
探索符合国情、符合时代潮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社会主义的题中之义。推动中国政治发展的关键在于政治体制改革,而政治体制改革的切入点是发展党内民主。三十年来,政治体制改革有成就也有需进一步探讨的问题。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国家、具有先进性的党,需要、也能够搞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相似文献   

18.
“电子党务”建设的民主价值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积极推进“电子党务”建设,将党务党建工作置于先进的网络技术平台,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继续发展壮大、实现与时俱进目标的必然选择。发展“电子党务”在很大程度上扩大了党内民主的涵盖面,增强了党内民主的辐射力,对推动广大民众和普通党员民主参与、民主监督我们的党务党建工作以及对党的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让选人用人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党内民主深度发展以及执政党自身建设应对新挑战的必然要求。通过透视党内选人用人存在诸多不透明现象,剖析现象背后的致因,提出构建选人用人权力阳光运行机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对新形势下推进党内民主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新举措,以此为指导,推进党内民主必须坚持以维护党的集中统一和全国各民族人民大团结为目标,以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为指导原则,以切实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为根本,以健全和落实党内民主制度为重点,努力做到积极、有序、稳妥推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