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层治理法治化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在基层社会的重要实践,推进农村基层治理法治化是农村现代化进程中基层治理变革的一大方向。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不断深入,农村基层治理法治化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目标要求仍存在一定差距。目前,天水市农村基层治理法治化实践中还面临一些困境,本文提出科学可行的突破路径,以进一步推动天水法治化建设。  相似文献   

2.
经济社会转型期随着市场化发展而日渐觉醒的村民的民主意识、法治理念、权利思维、平等观念的不断增强,使得村民以前所未有的热情关注和参与农村社会政治事务,农村现有的基层治理模式和乡村民主政治体制面临着变革和调整的重任。宪政作为人类政治文明的产物,代表着政治现代化的发展路径。宪政应当是中国农村基层治理变革的方向,基层治理的创新和变革具有鲜明的宪政内涵和宪政特性。基层的治理变革既需要对农村基层社会的经济政治资源进行调整和组合,更需要在宪政理念的主导下进行自治制度的革新。基层治理的宪政化建设是农村经济社会转型期基层治理变革的方向。在宪政理念的指引下,农村基层治理变革具有独特的宪政路径和明确的宪政精神。  相似文献   

3.
在基层治理实践中,软法有着不可替代的应用空间,其特有的价值导向、治理互动、协同合作、自律互律等机制,为基层有效治理提供了法治保障。通过对上海的调研发现,社区层面的软法创制、辅助硬法实施、社区自组织和工具创新等探索,有效推动了政府治理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与此同时,在规范性、程序性以及技术性等领域,还存在一些有待完善的地方。未来推进软法治理需要在加强党的领导的前提下,重点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秉持公共生活优先的治理逻辑、实现硬法与软法的有效衔接、强化法治文化对于居民法律信仰的濡化作用。  相似文献   

4.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基础在基层,工作重点在基层,法治在基层治理中至关重要。四川各地积极创新实践,在基层治理法治化建设中作了不少有益探索,但也遭遇了基层干部依法治理观念淡薄、治理主体权利义务模糊和群众法治意识有待提高等治理困境。文章提出通过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树立民主化的法治理念,明晰各参与治理主体的权利与义务关系,培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等路径,为基层治理法治化提供组织保障和价值导向,突破基层治理法治化的关键环节,为基层治理法治化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5.
基层治理意义重大,既是国家实现政治统治与社会管理的目标需要,也是基层社会充满活力与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创新基层治理,要创新参与方式,实现协商治理;要改革治理结构,实现科学治理;要密切党群关系,实现有效治理;要规范权力运行,实现有序治理。  相似文献   

6.
基于善治理论来对农村选举加以思考,且将思考重点放在提出有效对策上,结合治理理论着重分析了农村选举的主体、过程、环境以及存在于其中的各项关系,旨在尝试从宏观上把握农村选举这一研究对象。选举主体要明确定位,选举过程要严格规范,选举环境要努力改善,而选举关系要得以理顺。其中有两点尤为重要,一是村民政治参与意识的不断增强,二是村民与乡村精英、村民与村委会、村委会与乡政府以及村党支部与村委会的良性且持续性互动要真正落实。  相似文献   

7.
"一肩挑"模式的困境与农村基层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肩挑”模式是各地在解决农村两委矛盾的实践中探索出来的一种新型基层组织构架模式,该模式在运行过程中产生了一定的积极效果,但并不能根本解决两委矛盾。农村治理模式的症结是两委关系界限不清,而基层治理的关键在于村民自治。  相似文献   

8.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也是做好新时期公共安全治理工作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社会稳定步入高风险期,公共安全形势严峻,公共安全治理存在许多突出问题。这都迫切需要我们大力提高公共安全治理的法治化水平和能力。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社会治理面临着复杂的新问题、新矛盾和新风险,而当前我国的社会矛盾中,相当数量是发生在基层,直接关系到群众的基本利益,对基层稳定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在社会治理创新的背景下提高基层维稳科学化水平和法治化水平显得尤为迫切。要以多元治理方式来处理基层维稳问题,构建多元化的基层维稳机制,加强法治保障,推动并服务社会治理创新。  相似文献   

10.
农村经济社会转型是一个自发的基于市场化改革而产生的社会宏观变迁,是一个涵盖基层治理和农村政治在内的系统改革过程.基层治理变革和乡村民主政治转型已成必然,成为了农村经济社会转型系统的有机构成,它的变革既是农村市场化改革发展的配套举措,更是农村经济社会转型不可或缺的系统环节.基层治理的宪政化建设是农村经济社会转型期基层治理变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必须重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在民族地区基层的建设。针对当前不少民族地区法治文化建设面临的非法治文化习俗力量还比较强大的特殊难题,要加强和改进党对民族地区法治文化建设的领导,并创新推进民族地区法治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2.
提升新时代乡村治理水平,关键在中国共产党。老龄化背景下,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的实践路径应从聚焦思想引领,助力凝心铸魂;聚焦有效覆盖,深入塑形强体;聚焦作用发挥,推进制度完备;聚焦三治结合,优化各项工作四个方面统筹推进。  相似文献   

13.
14.
提高国家治理现代与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都要求改变现有的宗教事务管理模式。作为一种管理模式创新,宗教事务治理在治理结构、治理方式与治理过程方面需要获得法律制度的支持。在多元治理主体结构、多样化治理方式、治理程序以及治理机制等方面,宗教事务治理具有强烈的法治需求。作为回应,宗教事务治理在多元治理主体结构法定化、多样化治理方式规范化、治理法治程序制度塑造、动态化法律治理机制构建等方面,法治的建构作用无可替代。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提出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社区治理是基层治理的关键,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居于重要位置。社会共同治理即意味着多主体参与治理,需要行政法治作为依据和保障,亦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当然路径。建构社区共同治理模式必须坚持依法治国、重视行政法治思维和坚持职权全面法定原则。建构社区共同治理模式需要在行政法治理念指引下完成,并以其所需的各类有效机制事先形成作为法治保障。  相似文献   

16.
村级财政是国家控制乡村社会的重要手段,不同时期村级财政机制反映了国家对乡村民主治理的制度安排。税费时代的终结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乡村民主的实体化,然而由此而引发的村级财务锐减也进一步导致乡村民主治理实践难以有效维系。突破村级财政的硬约束,探寻国家与乡村社会合作机制是推动乡村民主发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开启了法治中国建设的新征程,依法治国将进入新常态。创新社会治理的终极走向就是法治化,其必须在法治的框架下进行。当前,实现社会治理创新法治化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推进社会治理创新法治化要以法治理念为基础,以搭建法治平台为关键,以完善法律体系为保障。  相似文献   

18.
国家治理现代化作为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构建,规定并引领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它不仅是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实践的经验总结,更是对中国现代化总进程中艰辛探索的历史反思。鉴往而知来,科学有效地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立足于中国现代化发展进程,纵观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历史沿革,从而理解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发展脉络,更好地把握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19.
国家治理制度化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我国在国家治理方式上发生巨大的变化,其重要的标志是执政党反复强调"国家治理的制度化和法律化",在现代法治社会,国家治理制度化实际上就是国家治理的法治化。梳理国家治理的模式与概念,分析我国国家治理制度化的现有条件和基础,提出进一步完善国家治理制度化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社区治理作为国家社会治理的重要抓手,是新时代背景下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中国城市社区治理的发展可分为“社区”技术化、“社区”多样化以及“社区”本体化三大阶段。不可否认的是,在不同的社会条件、社会需求和历史背景下,治理制度和实践行动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流变,但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社区”在我国城市治理体系中的功能已经越来越明晰。因此,应当对当下城市社区治理面临的现实挑战进行审视,并在中国本土的发展语境中寻找新的治理突破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