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体育法律制度的发展是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密切相关的.世界各国的体育立法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强化和变革.致使各国体育法也不尽相同,体育法规定着体育与国家的关系,规定着体育的法律地位,因此,我国体育法制的建设应通过对美国体育法的比较,吸收和借鉴其成功经验,结合我国体育立法现状,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体育法律体系提供一些理论依据,从而完善我国体育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以下简称《体育法》),已于1995年10月1日起实施。《体育法》的颁布,是我国体育事业走上法制轨道的标志。它第一次以法律形式保证体育运动的广泛开展。体育事业在提高国民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中已经和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仅就《体育法》对体育发展的保障作用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3.
从《立法法》看行政立法程序的公正和效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被称为我国立法工作全面实现法律化的标志性法律,在我国的立法史上无疑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它明确规定了我国的立法主体、立法权限、法律法规的等级效力以及立法程序等方面的内容,在建立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保障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论合伙企业中的合伙协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合伙企业中的合伙协议苏号朋*王斌来我国于1997年2月23日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从而使我国的合伙企业有了统一、完善的法律规范。该法与《公司法》、《独资企业法》一起构成了我国的市场主体立法体系,是八届人大列入立法规划并如期完成的重要民...  相似文献   

5.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被称为我国立法工作全面实现法律化的标志性法律 ,在我国的立法史上无疑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它明确规定了我国的立法主体、立法权限、法律法规的等级效力以及立法程序等方面的内容 ,在建立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保障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推进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1995年10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将“学校体育”列为专门一章。学校体育,从此有了一个相对完整的法律规范,得到了法制的专门的引导、规范、强制和保障。《体育法》总则第二条:“国家发展体育事业,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提高全民族身体素质。体育工作坚持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为基础,实行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促进各类体育协调发展”。《学校体育》一章第17、18、19条:“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当将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人才”;“学校必须开设体育课,并将体育课列为考核学生学业成绩的科目”;“学校必须实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对学生在校期间每天用于体育活动的时间给予保证。”  相似文献   

7.
《体育法》第33条表明目前我国竞技性体育行政纠纷不受法院管辖,造成了当事人状告无门的权利救济困境.二元管理权划分、有限司法审查、体育协会的官民二重性及中立裁判机构缺位的现实窘况分别冲破了特别权力关系理论、竞技性体育特性与体育协会民主自治为纠纷解决司法化所设的阻碍,应修改《体育法》,授权法院介入竞技性体育行政纠纷的解决.  相似文献   

8.
《体育法》修改的宪法学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体育法》颁行已历十年,其立法宗旨、立法技术、立法的价值取向等诸方面不可避免地带有明显的计划经济的痕迹,对之进行修改是完全必要的。但《体育法》的修改应以宪法为指导,体现宪法精神与宪政理念,贯彻宪法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9.
受贿罪的立法思考周其华受贿罪是职务犯罪的一种,其社会危害性相当严重。我国立法机关非常重视对受贿罪的立法和修改完善。1979年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简称《刑法》时,将受贿罪作为渎职罪的首条加以规定;198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关于严惩严重破坏...  相似文献   

10.
随着环境污染事故的不断发生和公众环境保护意识的日益增强,环境责任保险制度在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并且建立了一整套完善而严密的法律体系作为其制度保障。与此相比,目前我国除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的公众责任险和第三者责任险中对其略有涉及外,整体上还处于空白状态。鉴于此,本文拟从在我国建立环境责任保险法律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着手,以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立法经验为基础,把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作为法律依据,对我国环境责任保险法律制度框架体系的建立提出了一些探讨性的设想,以期能对我国今后制定环境责任保险法及其相关法律制度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1.
股东提案权是在原有的公司治理结构变化、权利重新分配的条件下提出的,是民主在公司中落实的具体体现和平衡股东之间、股东与经营者之间利益的重要工具,也是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重要制度。我国《公司法》虽规定了股东提案权,但确显粗糙。需要分析股东提案权的性质、价值、存在问题,完善我国提案权制度。  相似文献   

12.
我国法学界普遍认为现行《继承法》中规定的必留份制度已难以规范滥用遗嘱行为,皆推崇以国外成熟的特留份制度作为我国遗嘱继承的主要方式。但是,在评价特留份制度与我国《继承法》的衔接适用问题上,必须结合我国的国情、民情等实际情况,具体分析特留份制度在我国立法上的取舍,不能盲目遵从国际的流行趋势。  相似文献   

13.
梳理了我国机动车驾驶证培训考试制度的历程,指出了现行机动车驾驶证培训考试制度存在与现行法律规范相冲突、培训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不利于构建节约型社会以及为职能部门谋求利益提供了便利等主要问题。提出了驾驶证直接考试制度的构想,并主张通过修订相关法律规范、明确指导初学驾驶技术的教练员的资质要求、提高机动车驾驶考试难度以及实行新驾驶人素质跟踪和责任倒查制度等配套措施来保证直接考试制度下机动车驾驶人的质量。  相似文献   

14.
我国《保险法》经2009年修订,在保险合同法制度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该法第16条对如实告知义务做了全面叙述,而其中第六款则被视为对禁反言原则的承认。禁反言原则是对价理论衰落的过程中产生的一项重要合同法原则。基于合理期待理论,英美保险法借鉴了合同法上的这一原则,并将其适用于保险人一方。当保险方及其代理人的行为或承诺与保险合同条款不一致时,应当对投保方的合理期待进行保护,禁止保险人以合同条款对抗投保方。禁反言原则是保险法上平衡合同双方当事人利益的一项重要规则,且其适用之情形亦有扩张之趋势。文章试图通过对禁反言原则的全面考察,厘清内涵,并就该原则的适用范围、适用原则和条件做出具体的分析,指出我国《保险法》当前对禁反言原则理解的偏差,并为我国立法之相关制度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曾经风光无限的导游如今成为众多旅游纠纷中的众矢之的。强迫购物、改点加点、甩团离团、殴打谩骂游客等都被认为是导游惹的祸。其实,导游也是受害者,内容陈旧粗疏的《导游人员管理条例》无法充分保护导游的舍法权益,使其不得已而“为恶”。文章认为,应当制定一部内容全新、效力更高的《导游人员法》。同时要提高导游的从业资格,建立以基本工资为主,带团津贴和佣金为辅的薪酬办法并赋予导游报酬请求权,适当放宽导游禁止执业的条件。唯此,方能形成融洽的导游一游客关系和规范的旅游市场并最终有利于提升我国的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16.
论我国监护制度的缺陷及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规定在《民法通则》和一些相关民事法律中的监护制度存在诸多缺陷。对其进行完善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从立法上将亲权与监护分立;完善监护人的有关规定;扩大被监护人的范围;完善监护的内容;设立专门的监护监督人和监护监督机构。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处于转型时期,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健全。非国有单位人员利用职务的便利滥用职权的行为常有发生,且呈蔓延之势,这些行为因不符合滥用职权罪和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员滥用职权罪的构成要件,而又没有其它罪名与之相对应,不受到刑法的处罚。这反映了我国刑法较重视公共利益和国家利益的保护,而忽视了小团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保护。为了更好地惩罚非国有单位人员滥用职权的行为,保护非国有单位的合法利益,我国刑法应增设非国有单位人员滥用职权罪。  相似文献   

18.
英国儿童保护法律体系较为完备,其《儿童法》及其相关细则明确规定了儿童虐待的概念、干预原则、程序和相关举措,这些规定为儿童虐待干预提供了充分的法律依据。相比之下,我国儿童保护法律体系滞后,为了防治儿童虐待,保护儿童合法利益,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应当借鉴英国的立法经验,制定专门的儿童虐待防治法。  相似文献   

19.
我国新《刑事诉讼法》首次规定了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具有值得肯定的进步意义。通过对相关国际经验的分析归纳及我国与相关国家在制度启动主体、启动条件及例外情况考量等方面的综合比较,指出我国《刑事诉讼法》第275条存在的缺陷,提出完善我国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20.
环境犯罪,是在新形势下频发的一种犯罪形式,也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关于该种犯罪,各国都在其法律中规定了打击方式和杜绝形式,我国也在1997年《刑法》第六章中规定了相关罪名。但是,这还不能完全适应科学发展观大背景下我国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的现实,这就需要从理论角度对完善环境刑事法规提供借鉴。目前,学者们对该类犯罪的范围、主体、责任等研究较多,但对其客体,即法益研究较少且成果不一,文章就此展开论述,并提出环境犯罪的法益为国家的生态安全权和公民的生态安全权,为完善环境刑事犯罪体系提供立法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