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三国时代的庞统和孔明齐名。庞统投孙权时,孙权见其人浓眉掀鼻,黑面短髯,形容古怪,出言不逊,誓不用。初投刘备时,庞统气傲,长揖不拜;刘备见庞统貌陋也不悦,不予重用,被派往一个小县当县令。庞统心里不服,整天酩酊大醉,县务不理,积案成堆,民告到刘备处。于是刘备派张飞去督察。庞统醒来,当着张飞面,半天就断了三个月的案,案案分明,人心大快,均赞庞统奇才,也怨刘备埋没人才。  相似文献   

2.
三国时期的外交斗争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国时期是曹操、刘备、孙权三大政治集团鼎足而立、裂土而治的一个历史时期。此间,伴随着连绵不断、时急时缓的军事争夺,三方间的外交斗争也潮涨潮落、无有已时。毛泽东同志主张看三国“要看战争,看外交”(薄一波:《再忆毛泽东同志二三事》,1981年12月26日《人民日报》),把外交斗争与军事争夺并重,这是深中肯綮的。本文谨对三国时期的外交斗争作一概要论述。  相似文献   

3.
友善的力量     
东汉末年分三国,阴谋、阳谋,明争、暗斗,而当时刘备可以说是既无孙权的据有江东、国险而民富,也无曹操的挟天子而令诸侯,他只徒有一个帝室之胄的虚名罢了。刘备降低身份,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诸葛亮由是感激,他六出祁山,东和孙吴,北拒曹操,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尽心尽力报答先帝,辅佐后主。因为刘备的善待,而使诸葛亮如此尽心尽责,死而后已地报答刘备。  相似文献   

4.
沈连婕 《唯实》2000,(1):49-51
看过三国的人都知道《三国演义》第二回有一个“张翼德怒鞭督邮”的故事。说的是刘备破黄巾起义战功卓著,但因朝中无人,只当了个小小的定州中山府安喜县的县尉。上任后,廉正爱民,民皆感化。然几个月后督邮巡行至此,对刘备态度傲慢,喝斥刘备“诈称皇亲,虚报功绩”,并威胁刘备“今朝廷降诏,正要沙汰这等滥官子吏”!精通官场之道的县吏提醒刘备:“督邮作威,无非要贿赂耳。”可刘备正义凛然,“我与民秋毫无犯,哪得财物与他”?这下惹怒了督邮,丧尽天良的督邮居然勒令县吏诬告刘备害民,企图栽赃陷害刘备。安喜县的老百姓前来求情…  相似文献   

5.
三国时代的人才政策刘越英三国创业之主曹操、刘备、孙权都是较有才能和作为的政治家、他们有一个重要的共同点,即都懂得"治国之道,务在举贤",因而都能真心实意地延用各种人才。但在具体的用人之道上,则又各有千秋,各有特点:三国之中,曹魏收拢的人才最多、最广泛...  相似文献   

6.
尤子吟 《共产党人》2004,(14):49-50
三国时期的刘备,为了请诸葛亮出来辅政,三次光临诸葛亮所居的茅庐,终于使这位原本“苟求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的卧龙先生成为旷世名相,也成就了刘备三分天下的宏图大业。古往今来,“三顾茅庐”便成了有识之士求才若渴、礼贤下士的代名词。闲暇时间,笔者仔细品味,  相似文献   

7.
罗日荣 《前线》2014,(10):124-124
蒋琬,三国时期蜀汉宰相,与诸葛亮、董允、费神合称“蜀汉四相”。 蒋琬这个湖南伢子天资聪颖,年纪轻轻就在当地小有名气。后来,蒋琬以书佐身份随同刘备到四川。刘备见蒋琬是人才,于是打算让他先历练历练,给了蒋琬一个广都县县令的职位。 蒋琬接到任命之后,大失所望,本以为刘备会重用自己,结果却是一个小小的广都县令。怀才不遇的情绪填满了蒋琬的心胸。蒋琬打算效法庞统,以引起刘备的重视。于是,蒋琬整日饮酒作乐,根本就没有打理任何政务。  相似文献   

8.
姜家林 《学习月刊》2010,(2):127-128
襄樊有着2800多年建城史,是享誉中外的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人文资源和自然景观,以诸葛亮为代表的三国文化,更是襄樊的一张闪亮名片。襄樊是三国文化的源头,《三国演义》中有32回故事(如:诸葛亮在隆中隐居、刘备马跃檀溪、关羽水淹七军等)的史实源出于此,可以说襄樊文化旅游主线在三国文化。  相似文献   

9.
<正>“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这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作《蜀先主庙》。诗人称赞了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刘备的英雄业绩,并为蜀汉事业后继无人而感慨叹息。刘备作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人物,其一生雄才大略却也难免身死国灭。熟稔三国历史的毛泽东,曾从很多方面特别是领导方法、工作方面层面对刘备进行过诸多评点,具有很强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曹魏、东吴、蜀汉这三国之中,蜀汉往往更得读史者的青睐,牢牢占据三国的“C位”。蜀汉建立于221年,263年为魏所灭,共历二世二帝,国祚43年。但蜀汉的历史篇章,早在214年刘备入川便已开启。蜀汉政权的主要范围在四川,刘备、关羽、诸葛亮、赵云、姜维等人的故事世代传颂,给四川的历史文化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11.
研究三国,人们会发现刘备在没有得到诸葛亮之前,征战半生,无立锥之地;诸葛亮在刘备去世后,六出祁山,终未成功。二人同时在世时,演出了一出出威武雄壮的活剧。这是二人在用人上互补的结果,但也表明刘备与诸葛亮在用人上是有差别的。一、刘备识人之眼比诸葛亮亮,诸葛亮育人之法比刘备高。刘备慧眼识诸葛亮这件事就充分表现了刘备善于识人的本事。从刘备与诸葛亮对待马谡的态度上,也能看出刘备善于识人的特点。诸葛亮对马谡十分欣赏,诸葛亮率大兵南征之所以能取得七擒孟获、安定西南的辉煌成绩,与马谡的贡献是分不开的。诸葛亮采取的“攻心为上…  相似文献   

12.
孙立群  朱华 《理论学刊》2014,(5):97-102
三国时期魏蜀吴三足鼎立的政治格局正式确立之前,孙权集团与刘备集团曾围绕荆州的归属发生过多次矛盾和斗争。刘备在赤壁之战前无尺寸之地,战后得到了荆州江南四郡之大部及南郡的一部分,孙权则占据了南郡、临江、武陵、长沙四郡之地。刘备"借荆州"实际上只是借得了孙刘共同占据的南郡、武陵郡、临江郡等当中为孙权所占领的一部分,孙权仍占有长沙及南郡之部分地区。益阳对峙的结果是孙刘中分荆州,刘备虽割让整个桂阳及长沙、零陵的一部分,但也从孙权处获得了沟通荆州南北的益阳等长沙郡之湘西之地。夷陵之战中,刘备或想复制益阳对峙之故事,但因孙权不作实质性让步而骑虎难下,不得不战。战败之后刘备优势尽失,只得单方面妥协。  相似文献   

13.
功盖三国的诸葛亮,字孔明,在其身后1700余年的口口相传中,已成为中华民族智慧的象征。他因隆中一对,策划了三国鼎立的局面,辅佐刘备建立蜀国而名垂青史。知人用人是做事成事的基础,诸葛亮在识人用人上的高超之处,值得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14.
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之中拥有人才最多的当属西蜀刘备.论文臣,有言道“卧龙凤雏,得一而可安天下”.而卧龙(诸葛亮),凤雏(庞统)都被刘备揽入庭下;论武将,当时“一吕二赵二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六员名将中,刘备兼得赵云、关羽、马超、张飞四将.所以,刘备文臣武将阵容豪华.但刘备为何只能守西蜀一隅,最终还被司马氏灭了?其中原因可能很多,但班子不团结怕是致命伤.  相似文献   

15.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经过激烈角逐,不少诸候政权相继瓦解,退出历史舞台,最终形成了魏、蜀、吴三足鼎立的局面,开启了群星荟萃而又波澜壮阔的三国时代。在当时,若论称霸条件,刘备最为不利。曹操兵多将广,足智多谋,又有“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优势,势力最为强大;  相似文献   

16.
杨景生 《求贤》2006,(3):45-46
在三国故事里.刘备“三顾茅庐”可说是最精彩的一段。他不辞辛劳.一连三次来到隆中迎请诸葛亮.这种求贤若渴的精神一直感动着所有中国人,故事虽是如此.但事实是否这样.不同的史书却记裁着两种截然相反的说法。  相似文献   

17.
刘备“借”了荆州不还,孙权、周瑜想用武力讨④,可又担心孔明的智谋,关、张、赵的勇猛,内部主和派的反对。于是周瑜就出了一条美人计,让孙权假意把妹子许给刘备,骗他到东吴来成亲,然后把他扣下,用荆州交换。哪知弄假成真,吴国太看上了刘备,孙妹子也乐意,真的拜堂了。周瑜又献上糖弹计,叫孙权给刘备大盖豪华宫殿,多送美女美食珍宝,让他在享乐中丧失斗志,疏远孔明和关、张,使其内部分化瓦解,然后取荆州易如反掌。果然,刘备好吃好喝,又有佳人整天陪着,胜过东奔西跑千百倍,还想什么荆州,把关公、张老三全忘脑后去了。刘备…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对《三国演义》情有独钟.从1906年13岁起始读《三国演义》,到1976年9月逝世前还以赞赏的口吻谈论曹操自学成才,毛泽东评读三国历史整整70年.他读三国历史持续的时间之长、评三国历史涉及的范围之广,均为世所罕见.仅就三国人物而言,经毛泽东仔细评点的就多达30人.如曹魏集团的曹操父子、郭嘉、夏侯渊、刘晔等,刘备集团的刘备、关羽、张飞、赵云、诸葛亮等,孙吴集团的孙权、周瑜、吕蒙、陆逊等,司马氏集团的司马懿父子,其他军阀如董卓、吕布、袁绍、刘表等,几乎囊括了三国时期各实力集团的主要人物.一方面,毛泽东的点评信手拈来,挥洒自如,在切中要害的同时,往往又能发前人所未发,可谓把历史读活了.另一方面,毛泽东又并非就史论史,而是紧密联系实际,阐幽发微,以史为鉴,可谓把历史用活了.  相似文献   

19.
曹操为什么杀杨修李邦云杨修是三国时曹操手下一名主薄。公元219年被曹操杀害,时年34岁。当时曹操与夺取汉中后的刘备在斜谷界口一带相持不下。曹操欲进不能,欲退不舍,心中犹豫不定。一天恰好厨师来送鸡汤,曹操见碗中有鸡肋,于是便以"鸡肋"为夜间号令。当时全...  相似文献   

20.
曹操、刘备、孙权分别是魏、蜀、吴三国的开国君主。“三国之主各能用人”(《廿二史札记》卷七),对他们的用人作些比较,分析其异同,还是很有必要的。一概而论之,曹操、刘备、孙权的用人有这样几个共同点:第一,重视人才,随时征简。曹操认为,人才是治国安邦的重要依靠力量,“自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