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90年的深刻变化表明:中国不能没有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不能不中国化,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不能不时代化、大众化!“三个不能”是我们继续前进的法宝.  相似文献   

2.
应当科学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样的研究就不能混用学科内的特有概念,不能置常识性细节、知识性细节和断层性细节于不顾,不能不讲论述逻辑的严密性。只有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研究范式,实事求是而又与时俱进地开展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的研究,才能推动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和中国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力地推动了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今天在对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深入探索中发现的疑问却是不容忽视的,它们甚至可能误导一些人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不能统而论之,而应当指出它们中的哪一个需要中国化,不同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化活动中所要解决的首要任务和核心内容是不同的。就中国化而言,其具体内涵体现在民族化、大众化、政治化等内容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是实事求是也是“事是求实”。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不是重建中国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不是构建中国的大众文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是清除所谓“官方文化”。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和开拓创新的实践品格。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把握三个关键环节,这就是:坚持一个“结合”,坚持两个“坚定不移、不能含糊”,做到三个“解放出来”。这不仅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要求,也是80多年来我们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优良作风。  相似文献   

5.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把握三个关键环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和开拓创新的实践品格。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把握三个关键环节,这就是:坚持一个“结合”,坚持两个“坚定不移、不能含糊”,做到三个“解放出来”。这不仅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要求,也是80多年来我们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优良作风。一、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坚持一个“结合”这个“结合”,是指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的结合。它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途径,也是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必要前提。毛泽东同志曾把这个“结合”称为我们党领导中国…  相似文献   

6.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大众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实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中国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解决好的两个重大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大众化相互衔接,互相促进,各有侧重,既不能等同,也不能相互取代。中国化是大众化的前提,大众化是中国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在人类历史上,没有任何一种思想理论能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具有如此强大的威力。从《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一百五十多年中,马克思主义一直是塑造世界的主要精神力量。作为一种起源于欧洲的,却被用于指导中国革命与建设的意识形态,要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民族化、时代化、具体化,就不能不经历极其复杂和曲折的探索历程。本文主要论述马克思主义如何中国化的历程。  相似文献   

8.
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中国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解决好的两个重大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大众化相互衔接,相互促进,各有侧重,既不能等同,也不能相互取代.中国化是大众化的前提,大众化是中国化的目的.只有实现二者的良性互动,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旺盛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9.
周前程 《唯实》2012,(2):33-3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内在地包含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普适性与实践性三大问题。其中,科学性所要解决的是马克思主义可不可用的问题,普适性所要回答的是在欧洲背景下产生的马克思主义能不能在中国境况中使用的问题,而实践性回答的则是马克思主义能不能被中国化的问题。只有正确地解答了这三大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才能成为中国人民的自觉追求。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鲜明的协同性。从静态看,协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特征;从动态看,协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动力。具体来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社会实践具有协同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民族发展具有协同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时代进步具有协同性。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协同性要求出发,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需要不断增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互动发展、辩证统一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伴随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前提基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经阶段和必然结果,同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增添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12.
历史分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的一个基本理论和实践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的历史分期理论,主要包括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进行阶段划分的意义、历史起点、指导思想、依据和标志、原则等问题.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进行阶段划分,要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际出发,不能搬用中共历史的“三阶段说”.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也是一个文化自觉的过程。从文化自觉的角度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文化融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础,文化整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途径,文化提升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键。当前,需要以文化自觉为基础,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性;以文化自觉为途径,增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民族性;以文化自觉为方法,提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性。  相似文献   

14.
党的思想路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生命线。其中,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内核,解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前提,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动力,求真务实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15.
刘洁  白启鹏 《理论学刊》2014,(4):4-7,129
民族性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特征,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条件。然而,民族性的基本内涵不能单纯理解为民族形式,应该包括民族主体、民族形式、民族精神等基本要素,这些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助于形成扎根于中国文化土壤的中国化了的再生形态的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6.
新时期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科学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内在规律。其中,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实质内核;解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前提基础;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内在品质;借鉴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最佳途径;实践检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根本标准。  相似文献   

17.
辛思远 《世纪桥》2013,(9):62-63
中国共产党从建立以来就一直推进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深刻的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涵义,完整的分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过程,严密的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发展经验,这对于我国继续推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指导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有着深刻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也是前后相衔接、一脉相承的发展过程。系统梳理六十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历程,全面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对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继续推向前进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世纪桥》2021,(9)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一百年来,马克思主义深刻改变着中国,影响着世界。建党百年,可以从理论、实践、文化、价值四个维度来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即从理论高度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必然,从主题演变感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伟力,从文化底蕴透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土壤,从价值目标体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现实观照。  相似文献   

20.
刘志光 《前线》2013,(11):25-27
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是一个持续探索和创新的过程,包括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等过程,这一过程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最重要的范畴是创新。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的重要范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历史过程,它有一个产生、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因此不能把这一过程中的某一阶段或某一结论绝对化、片面化,要看到在这一历史进程中理论深化的内在逻辑性和实践发展的前后相继性。把握这一原则,对于我们理解在中国复杂的革命条件下进行共产主义革命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创造性活动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