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实施辽宁沿海经济带与沈阳经济区互动,是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顺势之举。开发建设辽宁沿海经济带,有利于形成整体优势,把辽宁沿海地区建成东北地区重要的商贸高地、经济高地、科技高地、人才高地,建成世界级的装备制造业聚集区,融入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大潮,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产业分工。  相似文献   

2.
陈爱蓓 《唯实》2013,(7):51-54
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地处上海核心、皖江城市带、江苏沿海开发等国家战略的区域链接点,由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南京五个地级行政区域共同组成,其中包含多个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建设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既是江苏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需要,也是推进大苏南甚至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机遇。这种大范围、跨行政区域管理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国内没有先例可循,需要在政策、法规等制度建设方面通盘思考,并依照法律程序制定相关地方性法规,为示范区规划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相似文献   

3.
储东涛 《唯实》2015,(2):43-46
党的十八大之前,江苏抓住沿海开发、长三角一体化和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三大国家战略叠加的重大机遇,审时度势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构筑起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从而促进了全省经济社会的平稳和谐发展;十八大以来,江苏又恰逢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三大国家战略的相继推出。因此,今后江苏要紧紧抓住这六大国家战略构成的叠加机遇,对接国家规划,全面深化改革,深度创新驱动,释  相似文献   

4.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我国新的战略基点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自主创新内涵丰富,必须根据实际情况有重点地展开。建设区域创新体系是提高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举措。完善的区域创新体系是产业集群的基础,而集群创立是构建区域创新体系的可行路径。以产业集群推进区域创新体系向纵深发展,是促进福建区域竞争力的有效战略选择,必须从区域发展规划、运引机制以及软环境建设等方面实行有针对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加快产业聚集实施组团发展是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新模式。2009年以来,金堂结合实际创造性地提出了"三点一线、十字交叉、产业聚集、组团发展"全域金堂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格局规划。文章全面分析了金堂加快产业聚集实施组团发展的内涵、现实意义、发展的基础和优势、发展措施、存在的主要问题等,提出了金堂加快产业聚集实施组团发展必须增强经济市场化意识;必须创新机制体制,整体统筹推进;必须大力发展现代产业,尽快形成产业分工一体化格局;必须进一步强化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各类要素和资源的优化配置与流动。  相似文献   

6.
构建区域创新共同体是《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长三角区域地域接近、资源互补、经济依存,且创新资源密集,经济发展都处于由传统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的关键阶段,协同推进长三角区域创新共同体建设具有良好的现实基础。在区域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背景下,本课题梳理了国内外区域创新共同体研究状况,分析了区域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背景下“构建长三角区域创新共同体”的现实基础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加快推进长三角区域创新共同体建设基本框架与思路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沈和 《唯实》2015,(1):43-47
近几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许多重大发展战略先后在江苏密集叠加。有的以江苏某一特殊区域为重点,比如苏南现代化示范区、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苏州城乡发展一体化综合改革试点、连云港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和江苏沿海开发等战略;有的把江苏作为战略交汇点,比如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有的既覆盖江苏全省又覆盖与江苏紧密相关的国家重点发展区域,比如长江经济带、长三角区域经  相似文献   

8.
创新型城市的构建要素与实现路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城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在强调自主创新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大背景下,应该把创新作为广义的社会发展方法论,研究创新型城市的构建要素与实现路径。创新型城市的构建要素可归结为产业创新、基础设施创新、制度创新、环境和文化创新、人才创新五个方面。而建设创新型城市,需要提升创新思维,弘扬创新文化;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创新机制;加速科技进步,提高创新能力;加强互动合作,注重成果转化;实施人才战略,打造人才高地。  相似文献   

9.
黄戟 《唯实》2015,(4):59-61
2014年10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建设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这是我国首个以城市群为基本单位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对于推动全省和苏州市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是一次重大历史机遇。我们要站在全面深化改革大格局、创新驱动发展大战略的高度,紧紧抓住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契机,突出问题导向,扬长避短、顺势而为,增强信心、乘势而上,用新时期苏州创新驱动的新实践,回答好总书记提出的“下一步发  相似文献   

10.
《新湘评论》2023,(18):34-35
<正>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推进,创新成为发展的第一动力。习近平总书记为湖南描绘了“三高四新”的美好蓝图,其中就包括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全省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湖南科技创新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正在大力推进长株潭自主创新示范区、湘江科学城、省级“四大实验室”和“四个重大科学装置”建设等三大标志性工程建设,并正谋划将长沙打造成为全球研发中心城市,使之成为湖南现阶段创新驱动发展的第四项标志性工程。  相似文献   

11.
刘志彪 《唯实》2013,(1):28-33
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是苏南地区现代化建设的核心要件,是江苏率先实现基本现代化的动力所在,对江苏的区域经济、长三角、全国甚至其它发展中国家都具有示范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肖毅 《理论研究》2005,(1):42-44
加快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是包头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实现建设经济强市和科技大市的迫切需要。推进包头市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进程,一要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和引导力度,建立新型科技管理体制;二是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改造,发挥区域创新体系在发展生产力中的支撑作用;三是加强科技中介机构服务能力建设,完善创新服务体系;四是运用国内外科技资源,提升区域创新体系整体水平与功能。  相似文献   

13.
以工业园区为载体,推进运城盐湖集中区跨越发展意义重大,盐湖集中区域作为运城中心城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是山西转型跨越发展战略中重要的“桥头堡”;是黄河金三角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域的“中心”;是辐射带动运城全市经济的“龙头”。进一步加快盐湖集中区域科学化发展应努力做到:树立三大园区网络化、一体化、系统工程的经营理念;创新政府管理的体制机制,从组织保障上推进三大园区科学发展;推进各个园区产业融合与产业分工协作,大力度促进三大园区经济一体化;提高园区淮入门槛,招大商、招好商、招强商。  相似文献   

14.
《实践》2010,(7):22-22
<正>编者按:不久前,自治区西部盟市经济工作座谈会在呼和浩特市召开。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会议鲜明地提出要打造以呼包鄂为核心的西部经济区,形成从东到西由乌兰察布市、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巴彦淖尔市、乌海市和阿拉善盟7个盟市构成的完整的自治区西部经济区域。会议还充分讨论了《内蒙古以呼包鄂为核心沿黄河沿交通干线经济带重点产业发展规划》。打造西部经济区,是自治区党委、政府适应国家区域发展新格局的客观要求,结合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呼包鄂进一步发展的需要,着眼于在更大范围和更高水平上形成我区经济发展新优势而做出的重要决策。会议强调:打造西部经济区,一要加快推进呼包鄂三市的一体化进程,充分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进而加快整个西部经济区域的发展。二要着力打造沿黄沿线经济带,通过区域产业集聚,形成经济发展高地,切实把这一地带打造成西部盟市的核心产业带。三要规划建设西部城市群,把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有机融合,形成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城镇体系。同时,会议还指出,打造西部经济区,要加强产业建设,优化产业布局,增强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产业支撑;完善规划和政策,加强组织和协调,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扎实推进西部经济区的统筹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破解经济发展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和活力的根本措施。坚持"两座山"的发展理念,依靠科技创新加快美丽浙江建设。抢抓"两个革命"的历史机遇,下好科技创新先手棋。以建设科技大市场为载体,促进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强化"两只鸟"的方法,狠抓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围绕破解"两张皮"的目标,着力打通科技与经济结合的通道。确立"两个第一"的意识,大力推进人才发展和创新环境建设。打造浙江经济升级版、再创浙江发展新优势,关键要以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为根本,不断完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以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点,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以建设科技大市场为载体,促进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为动力,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  相似文献   

16.
哈尔滨和长春是东北北部的两个中心城市,同时也是哈长城市群中的两个核心城市,两市的产业联动关系着区域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就现实而言,促成哈长两市产业联动发展的良好环境正在形成,但也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为此,建议从增强区域一体化的发展理念建立合作机制、完善哈长两市产业联动发展保障机制、搭建哈长两市产业联动发展公共服务平台、加强农业领域的互利合作、推进制造业领域联动发展、推动现代服务业领域互利合作、推进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一体化等方面推进哈尔滨和长春产业联动发展。  相似文献   

17.
自主创新能力的培育与发展是加快经济增长方式根本性转变的核心支撑,是企业竞争优势与经济效益的源泉。长期以来,我国增长方式一直未能实现转变的根本原因在于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科技竞争力和供给力不足。推动经济增长方式从要素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必须营造良好创新环境,增强自主创新动力;深化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培养造就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队伍,努力发展创新文化;建立开放式的科技体制,扩大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  相似文献   

18.
合肥高新区于1991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国家级高新区,是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核心区和合肥现代化新兴中心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西部组团的核心区域。历经23年的建设和发展,合肥高新区在完成最初的"要素集群"向"产业主导"方向转变的前提下,形成了电子信息、智能家电等八大重点产业,围绕八大重点产业的蓬勃发展,聚集了大量不同类型的人才,逐步成为全市乃至全省科技人才最为聚集的区域,产业人才已经成为推动区域发展、经济增长和创新能力最为关键的要素。目前,随着全国各地的高新区采取不同的发展战略,对不同类型人才的需求和竞争也就随之而生。合肥高新区与苏州、武汉、无锡等先发高新区相比有较大差距,存在规划目标不够具体、人才政策体系尚不完善、人才载体平台尚不健全、人才的服务配套措施不够完善、人才市场作用有待进一步加强等方面的问题。高新区作为建设合肥市"大湖名城、创新高地"和"合芜蚌人才特区"的排头兵和先行者,如何充分利用政策叠加优势,破解制约高新区重点产业人才发展的瓶颈;如何规划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人才发展战略,增强重点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如何更好的引进人才、培养人才,推动高新区加快"建设中科智城,打造江淮硅谷",已经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9.
杭州构建区域创新体系的关键在于推进人才与资本的结合,为此杭州应进一步打造人才创业高地,促进人才资本化;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促进资本人格化;并大力推进创业创新,建设人才+资本共生系统。  相似文献   

20.
陈国辅  赵美英 《唯实》2008,(9):135-138,134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苏南探索、实践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展之路:"苏南模式"的形成,探索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村经济建设道路;"苏南模式"的所有制改革创新,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混合所有制、城乡融合的园区经济建设之路;"新苏南模式"的形成,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城乡一体化、开放型的经济建设之路."新苏南模式"的发展,正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和谐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