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军善 《民主》2012,(7):15-17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陆续实施东部开放、西部开发等“非均衡发展战略”,对这些区域给予更多的政策和财力支持,已见成效。但中部地区发展滞后。中原战略地位突出,自古就有“逐鹿中原”、“得中原者得天下”之说。准确破题,找到一条快速发展之路已成为中部省份,尤其是河南亿万父老的热切期盼。中原经济区这一构想从提出到上升为国家战略,节奏之快、耗时之短、成效之著.  相似文献   

2.
得民心     
正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其民矣。——《孟子》【释义】桀和纣失去了天下,是因为失去了人民;失去人民,是由于失去了民心。得天下的方法就是:得到人民,就能得到天下了;得人民的方法就是:赢得民心,就能得到人民了。  相似文献   

3.
《党政论坛》2013,(14):42-43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苏联共产党的兴衰史再一次生动而形象地验证了这一古训。  相似文献   

4.
八年前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中部地区政策研究”报告 ,在分析了我国东中西的发展态势后 ,提出了“谨防中部塌陷”的观点。八年后的情况表明 ,中部地区确有某种“塌陷”态势 ,其表现 ,一是东部与中部差距急剧扩大 ,两者的GDP的差额比 ,1990年为5 1∶1,1997年扩大为26 1∶1 ;人均GDP的差额比已从4 3∶1扩大为22 5∶1;二是国家对西部开发的支持政策已从90年代初的探索阶段进入到目前的实施阶段 ,因而使西部的投资增长速度大大高于中部 ,中部已成为投资增长的“锅底”。如1998年 ,西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1 2 %,比中部地区高出16 8个百分点。目前中部地区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宏观情况是 :在市场经济运作方面落后于东部 ,国家资源分配方面又落后于西部。中部地区在我国经济发展战略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中部地区9省是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 ,国土面积是全国的29 5%,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35 3%,经济总量(GDP)占28 %。这里是我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和输出基地 ,1998年在全国名列前十位的产粮省中 ,中部有4个省 ,在全国10个大产棉省中 ,中部地区有5个。中部地区还是我国重要的能源生产和输出基地 ,1998年中部地区的原煤产量占全国的56 8%,东部沿海省市净调入的全国统配煤中 ,90 %以上来自中部。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5.
一、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基本内涵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主要有以下几种涵义:一是民为邦本。《尚书》中曰:“民可近,不可下;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其意是说人民是国家的本体,人民稳定了,国家才能安宁。孟子总结出“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道理。二是民贵君轻。孟子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见解。荀子进而以舟水相比喻:“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三是安民利民。西周初期,周公采取“崇德,尚礼,利民为本”的治国方略,实行“经国家,定社稷,序人民”(《左传》昭公26 年)。孔子效法周公,也提出“足食、足兵…  相似文献   

6.
“得中原者得天下”。在过去,这是兵家逐鹿之语;如今,则成了商界争胜之言。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境外商人将目光投向了这片古老的中原大地。在逐渐兴起的对豫投资热中,来自港澳台地区的商人是最引人注目的一族。据河南省经贸委主管引进外资事宜的副主任陆观霄介绍,截止本月初,河南已有“三资”企业2200家,合同外资金额21亿美元,其中港澳台资企业达1700家,合同金额15亿多美元,分别占总数的78%和71%。  相似文献   

7.
党 的十五大报告指出 ,加强党的作风建设 ,根本的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充分发挥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江泽民同志也一再强调 :“政治问题 ,从根本上说 ,就是对人民群众的态度问题和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古人云 :“水能载舟 ,亦能覆舟”。得人心者得天下 ,失人心者失天下 ,这是一条被历史反复证明了的真理。我们党所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靠的是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靠的是人民对党的无比拥护和支持。中国共产党取得政权 ,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以后 ,能否同人民群众始终保持最密切的联系 ,这是关系到党的执政党地位和社…  相似文献   

8.
刘怀丕  万川明  栾姗 《瞭望》2020,(2):26-27
作为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重要发祥地,历史上浓墨重彩的河南,正奔赴一个崛起振兴的千年之约。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调研河南时殷殷嘱托:“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中原更加出彩。”2019年9月,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寄语河南:“在中部地区崛起中奋勇争先,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  相似文献   

9.
“得”与“失”,本是一对矛盾。但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处理得好,“失”可以转化为“得”,甚至小“失”可以转化为大“得”;处理不当,“得”也可能转化为“失”,甚至小“得”转  相似文献   

10.
“美菱”、“荣事达”、“扬子”、“芳草”、“古井”……,随着这一个个企业名牌影响力的不断扩大,随着安徽在经济发展“快车道”上呈现出的持续迅猛态势,我国中部地区一个迅速崛起的安徽新形象,正在国人的心目中树立起来。正如国家有关部门的调查报告所形容的那样,安徽尤如一匹黑马正从中部地区脱颖而出。 借中央改革开放的东风, 造自身加快发展的优势 安徽的显著变化,始于1992年小平同志南巡谈话之后。短短的4  相似文献   

11.
刘邦与陆贾有关治天下方式的对话不时被人提到,多数人已耳熟能详.刘邦之所以从善如流,接受陆贾的意见,承认在马上得的天下不能靠在马上治天下,大概已初步尝到了治天下的不易.但不易到什么程度,史书上没有明说,读史者往往缺乏具体了解,试比较如下:  相似文献   

12.
焦作行     
“以东支西(指在技术、资金方面),以西资东(指在资源、能源方面),互惠互利,共同繁荣。”是费孝通教授十年前在考察内蒙古、甘肃等省、区后提出的一个构想。他虽已年逾古稀,仍在神州大地行行重行行,探求繁荣经济的有效途径。今年五月,他又行至河南焦作农村。在这篇《焦作行》中,费孝通对中部地区经济发展提出了许多深刻而中肯的见解和建议,它给人的启发却是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思考:要缩短东部与西部两个地区的差距,中部地区的发达必不可少,而又比较紧迫!  相似文献   

13.
民心最可贵     
阿源 《瞭望》2004,(25)
“得民心者得天下”,这是历史的铁律。时下正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的《牢记“两个务必”永葆政治本色——西柏坡精神巡回展览》,对这  相似文献   

14.
自古以来,人才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推动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实践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天下大乱,诸侯国君主都拼命采取吸收人才,以求图谋霸业。他们有一个观念:“得人者得天下”。“论贤人,用有能”是我国历史上进步的思想家、政治家理想的追求。他们认为:“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是说贤良之士的多寡决定国家治理的好坏。这些前人用人的思想与观点对我们现代也是有借鉴作用的。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特别是东西差距的扩大,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注意。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从多方面努力,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促进地区经济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那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如何充分有效发挥市场机制和各级政府在协调地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各级政府部门应采取哪些手段来调控地区经济发展,其调控的方向是逆市场调节,还是顺市场调节,或者象某些学者所指出的“中性”调节?对于这些重要问题,本文将借鉴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有益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从理论上进行…  相似文献   

16.
中部地区城市发展的道路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部崛起战略”为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中部城市作为区域经济竞争的主体也被推上了前沿阵地。在城市经营过程中,时刻保持动态的竞争观念,在不断打破旧的竞争优势的过程中获得新的竞争优势,才是城市经营的终极选择。土地经营的规范化、资源经营的绿色生态理念以及产业经营的循环经济道路,是中部地区城市经营的道路选择。  相似文献   

17.
李普 《瞭望》1992,(39)
1.遥想公瑾当年 淮海大战,解放军60万人,打败蒋军80万人,歼灭蒋军55.5万人。被歼的五个兵团,大部分是蒋介石的精锐。中原逐鹿之争至此结束。蒋介石末日来临。淮海战役后十天,1949年1月21日,蒋介石宣布“引退”。中国历史上,得中原老得天下,果然如此。 这样的大战,在世界军事史上也是罕见的。淮海  相似文献   

18.
讲文明     
《易·乾》:“见龙在田,天下文明。”孔颖达对这句话的解释是:“天下文明者,阳气在田,始生万物,故天下有文章而光明也。”今人将它译为阳气出现在地面,天下文采光明。可见,“阳气”与“文明”是分不开的。一个社会如果缺乏阳刚正气,那必然会产生阴毒邪气。邪恶之气一生,人们就会起邪念、走邪路、搞邪门歪道,这么一来,文明就会化为乌有。作家浩然,厂家请他在电视上说一句广告词就给他100万元,他却“甘愿一辈子  相似文献   

19.
去年《瞭望》杂志一篇文学的开头这样写道:“我国960万平方公里大地,地势西高东低,青藏高原与珠江三角洲,落差几千米。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经济发展水平却呈现东高西低的态势,西部贫困省区与沿海发达地区的差别也大得惊人。”  相似文献   

20.
《瞭望》1997,(33)
跨世纪话题缩小中西部与东部的差距内容提要:地区发展中贫者愈贫、富者愈富的马太效应,是经济发展的世界性难题。这一现象在我国也开始显露:建国后一度缩小的中西部与东部地区的经济差距,由于东部发展得比中西部地区更快,如今又扩大了。缩小这一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