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冷战后东欧地区的社会主义力量主要由三部分构成共产主义政党、社会民主主义政党、同情和支持社会主义的其他政治派别和组织.在剧变后的十余年中,社会主义力量不同部分的发展具有明显的不平衡性共产主义政党发展艰难,基本上未摆脱政治上的边缘化地位;社会民主主义政党是社会主义力量的主体部分,总体上呈现较快的发展态势,已经成为东欧各国主流政治生活的有机部分;同情和倾向社会主义的左翼农民党以及工会等社会团体虽不被看成是身份明确的社会主义力量,但实际上成为社会主义力量的有力同盟军.社会主义力量在东欧地区的存在和发展是历史的必然,但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社会主义在东欧的真正复兴还有极为漫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2.
美英联合对伊拉克发动的战争,未经联合国安理会授权、违反了联合国宪章和公认的国际法准则、不仅给国际社会爱好和平的愿望以践踏,而且也给国际和平与安全环境带来了新的冲击与挑战。国际社会反战和谴责之声此起彼伏。中国政府发表声明,强烈呼吁有关国家停止军事行动,重新回到政治解决伊拉克问题的正确道路上来。  相似文献   

3.
美英联合对伊拉克发动的战争,未经联合国安理会授权,违反了联合国宪章和公认的国际法准则,不仅给国际社会爱好和平的愿望以践踏,而且也给国际和平与安全环境带来了新的冲击与挑战。国际社会反战和谴责之声此起彼伏。中国政府发表声明,强烈呼吁有关国家停止军事行动,重新回到政治解决伊拉克问题的正确道路上来。  相似文献   

4.
在后冷战时期的世界基本矛盾中 ,“西西矛盾”因利益冲突而上升 ,“社资矛盾”因力量失衡而下降 ,“南北矛盾”因各自分化而趋缓 ,“人自矛盾”因相互作用而加剧。  相似文献   

5.
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和东欧国家发生剧变。苏联解体后,东西方之间的冷战时代从此结束,世界进入后冷战时期。两个超级大国争霸世界的格局不复存在,多极化的格局取而代之。 世界格局的大变化是以和平的方式实现的。其根本原因在于苏联东欧国家在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体系的经济竞赛中吃了败仗。苏联解体的原因世人有不同的解释。但无论如何,以下三点显然是解体的主要原因。 第一,经济体制的功能逐渐衰竭,拖垮了苏联。  相似文献   

6.
陈建山 《前沿》2014,(1):207-209
缅甸为了保存自己国家的资源,如国家关系资源等,会主动与美国改善关系,希望美国能够放松对自己的经济制裁,从而为自己的发展减少障碍。美国以向缅甸输出民主、自由、平等为幌子,实际上是为了能够在缅甸建立一个亲美政权,对不听话的缅甸进行孤立打压和经济制裁,引起了缅甸政府和公众的强烈愤怒,长期游离于美国为主导的世界体系之外。缅甸的吴登盛组建文官民选政府之后,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执政美国的奥巴马政府看到这些信号之后,放松了对缅甸的经济制裁,调整了对缅政策。这受到了缅甸公众的欢迎,同时也对中国产生了积极和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冷战结束以来,中欧关系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其原因在于中欧双方在很多重大国际问题上存在共识、经济上互补以及双方没有重大政治经济利益冲突。但是,当前中欧关系面临的一些障碍仍然是我们必须正视并认真思考的问题,比如人权问题、欧盟对华政策的两面性和来自美国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8.
胡腾蛟 《求索》2011,(12):94-95,221
冷战后,美国将公共外交作为“塑造和平”的新范式加以广泛应用,其内容日益拓展到社会学层面上;从特点上看,美国公共外交与地缘政治战略、反恐战略和国家形象修复战略紧密结合以维护其软实力优势。从发展趋势看,美国开始探讨公共外交“去中心化”。更加强调以公众为主体,着手解决“有效性”问题,以最大程度地维护美国全球利益。  相似文献   

9.
冷战结束以来,学界对社会主义阵营瓦解已形成较普遍的认同。然而,对资本主义阵营是否瓦解,不仅无广泛共识,瓦解论与存续论还构成分歧,同时相关研究也存在着对资本主义阵营的模糊、笼统认知;更重要的是,分歧各方及其他种种观点,既未建立自己的判断标准,又无相应的推理逻辑,从而不能回答资本主义阵营是否消失的系列问题。从资本主义阵营构成的支柱及相关理论来观察,断定冷战结束后资本主义阵营瓦解的论调,有失学理规范;资本主义阵营是在不断衍化的。基于此,本文提出研究冷战后资本主义阵营衍化的基本构想。  相似文献   

10.
冷战在亚洲的结束模式,是美国的美日同盟政策的重要依据,而两极格局瓦解以来的美日同盟的发展集中地反映了冷战在亚洲结束的特点:历史继承性强、结束的标志模糊、时间长、竞争对象的分散性、目标的综合性;两极格局瓦解后的美日同盟发展是对冷战任务的部分继承和发展,建构并反映了冷战在亚洲的结束模式。  相似文献   

11.
冷战后,随着美国对外战略、国内政治及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发展,美国的维和行动政策不断调整。美国对联合国维和行动的政策先后经历了积极主导、消极参与、有限参与等阶段,但在联合国框架外的维和行动则呈扩大趋势,并带有明显的强制性与干预性。随着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日渐增强,预计美国将调整其单边式维和政策,更加借助联合国和区域组织实施维和行动,并且维和行动的方式也将更加多样化。  相似文献   

12.
不同于经济周期主导的常规型危机,新冠肺炎疫情给世界各国的经济增长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冲击。各国为防控疫情而采取的全面管控措施对生产、消费、贸易以及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产生了较大影响;从虚拟经济角度来看,新冠肺炎疫情导致全球不确定性上升,各国采取力度空前的经济救助方案,对股市、债市、国际资本流动和汇率也会产生较大影响。世界经济复苏的进程取决于全球何时遏制住疫情,在各国都面临复杂考验的背景下,我们应在外防输入的同时推动国际防疫合作和促进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冷战后,由于国际格局的剧变,"扫毒"取代"反共"成为美国对拉美国家的新战略,由于受到国际毒品走私大肆泛滥的影响,美拉扫毒合作更加紧密。通过对官方文件《美国国际毒品战略控制报告》的分析,可以发现美拉扫毒合作具有范围广泛、沟通及时、联系密切等特点,但不同拉美国家与美国的扫毒合作侧重点不同。  相似文献   

14.
张波 《人民论坛》2014,(2):238-240
冷战后,由于国际格局的剧变,“扫毒”取代“反共”成为美国对拉美国家的新战略,由于受到国际毒品走私大肆泛滥的影响,美拉扫毒合作更加紧密.通过对官方文件《美国国际毒品战略控制报告》的分析,可以发现美拉扫毒合作具有范围广泛、沟通及时、联系密切等特点,但不同拉美国家与美国的扫毒合作侧重点不同.  相似文献   

15.
张殿军 《桂海论丛》2009,25(6):17-22
冷战结束后,随着文化在国际关系中作用的日益凸显,国际社会围绕文化主权问题展开了激烈的博弈。文化冷战取代意识形态冷战成为和平与发展新时代国际社会的重要特征,它虽然是意识形态冷战在当今时代条件下的延续和变种,但却呈现出一些不同于以往的新特点。文化冷战是美国文化霸权同世界多元文化主张者之间矛盾不断加剧的必然结果。它反映和体现的不仅仅是不同意识形态之间的较量,更是国际关系中文化权力与文化权利的斗争。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的世界历史性与民族性的矛盾 ,直接影响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和前进方向。这就要求我们在社会主义的实践以及对于社会主义的认识和思考中 ,必须立足民族现实 ,放眼世界历史。  相似文献   

17.
随着原苏联和东欧国家剧变和美苏军事对抗两极格局的解体,在冷战时代被掩盖的各种矛盾逐步突出上升,国际形势呈现了错综复杂和扑朔迷离的局面。现在,世界各地区和国家都在调整各自对外政策和相互间的关系。欧美虽还保持着盟国的关系,但在世界格局大变化时期,它们之间的关系正经历历史性的变化和调整。  相似文献   

18.
冷战的结束,打乱了国际上原有的力量对比和组合,使世界处于一个动荡不定的过渡时期。新的多极格局,经过力量的不断消长变化和分化组合,也许可能在本世纪末或下世纪初得以大体形成,世界经济和人类社会将开始又一个较快的发展阶段。两级格局的崩溃,对东亚的政治经济形势都带来重大的影响,使东亚也处于新旧格局交替的过渡时期。但由于东亚地区的特殊性,冷战结束带来的冲击与世界其他地区有很大不同。从而形成了东亚在过渡时期的一些显著特点。这主要可归纳为:经济活动长盛不衰,发展与合  相似文献   

19.
世界政治格局是指大国及大国联合体之间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结构和状态。后金融危机时代,美国、欧盟、日本、中国、俄罗斯、巴西和印度是构成当前世界政治格局的七大战略力量,它们之间仍呈现"一超多强"的表现形态。由于各战略力量之间实力对比相对均衡、权力分享与制约已经成为发展大势,未来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走向更加明朗,但多极格局的最终形成还需要经历一个长期而复杂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20.
吕偲  刘丽琼 《前沿》2011,(6):35-37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划清"四个界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了科学的定位。"四个界限"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坚持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时也是深深扎根于中国改革开放的实际,它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鲜明的民族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分吸收了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深切关注世界的共同发展,对人类生存发展具有重大贡献,这些都体现了它宏阔的世界视野和重要的世界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