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19世纪中后期以来,民粹主义先后形成了三波民粹化浪潮,但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第一波和20世纪50年代的第二波民粹化浪潮都没有对世界政治产生重大影响,发生在21世纪的第三波民粹化浪潮在欧美发达国家强势崛起,推动了一批具有民粹化倾向的政治强人在政治舞台上崛起,代表着大众反叛的呼声,已形成一股巨大的政治力量。第三波民粹化浪潮是一系列因素的综合效应释放,包括现有治理体系失败、全球化带来的世界分化和等级化趋势,以及信息技术革命催生的大众动员等,这将对世界政治关系和政治制度都会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隋慧 《南风窗》2012,(22):10-10
美国社会学家麦克·布洛维和清华大学社会学系主任沈原教授对中国的发展方向共同得出了一个结论:中国正处于第三波市场化浪潮中。而"新工人"正是在这第三次市场化进程中逐渐形成的。"新工人"之所以"新",不仅仅是因为他们脱离了计划经济时代的美丽传说,更是因为他们自身在"新一轮的市场化浪潮中"被锻造出来。因此,"新工人"的命运与"市场化"的进程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3.
二战后,美国共产主义历史研究历经五波浪潮.前两波浪潮分别推动了反共产主义和为共产主义辩护的两大史学阵营的形成,传统史学在其中占主导地位.在第三波浪潮中,修正史学逆转传统史学占主导的话语格局,使"反共产主义在学术界走向崩溃";不仅其观点进入历史教材,而且权威历史期刊发表的论文也以此为基调.在第四波浪潮中,传统史学试图借助...  相似文献   

4.
1989年的东欧剧变,抛开意识形态之争,无可否认的是,一个新的时代到来了,亨廷顿的"第三波浪潮"高歌猛进。柏林墙、哈维尔、瓦文萨、团结工会、圆桌会议、戈尔巴乔夫……一连串熟悉如常的名词被历史定格,但问题是,接下来怎么办?民主了,未必是宪政了,即便宪政实现,大部分人还是得低下头面对衣食住行这样那样细小入微的问题。每一个国家的转型模式,都有其具体的历史承接和现实条件的约制,匈牙利学者  相似文献   

5.
在过去40多年的时间里,国际政治经济学先后经历了宏观层次的范式辩论和中观层次的开放经济政治学两个学科发展阶段。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和2010年欧洲债务危机的爆发,又一次重塑了国际经济秩序。由于支持开放经济政治学这一研究路径的单极霸权结构逐渐坍塌,学界开始全面反思开放经济政治学的分析框架在新时代的局限性,并试图重新找回体系结构、国家权力和理念冲突等因素对国际经济关系的重要塑造作用,并且强调由"方法导向型"向"问题导向型"的研究转变,这促使了国际政治经济学第三波知识浪潮的到来。  相似文献   

6.
在第三波民主化的浪潮中,"建造民主"是一种显著的民主化模式。由于种种原因,"建造民主"这一术语并没有得到认真对待。"建造民主"是指倚重政治精英和寡头集团的政治力量,以最短时间自上而下强制推行民主化计划的做法。事实上,"建造民主"的后果不仅在于民主制度难以在社会中扎根,更在于新兴的民主化体制并未兑现其应有的承诺,但是由于它们赋予了推动民主化的威权领袖更大的合法性和制度基础,使这些号称民主的政权并未被颠覆,反而在民主化计划严重受挫的条件下维持了稳定,从而给民主化蒙上污点。它的失败不在于挫败民主,而是污损民主。  相似文献   

7.
于英红 《南风窗》2008,(8):46-49
在民主"第三波"进程中,相对于希腊、葡萄牙和阿根廷的革命式转型,政权的自我改良或通过谈判达成妥协的方式更为可取。后两类转型的典范首推西班牙和韩国,而巴西、智利两国由于国内军方相对强势,其民主转型分别拖延到1990年和1998年才最终完成。  相似文献   

8.
钟岷源 《南风窗》2007,(13):14-16
"第三波针对党政机关兴建"培训中心"的整治正在进行,为明年政府加大公务员培训的计划"清场"。而以往的整治效果表明,干部培训的市场化、专业化,或许才能救治屡禁屡犯、政令不畅之弊。"  相似文献   

9.
“第三波民主化浪潮”后,拉美政治发展进程呈现出民主化进程不断发展、政治改革不断深化、传统政党的地位有所下降、左派力量东山再起、政党政治的地位再上升和“民主疲劳症”积重难返等特点。影响拉美政治发展前景的因素很多,其中关键的因素是能否遏制腐败,能否使军队成为政治发展进程的“稳定器”,能否解决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0.
<正>2017年注定是多重危机叠加和动荡频仍的一年。除了久治不愈的各种结构性矛盾和热点冲突外,增长乏力的全球经济、暗潮涌动的"逆全球化"、挥之不去的恐怖主义阴影以及甚嚣尘上的民粹主义浪潮,给这个本已杂乱纷呈的世界带来诸多不确定性。放眼世界,一些国家民主失信、制度失灵、治理失措渐成常态,领导力、凝聚力、多元包容、协商共治等却成"稀缺资源"。  相似文献   

11.
西方民主发展的政治进程事实上伴随着批判民主的传统,民主一直以来被看作坏东西。熊彼特对人民主权和选举的置换实现了民主的创造性转换,使得竞争性选举摇身一变成为了民主的本质。这种异化后的民主不仅丧失了民主的内核,而且导致了大多数第三波民主化转型国家的政治衰败,第三波民主化带来的不是历史的终结而是民主的回潮。西式民主"失败"有其内在逻辑,涉及民主与法治的矛盾、选民政治分裂与离心型民主政体的结合,以及多元文化与民族国家的张力。为此,在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程中,就需要破除对民主的简单化认识,实现广泛参与的民主;加强法治建设,促进民主政治的健康发展;在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基础上加强民主的实效。  相似文献   

12.
1999年以来,全球爆发了大规模的反资本主义全球化运动。这次大规模的反资本主义运动是第三波全球性的反资本主义运动,第一波是20世纪初由经典左派也就是老左派领导的,第二波是20世纪60年代由新左派领导的。当前第三波反资本主义运动有一个很大的缺失,就是阶级分析在这次运动中完全消失。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现在被很多人认为已经失灵。由于苏联的崩溃以及很多的反苏宣传,现在人们认为,这样的阶级分析以及对无阶级社会的追求只能带来专制和低效率。这是传统马克思主义者对当前的社会运动努力宣扬传统阶级分析却…  相似文献   

13.
自第三波民主化浪潮席卷拉美以来,这一地区仅有个别民主国家偶尔面临威胁,民主短暂中断。但近期委内瑞拉等多个拉美国家出现了软威权主义,民主第一次面临持久性、协同性的威胁。这些国家的竞争性威权主义似乎不是对多元主义和代议制民主的有限中断,而是一种永久性替代。拉美当前的威权主义趋向还不是地区性的。在巴西等国,民主得到巩固,软威权主义难以影响这些国家。当今拉美的威权主义转向并非来自一般意义上的左翼,而是来自民粹主义左翼。在巴西等国取得成功的左翼不同于民粹主义左翼。查韦斯的逝世影响了拉美威权主义的发展,但其仍将继续存在并保持吸引力。由于多种原因,拉美的威权主义短期内不会终结。  相似文献   

14.
上世纪70年代,台湾经济起飞迈向快速发展阶段,民众文化教育普及程度不断提升,中产阶级兴起,要求民主权利的呼声日渐高涨;与此同时,所谓“第三波”民主化浪潮蔓延至亚洲,面临内外多重压力的台湾当局,不得不顺应潮流进行“政治革新”,逐步开启民主化的进程。从1980年代末迄今20多年时间里台湾“民主化”取得了备受关注的重大进展,但也出现了“台独”思潮泛滥、民粹政治以及形式民主等异化现象,不仅影响了台湾民主的品质,也对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制造了新的障碍。台湾只有走出意识形态左右的负面选举的迷思,才有望提升民主政治素质,培植台湾社会乃至两岸共同的价值认同,促进台湾的社会和谐、经济繁荣和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5.
自阿尔蒙德与维巴有关"公民文化"的经典研究以来,西方政治文化领域的实证研究始终处于将政治现代化等同为民主化的基本研究预设支配下,围绕"何种政治文化有助于民主制度的稳定"这一核心议题展开。在意识形态之争终结、"第三波民主化"的大背景下,借助其他学科领域的知识进步,通过修改关键概念和改进操作方法,政治文化的实证研究出现了新一轮的繁荣局面,其中围绕社会信任对民主的支持作用展开的"社会资本"和"价值观变迁"研究议程风行一时。本文通过对近半个世纪以来政治文化实证研究领域不同研究议程和理论模式的梳理考察,试图展现这一研究领域内在的局限,并解释其为何难以出现"范式转移"型的科学革命。  相似文献   

16.
“第三波”民主转型国家的政治发展道路充满了艰辛与曲折,西方学者建构了“民主巩固学”用于分析这些转型民主国家的政治发展问题.根据民主巩固理论可以将“第三波”转型国家的民主巩固模式区分为四种类型,并进一步根据民主巩固模式和转型国家的民主质量和水平将转型国家的民主发展道路划分为五种型式,即顺利发展型、持续增强型、反反复复型、持续停滞型和曲折倒退型.由于不同的民主巩固模式和民主发展道路实质上都是民主巩固诸要素的集合,因此,决定民主政治发展道路的关键因素是民主条件各因素的组合与互动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舆情     
戴玉 《南风窗》2013,(1):18-18
新年伊始,网络舆情由暴雨式的"揭黑"转向体制上的"对攻",表面言辞趋缓,实则刮骨愈深,此为可喜。纵然"举报浪潮"陡然止息,但一块争夺更激烈、更触动本质问题的战场被开辟出来——网络舆论的自由度。网络舆论监督近乎"激进"的一马当先,为各类外部舆论监督擎起大旗,除司法外的各监督力量呈现明显的聚力之势。纪委发力已"不足为奇",近期最值得关注的变化是政协发声,乃至引出一场网友的互动讨论。河南省政协常委赵克罗曾实名发布批评河南"平坟运动"的  相似文献   

18.
共产主义政党必须不断进行政党适应性改革。二战结束后,苏联共产党直到赫鲁晓夫时期才开启了改革进程,并由此带动了社会主义国家的第一次改革浪潮。20世纪60年代末,勃列日涅夫领导的苏共终结了苏联、东欧的社会主义改革,"勃列日涅夫主义"还以社会主义湮没民族主义。进入80年代前后,社会主义国家第二次改革浪潮从中国开启,中国共产党持续30余年的政党适应性改革造就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光辉业绩,越南、老挝共产主义政党领导的"革新开放"是这次浪潮的重要组成部分,苏东社会主义国家则因为改革的失败而消亡。  相似文献   

19.
策划人语城市中国正掀起新一轮"折腾"的浪潮,希望以城市化的基建规模拉动内需,应对金融海啸引发的全球性经济衰退。近年来,人们本已开始反思畸形的城市化进程,这种畸形最显著的表现就是由地方政府联合商业力量主导的城市建设,过度集中为经济型开发,而鲜见社会型开发。与追逐经济利益的急切相比,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热情持续萎靡。居民的公共生活空间与政治空间拓展乏力。  相似文献   

20.
1984年,受大洋彼岸一本未来学著作《第三次浪潮》的影响,中国一批知识精英提出:信息已成为当代主要的资源,中国经济应把信息化与工业化同步发展作为目标。1984年9月18日,邓小平在为一份新创刊的报纸题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