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贺鉴 《思想战线》2023,(2):57-68
文明交流互鉴与新时代中非命运共同体存在紧密联系:一方面,文明交流互鉴为新时代中非命运共同体的建构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另一方面,新时代中非命运共同体为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树立了典范。新时代中非命运共同体的建构已拥有历史和现实的双重基础,同时面临百年大变局提供的时代机遇,但也不可避免地面临来自域内和域外的双重挑战。鉴于此,中国与非洲应携手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共同推动新时代中非命运共同体的建构,积极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构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2.
《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一百几十年间,俄国革命、中国革命和其它一些国家革命的胜利,证明无产阶级领导人民夺取政权是能够成功的。近些年来由于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泛滥和影响,特别是由于前几年东欧的剧变和苏联的解体,人们不断地思考着这样一个问题:社会主义首先在经济上比较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是否具有历史必然性,是空想的产物、历史的误会,还是合乎逻辑的发展、历史的必然?这就从现实中提出了一个重大历史课题——关于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问题。  相似文献   

3.
推进信息化加快湖南经济社会发展林志红湖南是个地处内陆的农业大省,工业化进程尚在进行。信息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对湖南既是挑战,也带来机遇。这机遇是促进跳跃式发展的难得机遇,也是缩小地区发展差距的极好机遇,这种机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应用信息技术...  相似文献   

4.
董建华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任行政长官江泽民主席李鹏总理同胞们朋友们:这是一个崇高而庄严的时刻:1997年7月1日。香港,经历了一百五十六年的漫漫长路,终于重新跨进祖国温暖的家门。我们在这里用自己的语言向全世界宣告:香港进入历史的新纪元。中华民族近代历史的荣辱兴衰,值得我们铭记:一个国家和民族最可贵的是,能够掌握自己的命运。一个半世纪以来,中国有无数的仁人志士,为了国家富强,为了疆土完整,前仆后继,奋发图强。正是由于他们作出了巨大牺牲和努力,国家出现了百年未曾有过的繁荣和良好机遇,国际上确立…  相似文献   

5.
现代化的时代,必然产生现代式的哲学。现代式的哲学又是新时代思维方式的灵魂。当今世界,各国都在以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武装自己,以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各方面规划自己的发展战略,制订符合自身特点的发展模式,以各种不同的方式走向现代化。在世界新技术革命兴起的现代化潮流中,面对新的挑战和新的机遇,如何作出深远的切合实际的战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马克思早就说过,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它必然与历史时代息息相关,集中地反映历史时代的素质、基本趋势和特征,是时代精神的升华和结晶。真正的哲学家…  相似文献   

6.
西藏成为祖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必然。历史的昭示和现实的成就表明:西藏只有统一于祖国大家庭中,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得到繁荣和发展。我们广大的党员干部和真正关心自己民族前途和命运的藏族人民,一定要认清达赖的真面目,坚定立场...  相似文献   

7.
陈永磊 《今日海南》2009,(10):46-46
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前夕热播的《人间正道是沧桑》就是一部史诗般的历史剧作。她演绎了1925年至1949年间杨氏兄弟姐妹不同的政治选择和感情纠葛,融个人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于一体,将真实的历史事件与生动的人物巧妙相融,集中展现了从黄埔时期的国共合作到新中国成立这一时期波澜壮阔的政治历史画卷。  相似文献   

8.
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话语权建设是向世界阐述中国道路的必然要求,是加强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和向外部展示真实、立体和全面中国的内在需要。当前,我国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话语权建设面临着机遇:理论维度,真理性和道义性的统一增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主动;实践维度,实力增长和世界贡献相呼应提升了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底气。同时,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话语意涵彰显存在现实困境:协同发声不足以至话语聚合力分化;学理阐释滞后以至话语说服力弱化;呈现方式单调以至话语感召力钝化;信息技术劣势以至话语辐射力窄化。为此,需要从话语底气、话语主体、话语内容、话语形式及话语传播等方面综合施策,统筹推进,探索提升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话语权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9.
(一)一百多年以前,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运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历史规律,科学地回答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命运问题。但是长期以来,“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个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被曲解、误解  相似文献   

10.
世界历史理论是马克思基于近代大机器生产力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而得出的规律总结和趋势研判。马克思对世界历史的积极意义予以了充分肯定,对世界历史的负面影响进行了深刻批判。在21世纪的今天,世界各国利益已经深度交融,全人类形成了命运联动的系统性结构整体。基于对这一结构特征的把握,习近平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揭示了当代世界的命运逻辑。用世界历史理论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分析当今世界,必然推导出加强全球治理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历史机遇·党的路线·民族命运─—从抗战的历史经验看党在新时期的理论和路线黄炳生,霍燕平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灾难深重的近代中国人民第一次创造了彻底战胜外国侵略者的辉煌业绩,开辟了民族民主革命胜利的道路。抗日战争给我们留下...  相似文献   

12.
“三权分立”学说及其制度,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已有了二、三百年的发展历史。在这二、三百年中,资产阶级从当初争取国家统治权力的革命阶级,变成掌握国家政权的统治阶级;资本主义社会从自由竞争阶段,发展到垄断阶段。伴随着上述变化,资产阶级的“三权分立”学说及制度,也相应地发生了两次历史演变。  相似文献   

13.
黄禹康 《传承》2012,(1):14-15
“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超出了史学论著的范畴,成为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鉴戒。重温《甲申三百年祭》,尤其是文中“慎终如初”的观点,值得党员领导干部借鉴。  相似文献   

14.
马燕萍 《人大论坛》2014,(10):54-55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并强调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在一系列重要讲话中,深刻阐述了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主题的中国梦。2014年4月1日习近平在比利时欧洲学院谈中华文明时强调:“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国情,注定了中国必然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我们走出了这样一条道路,并且取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15.
善于把握历史机遇是中国共产党铸就历史伟业的重要秘诀。在百年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把握历史大势,正确处理中国和世界的关系,善于抓住和用好各种历史机遇,保持历史主动。在百年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积累了十分宝贵的历史经验,包括:始终保持寻求历史机遇的自觉意识、善于从国际国内互动关系中寻求历史机遇、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意识抓住历史机遇、在积极防范和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中维护历史机遇。进入新发展阶段,中国共产党要牢牢把握重要战略机遇期,就必须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思维科学判断历史机遇,从“两个大局”的互动关系中敏锐把握历史机遇的新内涵和新特征,辩证看待新发展阶段的战略环境,继续保持强烈的机遇意识;积极构建新发展格局,重塑我国发展的新优势;善于主动求变,把我国的综合优势转化为塑造机遇的有利条件;树立底线思维,敢于并善于斗争,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重大风险和挑战。  相似文献   

16.
1840年,英国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从此,资本主义列强多次的侵略战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人民遭受了无穷的苦难,独立的封建的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华侨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命运与民族、国家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中国近代社会的巨大变化,必然影响到华侨历史的发展。无论华侨出国的原因和规模,或是在国外的地位和遭遇,乃至他们的思想观念,与近代以前比较,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又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自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以来,很难有一个考试像中国高考一样被赋予如此沉重的色彩:虽不能说高考将完全决定一个人的命运,但毫不夸张地说,在中国,高考能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人的命运走向。但这个中国最重要的考试却在2001年因其考录方式遭遇了挑战。  相似文献   

18.
詹玲 《湖北社会科学》2007,2(12):135-137
在线性历史发展观的参照下,中国历史上的农民战争由于缺乏先进阶级力量的引导,必然走向失败,这一观点构成了《李自成》创作的悲剧主基调。与西方神话中不可更改的命运悲剧不同,当线性历史观继续前行后,悲剧即可因条件的改变而避免发生。由此,在文本被公认最具悲剧性的代表人物李自成,表现的更多的是英雄性而非悲剧性,而真正体现了悲剧必然的,是背负着阶级原罪的崇祯命运。  相似文献   

19.
当代资本主义是一个还要在世界上存活相当长时间的社会制度,做为一种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而产生的社会制度,刚刚有三百年的历史,而且从现实看,它正在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存在着,并表现了未竭的生机。但资本主义毕竟是一个远不完善的社会制度,它最终必将为更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取代,则是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20.
北海,自1984年被列为沿海对外开放城市以来,特别是1992、1993年抓住了大发展的“黄金季节”,实现了历史的大跨越。在进人九十年代后五年即将跨人新世纪的时候,北海还有没有机遇,还能不能抓住机遇,继续保持大发展的局势呢?这是北海人乃至广西、整个大西南腹地都非常关注的问题。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高瞻远瞩作出了明确的判断:“综观世纪之交的国际国内形势,我们有不可多得的历史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应当抓住机遇,满怀信心地迎接新的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