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今年是中央实施对口援藏工作21周年。多年来,全国保密系统多位优秀干部奔赴西藏,凭借坚强的意志,克服重重困难,安下心,扑下身,扎实工作,为西藏保密事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风景在路上:一位保密干部的援藏日记"读来生动感人,国家保密局援藏干部吴瑞以这种方式记录了他援藏工作的点点滴滴。  相似文献   

2.
雪域高原献忠诚——记陕西省优秀援藏干部刘新余文\辛建斌一1995年5月23日,刘新余作为陕西省选拔的第一批援藏干部从咸阳出发来到了西藏阿里地区普兰县担任县委书记。他走的前夜,患有脑血栓、73岁高龄的父亲老泪纵横。刘新余强忍着别离的复杂心情劝慰父亲好好...  相似文献   

3.
杨海林 《党课参考》2022,(13):85-90
<正>三年援藏行,终身援藏情。2019年7月,我随重庆第九批援藏工作队进驻西藏自治区昌都市,开启了三年的援藏生活。三年来,我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传承弘扬“老西藏精神”,在雪域高原书写援藏干部的壮丽篇章。学党史悟初心夯实思想援藏的责任担当  相似文献   

4.
<正>上海市贯彻落实1994年7月召开的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全面开展对口支援西藏的工作,已经整整20年了。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制定了"分片负责、对口支援、定期轮换"的援藏工作方针,确定上海市作为对口支援西藏日喀则地区的省市之一。根据中央的战略部署,上海市委在1995年5月,从3500余名应征志原者中遴选出49名中青年干部,作为首批援藏干部,分赴西藏日喀则地区的江孜县、亚东县、拉孜县、定日县以及地区机关,直属单位任职,至今上海已经派出了5批援藏干部。  相似文献   

5.
《党建》2016,(7)
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党建杂志特别推出这篇长篇通讯,从不同侧面展现13位援藏干部的形象。他们是作为第七批,也是党的十八大之后派出的援藏干部。他们牢记重托、不辱使命,磨炼意志、增长才干,凭理想与信念,用忠诚与担当,在雪域高原树起了共产党人的精神丰碑。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在高原上工作,最稀缺的是氧气,最宝贵的是精神。长期以来,一代又一代共产党员舍弃常人所拥有的、放弃常人所享受的,扎根雪域高原,矢志艰苦奋斗。广大党员、干部要发扬优良传统,不断为‘老西藏精神’注入新的时代内涵",这是对包括援藏干部在内的,在西藏地区工作的广大党员干部的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七一前夕,党建杂志专门派出文字、摄影摄像记者,兵分多路赴西藏采访感受他们的拼搏精神和顽强意志。在此,谨向广大援藏干部和在西藏地区工作的各族干部,致以崇高的敬礼!  相似文献   

6.
白朗县从最初一座蔬菜大棚都没有,到如今成为西藏最大的反季节蔬菜生产基地,被喻为雪域高原上的"菜都"。这些成果的取得,浸透着山东援藏干部的努力和心血。2010年,济南市第六批援藏干部郭象峥接过了援藏接力棒,担任白朗县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分管固定资  相似文献   

7.
自中央第三、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以来,援藏工作得到了上至中央下至各省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仅以山东省青岛市对口支援西藏日喀则市为例,前三批先后共选派党政援藏干部20名、技术援藏干部54名,共实施援藏项目216个,援藏资金7000万元。经过9年的对口支援,加之中央财力的支持与当地干部群众的努力,日喀则市在经济发展、城乡建设和社会各项  相似文献   

8.
“领导是一种社会责任,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应时刻不忘自己肩负的责任,为党为人民尽职尽责。”这是郧县县委书记郭筱鹏经常放在嘴边的一句话。 郭筱鹏是毕业于文革初期的大学生,当他跨入社会的时候,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是什么。沿着郭筱鹏从一个农业技术员成为一个县委书记的足迹,我们发现,向党向人民负责是他从政、做人的出发点和基本点。  相似文献   

9.
援藏记事     
张少宝 《求贤》2014,(1):58-58
人的一生中总有一些岁月令人难忘,总有一段经历让人刻骨铭心。2010年7月至2013年8月,我作为天津市第六批援藏干部,也是全国老干部工作系统的首位援藏干部,在西藏昌都担任昌都地委老干部局副局长。3年援藏的工作经历和生活感悟,让我永生难忘。  相似文献   

10.
《求是》1995,(9)
最近以来,孔繁森的名字迅速响彻了神州大地。人们争相传颂他的事迹,为他那高尚的人格、无私的品德、忘我的精神所激动、流泪。孔繁森同志是一名内地援藏干部,生前任阿里地委书记。为了西藏的建设事业,他响应党的召唤先后两次赴藏,十年如一日,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促进西藏发展、增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的大业,赢得了藏族同胞的衷心热爱和拥戴,不幸因公殉职,用鲜血和生命谱写出了一曲感人至深的奋斗之歌、奉献之歌。  相似文献   

11.
《上海党史与党建》2014,(6):F0002-F0002
<正>贯彻落实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上海全面开展了对口支援西藏的工作。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上海援藏干部在上海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的积极支持下,花大力抓好援藏实事工程建设,有力地促进了西藏经济社会的发展,促进了各族人民的大团结。第一批(1995.5-1998.5)上海援藏干部在援藏工作中共实施了援藏项目94个。他们通过广泛深入的调研,形成了援藏思路:以兴办社会公益事业为先导,为藏族同胞排忧解难做好事、办实事;寻找沪藏两地经济优势的最佳结合点,加速日喀则地区经济发展,努力为地区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利用上海人才与基  相似文献   

12.
"全国援藏"长期的高投资仍然没有实现西藏经济社会的起飞发展,反而形成了"依赖型经济"模式。西藏要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和社会长治久安,"全国援藏"政策调整应从援藏重点、援藏主体及援藏方式三大领域推进。援助重点由城市转向农村,援助对象由以干部为主转向以农牧民为主,援助方式由"输血型"为主转向"造血型"为主,进一步规范"分片负责、对口支援、定期轮换"的对口支援西藏政策,实现西藏发展模式的彻底转变是必然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3.
<正>西藏,一片美丽神奇的土地,也是一个充满挑战的地方。1994年中央作出对口援藏战略决策以来,辽宁先后组织八批援藏干部人才进藏工作。从那时起,雪域高原留下一批又一批援藏干部人才的奋斗身影和精神印记。2016年7月,辽宁第八批援藏干部人才进藏。182名队员来自省直26个单位和沈阳、大连、鞍山市,以及"组团式"医疗团队和教育团队,还有筛查地方病医  相似文献   

14.
正奋斗:徐书记你好!我们是黑龙江省委奋斗杂志社全媒体报道组,此次专程赴西藏日喀则采访黑龙江省第六批援藏干部人才。在这几天的采访过程中,无论是在学校、医院、田野、牧场,所到之处,一直被我省援藏干部人才的事迹所感动。我们感觉到,第六批援藏干部人才真正做到了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那样,是国家战略执行者,神圣国土的保卫者,幸福家园的建设者。  相似文献   

15.
22年前,孔繁森同志任共青团聊城地委常委时,我也在团地委工作。这些年来,他无论走到哪里,都与家乡的共青团干部保持着深厚的友谊。如今,他虽然离我们而去了,但他那视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毕生追求做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新人的“四有”精神,却时时在激励着我们,使我们受益匪浅。 孔繁森同志之所以有理想,因为他从入党之日起,就自觉坚持共产主义理想,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他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自己实际工作相结合,身体力行贯彻党的基本路线,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己。他听从党的召唤,毫不含糊地舍弃小家,毅然接受援藏任务,并且在第二次援藏即将期满,又一次服从组织决定,到地理位置更为恶劣的阿里地区工作。他在西藏工作10年,始终不忘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他为改变少数民族地区的贫困面貌倾注了全部心血。他曾写下一份“遗书”:“我万一出事了,死在什么地方就把我埋在什么地方…。”这不是一张普通的纸  相似文献   

16.
悬壶藏区     
贾振杰 《求贤》2014,(9):60-60
2010年7月1日.我作为天津市第六批援藏干部中的一员,来到美丽而神秘的雪域西藏昌都地区,来到我工作的地方——江达县卫生服务中心。能够为改善藏族同胞的医疗条件、提高当地的医疗水平贡献自己的一技之长,能够用自己的双手为民族团结、西藏的长治久安和发展建设进一份绵薄之力,我感到无上光荣。  相似文献   

17.
1994年7月,本刊曾以《“世界屋脊”上的山东大汉——记山东籍援藏干部、阿里地委书记孔繁森》为题,在全国第一次于孔繁森同志生前系统介绍了他的感人事迹。今年9月21日,本刊记者有幸随同由省委常委、组织部长姜大明同志为团长的山东省委、省政府赴藏考察慰问团一行,再赴西藏,考察慰问山东省对口支援日喀则地区的第二批50名援藏干部。一路所见所闻,慰问团成员无不感动、骄傲和自豪。  相似文献   

18.
每次新闻媒体介绍优秀干部的事迹,几乎都可以听到群众特别是青年人发出这样的感叹:“真想不到现在还有这样的好干部!” 宣传孔繁森的事迹,有人这样感叹;宣传汪洋湖的事迹,有人也这样感叹。 孔繁森把群众看成是自己的衣食父母,把自己为人民服务看成是尽儿子的责任在西藏工作十年,他把自己一颗火热的心献给了西藏人民。当  相似文献   

19.
“藏币王”不在西藏,在长春,名叫王海燕。 1966年,10岁的王海燕偶然得到了许多锈迹斑斑的铜钱,偷偷地珍藏起来。后来当他得知铜钱的主人是邻居一位老头时,便老老实实地把铜钱还给他。老人看到失而复得的东西,很高兴也很感动,就把大部分铜钱送给了王海燕,还给他讲解了有关收藏古钱币的知识,王海燕自此入了门。 1982年,王海燕从长春师范学院历史系毕业,主动要求援藏工作。在拉萨八角街,他看到有人出售西藏银币,其造型之古朴、变化之多样令他惊喜异常。他当即掏遍衣兜,用9元8  相似文献   

20.
黄波 《求贤》2011,(1):21-21
“藏族和汉族是一个妈妈的女儿.妈妈的名字叫中国……”每当唱起这首《同一个妈妈的女儿》的时候,就会情不自禁地回想起自己在西藏工作的时光,就会抒发自己对党的无限热爱,对党的民族政策的深刻理解。在迎接建党90周年之际,自己作为一名党员,作为一名曾经在西藏工作过的援藏干部,更要抒发对党的情感。因为.只有在党的领导下,我们的祖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