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州市位于晋、冀、豫三省交界处,是红旗渠的故乡、红旗渠精神的发源地。以20世纪60年代修建红旗渠、80年代发展建筑业、90年代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为标志,林州谱写了战太行、出太行、富太行“创业三部曲”。  相似文献   

2.
<正>河南省林州市处在豫、晋、冀三省交界之地,有110万人口。林州是红旗渠精神的诞生地,最明显的城市符号就是红旗渠以及红旗渠精神。上世纪60年代,勤劳勇敢的林州人民,苦战十个春秋,仅仅靠着一锤,一铲和两只手,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修成了全长1500公里的红旗渠。在这过程中孕育了非常宝贵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红旗渠精神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历久弥新,永远不会过时。"在红旗渠精神的感召下,  相似文献   

3.
山魂     
几年前到河南林县考察工作,顺便参观了举世闻名的红旗渠。还在上小学的时候就知道有个红旗渠,但那主要是听老师讲的,后来看了《红旗渠》新闻记录片,印象更深了一些。百闻不如一见!当我亲自考察了红旗渠的全貌时,才真正知道了这项工程是多么雄伟浩大!才真切地感受到了林县人民37年前修建这流经晋、冀、豫三省,干道长达200里的红旗渠时有多大的气魄和胆量!才真正被林县人民当年开凿红旗渠的那么一种战天斗地、艰苦创业的精神所深深打动。红旗渠干渠的最下游建有一座控制闸,将上游引来的水分送人若干支渠,再流向全县各个乡村、每块土地。这里还耸立着一座长方体的纪念碑,黑色大理石的贴面  相似文献   

4.
位于太行山东麓晋、冀、豫三省交界处的林州市是红旗渠的故乡,是红旗渠精神的发祥地。近年,林州市人大常委会把关注民生、打造民生福地作为工作的重要内容,从解决群众最盼、最想、最难的事入手,推进民生改善,促进了和谐林州建设。察民情为民解忧历史上,林州十年九旱,水贵如油。2008年冬,林州市发生严重旱情。市人大常委会组织人大代表对全市的农业生产情况进,  相似文献   

5.
<正>林州市位于晋、冀、豫三省交界处,是红旗渠的故乡、红旗渠精神的发源地。以20世纪60年代修建红旗渠、80年代发展建筑业、90年代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为标志,林州谱写了战太行、出太行、富太行"创业三部曲"。近年,林州人众志成城谱写创业第四部曲——"美太行",实现经济更发达、城乡更和谐、生态更宜居、生活更幸福的美好愿景。林州市人大常委会围绕全市工作大局,在科学发展上找准定位,不断改进工作方式,增强工作实效,努力开创人大工作新局面。推进转型升级优化工业产  相似文献   

6.
《小康》2015,(22)
<正>对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安阳的做法不只是将物质文明建设作为发展的动力,将红旗渠精神与文明城市创建融为一体,成了安阳市推进城市进程的一大抓手。地处晋冀豫三省交汇处的安阳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也是甲骨文的故乡。《周易》、红旗渠精神、世界文化遗产殷墟都集聚于此。作为早期华夏文明的中心城市,其悠久的历史文化书写着一段又一段安  相似文献   

7.
林民 《中国民政》2004,(6):49-50
地处晋、冀、豫三省交界处的林州市,是举世闻名的人工天河--红旗渠的故乡.林州市大力弘扬红旗渠精神,真抓实干,开拓创新,为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参政议政、民主管理的积极性,全市在农村推行政务公开、财务公开、民主监督的基础上,实行村帐乡管政务公开制度,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从广度迈向了深度,从而使农村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轨道,保障了农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稳定了农村大局,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先后荣获"全国民政工作先进市"、"河南省村民自治示范市"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8.
正我作为一个草根、作为一个农民,与红旗渠的关系是什么?我在北大学习的时候,有幸听取了时任林州市副市长王献青做的报告《林州市的精神——红旗渠》,当时我就有了一个梦想,以红旗渠为主体,筑建红旗渠国家智慧农业聚集区。要想了解红旗渠,光听不行,要到渠上走一走看一看,我顺着红旗渠转了一个遍,太震撼了!它是伟大、神圣的,是能够创造人的生命最高价值的一个平台,我们要把红旗渠这杆旗  相似文献   

9.
"洹水安阳名不虚,三千年前是帝都。"安阳市地处晋、冀、豫三省交会处,西倚巍峨险峻的太行山,东接一望无际的华北平原。作为中国八大古都之一、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这里是甲骨文的故乡、周易的发祥地、红旗渠精神的诞生地、曹操高陵的发现地,也是世界文化遗产——殷墟与中国文字博物馆的所在地。大禹治水、文王演《易》、妇好请缨、苏秦,  相似文献   

10.
电视剧《难忘岁月———红旗渠的故事》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后 ,“红旗渠”渐渐地又热起来了。多家报刊刊发了关于红旗渠的新闻和旧闻。有的回顾红旗渠的艰苦历程 ;有的盛赞红旗渠的创业精神 ;还有专家学者座谈研讨红旗渠精神与当前现代化建设的消息报道。这对于像我这样从那个年代走过来的中年人 ,自然感到特别的亲切、特别的令人振奋。可是前两天又在一家报上看到一篇《“红旗渠”水莫乱流》文章。看报先看题 ,这标题还真使我小吃了一惊 :红旗渠水渠中流 ,红旗渠水非洪水 ,咋就“乱流”了呢 ?细读方知 ,所谓“乱”者原非红旗渠水 ,乃其名也。…  相似文献   

11.
《传承》2016,(7)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一种凝聚全国人民力量的精神信仰,红旗渠精神至今仍能振奋新的时代。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是红旗渠精神的根本,众志成城、无私奉献是红旗渠精神的体现,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是红旗渠精神的灵魂,重视科技、开拓创新是红旗渠精神的保证。只有不断赋予红旗渠精神新的时代内涵,才能使其永葆青春。  相似文献   

12.
修不完的“红旗渠”胡方玉关于河南林县的红旗渠过去已写了不少文章。今日所以再提红旗渠,是因为林县新的"红旗渠"的故事打动了我。80年代,林县实施了第二个"红旗渠工程":13万建筑大军打入全国25个省市的250个大中城市、创收40亿元。在北京,几乎每个脚...  相似文献   

13.
正8月10日至13日,我有幸与其他34位党务干部、优秀党员一道,赴位于河南省林州市的红旗渠干部学院参加省政协机关组织的专题培训班。盛夏时节的红旗渠在骄阳烘托下,红色教育基地的色彩更加浓烈。四天的培训时间不长,但安排紧凑、内容丰富、主题鲜明、形式多样,使我对"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有了切身的感受。观摩红旗渠纪念馆、观看话剧《红旗渠》和专题片《巍峨山碑·杨贵  相似文献   

14.
<正>红旗渠精神是一种文化记忆,是无数意义的叠加,是中华民族奋斗的象征性符号;红旗渠精神是一种价值传承,其中包含的自强不息精神,成为具有独特魅力和价值的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红旗渠精神是文化精神的延伸,它既是红色文化、革命文化,也是人类共同的集体记忆、集体精神。未来,讲好红旗渠故事,将红旗渠精神在当代进行创造性转化,是个重要的问题。红旗渠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传奇故  相似文献   

15.
正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的一大人工奇迹,红旗渠不仅是林县人民敢于摆脱贫困、追求美好生活的"幸福渠""生命渠",也是展现中华民族不畏险阻、凝神聚力、奋勇当先、"欲与天公试比高"的"力量渠""精神渠"。林县人民在当时极其艰难的环境下,靠什么完成了十年修渠的伟大工程?当来到红旗渠这片土地,亲身感受红旗渠无穷魅力时,一定能寻找到答案。那就是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人的信念。红旗渠精神是林县人民修建红旗渠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实现这一宏伟目标需要大力弘扬民族精神。林州人民在修建红旗渠中形成、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丰富和发展的红旗渠精神,是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1995年,胡锦涛同志在视察红旗渠时指出:“红旗渠是一个典范,它体现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不仅是林州的、河南的精神  相似文献   

17.
红旗渠归来     
牧惠 《北京观察》2004,(10):26-27
参观完毕后,红旗渠纪念馆的朋友们要求我们写下自己的感想.我写下一句话: 民主与科学是建成红旗渠的根本保证. 主人对达句话颇感意外:"我们开过讨论会.人们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来评价红旗渠和红旗渠精神,还没有人这样提过."  相似文献   

18.
《小康》2021,(19)
正在接受《小康》杂志、中国小康网记者专访时,林州市委书记王宝玉表示,红旗渠精神是创业时期艰苦奋斗的典范,更是林州走向全国乃至全球的特有标签,林州过去的辉煌由红旗渠精神引领创造,未来的理想依然靠红旗渠精神引领实现。一渠绕群山,精神动天下。太行山东麓,一条流动的"天河"盘在山腰,这就是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红旗渠。"家住在山间,用水真作难。担水要翻山,吃水似油盐。"这曾是河南省林县(现林州市)人民吃水难的真实写照。20世纪60年代,在这里修建的红旗渠不仅给后人留下了浇灌几十万亩田园的水利工程,更是留下了宝贵的红旗渠精神。  相似文献   

19.
<正>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运用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观点评判和鉴赏文艺作品"。他还要求我们文艺工作者"目光再广大一些、再深远一些,向着人类最先进的方面注目,向着人类精神世界的最深处探寻"。我觉得总书记的讲话非常深刻,探讨红旗渠精神也可以有多种角度和多种视野。探讨红旗渠精神,我们可以从美学的、艺术的眼光来看。红旗渠精神彰显了什么样的人性之美?人性当中哪些最优秀的东西,在红旗渠精神中得到了体现?探讨红旗渠精神,还要放在一个广阔的人类精神史当中来  相似文献   

20.
《小康》2021,(12)
正红旗渠这个名字对像笔者一样的60后来说并不陌生。小时候曾在学校的组织下,看过中央新闻纪录制片厂历时十年之久拍摄的纪录片《红旗渠》,对林县人民创造的这个世界奇迹深表敬佩,片中的主题曲至今也耳熟能详。不过,很是遗憾,这么多年来竟然没有机会一睹红旗渠风采。还好,前不久当杨震林把他在抗击新冠疫情期间写就的《山腰上的中国:红旗渠》寄给我时,我迫不及待地欣赏了这部洋溢着时代主旋律的新书,竟被作者所展示出来的红旗渠故事所深深打动,也算补了一次有关红旗渠历史的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