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毛泽东在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曾对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发表过许多重要论述,为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但是,毛泽东在晚年也曾在社会主义商品生产问题上陷入迷津,给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带来了不(?)影响。实事求是地分析毛泽东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观的特点,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增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的读书生活》是一部记述毛泽东同志读书生活的文章荟萃,每一篇每一页,都浮现出一代伟人孜孜不倦的读书侧影。书中有这样两句话:远飞者当换其新羽,善筑者先清其旧基,使我深刻领会到读书学习的重要意义。换新羽的关键在于换,就是要加强读书学习,进行革故鼎新,提高能力素质。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读书学习修身,并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形成了良好的学习风气。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同志常说,读书治学没有什么捷径和不费力气的窍门,就是一要珍视时间,二要勤奋刻苦。在战争年代,他利用行军、休息的间隙读书;工作繁忙时,他就利用饭前饭后甚至上厕所的片刻读书;白天有事,他就减少夜晚睡觉的时间来读  相似文献   

4.
论勤俭节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我党一贯坚持的良好作风。在“三讲”教育中,我们应该弘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早在民主革命时期,我们党的第一代领导人毛泽东就指出:“财政的支出,应该根据节约的方针,应该使一切政府工作人员明白,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120页)建国后他又指出:“节约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原则之一。”(《毛泽东选集》第H卷,第249页)党的第H代领导人邓小平在领导中国人民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深刻指出:“艰苦奋斗是我们的传统,艰苦朴素的教育今后要抓紧,一直要抓六十到…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是伟大的革命家,也是伟大的学问家。他从青少年时代起,数十年来,广收博览,阅读了大量古今中外书籍。许多同志特别是青年同志,对他的生活的这个侧面知之不多,或知之不详,或知之不确,但我们想都会有浓厚兴趣的。《毛泽东的读书生活》正是为了适应这种需要出版的。它介绍了毛泽东笃志嗜学,把读书与工作溶于一体,阅读马列主义著作,阅读哲学、逻辑学、经济学、文学、历史、自然科学等各种书籍和报章杂志,以及自学英语的情况;力求通过翔实的叙述,展现毛泽东读书的生动情景,使人们了解毛泽东强烈的求知欲望、广泛的读书兴趣、独特的读书方法,以及读书生活对于他的思想和事业的深刻影响。现在简要地谈谈该书的一些情况和特点。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的读书笔记冯树鉴毛泽东从青年时代起,就主张读书要“四多”──多读、多写、多想、多问、这里所谓多写,即多做读书笔记。毛泽东的读书笔记,主要有六种形式:一、内容摘录。毛泽东在青年时代上课时就认真做课堂笔记;在自修时地写读书笔记,包括抄录全篇文章和摘...  相似文献   

7.
从简单商品生产到扩大商品生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品生产是从简单商品生产发展到扩大商品生产的。马克思所理解的简单商品生产是和小私有制结合起来的,而扩大商品生产则是和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结合起来的,并直接理解为资本主义生产。可是,自从社会主义出现了扩大商品生产的客观事实以后,它就说明扩大商品生产并不等于资本主义的商品生产,而是资本主义商品生产和社会主义商品生产所共有的,因而简单商品生产也就不必定要和小私有制联系起来,只须  相似文献   

8.
最近,江泽民主席多次强调要加强学习,要“学习学习再学习”,不仅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和现代科技知识,而且还要学习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特别是近代史和现代史。读书学习不仅是实践“三个代表”对一般党员群众的要求,也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对党的领导干部的要求。加强学习,提高知识,增长才干,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一贯思想。他们是这一思想的倡导者,也是这一思想的忠实实践者。毛泽东自己就是很好的例子。一毛泽东自幼勤奋好学,酷爱读书学习,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就像牛进…  相似文献   

9.
刘益善 《政策》2004,(7):56-56
灯火闪烁 韶山毛泽东同志旧居的卧室中,陈列着他少年时代读书用过的桐油灯。 我们要火! 我们要火! 人民在黑暗中呼喊, 中国在寒风中抖索。 火光,快来吧, 快赶走寒冷的冬天,  相似文献   

10.
正组织革命战争改良群众生活是我们的两大任务我们是革命战争的领导者、组织者,我们又是群众生活的领导者、组织者。组织革命战争,改良群众生活,这是我们的两大任务。……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毛泽东:《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1934年1月27日),《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9页。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的一生是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富强而不断奋斗的一生,他为当代公安大学生树立起了光辉的榜样,指明了前行的方向。当代公安大学生要像毛泽东那样读书学习,像毛泽东那样调查研究,像毛泽东那样责任担当,像毛泽东那样立志为人民大众贡献自己的一切。  相似文献   

12.
“把读书当作人生大事,争取时间多读书,寻找机会多读书。”这是智利著名诗人、1971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聂鲁达对其子女的要求。聂鲁达一生可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他无论从事社会活动,还是当外交官、当议员,都把读书当作人生大事,一直坚持到生命的最后时刻。我们党历来重视学习。毛泽东同志早就说过:“情况是在不断变化,要使自己的思想适应新的情况,就得学习。”党中央一直将加强学习作为一项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的战略任务来对待、来倡导、来要求。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强调要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教育思想与出版工作任立出版教育是紧密联系在一起并相互影响的。毛泽东早年就认为,世界的改良与进步,须从教育普及使人民具有知识开始。教育的普及,离不开学校的兴办,离不开书籍的出版。我国为提高人的文化素质而进行的学校教育,其主要活动是教人识字读书。要...  相似文献   

14.
注重政治建设,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早在1929年,毛泽东同志在《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一文中就明确提出了“提高党内的政治水平,肃清单纯军事观点”,“加紧官兵的政治训练”的任务(《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87页)。1939年,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毛泽东同志指出,党的建设过程“同党的政治路线密切地联系着”,并且提出,要建设一个“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605,602页)1945年,党的“七大”又重申了毛泽东同志提出  相似文献   

15.
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摘自《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310页  相似文献   

16.
现在,理论创新已经成了一个热门话题。究竟什么是理论创新,怎样才能进行理论创新?这些问题需要很认真地加以思考。一、理论创新就是认识世界毛泽东曾说:“不论做什么事,不懂得那件事的情形,它的性质,它和它以外的事情的关联,就不知道那件事的规律,就不知道如何去做,就不能做好那件事。”(《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1卷第171页)那么,理论创新是什么样的事呢?理论创新就是深化对世界的认识,就是将我们对客观世界的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形成理论形态的认识成果。认识客观世界,要有一定的历史条件。恩格斯说:“我们只能在我们时代的条件下进行认…  相似文献   

17.
一九六三年,毛泽东提出党的干部要学习马列著作的意见,在第一次送给他审定的书目中,他认为哲学书开得少了,应该有普列汉诺夫的著作。(参见《毛泽东的读书生活》第33—34页)《论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问题》(以下简称《论个人》)便是后来补充在这个书目上的普列汉诺夫的三本哲学著作之一。由于种种原因,原定三十本书的读书计划并没有付诸实施。普列汉诺夫的这部哲学名著,除少数专业理论工作者外,至今在从事实际工作的干部  相似文献   

18.
一历史是人类进步的足迹,是前人伟大创造的积累,是我们正确地走向未来的启示录。重视学习研究历史并运用历史知识教育广大干部是我党的优良传统。早在抗日战争初期,毛泽东同志就提醒全党:“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继承这一份珍贵的遗产。这对于指导当前的伟大的运动,是有重要的帮助的。”(《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2卷,第534页)进入新时期以后,邓小平同志在许多场合发表讲话,都强调要把学习历史知识提到社会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9.
在党的第一代领导人中,毛泽东可谓是终身学习、酷爱读书的典范,他一生读书之多、之广、之深、之活,无人能出其右。毛泽东的读书方法可归纳为四点:  相似文献   

20.
<正>纵观毛泽东一生,他交友是多方面的,既有原则,又有人情味,展现了大国领袖宽广的胸襟以及高超的统战艺术,也让我们看到了伟人真诚无私的一面。他的交友观,值得我们学习。青年时期的"三个半朋友"1915年9月,22岁的毛泽东在湖南一师读书。他化名"二十八画生",在长沙一家报纸上登了一则征友启事,指明要结交坚强刚毅、随时准备为国捐躯的青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