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欣城 《江淮法治》2010,(18):1-1
媒体报道,本月底,盖茨与巴菲特将来到中国,与50位中国富豪共赴一场“慈善晚宴”。因二人在美国劝募成绩斐然,已成功劝说40名美国亿万富翁承诺捐赠自己至少一半的财富。此次盖茨与巴菲特的中国之行,也被蒙上了“劝说中国富豪参与慈善募捐”的面纱。有消息说,部分中国富豪因怕被“劝捐”而拒赴盖茨慈善夜宴。  相似文献   

2.
中国慈善事业尽管有发展,但仍存在“政府主导”的问题,慈善机构少,筹款能力不强,慈善立法滞后,慈善信息不够透明。中国的慈善事业应借鉴美国慈善的成功经验,积极完善慈善立法和相应税收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3.
王广猛 《政府法制》2014,(14):51-51
我们常常说某个人“墨水”喝得很多,是指他的学识相当高,读的书、写的文章也不少。其实在中国古代,还真的有喝墨水的人。  相似文献   

4.
论中国古代国际法之存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中国古代国际法之存在孙玉荣国际法,是以国家间关系为主要调整对象的有拘束力的原则、规则和制度的总称。中国古代是否存在国际法?对此,专家学者意见不一。欧美学者大部持否定意见,只有少数持肯定意见。中国当代的国际法学者中,很多人也否认中国古代有国际法。本文...  相似文献   

5.
申音 《法人》2010,(12):90-90
每年的11月份是深圳的慈善月,慈善话题被人不断提起。而近期关于慈善的事件也比比皆是——巴菲特比尔盖茨慈善中国行、陈光标的裸捐宣言、第二届“鹏程慈善奖”的评选等等。慈善有哪些方式?如何看待裸捐与战略慈善?深圳的慈善事业发展概况又如何?  相似文献   

6.
美国的慈善立法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奇林 《法学评论》2007,25(4):99-106
慈善是美国社会的一个缩影,慈善法是美国社会立法的一部分。美国的慈善立法在经历了由英国法向美国法的转变之后变得更宽松、更灵活。联邦税法是美国慈善法体系中最为重要的一部法律,它所确立的激励、公平和监管原则对于促进和规范美国慈善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势利导、顺势而为是美国慈善立法的主要特点。美国慈善的发展与发达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美国关于慈善的法制建设。美国慈善立法的经验对于加强我国的慈善立法有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7.
《公民与法治》2013,(12):41-41
通观一部《资治通鉴》可以发现,司马光对选官用人问题给予了突出关注,并以“臣光日”形式的议论,对中国古代的选官用人原则进行了高度的总结。这些原则是他站在治国理政高度上对用人之道的总结,是对历史的总结。  相似文献   

8.
张镇强 《政府法制》2006,(13):23-24
慈善捐助自古有之,中国和外国都如此,但发展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常态,则只见于20世纪以来的发达国家。发达国家慈善事业的广泛发展是建立在人们对“慈善”二字的深刻认识之上的。例如,英国人认为慈善的含义在于只是奉献,不求回报;慈善的目的是让接受资助的人从此改变他们的生活和命运;慈善事业不应该是富人良心发现时偶尔的施舍和恩赐,而应该是每个人从内心深处发出的对他人的同情与关爱;慈善事业的最终目的不在于给予了多少,而在于有没有一颗同情和善良的心。美国是从17世纪开始,由欧洲各种不同宗教信仰的移民在一片大荒原中开拓建立起来的…  相似文献   

9.
我国慈善事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慈善事业尽管有发展,但仍存在"政府主导"的问题,慈善机构少,筹款能力不强,慈善立法滞后,慈善信息不够透明。中国的慈善事业应借鉴美国慈善的成功经验,积极完善慈善立法和相应税收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公证协会女公证员工作委员会七月末远赴青海搞了一次对“贫困母亲”的捐助。捐钱不算很多.但影响不算很小。因为.以前我们搞业内互助多一些,针对社会的公益慈善类捐助不多见:小规模的公益慈善活动有一些.但以全行业名义的这样面对面的公益慈善捐助还是第一次。  相似文献   

11.
八议、官当     
何进 《江淮法治》2008,(8):37-37
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官员和贵族总是会堂而皇之地得到特别的优待、享有特别的权利,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其实这些“优待、宽宥、特权”都是有法律依据的。中国古代社会是宗法等级社会,法律中贯穿着不平等的精神和原则,规定了很多的特权法,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八议、官当”制度。  相似文献   

12.
肖锋 《政府法制》2012,(36):44-44
亲爱的中国富人们:你们好!我发起了美国富豪捐赠运动,至今已有不下40名亿万富豪承诺捐出一半财产,他们都是白手起家的大亨.接下来6个月,我和盖茨将与中国、印度的富人见面谈慈善,打算发起一场全球性慈善运动。  相似文献   

13.
领袖也幽默     
陈明贵 《政府法制》2013,(21):20-20
我们中国不乏幽默的领袖,邓小平就是一位冷幽默高手。1982年,他第一次访美,美国国务卿说:“中美建交,美国有很多人不支持、不理解,持反对态度,请问阁下,在中国内部有没有反对中美建交的?”邓小平随口回答:“有,台湾省就反对。”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危及慈善公信力的事件让学界开始重视有关慈善监督方面的研究。而美国的"吹哨人"制度是为了鼓励政府、社会组织内部成员为了公众利益,都可以通过诉讼、揭发等手段维持社会公正。吹哨者受到法律保护,鼓励公民参与社会公正监督,美国"吹哨人"制度对我国公众监督慈善组织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5.
在2010年年初出现了一场有趣的“中国首善”竞争,老一代慈善人物余彭年再次回到了“中国首善”的位置。与此同时,余彭年——曹德旺等人——陈光标等人,三代民营企业家一道活跃在慈善的舞台上。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美国在慈善扣除理论与立法上的重要变化尚未引起我国学界的重视。美国慈善扣除制度在实施中暴露出了许多问题,目前美国已有不少研究开始对传统的慈善扣除理论进行批判,美国政府也已经开始对慈善捐赠扣除制度不断进行调整和改革。因此,在完善我国慈善税收激励制度时,在对美国慈善税收扣除立法实践考察的基础上,梳理其理论发展并进行制度反思,除了肯定美国慈善扣除制度对捐赠的激励作用之外,还应当重视当前美国慈善扣除理论方面的变化及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而合理设计慈善扣除的比例限制,科学设置边际税率,选择适当的慈善税收优惠方式,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慈善税收激励政策。  相似文献   

17.
运用科学常识也是中国古代侦破刑案的重要手段之一。它曾大大提高了中国古代刑事司法的办案效率,并为维护当时的社会秩序,打击犯罪,起了积极作用,本文拟对其中的一些重要问题作些论述。 一 中国古代司法官运用科学常识侦破刑案的形式很多,但总归起来,主要是以下这些。 一、运用心理常识侦破刑案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理活动,这种心理活动常会反映在行为中,正常的心理活动会有正常的  相似文献   

18.
邓媛 《政府法制》2011,(2):32-32
美国:任何公民都可以查账 在美国做慈善有着相当严格的程序,约束慈善机构及其成员的标准和规则非常完善,尤其对一些资助项目申请、拨付款项和运营费用预算等的管理非常严格。美国还设有慈善评级机构,一旦信誉受到质疑,将直接影响到慈善组织以后的正常运作。美国绝大多数州规定,慈善机构必须向州首席检察官提交年度报告,首席检察官还可以代表公众对触犯公共利益的慈善机构提起公诉,任何美国公民都可以到慈善机构查阅账目。  相似文献   

19.
在国内,年关将至,我们看到的情景往往是,领导带着一大帮随从,带着粮油和现金来到一些困难户家中,然后被媒体广泛报道。在国外,这样的场景则很少看到。很多发达国家过年的时候,帮助穷人的主角不是官员和政客,而是有爱心的人和民间慈善救济机构。  相似文献   

20.
富而仁者     
一个人成了超级富豪,他怎样看待自己的财富?有着 80亿财产的美国富豪费尼决定:散尽家财.这位可敬的老人今年76岁了.在20年前,他创立了"大西洋慈善"基金会,现已捐出40亿美元,他要求基金会在2016年前捐光剩下的40亿美元."大西洋慈善"现正以每年4亿美元以上的速度散财.费尼表示:财不散尽,死不瞑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