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我国人口与资源的矛盾十分突出,现有资源供给和环境承载能力已无法满足传统模式下经济高速发展的要求。因此,必须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实现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本文从现实状况、价值取向和发展绩效三个维度,深刻分析了农业循环经济是建立农业生态文明的必然选择,进而提出了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八大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乡镇政府职能与新农村建设密切相关;乡镇政府职能的转变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制度保障。但目前由于政治、经济、法制、文化等方面的原因,导致乡镇政府职能与新农村建设关系失调。为此,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明确乡镇政府的角色定位,深化财税制度改革,从法律上规范乡镇政府的职责,建立农民利益的政治表达机制。  相似文献   

3.
新农村建设是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大国破解二元结构、解决"三农"难题既富创意又切合实际的路径选择。这一路径指向,将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来实现"先富"和"共同富裕"的历史进程。本文从市场的有限性和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际市场的竞争必然以不移趋势提高资本有机构成的视角出发,指出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民增收是核心内容,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并非只有刘易斯模型给出的"华山一条路",而农业产业化在这方面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其次提出了新农村文化建设过程中,以公共选择的方式来改善文化公共产品资源配置效率,並达到意识形态的学习与教育和非正式约束教化功能的目的。最后,从组织效率的角度,分析了新农村建设最有效的手段是以政府的包容性政策来提高农民和农村经济社会的自组织程度。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3,(35)
全球生态环境问题严重,生态文明日益受到世人瞩目。在这种大背景下,我国新农村建设要从生态文明角度出发,以培育生态产业、生态文化和打造生态村庄为突破口,寻求新的发展途径,以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与新农村建设协同发展。基本路径是:优化农村生产方式;提高农民生态意识;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5.
孙中山在探索民生问题解决途径的过程中,引发对中国农民问题的认识和重视。分析研究他的农业发展思想,对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推进农村的改革与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当前农村小农生产组织形式严重滞后于时代,组织创新已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这是应对农村经济战略转型和市场竞争的需要,也是农民实现和保护自身利益和对农民进行教育的最佳途径.必须在改造与最大限度地利用农村既有传统组织资源的同时,培育与发展新型的农民合作组织,更新当前的农村组织形式,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相似文献   

7.
发展循环经济是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发展循环经济,必须高标准地制定规划,打造优势企业群,建立完善的政策机制,加快科技创新步伐,营造全社会支持参与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8.
高飞 《学理论》2009,(31):32-33
孝伦理作为中国最重要的道德规范之一,既有精华,又有糟粕。孝伦理封建性的糟粕主要是“忠孝相通,移孝忠君”、“无违亲意,绝对服从”、“父母之命,包办婚姻”、“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知情不举,父子相隐”、“身体发肤,不敢毁伤”、“三年守丧,礼仪繁缛”、“伤身自戕,悖理反常”等。孝伦理有益社会的部分是养亲悦亲,双重赡养;无违有度,从义谏亲;由里及外,敬重尊长。孝伦理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地位表现在它是家庭和睦的基础;是村民之间和谐的基础;是和谐农村建设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谢菊 《行政论坛》2007,(2):67-69
生态危机已向西部新农村建设提出了巨大挑战,以生态建设和管理促使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成为西部新农村建设的关键。西部地区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必须承担起相应的生态责任,即生态教育责任、生态政策责任和生态管理责任。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文化建设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然高度重视农村文化建设,实现农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平衡发展。新农村建设的五大任务中,应当以“乡风文明”作为建设重点,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加强建设农村公共文化体系,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抓好家庭、社区和乡镇三个层次的载体和作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1.
《求知》2006,(6):41-42,44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特点和原则 1.根据中央阐明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意义、内涵、方针、思路和提出的战略部署、各项措施。同过去相比,新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鲜明的时代性。我国总体上已到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发展阶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顺应了时代的要求,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二是内涵的全面性。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20字要求”,包含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内容,是对新农村全景式的描述。全方位地规划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三是影响的全局性。这一重大战略举措。将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与全局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知本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新农村建设使命紧迫、现实而又任重道远,既要着眼当前又要统筹长远。因此,解决当前农村、农业和农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达到未来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有一个一以贯之、系统整体的思想和理念,实施知本农业即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具有整体系统性、长远全局性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3.
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对于常德这样一个农业人口占80%、农业经济近30%的农业大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更加突出。新农村建设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必须建立一种有效的共建机制,依靠各种力量,整合各种资源,激发各种活力,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相似文献   

14.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继承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进行的一次新选择,是现代社会一种全新的文明形态.建设生态文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发展循环经济能较好地促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承接"丰富农民精神生活,更新农村文化面貌"的办院理念,山西祁县权勇文化大院突显了个人自主经营、服务大众、形式多样、引领风尚、山西特色等特点。权勇文化大院的发展壮大,不仅增强了农民的文化自信,而且提高了农民的文化自觉,同时还促进了农民的文化自主等。权勇文化大院的蓬勃发展给我们如下启示:农民自身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是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根本动力,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是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因素,来自于民间、服务于民间是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16.
韩俊 《求知》2007,(10):13-14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在完善“少取”的基础上,加大“多予”力度,加快“放活”步伐,逐步建立健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和机制。  相似文献   

17.
赵贵起 《求知》2006,(7):30-31
近年来,我们北辰区双街镇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充分发挥镇位优势,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工业园区化、农村城镇化。全面加快现代化新城区建设步伐。我镇牢牢抓住结构调整、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科技进步与创新四个环节,着力把“农业做精、工业做强、服务业做优”。我镇以旧村改造为突破口,按照“超前规划,整体布局,体现特色,分步实施”的思路,整体推进现代化新城区建设,不断提高群众人居生活水平和品位,努力打造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18.
陈慧文 《学理论》2014,(7):11-12
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十八大更是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在农村实现生态文明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更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有必要展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9.
法制: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晓兰 《理论探索》2007,(4):155-157
新农村建设面临的一系列现实问题呼唤着法制。只有依靠法制,农民的主体作用才能有效发挥,农民增收才能落到实处,城乡二元结构才能被彻底打破。农村法制建设的具体举措是:努力贯彻和完善促进农业发展、保证农民增收的法律法规,不断完善农民权益保护的相关法律体系,逐步改革和完善统筹城乡发展的法律体系等等。  相似文献   

20.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远而艰巨的历史任务,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是要促进农村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提高农业、农村和农民的自我发展能力.在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要防止改革思路和方案设计中的简单化倾向,就必须充分尊重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充分认识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理性与辨证的思考新农村建设问题.本文从哲学的角度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分别从矛盾论、联系与发展、内因与外因、实践认识论、按客观规律办事等角度进行了理性分析,以期正确把握新农村建设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