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是一本长篇回忆录,它叙述了以往众多的回忆录中极少反映的一个方面——后勤工作,勾勒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兵团及其前身苏北兵团后勤工作的基本面貌。十兵团是解放战争中的一支劲旅,曾参加过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解放上海和解放福建的战役以及福建解放初期的剿匪斗争,屡建战功,其后勤工作是较成功的。  相似文献   

2.
我参加淮海战役刚结束,1949年1月,就从淮海战场奉命赶赴至三野十兵团政治部宣传部任秘书.4月我在参加渡江战役,解放常州、无锡、苏州,五月解放上海后,仍回到苏州十兵团政治部宣传部驻地.  相似文献   

3.
艰难的行进     
淞沪战役结束后的第2天.我二十九军奉命撤回苏州休整,为进军福建作准备.休整期间,我参加了三野和第十兵团召开的军事工作会议,明确了下一步的作战任务.上级赋予我二十九军的任务是乘胜南下,向福建进军,扫荡残敌,以新的胜利迎接新中国的诞生.  相似文献   

4.
平津战役结束后,1949年2、3月间,根据中央军委1948年11月1日关于统一全军组织和部队番号的指示,全军实行统一编制,华北军区第一、第二、第三兵团依次改编为第十八、第十九、第二十兵团,兵团所属各纵队改编为军,仍直属中央军委指挥。我被任命为第二十兵团政治部主任。此时,因指挥太原战役的徐向前司令员,突然卧病,彭德怀副总司令奉毛主席之命要到太原前线,临时接替徐总的指挥。彭总即要我随他乘火车同往太原前线。彭总说,打下太原以后,十八兵团和十九兵团将调西北战场,参加对国民党胡宗南集团和青  相似文献   

5.
正王建安(1907-1980)原名王见安,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黄麻起义。后担任红四军政委,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山东纵队副指挥。解放战争时期是华东野战军第八纵队司令员兼政委、东线兵团副司令员,参与指挥了济南战役和淮海战役。解放后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历任第八兵团司令员兼政委,第九兵团司令员兼政委,沈阳军区副司令员,济南军区副司令员,福州军区副司令员,中共中央军委顾问。先后参加鄂豫皖苏区反"围剿"、川陕苏区反"围  相似文献   

6.
1948年11月6日,淮海战役打响。华野十纵在山东兵团指挥下,会同第七、第十三纵队由临(城)枣(庄)线向韩庄、台儿庄攻击,突破运河沿线,进至徐州以东,切断陇海路,形成攻徐态势,并配合政治攻势,促使国民党第三绥靖区所部第五十九军、第七十七军起义,一举包围了正向徐州撤退的黄百韬兵团。  相似文献   

7.
前线接防     
在离开“志司”前往台日里的途中,我决定去看看我们的友邻部队——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因为根据“志司”的指示,第67军接防之后,20兵团将在东线代替9兵团实施指挥,位于67军西侧五圣山一带的9兵团第26军也将归20兵团统一指挥。第9兵团是在1950年11月间入朝的,入朝后一直担负东线作战任务,参加了第二至第五次战役,打得很出色。宋时轮任该兵团司令员兼政委。我与他在抗日战争时就认识,是老战友。一到9兵团驻地,他就打趣地说:“欢迎你们光临视察!”  相似文献   

8.
要说工会对我的关心那可太多了。1983年,在修建南疆铁路吐(鲁番)库(尔勒)段和天山洞库工程中成绩突出,经师、兵团工会推荐我参加了自治区第五次工代会,这对于长期在边远施工一线的我,第一次到自治区首府参加我们工人阶级的盛会,真感无尚光荣。 1984年,经师、兵团、自治区总工会推荐,我被评为兵团劳模和自治  相似文献   

9.
1948年3月中旬,华东野战军(以下简称"华野")陈(士榘)唐(亮)兵团和晋冀鲁豫野战军陈(赓)谢(富治)兵团进行了洛阳战役。6月中旬至7月上旬,粟裕指挥华东野战军西兵团和陈唐兵团,在中原野战军两个纵队的协同配合下,先经五昼夜激战攻克河南省会开封,又于睢县、杞县地区围歼区寿年兵团,史称豫东战役(包括开封战役和睢杞战役)。  相似文献   

10.
正父亲是上海手表厂第一任厂长父亲是当兵出身,当兵时只有12岁,属于陈毅部队第三野战军,直接的兵团是许世友山东兵团,是许世友部队里的一个通信兵。当时通信兵在部队是技术兵种,有点技术含量。我父亲在淮海战役结束向江南进军的时候,很有幸被部队选中参加丹阳集训,集训完到上海,就  相似文献   

11.
正淮海战役结束后,我军转入休整。1949年2月,根据中央军委的命令,华东野战军改称第三野战军,我(朱镇中,江西瑞金人)所在的七纵二十一师六十一团的番号改为第二十五军第七十五师第二二三团。3月,我团奉命调归第七十四师指挥,编入渡江大军的中路集团,从安徽明光地区出发,向无为县陆家店长江北岸开进。3月下旬的一天,我(时任该团副团长)奉命跟随军长成钧前往第九兵团指挥部受领渡江作战的任务。到达九兵团指挥部后,兵团政委郭化  相似文献   

12.
正1950年11月7-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在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宋时轮的率领下,分别经辑安(集安)、临江进入朝鲜,执行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的东线作战任务。从辑安进入朝鲜的是由张翼翔军长率领的9兵团第20军近5万人;从临江入朝的是9兵团的兵团部和由彭德清军长率领的第27军、由张仁初军长率领的第26军,共10万余人。9兵团在解放战争时期是三野在华  相似文献   

13.
我的爸爸陈龙泉,解放福建时是十兵团二十九军八十六师二五六团代团长。爸爸对我说,在解放福建的战斗中印象最深的是解放厦门的渡海战役。  相似文献   

14.
瞿定国 《党史博览》2021,(6):21-25,31
在举世闻名的上甘岭战役中,志愿军第3兵团第15军军长秦基伟,担任战役前期第一线指挥员,军史战史书中多有记载,然而第3兵团第12军副军长李德生担任战役后期第一线指挥员,却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15.
我的爸爸陈龙泉,解放福建时是十兵团二十九军八十六师二五六团代团长.爸爸对我说,在解放福建的战斗中印象最深的是解放厦门的渡海战役.  相似文献   

16.
上甘岭战役,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后,打得十分艰苦、能够展现我军顽强作战风格的一场战役.但至今很少有人知道,李德生曾是这场战役的前线总指挥. 1951年,李德生所部被改编为志愿军的一个师,由他担任师长,入朝作战.不久,李德生就被提拔为三兵团第十二军的副军长,接着又参加了金城战役.  相似文献   

17.
一 1949年4月21日,中央军委毛泽东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朱德总司令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人民解放军在各个战场上,以雷霆万钧之势,向国民党军队发动进攻.第三野战军第十兵团在叶飞司令员、韦国清政委的指挥下,于江阴附近强渡长江,解放了常州、无锡、苏州等城市.接着参加了解放上海的战役,后又越经浙江,担负起解放福建的光荣任务.  相似文献   

18.
解放战争中后期,蒋介石为同人民解放军进行战略决战,先后组成了20多个重兵集团。其中,廖耀湘兵团、邱清泉兵团和黄维兵团,全部美式装备,实力较强。蒋介石的嫡系部队有五支战斗力较强的部队,号称“五大主力”,即新一军、新六军、第五军、十八军(整编十一师)、七十四军(整编七十四师)。其中,新一军、新六军编入廖耀湘兵团,第五军和第七十四军编入邱清泉兵团,第十八军编入黄维兵团。在国共两军战略决战的关键时刻,这三大“王牌兵团”先后被投入东北和华东战场,并被蒋介石寄予厚望。然而,令蒋介石大失所望的是,在辽沈战役和淮海战役中,这三大“…  相似文献   

19.
程秀龙 《党史博览》2012,(10):27-32
1951年。郑维山作为十九兵团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入朝。与司令员杨得志、政治委员李志民一起指挥十九兵团参加了第五次战役。志愿军转入阵地防御阶段后,根据中央军委轮换任职的规定,他到二十兵团任代司令员。其间,他指挥部队参加了1952年秋季和1953年夏季战术反击作战。1953年夏季第二阶段的战术反击作战,成为他在朝鲜的最后一仗。  相似文献   

20.
一九四九年秋,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第三野战军第十兵团在取得福州战役全胜之后,为迅速解放福建全境,经过三个多星期的休整,便带着鏖战疆场的硝烟和胜利的雄威,迅猛南进,自九月十二日开始,进行了进军福建的第二大战役——漳州、厦门战役(下称漳厦战役)。该战役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9.12——9.25)为外围战斗,即控制金(门)厦(门)外围大陆沿海桥头阵地,形成对金厦之敌三面包围之势;第二阶段(10.15——10.17)为攻厦战斗,首歼厦岛北部之敌,继向南部攻击前进,全歼守敌,解放厦门。本文就漳厦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