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亲爱的读者,你可知道林彪炮制的“毛主席的话句句是真理,一句顶一万句”,是在哪个地方出笼的?什么时候最先见之于哪个报刊?在它公开见报之前,是谁第一个对这句话提出了质疑? 本文,就是那“第一个质疑者”披露的27年前的军报内部消息……  相似文献   

2.
博览之窗     
“两个凡是”的源头 1965年11月,林彪提出了一个“突出政治的五项原则”,经过毛泽东批准,作为全军各项工作的总方针和总任务。林彪说: 毛主席的话水平最高、威信最高、威力最大,句句是真理,一句话顶一万句。 在1966年1月结束的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林彪又进一步讲道: 不论在任何时候,对毛泽东思想都要坚信不疑。凡是毛主席指示的,就要坚决拥护,坚决照办,上刀山下  相似文献   

3.
文革中,林彪是以毛泽东最亲密的战友出现在世人面前.然而,在这种表象下面,还隐藏着许多鲜为人知的分歧.1 文革中,林彪为了篡夺党和国家的最高权力,极力推行对毛泽东的个人崇拜.1966年5月,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林彪又一次大谈天才论.“毛主席的话,句句是真理,一  相似文献   

4.
说谦虚     
“谦受益,满招损”,这两句经过无数世代、无数次实践总结出来的经验,流传到今天至少有两千多年了。这是普遍真理,任何地区、时代都适用的真理。这条真理指出了人们成功和失败的道理,但是,可惜得很,并不是所有的人们都能  相似文献   

5.
“无风不起浪”是中国的一句成语,意思是说无论什么事情的发生,总有个原因。我们常说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正是说明了这一道理。凡事都不会无缘无故地发生,一切事物的出现,必定会有它出现的一定的原因,一定的道理,世界上不会有一种事物是毫无一点原因而凭空存在的。事实上的确是这样。如果一件事的发生,或一种事物的存在没有一点原因的话,我们一定会对它的发生或存在而感到奇怪,进而去追究它是因为什么而出现或存在的。“无风不起浪”这句成语告诉我们这样一条辩证法原理: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存在都不是孤立的,都不是与…  相似文献   

6.
在写下这篇文章的题目前,我想到了泰戈尔两句意味深长的话,“总有一天,我们将懂得,死并不能夺走我们灵魂所获得的东西,因为它的收获与它自身已结为一体”。“我痛苦过,绝望过,也体味过死亡的滋  相似文献   

7.
林彪自1958年以后,就拼命吹嘘他“一贯拥护毛主席革命路线”的“光荣历史”,特别鼓吹的是1929年闽西斗争时期直到古田会议,他“都是拥护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是“正确路线的代表”。而攻击朱德、陈毅是“错误路线的代表”。闽西斗争时期林彪的确是“拥毛反朱”的。但林彪为什么“拥毛反朱”?这得从当时的朱毛分歧说起。 朱毛分歧的由来”  相似文献   

8.
孔老夫子有句名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与此意相近的还有一句:“苟正其身矣,於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纵观《论语》一书,类似的话,孔子讲过若干遍。可见,在他看来,执政者自身的品行如何,对“令”能否行得通是起首要作用的。  相似文献   

9.
一生吃过的饭菜无数,总有几顿会让你至今回味;一生认识的人无数,总有几位会成为知己;一生听、读到的话语无数,总有几句会让你深思,甚至心潮澎湃。好话语像珍馐,像知己,更像暗夜中突然点燃的烛火,在照亮眼前的同时照亮心房,记住它,珍藏它,默念它,定会感动一生,指导一生。“对必然之事,且轻快地加以承受。”据说,这是基督耶稣说过的话。在这个忧虑不时存在的世界里,领会好这句话,会使你自觉地在忧虑摧垮自己之前,先改掉忧虑的不良习惯,接受任何不争的事实。一个内心充满忧虑的人是不会感受到生活的美好的。这话虽然已经说了两千多年,但今天的…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对刘少奇在会上提出“大跃进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过5年、10年之后再来为‘三面红旗’作出结论”,心中有所不满 彭真在会上说:“别人都可以批评,就是毛主席不能批评,这不好。” 林彪在发言中说:“毛主席最突出优点是实际,他总比人家实际一些,总是八九不离十。” 文化大革命初期,江青说:“七千人大会憋了一口气,直到文化大革命才出了这口气。”  相似文献   

11.
“历史是人民羣众創造的”,“人民羣众必須自己解放自己”。——你不要看这只是两句簡单的話,好像很容易懂。如果你要实现这个真理,要使装在自己头脑中的这个观点,轉化为实际的行动,那就不簡单、不容易了。毛主席讲到认識和实践的关系时,这样說过:“认識的能动作用,不但表現于从感性的认識到理性的认  相似文献   

12.
叶茂 《廉政瞭望》2012,(23):2-2
一家香港媒体曾经说过一句意味深长的话:“邓公最大的贡献是教会了国人如何思考。” 的确,1978年的真理标准大讨论仿佛欧洲的启蒙运动,让当时的中国人跳出“两个凡是”的精神桎梏,破除被供至神龛的领袖和他的意志之“神”,去思考历史,思考现实,由此市场经济确立,威权政治向平民政治转变。  相似文献   

13.
江波 《党史纵览》2004,(9):42-48
林彪要求背诵毛主席的话 20世纪60年代"红宝书"迅速风靡全国,与林彪的大力倡导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4.
一九七八年在全国范围内展开的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是在深入揭批林彪、“四人帮”的斗争中提出的。其内容是,我们在拔乱反正中,究竟是从实际出发,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还是以“本本”上说的,甚至以被林彪、“四人帮”篡改歪曲了的片言只语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这是思想上、理论上最根本的拔乱反正,是一个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重大问题。三中全会高度评价了这场讨论,指出:  相似文献   

15.
修养撷英     
《前线》1997,(6)
半句假话都不要往纸上写徐海东是我军著名的能征善战的将军,毛主席曾称赞他是“对中国革命有大功的人”,“文化大革命”期间,他对林彪、江青搞的那一套十分看不惯。他对身边的人说:你们都是共产党员,是共产党员就要相信真理。红的就是红的,黑的就是黑的。现在有人把红的说成黑的,那说归说,终究代替不了事实真相。他要求帮他写调查材料的人,要绝对实事求是,不能看风头说话,好的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半句假话都不要往纸上写。徐海东坚持真理,同林彪、江青反党集团对着干,终遭残酷迫害,于1970年含恨逝世于河南郑州。穆青曾写过…  相似文献   

16.
“文革”中,林彪、江青一伙鼓吹:古田会议期间,林彪是“正确路线的代表”,是“一贯拥护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林彪亦破天荒舞文弄墨,亲作《西江月·重上井冈山》一词,吹嘘“志壮坚信马列,岂疑星火燎原?”。然而,欲盖弥彰,谎言一经戳穿,林彪在古田会议前后的拙劣表现更为世人诟病。  相似文献   

17.
“红宝书”就是“文革”时的《毛主席语录》。它是20世纪发行量最大的书籍。据不完全统计,《毛主席语录》曾被国内外翻译成50多种文字、印成500多个版本,总发行量达几十亿册。最早提议编辑出版《毛主席语录》当首推林彪。1961年4月,林彪在部队视察时说:“为了使战士在各个时期、各种情况下都能及时得到毛主席思想指导,《解放军报》应当经常选登毛主席的有关语录。”随后,《解放军报》开始在报纸上刊登一些毛主席语录。在这个过程中,《解放军报》的一些编辑提议编辑出版《毛主席语录》,并很快得到总政的批准。1964年5月,《毛主席语录》在军内…  相似文献   

18.
在中共九大开过之后,开始了召开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准备工作。1970年3月7日,毛泽东在读过周恩来送来的宪法修改草案和一封信后,明确表示:“宪法中不要设国家主席这章,我也不当国家主席。” 毛泽东这一建议,引起林彪的深深疑虑。4月11日夜,在苏州的林彪让秘书于运深给政治局挂电话,转达林彪主张设国家主席的意见: 一、关于这次“人大”国家主席的问题,林彪同志仍然建议由毛主席  相似文献   

19.
“文化大革命”中,贺龙遭到林彪的陷害。毛泽东从一开始表示要当贺龙的“保皇派”,到中共八届十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公开声明对贺龙“不保了”,其中的原因,拿毛泽东自己后来的话来说,“都是林彪搞的,我听了林彪一面之词”,很明显是受了林彪诬陷的影响。那么,林彪为什么要陷害贺龙,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呢?  相似文献   

20.
“先杀鹅,后拔毛” “大跃进”办食堂时期,某人抓了一只大肥鹅,皱眉说“这怎么弄呀?”另一个说:“这还不容易,先杀鹅,后拔毛嘛。”就这样一句普通的话,在“文革”中被检举出来,曲解为“先杀鹅(俄),后拔毛(毛主席)”。因而此人被扣上“含沙射影、恶毒攻击”的”反革命”帽子而入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