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微时代"这一特定社会背景下,探寻如何抓住"微时代"这一契机,如何在大学生群体中创造性地开展思政教育,使大学生思政教育更具时代性、创造性。"微时代"的出现对思政教育内容、方法、队伍建设及校园网络舆情监控机制等提出挑战;在"微时代"背景下应充分利用新兴网络媒体的平台,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丰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导作用;建立校园网络舆情监控机制,加强舆论监管。  相似文献   

2.
伴随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微信、微博等自媒体风靡大学校园。给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带来机遇和挑战,同时也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学赋予了更为宽泛的教育内涵与认知渠道。因此"微时代"背景下既给大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了机遇,但同时也将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推向新的挑战前沿。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以思想政治工作为引领是新时代高校坚持立德树人的具体体现,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文章提出"立德铸魂,引领美好人生"的思政工作引领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这一理念,从构建职业素养课程体系、创新多方平台、加强队伍建设、注重制度保障等四个方面来发挥思政工作引领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随着新媒体的兴起和普及,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和机遇。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新媒体的运用,不仅丰富了思政教育的教学方法、内容,同时也有效提升了思政教育的效果。基于此,分析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创新与发展,旨在为进一步提高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水平提供更多可行性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5.
大数据时代环境下,高校思政教师面临现实的两难困境。文章借鉴康德"学者—牧师分治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具备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双层次的"对话论"。内容上的对话,可以帮助思政教师有效传播马克思主义学说,并回应信息交流中产生的各种质疑;方法上的对话,使思政教师扮演好团结人心的牧师式的角色,避免因学生受众反感而有损自身的权威。"对话论"是高校思政教师摆脱两难困境的可行出路,也是大数据环境下加强高校思政工作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00后"作为新时期中国发展的生力军,2-3年内会逐渐步入大学阶段,学生群体的显著时代性差异也对我国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此,本文提出了对未来三年"00后"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模式改革的提前性思考,分析对比"90后""00后"青少年群体间的差异,并从思政教育的落脚点出发,提出应对未来"00后"大学生特点的思政教育模式建议。  相似文献   

7.
《世纪桥》2017,(10)
思政教育是高校教育体系重要一环,始终发挥着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培育作用。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对高校思政教育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挑战在于旧有教育理念、教育模式、管理机制同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的思维、心理、行为特点不相符,导致思政教育课程效果差的问题异常突出。机遇在于高校思政教育可以依托新媒体提供的丰富资源与平台,对现有思政教育课程进行转型建设。要在真正尊重大学生受教育主体地位基础上,转变教学理念,完善教学管理机制,运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重新提升高校思政教育课堂的魅力与吸引力。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时代变化与经济发展的脚步,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在不断地深入探究,工作内容不断更新变化,与此同时思政教育对象也逐渐趋向于复杂化,因此种种的实际情况也使得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贯切落实面临着重大的挑战。处于如此严峻的时代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当恰当地融入马克思主义原理,探究出能够确保思政教育工作实效性的落实措施,从而对思政教育工作的务实落实起到积极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9.
思想政治教育在高等教育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现阶段高校开展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必须要着手创建一个长久有效的机制。文章首先简单介绍了"三位一体"长效机制的基本内涵,并分析了其核心思想与作用,最后进一步探讨了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三位一体"长效机制的具体途径,希望能够切实提高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与质量。  相似文献   

10.
"时代新人"的培育是新时代的育人目标,具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渊源,其中是否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是衡量"时代新人"的首要标准。因此,开展大学生信仰教育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为更好地开展大学生信仰教育,需要构建科学的信仰教育的内容体系,包括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为核心内容,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为重点内容,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为基础内容;需要进行有效信仰教育的路径选择,包括遵循信仰生成的规律、打造"思政金课"以及教师队伍建设,帮助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相似文献   

11.
唐小雯 《世纪桥》2024,(2):91-93
立德树人,德育为先,思政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渠道。对于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已成为高校思政教育中的重要内容。立足辽宁工匠精神,将工匠精神的内涵作为切入点,论述了辽宁工匠精神培育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优势,并探讨辽宁工匠精神培育与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融合策略,旨在提升大学生思政教育效果,为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12.
当前,"互联网+"、互联网思维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通过互联网营造的虚拟空间已成为大学生的第二生存空间。高校教育工作者要转变传统教育理念,借鉴互联网思维,汲取其"创新思维、平台思维、共享思维、数据思维"的内涵和养分,积极适应时代变革。在培育和创新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过程中,尝试"互联网+思政教育"新模式,通过尊重大学生群体差异、搭建"接地气"的思政教育新媒体平台、提升校园网络文化含金量等举措,进一步增强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提升大学生带头践行核心价值观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孙琦 《世纪桥》2023,(7):49-51
在5G时代的全面到来和网络提速降费的双重影响下,普通本科大学生的意识形态教育工作形式也发生了巨大改变,由线下固定时间面对面的交流已经改变为线上随时随地的沟通。这种改变既是机遇更是挑战,高等学校辅导员要与时俱进,适应时代和科技发展,及时调整工作方式。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对高等学校高质量开展网络思政教育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基于此,就辅导员如何通过互联网高质量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把十八大和中国梦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是高校大学生思政工作的时代主题。为此,要创新大学生思政工作思路,拓展大学生思政工作的新视野,做到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中国梦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融入校园文化,创新教育活动载体,把学子们对十八大精神的领会感悟化为实际行动,把当代青年的学子梦融汇成国家的梦、民族的梦,努力建设美好的精神家园。一、注重主题教育活动在理论上的契合党的十八大绘就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宏伟蓝图。中国梦是党的十八大精神的重要战略发展,充分体现了我们党高度的  相似文献   

15.
自媒体作为新兴媒体,具有传播主体去中心化、信息传播速度快、内容丰富多元、操作简便以及准入门槛低等特点,它改变着媒体传播格局,影响着人们行为方式。大学生作为自媒体首批用户与忠实受众,其思想观念、行为习惯等各方面均受自媒体影响较深。自媒体时代高校思政工作面临着传播理念转变、传统官媒影响力削弱、对自媒体认识不足与学生价值判断受影响等挑战。但自媒体的独特优势也为高校思政工作带来打破传统工作方式、拓展多元传播途径、突破时空限制以及内容选择性多样化的时代契机。因此,在自媒体时代背景下,为提升高校思政工作实效,要通过融入自媒体新理念,转变思政教育方式,加强思政工作团队培养,提高对自媒体的运用,建设本校自媒体平台,实现师生间活动、监管自媒体内容,坚守思政工作原则的方式提升影响力,并进一步提升工作效果。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高校思政工作难度的不断加大,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成了一支骨干力量——高校专职辅导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样的背景下,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形势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应当转变思路,抓住关键,更新方法,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以明确专职辅导员的思政辅导和教育定位为关键,以走进学生为专职辅导员发挥思政辅导和教育的开端,以掌握育人工作方法为专职辅导员发挥思政辅导和教育的突破口,更有效、更精准的发挥好专职辅导员的思政辅导和教育作用,对深入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王串 《世纪桥》2023,(7):52-54
在数字化时代的背景下进行高校思政教育,既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整体思政水平,又有利于实现高校思政教学内容的多样化。在实际开展过程中,部分高校思政教师的数字化教学理念不强、对大数据技术认识与能力不足以及思政教育平台建设不完善等现象的存在,使得部分高校思政教学的质量并没有得到明显的提高。对此,要进一步提升思政教师信息化素质,加强思政教育平台建设,同时强化教师数字化教学理念,促使数字化技术在高校思政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得到更大的发挥。  相似文献   

18.
郑华章 《世纪桥》2024,(2):69-71
“微时代”背景下,以微信、微博为代表的“微媒体”逐渐被应用到思政教育之中,与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模式相比,以微传播和微载体为媒介的思政教育教学活动有助于增强育人的实效性,丰富教育内容和形式。因此,高校应厘清“微时代”背景下思政教育的特点及新机遇,通过丰富教育内容,不断优化教育方法,创新教育载体,对思政教育的创新进行探索,抢占网络思政阵地,以期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着力构建思政教育工作新生态。  相似文献   

19.
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高校爱国主义教育不仅要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有机结合,主旋律内容和生动性形式相统一,以厚植家国情怀,激发大学生爱国情,而且要全方位助力大学生求真学问、练真本领、久久为功,勇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追梦人、筑梦人和圆梦人,更要弘扬"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责任担当之勇,引导大学生自觉在担当奋斗中坚定报国之行,进而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接续奋斗。  相似文献   

20.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各类媒体在各个行业中的应用变得越来越广泛,微平台作为一种重要的媒体形式,在很多高校的教育过程中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教学载体。对高校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一直是一份难做的工作。微时代背景下,高校如何利用微平台开展思政教育受到了广大思政教育工作者的关注。文章针对高校"微思政"模式的构建路径和具体对策进行了探讨,并列举了利用网络平台、微信平台构建"微思政"模式的措施,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手段提供了全新的改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