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穆阿妮 《广东党史》2011,(12):13-15
在20世纪60-70年代的那场“轰轰烈烈”的运动中,学习“老三篇”的热潮几乎让每个中国人读到了毛泽东1939年12月21日在延安的写的《纪念白求恩》一文,于是白求恩这个名字在中国不胫而走,家喻户晓。2009年他又被中国网民评为一百年来对中国帮助最大、最受中国人民爱戴的国际友人之一。被评为“中国缘·十大国际友人”的还有:救助25万中国平民的德国人约翰·拉贝,热爱中国的国际奥委会终身荣誉主席萨马兰奇,为中国红军和毛泽东赢得世界性影响的美国人斯诺,让中国古代科技扬名世界的英国人李约瑟,加入中国国籍的著名记者波兰人爱泼斯坦,在中国生活奋斗60年的新西兰作家路易·艾黎,抗战时期国际援华医疗队成员印度人柯棣华,泰国王室中的“中国通”诗琳通公主和帮中国农民致富的日本大分县前知事平松守彦。而白求恩则以票数最多排名第一,由此可见,不管是在抗战时期还是今天,白求恩精神永远值得我们中国人学习与弘扬。  相似文献   

2.
王健 《世纪桥》2010,(24):19-24
<正>白求恩是加拿大共产党党员、胸外科专家;1938年他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1939年11月不幸病逝。1939年12月1日,延安各界在中央大礼堂为其举行追悼大会,毛泽东亲笔书写了挽词:"学习白求恩同志的国际精神,学习他的牺牲精神、责任心与工  相似文献   

3.
很多中国人是因为知道白求恩,才知道加拿大的,但加拿大人并没有我们那么熟悉这个“国际主义战士”。而近10年来,加拿大人和中国人似乎都开始重新认识诺尔曼·白求恩,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名字。  相似文献   

4.
位于加拿大安大略省格雷文赫斯特市的白求恩故居是加拿大政府划定的历史名胜之一,由一前一后两座白色小楼组成。白求恩在加拿大并不太出名,我问了几个当地的朋友,都只知道有这么一个大夫,深受中国人爱戴,但他们对白求恩的生平事迹却不甚了了。来参观白求恩故居的多数是中国人。  相似文献   

5.
白求恩遗嘱,即白求恩临终前写给聂荣臻司令员的最后一封信,部分原文可见于<白求恩传略>[1],<手术刀就是武器>[2]以及<白求恩大夫>[3],不被正统的加拿大历史学家承认.本文通过一系列调查和论证,推论出这份在国内流传已久的遗嘱的确为白求恩所作.  相似文献   

6.
《新湘评论》2011,(8):40-41
古人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排在第一位的。历代志士仁人身体力行,在修身方面留下了许多感人事迹。我们党高度重视继承和发扬修身这一优良文化传统。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就号召全党学习白求恩精神,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相似文献   

7.
《学习导报》2011,(8):40-41
古人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排在第一位的。历代志士仁人身体力行,在修身方面留下了许多感人事迹。我们党高度重视继承和发扬修身这一优良文化传统。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就号召全党学习白求恩精神,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相似文献   

8.
重庆老红军     
冯建新 《红岩春秋》2011,(5):82-F0004
老红军梁开顺,94岁,汉族,福建武平县人。1930年10月参加革命,1931年5月参加红一方面军第12军,1934年10月从江西参加长征,1936年入党。抗战期间,曾任白求恩大夫的助手。1979年,以江津地区卫生局副局长身份离休。  相似文献   

9.
60载尘烟飘过。然而,一个伟大的名字——诺尔曼&#183;白求恩,依然在中华大地上世代传诵。60年前,毛泽东同志《纪念白求恩》的文章,鼓舞着几代中国人,在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留下了不朽的白求恩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0.
林森 《党史文苑》2009,(7):34-38
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著名外科医生白求恩.在中国抗日战争前线救治八路军伤员时感染丹毒而光荣献身。当时,毛泽东专门为他撰写了一篇《纪念白求恩》的著名文章,白求恩的名字从此植根于几代中国人的心里。白求恩在中国抗日战场上的英勇事迹,人们都很熟悉了,但他光辉人生中的另一面却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的名篇《纪念白求恩》,使白求恩的名字家喻户晓.在白求恩纪念馆内,有一幅经典的油画,画面是毛泽东亲切会见白求恩时的情景:在延安一间陈设简陋的房间里,毛泽东与白求恩在一张桌子两边面对面坐着,交谈甚欢.画面尽管传神,可惜这是画作,不是照片.前几年,突然出现的一张毛泽东与白求恩在延安时的合影,引起了人们的好奇……  相似文献   

12.
重读白求恩     
四十多年前,毛泽东的《纪念白求恩》一文,曾是人们朝夕诵读的经典。毋庸置疑,白求恩曾经感动和鼓舞了千千万万的中国人。今天,白求恩这个名字已经渐渐陌生了,这无疑是时代之殇。所以,重读白求恩,呼唤白求恩,弘扬白求恩,绝非突发奇想,心血来潮——这是对于一种伟大精神的呼唤,更是对于人们灵魂的拷问。  相似文献   

13.
刘强 《党史纵横》2003,(12):23-24
白求恩与漂亮的苏格兰小姐弗朗西丝·坎贝尔·彭尼的初恋发生在1922年初。白求恩32岁,弗朗西丝21岁,年龄的差异和两人不同的生活经历,没有成为白求恩和弗朗西丝之间的障碍。相反,他们都被对方所深深吸引。1923年8月13日,白求恩和弗朗西丝在英国伦敦举行了婚礼。  相似文献   

14.
唐湘林 《学习导报》2010,(22):29-29
今年是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白求恩同志120周年诞辰。在中央提出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新形势下,我们重读《纪念白求恩》,就是要大力弘扬白求恩精神,真正像白求恩同志那样做事做人。  相似文献   

15.
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这是毛泽东对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的评价。但除此而外。史料、亲友口中的白求恩却有不为人们所熟悉的另一面。  相似文献   

16.
唐县地处太行山区,这里是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同志生活、战斗并牺牲的地方。在白求恩精神的指引与鼓舞下,唐县教师进修学校秉承"崇德慎思博学笃行"的校训,以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为己任,紧跟时代步伐,实现了飞速发展。一、历史沿革唐县教师进修学校始建于1951年,是唐县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管理与培训机构。1998年唐县教师进修学校被河北省教育厅确定为“河北省办学条件达标学校”,在此基础上.唐县教师进修学校再接再厉加大投入.2008年新建容纳200人的报告厅;同年新建81台高标准微机的微机室,迄今为止,依然处在同级同类学校的前列;2009年新建了美术教室、音乐教室和语音室,改造了综合实验室,2010年我校顺利通过河北省教育厅标准化教师进修学校达标验收。  相似文献   

17.
四川省江津市聂荣臻元帅陈列馆的馆厅里,陈列着一床羽绒被。这床羽绒被是白求恩同志临终前赠送给聂荣臻的遗物。它一直陪伴着聂荣臻度过了艰苦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直到全国解放。这床羽绒被凝结着聂荣臻与白求恩的浓浓深情。1938年,加拿大共产党员、著名的胸外科医生白求恩风尘仆仆地来到延安,毛泽东亲切地接见了他。毛泽东说:“中国有一部著名的古典小说叫做《水讲传》,《水讲传})写了鲁智深大闹五台山的故事。五台山前有鲁智深,后有聂荣臻。聂荣臻就是新的鲁智深。”毛泽东的这番话使白求恩一踏上中国的土地,就对聂荣臻留下了…  相似文献   

18.
2008年是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来华支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70年.白求恩精神在我国人民和广大医务人员中已形成一种传统、准则和楷模,成为医疗卫生战线上进行医德医风教育的典范。70年以来.无论在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建设时期.我国一代又一代医务人员,在白求恩精神的陶冶和激励下.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的白求恩式的医务工作者。开展以“弘扬白求恩精神”为主题的活动.对于动员医疗卫生系统.以实际行动学习白求恩.进一步加强卫生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和职业道德建设.推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顺利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人家喻户晓的白求恩,在婚恋中也体现了"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品格,令人感慨唏嘘. 一见钟情--新婚  相似文献   

20.
江一真印象里的白求恩、柯棣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8年,加拿大著名医生白求恩从相隔万里的大洋彼岸,来到了中国抗战圣地延安。时任中央军委总卫生部保健科科长兼手术组组长的江一真,见到了白求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