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长征是一次震惊中外的大进军,在中国革命史上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毛泽东曾经予以相当高的评价,他说:"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所谓的"长征",一般是指1934年10月10日到1936年10月19日中国工农红军(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从长江南北各根据地向陕甘宁一带的战略大转移。1934年10月10日,中央红军(后称红一方面军)从江西瑞  相似文献   

2.
杜梅萍  陈华 《共产党人》2006,(22):12-14
1984年10月16日至1985年10月19日《,经济日报》罗开富同志按照当年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路线,严格在同一时间徒步走完原路全程,写下了300多篇《来自长征路上的报告》。在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之际,本刊特别约请罗开富以其重走长征路的切身感受,再一次为我们诠释永镌史册的长征精神。  相似文献   

3.
方多根 《湘潮》2010,(2):18-20
<正>中国工农红军从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经历了艰苦卓绝的长征。作为红军的一员战将,经历了长征全过程的方强,有过两次鲜为人知的被错误关押。  相似文献   

4.
“长征”一词在冕宁第一次提出的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主席1935年10月写的《七律·长征》脍炙人口,人们耳熟能详,激励了多少革命者。“长征”是指1934年10月至1936年间工农红军自长江南北各革命根据地向陕西、甘肃一带的大规模战略转移。“长征”是世界军事史上的奇迹,但“长征”一词并非1934年10月就提出的,据《中国共产党党史镜鉴》记载,“长征”一词第一次提出是在万里转战到凉山冕宁后提出来的。1935年5月21日红军占领冕宁城,22日在县城张贴了红军总司令朱德向夷(彝)族同胞发布的《中国工农红军布告》,全文如下:中国工农红军,解放弱小民族;一切夷汉平民,都是兄弟骨肉。可恨四川军阀,压迫…  相似文献   

5.
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一幅无比壮丽的历史画卷,是人类军事史上一个空前的奇迹,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壮举。从1934年10月16日至1935年10月19日,中国工农红军进行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粉碎了国民党几十万军队的围追堵截,跨越了人迹罕至的雪山草地,纵横十一省,转战数万里,终于相继到达陜甘地区会师,胜利完成了战略大转移。在50年后的相同时间,即1984年10月16日至1985年10月19日,著名新闻记者罗开富同志徒步走完长征原路全程,写下了300多篇感人至深的——《来自长征路上的报告》。在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之际,本刊特别约请罗开富同志以其重走长征路的切身感受,再一次为我们诠释永镌史册的长征精神。  相似文献   

6.
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在党中央和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的领导下,战胜了国民党几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和无数艰难险阻,胜利完成了二万五千里战略大转移,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今天,红军长征的英雄业绩早已举世闻名,但却很少有人知道70年前"长征"一词是怎样产生的,二万五千里路程又是怎样计算出来的.长期以来,国内外史著和历史学家对此均有不同的说法.那么,"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概念究竟是怎样来的呢?  相似文献   

7.
林思安 《党史天地》2006,(10):16-20
懋功仰慕毛泽东1935年6月12日,26岁的红四方面军第30军军政委李先念,率领88师在夹金山下与红一方面军最先会师,他令电台人员将喜讯立即报告总部。6月18日,毛泽东在懋功的一座法式建筑天主教堂里,亲切地接见了李先念,俩人谈话一直到深夜。长征,是中国工农红军在10年土地革命战争中的一次战略大转移。毛泽东曾概括说:“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  相似文献   

8.
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在党中央和毛泽东等领导下,战胜了蒋介石几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和无数艰难险阻,胜利完成了人类历史上极其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战略大转移,创造了人民军队的英雄壮举和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今天,红军长征的英雄业绩早已举世闻名,但很少有人知道70年前"长征"一词是怎样产生的,二万五千里路程是怎样计算出来的.长期以来,国内外史著和历史学家对此均有不同的说法.那么,"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概念究竟是怎样来的呢?  相似文献   

9.
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在党中央和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的领导下,战胜了蒋介石几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和无数艰难险阻,胜利完成了人类历史上极其壮观的二万五千里战略大转移,创造了人民军队的英雄壮举和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今天,红军长征的英雄业绩早已举世闻名,但却很少有人知道70年前"长征"一词和二万五千里路程是怎样产生和计算出来的.长期以来,国内外史著和历史学家对此均有不同的说法.那么,"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概念究竟是怎样来的呢?  相似文献   

10.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创造的英雄壮举,是20世纪伟大的历史事件.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主力红军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开始长征.至1936年10月7日,红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同年10月22日红一、红二方面军在宁夏西吉县将台堡会师.  相似文献   

11.
2016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在二万五千里长征中形成的长征精神,为红军取得长征的胜利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持。弘扬长征精神,对新时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深刻意义。  相似文献   

12.
长征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工农红军在极度困难的条件下,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最终成功地实现了战略大转移。长征的胜利是人民的胜利,是我们党坚持走群众路线的胜利。  相似文献   

13.
中共中央在长征中召开的重要会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庆超 《党史纵横》2007,(11):53-56
1934年10月,中共中央领导中国工农红军,从南方各个革命根据地相继开始长征.1936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西北,把中国革命的重心从南方转移到了北方,为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实现中国共产党从土地革命战争向抗日民族革命战争的战略转变,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1934年10月,由于王明"左"倾教条主义错误,造成了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使得红军不得不离开原来的根据地,实行战略转移。在长征途中,召开了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内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1936年10月,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长征的胜利,铸就了长征精神,永远激励着中华儿女奋勇前进。  相似文献   

15.
2006年10月22日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纪念日。我作为一名经历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红军战士,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前夕,重新回忆起二万五千里征程,想起与战友们共度的日夜,感慨万千。新中国的建立,归功于无数革命志士的前赴后继,为了这个崇高的目标,他们甚至献出了  相似文献   

16.
杜乃鑫 《党史文汇》2006,(10):55-56
70年前的红军长征,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气壮山河的伟大壮举.美国《时代周刊》曾评论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与哥伦布对美洲大陆的发现一样,是震撼世界的成就".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一座巍巍丰碑,将与山河同在,与日月同辉!  相似文献   

17.
同志们:今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一件大事。10月22日,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胡锦涛同志在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指出,70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红军将士完成了震惊世界的长征,开辟了中国革命继往开来的光明道路,奠定了中国革命胜利的重要基础。这一伟大历史事件,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骄傲,是人民军队的光荣,是中华民  相似文献   

18.
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分别从各苏区向陕甘苏区进行战略转移,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地区胜利会师,是长征胜利的标志,也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转折点。  相似文献   

19.
唐丽 《共产党人》2005,(16):12-13
长征是一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是中国历史和世界军事史上无与伦比的辉煌篇章。正如毛泽东同志指出的:“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相似文献   

20.
莫伟鸣  何琼 《共产党人》2006,(19):48-51
《长征组歌》作为中国合唱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创作于1964年10月,首演于1965年8月,迄今已40余年了。40多年来,《长征组歌》历演不衰,创造了中国音乐史和演出史上的奇迹,在中国音乐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时值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之际,回顾《长征组歌》创作、演出的历程,有着特别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